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星云法师:管理三部曲·迷悟之间 5 明镜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7日
来源:   作者:星云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星云法师:管理三部曲·迷悟之间 5 明镜

  在古今的官员当中,对民间的冤情能够给予申诉、平反的人,大家就称赞他「明镜高悬」。宋朝的包拯,民曰「包青天」,就是一个例子。

  镜子有典范之义,有映照之义,有警惕之义,有考察之义。当有人向你学习,就称「跟你借镜」;别人受了你的教言,就说谢谢你的「镜戒」,具有教诲、训示的意思。

  明镜有多种用途,如三重明镜、汽车后视镜、公路转弯处的反射镜、观察微小物的显微镜、透视里层的透视镜、观看远物的望远镜、明白光色深浅的滤光镜,以及老年人的老花眼镜、医疗用的内视镜、照胃镜,甚至用于鉴察人心的照妖镜等。

  有一些知名的艺人,在各种表演中,面对摄影机,假如特别出众,大家就说他很上镜头。我们对于一个人、一件事,感到失望,或出乎意料之外,就说「跌破眼镜」。有时自怨自艾,自己怨叹自己做人两面不讨好,就说「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湖水寂静不起波浪,则说「湖面如镜」,清澈照人。镜子里的东西,虽然是外物映照后所呈现的本来形象,但常被喻为不实之物。所谓「镜花水月」,就像海市蜃楼一样,不具真实的意义。

  其实,世间上的事事物物,就如古书小说的《镜花缘》所写,尽管你多少争执、多少计较,到最后不过如梦幻泡影,就像镜花一样,只是一场过眼云烟,实在不值得执着、计较。

  真正的镜子,就是我们的心。所谓「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即使是三重明镜,如果镜面落满了尘垢,也不能显现出本来的面目。所以我们要勤于用心拂拭,让心地光明,能够把是非善恶、轻重好坏,分得清清楚楚,才是心如明镜!

  过去佛陀住世时,须达长者的媳妇玉耶女,生性愩高我慢,是一位骄慢的女子。有一天,佛陀拿了一面镜子给她,告诉她说:「一般的镜子只照外貌,我的镜子能够照心。」玉耶女接过镜子,一看,过去自恃娇美,如今一照,才知内心丑陋无比。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吾人应该时常用照心的镜子鉴照自己,如此,虽不成佛,也如同自己具备了大圆镜智!

  《人间福报》2002年8月6日

返回目录

-----------------------------------------------------------------------------------------------------------------

更多星云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