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希阿荣博堪布:寂静之道 第二部 修行纲要 (8)暇满人身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4日
来源:   作者:希阿荣博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希阿荣博堪布:寂静之道  第二部  修行纲要  (8)暇满人身

 

  因缘具足才能入佛门、求解脱。一些人从世俗的角度来说,也许聪明能干,然而,如果这种聪明和能力只是用来谋求衣食,甚至用来造恶,那么长劫累世积累福报得来的这个人身,不但毫无意义地空耗了,而且成为投生恶趣的因缘。

  全球二百多个国家,六十多亿人口,信佛的差不多也就只有几个亿,真正能精进修行的就更少了。在地球上的很多地方,一亿个人里也看不到一个手拿念珠的人。

  我们真的不知道暇满人身——这个可以用来修行正法、寻求解脱的人身有多么殊胜。我们需要更仔细地去观察自己以及周围的人的生活,结合实际去体会在这个世界上要具备得人身、业际不颠倒、闻佛法、生正信等等条件何其困难。

  靠杀生、欺骗、偷盗、邪淫等方式谋生的人不在少数,所谓业际颠倒就是这样。他们需要造很大的恶业,才能换来少许的衣食受用。

  天道众生虽然受用具足、无衰无病、无忧无虑,福报比人大得多,却少有解脱的缘分。因为他们生活得太安逸,不知痛苦、匮乏是什么,又对安乐富足习以为常,很难生起求解脱的心。天人只有在漫长的生命即将结束时才突然警醒,原来痛苦下堕时时刻刻都在逼近,而这时再想做点什么逃离痛苦,已经来不及了。

  人道众生无可避免地要在短暂的一生中经历忧患变迁,本能地会对痛苦生起畏惧、躲避之心,希求安乐。如果有机会得到正确的引导,会进一步认识到世人所追求的功名富贵、健康长寿等幸福也是无常的,终不离痛苦。轮回中痛苦普遍存在,要想彻底地离苦得乐,只有解脱轮回。

  虽说地球上人口的数量已经超过七十亿,但比起三恶道众生的数量来,人又是那么少。地狱与恶鬼道里众生的数量数也数不清,畜生道少一点,可是与人道相差也是几百万倍不止,光一个山谷里的生命都比全球的人口多很多。

  地狱、恶鬼、旁生这三恶道里痛苦比较轻的是旁生道,但旁生道的众生就算是狮子、老虎,也随时有生命危险,总是处于恐惧之中,为了填饱肚子都得去杀害别的生命。

  马、牛、羊和人类活动比较近。牛在青壮年的时候一直拉重物,老了就被杀死吃掉; 母牛一直在挤奶。这些动物今世痛苦,来世也不会好的,越来越苦。

  有的动物长得很可爱,聪明乖巧,被人类养起来作宠物,主人对宠物也是百般疼爱,猫有猫粮,狗有狗粮,还打扮起来参加比赛。可是,再名贵的宠物也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也会有贪心、嗔心而导致内心痛苦,而且,动物的天性都是喜欢自由的,被关在再舒适的房子里,也象坐监狱一样。最重要的是,叫它们念一句佛号它们也念不来,完全不可能通过修行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生苦乐参半,有足够的痛苦让我们生起对解脱的向往,又不至于太过痛苦而无力无暇朝解脱的方向努力。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幸福的、悲惨的、成功的、潦倒的,人生的种种经历,无一不在启发我们觉悟。

  得到了这个人身,想获得解脱的话, 是有条件的。条件具足时,要抓紧时间修行,不要一拖再拖。“人身一失,万劫难复”,不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精进修行,谨慎取舍因果,断除恶业,将来再想得到人身非常困难。

  扎西持林附近有位老人常常杀生,后来他病得很重,请达森堪布过去。老人哭得很厉害,说:“希阿荣博上师说不要杀生、不要造业,现在才明白这些话是对我们说的。你们说过要好好发愿,我没有做到;你们让我修法我也没好好修。如果你能帮助延长寿命,哪怕只有一年,我发愿一年里一点时间也不浪费,好好修法。”达森堪布回来后一直感叹这个老人很可怜。

  如果不趁着自己身心自由的时候好好修行,死亡降临时会非常痛苦,那时候再怎么后悔也来不及了。如果现在就开始努力精进,那么越接近死亡,身心会越自在。

  既然得到了如珍宝般的人身,就绝不能让这个人身在无意义的琐事中空耗。抓紧时间精进修法,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停止,这是我对大家的一点希望。而且如果我们能利用有限的生命利益众生,那么我们所获得的这个人身可以说是非常有意义。

  因为暇满难得,所以要善用此生多多行善;因为人生无常,所以行善要趁早;因为因果不虚、轮回过患,所以一定要行持能带来解脱的善法。

返回目录

-----------------------------------------------------------------------------------------------------------------

更多希阿荣博堪布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