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门龙象>> 当代法师>>正文内容

释金明法师专页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9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金明法师简介

  香林觉苑开山住持金公上人法名至心字金明。 上人出生于公元1914年,原藉中国福建省莆田县秋芦东张田厝人氏。 上人俗姓郑。

----------------------------------------------------------------------------------------------------------------

金明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金明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

  出家因缘

  上人幼年时,父亲早逝,与母相依为生。上人之母为一虔诚三宝弟子,不时携带上人前往寺庵礼佛、亲近善士、种下出世善因。稍为长大时,上人有缘研读佛陀传记 佛学等书,深受释迦世尊悲心宏愿感动,有感佛法为人生宇宙最圆融之真理,是人生安身立命真正皈依处,而在公元1931年决定舍俗出尘,并得到慈母应允。虽 如是,上人为家中独子,因此出家决定深受亲族长辈大力反对。但是上人之母明了“出家乃大丈夫事业”而不管亲族反对毅然送了出家,可谓世界少有之母。经人介 绍后,上人被送往龟山福清禅寺剃度出家。当时香林大和尚刚出任该寺方丈及马六甲青云亭住持,德望如日中天。龟山常住大众观察上人气宇非凡,就一致决定上人 礼香林大众和尚(林公)为师,并代林公主持剃度典礼。龟山法脉第二十五代添一法嗣,法王座下又添孙。不久,上人随其师叔公定光上人(麻坡净业寺开山住持) 离开龟山,飘洋过海,南下古城驻青云亭。值得一提,上人的母亲较后也剃发出家,德号金清,佛门又增添一佳话。

  出家初期

  1938年,龟山祖寺为弘扬毗尼,开坛传戒以纪念成慧老和尚盛德,而从成公老和尚座下受具足大戒。上人,颖慧博学,学习速度进步神速,举凡佛事仪规,三藏 经典都能在极短时间学上。上人求知欲强,凡经赞忏仪,必先理解其详细含义后才学习唱念,解行并重。青云亭为甲州闻名香火道场,佛事兴隆。上人常应青云亭常 住之需主礼各种佛事,所得经衬悉数购买经典佛书,手不释卷,以增进对佛法认识。由于上人过目不忘,对于佛事仪轨又得以掌握自如,如法如仪。当时,许多寺庵 重要佛事焰口,以请得上人 主礼佛事为荣。虽煞上人法务繁重,但一有闲暇便握卷研读,至今尚保持如此习惯。

  深入经藏、广度群迷

  1941年,马六甲遭日本攻占。上人趁机会深居简出,更能专心深入经藏智慧大海。刚好一代佛学大师慈航菩萨南来弘法但因受战争牵连无法回国,只好暂时驻锡 南洋。上人也就此因缘向慈老学习因明及唯识。慈航菩萨为近代佛学泰斗太虚大师高足,对于因明,唯识法要可谓权威,后示寂于台湾宝岛汐止,肉身不坏。上人自 幼年时,就接受私塾教育,对于国学颇有心得。当时日军政府严禁华文教育,上人不忍文化传承受阻绕,于是就青云亭内开班教授国学,以此因缘接引许多青年男年 得以种下菩提善根,其中三位女学生,即黄金莹、黄金熙、沈金基、后来更矢志不嫁,开办香林学校等弘法教育事业。上人也因此明了佛教要普及得从教育方面着 手,决定专注于佛教教育事业。

  开创香林基业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上人决定从事佛教教育工作,着手兴建道场为未来教育事业的基地,于同年12月21日即阿弥陀佛圣寿之期成立了香林觉苑及 属下弥陀法会。经过六年时间策划及经募费用而于1951年元月成功开办马来半岛南部唯一佛教学校 ── 香林学校。 上人开办学校是因为他认为教育是与民间接触最佳管道,是使佛教兴旺主因。上人成功办教也使当初不看好此行动长老大德称赞不已。战后,百废待兴,经济有待复 苏,社会人士对于钱财运用谨慎,少有布施之心。上人因而以弥陀法会互助部互助金解决了建校经费,使部员生前建校功德,死后又有互助金殓丧,利人利己,功德 难量。1961人,上人拟兴办中学,不巧受当时教育法令之限制而使上人改开甲州规模宏大教中心 ── 香林幼稚园。

