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阿姜达摩达罗:内观禅修手册 六. 引经说明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8日
来源:阿姜达摩达罗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上述阿姜达磨多罗比丘的培养正知的禅修方法是完全符合佛陀在《念住经》中的开示:    诸比丘!为净众、为度愁叹、为灭苦忧、为得真谛、为证涅盘,唯一趣向道,即四念住。    云何为四念住?    诸比丘!于此,    比丘于身观身而住,精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于受观受而住,精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于心观心而住,精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    于法观法而住,精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中略﹞    ‧‧‧如是,或于内身,观身而住;    于外身,观身而住;    又于内外身,观身而住。    或于身,观生法而住;    于身,观灭法而住;    又于身,观生灭法而住。    于是觉知:「唯有身」,如是唯有正智,唯有正念。彼无所依而住,不再执着世间任何事物。     诸比丘!比丘如是于身观身而住。    ﹝如同于身,于受、心、法亦如是﹞

  那些依照上述方法来修习内观禅修的人,可以从身体体验身体,从感受体验感受,从心体验心,从法(心态)体验法(心态)。此这方式,他将体验到:眼识怎样运作,它怎样和心联络,耳识怎样运作,它怎样和心联络,鼻识怎样运作,它怎样和心联络,舌识怎样运作,它怎样和心联络,身识怎样运作,它怎样和心联络以及心怎样和其它根门联络。。

  这样,一个人便可以如实地知道感受,是苦还是乐,或是不苦不乐,最后把心从欲望中解脱出来。何足欢笑,何足高兴,当世间正在焚烧?全被无明遮蔽,还不寻求光明?(法句146)

  这条道路是要自己去亲见,不受时节限制,可邀请人们来看,值得体验,而且是智者能直接证知的。这是唯一净化内心的道路,应步上此路,它使魔王困迷惑。(法句274)

  亲爱的读者,希望你们能遵守这些戒律:不杀害生命,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及不饮用造成放逸的酒和麻醉品。也不要造下列六种毁灭之因:(1)沈溺于麻醉品(2)半夜还在街上游荡(3)沉迷观看表演(4)沉迷于赌博(5)勾结坏友伴(6)懒惰的恶习不放逸是不死之道,放逸是死亡之路;不放逸者不死,放逸者像死人。(法句21)人若昔放逸,今后不放逸,如月出云端,照耀这世间。(法句172)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可贵,他应好好照顾自己,夜间三分中,智者应觉察自己。(法句157)自己就是自己的归依处,还有什么归依处?好好训练自己,一个人可获得难得的皈依处。(法句160)自己作恶,自己污染了自己,自己不作恶,自己就清净,清净污染靠自己,没人能净化他人。(法句165)

  最后还有五项必须牢记胸中的观点:(1)我必会衰老而无法逃避。(2)我必会生病而无法逃避。(3)我必会死亡也一定不能逃避。(4)终将会与我所珍惜与心爱的人分开。(5)我是我的业的主人,无论我造什么业,不论好或坏,我得承受它。诸位亲爱的读者,希望这美丽的字眼永远留在你心中,并依据前面讲过的禅修方法看清自己的内在,因为:「世界布满无明,很少人看得透,就如网中鸟儿,很少逃向天空。」(法句174)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