  马佛总兴四大宗教谘询委员会

  50年代,我国尚处于殖民地状态。当时,某些政府施政方针对佛教有不利影响。上人及其师兄金星上人,觉得有必要成立一团体卫教护法,故于1955年发起组 织马来亚佛教会(即现今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前身)。上人师兄弟俩走访半岛各寺庵院堂,徵询教内缁素大德意见,并获得他们等支持,终于联同教界四众同组筹委 会。上人也护受权与竺摩、广义法师、黄荫文居士起草该会章程。经过三年筹备后,佛教会终于1959年4月19日假槟岛极乐禅寺,由我国国父(也是当时首 相)东姑阿都拉曼王子主持成立仪式。上人也受推举首届理事会副会长一职。

  1971年,佛总首任会长竺摩长老因健康原故辞卸会长一职,上人获全国佛总会员代表推举,担任马佛总第二任会长一职至1995年4月23日为止,达8届 24年之久。佛总在上人领导期间,为我国佛教建树良多,例如向政府争取卫塞节(佛陀日)为公共假日,抗议破坏佛教形象在国内放映而加以删减(如《文素臣》 与《少林寺》)、联同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成立马来西亚佛学考试委员会常年举办全国佛学考试等等。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叙述。上人也因此受委为马来西亚佛学 考试委员会主席。除了担任总会会长一职,上人也以佛总组织为大前提而插手佛总雪州分会事务被推选为该分会主席。马六甲州分会最早成立,开始组织,上人被推 为主席。不论总会,分会的重要会务,上人亲自躬办身体力行以利组织顺畅进行。

  1982年,有鉴国内形势所需及加强各宗教和谐团结,佛总在上人领导下与基督教、兴都教和锡克教同组四大宗教谘询协会。该会于1983年获得政府内政部社 团注册官核准成立。上人曾担任该会主席、副主席或理事等职。上人虽然不谙英文,但通过翻译表达了建设性意见,得到了其他宗教领袖所尊崇。该会成立后,为各 宗教和谐团结铺路,也为非回教徒同胞争取了不少积极的成果和利益。

  著述 著作

  上人从青年开始,常慈悲循众之请到各地大作狮子吼,百忙当中撰写讲稿,其中不少讲稿编汇成册。兹介绍如下:

  1.    《华文小学适用的佛学课本》(一套10册)是上人为香林华小第二学年至第六学年佛学课程所编辑教材。内容括教史及教理知识,以浅显文字表达,从中灌输佛教思想价值观。我国不少佛教团体所开办儿童佛学班,也依据此书教学。

  2.    《佛法与人生社会关系》是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于1977年所出版第6本佛青丛书。内容为70年一些弘法讲座文稿。

  3.    《佛陀的教育》是马来西亚佛教总会甲州分会念佛团于1979年出版。内容包括唯识学著述,开示讲稿等。

  4.    《道 德教育》是上人于1977年应马来西亚广播电台甲州分台之请主讲《道德教育》除及《生活指南》系列讲座讲稿,于1985年由鹤鸣寺弘法团整理出版。由于此 书内容涉及现今教育部所提倡道德教育课程,所以深受教育界推崇。此书于1994年以简体字再版。此书也获得中国大陆之中国佛协会大力推荐而在当地广泛流 通。

  5.    《佛教与中华文化》于1993年由马来西亚佛教总会倡印出版。内容是上人于1983年受雪隆数大华团之请于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举行“佛教与国家文化”研讨会所发表的论文。此书也得到黄逢保居士英译,使受英文教育者也能对佛教文化与中华文化有全面性识认。

  6.    《盂兰盆真义》于1987年由马六甲佛化盂兰盆法会工 委会出版。内容为 1985、86 年为甲州盂兰盆法会所撰写的文告讲稿,以恢复盂兰盆孝亲本义。

  7.    《盂兰盆真义增订本》于1988年由上述单出版。内容还增加收录1987年法会撰写文集。

  8.    《盂兰盆真义第二集》于1991 年出版是收集上人应邀到各地盂兰法会中应供开示文稿。此书内容对盂兰盆研究有深入探讨。

  9.    《盂兰盆真义第三集》于1994年出版。内容包括《佛说盂兰盆经》的白话译本并以注释,其他是90年代初期为各地盂兰盆法会所撰写的开示讲稿。

  除了上述九本著作,上人一些重要讲稿也被编辑成小册子广泛流传如《什么是佛教?》、《为什么要研究佛学?》、《佛教的价值》、《八条正确的人生大道》、《如何辨别邪正》及《我对南北传佛教的看法》等等。

  即将出版就是上人八首本唯识学著作《唯识方便谈》而上人从1945年至1995年弘法心路历程则编汇成《五十年的回顾》。此二书是由杳林觉苑倡印出版,以纪念上人所创办香林觉苑开山50周年及梵宇扩建落成。

  从上人着作一更能了其开示览,便可得知其开示特色,以适应各不同根机人士,而且当中穿插典故譬喻,令听闻者更能了其开示的意义。

  教界之荣光

  上人为佛教为华教的贡献,难以一一具述,不但受到教内缁素四众的赞叹,也得到国家的表扬。1974年,上人荣获我国最高元首陛下封赐AMM有功勋。 1984年,旋美高僧宣化长老所开办的法界大学,肯定上人为教为法的贡献,授与荣誉佛学博士。上人为国内得到此殊荣之首位华裔僧伽,实属我国佛教界之光 荣。

  上人虽担任我国佛教界最高机构佛教总会会长达8届之久,但他致力维护教内和谐,捍卫正法,深得国内各源流教团所钦重,而被邀请出任我国佛教青年最大团体 ── 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宗教导师一职。台湾佛 光山创办佛光协会马来西亚分会,也受到其世界总会会长兼创办人星云大师指示,邀请上人出任该会导师一职。上人担任国内各地团体导师或顾问等无法一一统计。 由于上人年高体弱,近期内已鲜少参与教团活动,现担任位有马来西亚佛教总会监察委员会副主任,甲佛化盂兰盆法会工委会主席,马来西亚佛教僧伽会监察委员等 职。

  上人除了忙于弘法利生事务外,常常不辞劳苦受邀到国内外各地寺庵院堂团体参与开光、开幕、洒净、传戒等庆典,次数难以计算。其中值得一提的即1992年槟极乐寺开山101 年启建千佛三坛大戒会担任教授阿黎,1993年12月为世界最大坐佛香港大屿山天坛大佛联同世界各地高僧主持说法开光。

  上人虽然不再担任佛总会长一职,但退而不休。上人时常向大众表明只要他存在一日,便会履行出家人上弘下化任务。如今,他老人家正忙着香林学校扩建校舍事 宜,从策划、经募、动工等活动仍亲力亲为,力求校舍妥善完成,以利莘莘学子,不负各方出资赞助的大德希望。上人也借此机会,将他学唯识法要编辑成书而且亲 自授课为使唯法相教理得以流传下去。

  金公上人,于1999年7月3日晚上九时一刻,不期娑婆缘尽,于马六甲爱极乐专科医院内安祥示寂,世寿八十六岁。遗灵荼毗后获舍利超过千余粒。

  个人事迹

  一九一四年

  金明长老出生于中国福建省莆田县荻芦东张田厝,俗姓郑。

  一九三一年,师十七岁

  金明长老舍俗出尘,在福建龟山福清禅寺剃度出家,不久南下马六甲驻青云亭。

  一九三八年,师二十四岁

  金明从成公老和尚座下受具足大戒。应青云亭常住之主礼各种佛事。

  一九四一年,师二十七岁

  日军攻占马六甲,金明法师专《深入经藏智慧大海》。向慈航菩萨学习因明及唯识。

  金明长老在青云亭内创办香林觉苑。

  一九四五年,师三十一岁

  金明长老在马六甲成立香林觉苑及属下弥陀法会,从事佛教教育工作。

  一九五一年,师三十七岁

  金明长老成功开办马来半岛南部唯一佛教学校----香林学院。

  一九五五年,师四十一岁

  竺摩长老,金星长老、金明长老等发起筹备成立马来西亚佛教会。(即马佛总前身)。

  一九五九年,师四十五岁

  一月三日,法师协助马佛总议决争取卫塞节为全国的公共假期。

  一九六一年,师四十七岁

  金明长老拟兴办中学,受教育法令之限制,而改设甲州规模宏大教中心香林幼稚园。

  一月廿六日,成立马六甲分会。

  一九六六年,师五十二岁

  五月十四日,筹建会所委员会改名为“马来西亚佛教会筹建会所暨槟城佛教义学校舍委员会”。金明长老获最高元首颁赐〈建国有功勋章〉( P.P.M )。

  一九七O年,师五十六岁

  一月一日,协助佛总创办槟州正化幼稚园。

  三月三日,协助佛总创办马来西亚佛学院。

  八月廿二日,金明长老致函电影检查局,要求禁止韩国影片《梦》上映。

  一九七一年,师五十七岁

  四月十一日,马佛总大厦落成及召开第4届会员代表大会。竺摩长老辞会长,金明长老任第二任会长。

  十月,电检局接纳金明长老建议,禁止武侠片《女独臂刀》上映。

  一九七四年,师六十岁

  八月八日,首席部长林苍佑医生主持马佛总会第5届全国会员大会。金明长老获颁最高元首颁赐 A.M.N. 勋章。

  一九七五年,师六十一岁

  一月十四日,马佛总会向内阁委会提呈教育备忘录,建议开办佛学班,主张政府考试列佛学为选考科。

  一九七七年,师六十三岁

  一月十一日,法师呈函教育部列卫塞节入小学历史课程,获得接受。教育部命令全国小学在四年级历史课程里,增加佛教卫塞节课本。

  一月十五日,金明长老致函电影检查局,揭发三部影片(即:《风花雪月》、《吃喝嫖赌》、《破戒》破坏佛教。结果《风花雪月》、《破戒》被禁止上映,《吃喝嫖赌》剪去有关尼姑剧情,获准上映。

  一九七八年,师六十四岁

  十月十一日,法师呈函教育部课本局总监,建议改正我国八种版本历史课本,有关建议获得接纳。

  一九八O年,师六十六岁

  九月十二日,马佛总会主席金明法师宣布,由马来西亚佛教、基督教、兴都教、锡克教等组成的一个联合咨询委员会获准成立。

  一九八二年,师六十八岁

  三月廿九日,马佛总会代表金明法师率领佛总职员,谒见影片检查局主任,并陈函要求禁止破坏佛教影片。

  七月廿一日,马佛总会代表金明、真果、伯圆、寂晃、明智、清亮、蔡炯松、黄逢保、在首都佛教大厦接见我国外交部长奥士曼及联合国代表罗曼巴素谈商发展蓝毗尼圣地计划。

  一九八三年,师六十九岁

  九月一日,各宗教联合咨询协会,获社团注册官批准,马佛总会主席金明法师被选为该会副主席。

  一九八四年,师七十岁。

  二月十日,马佛总会代表金明法师、寂晃法师与森州马华公会代表筹组森州管理各宗教建庙委员会。

  一九八五年,师七十一岁

  八月廿八日,金明长老进谒昔加末县长陈情,县长特别准许马佛总属下的昔加末寺庙,不必申请社团注册。

  一九八六年,师七十二岁

  七月五日,金明长老发文告,反对雪州政府拟逐步淘汰未经注册华裔庙宇。

  一九八七年,师七十三岁

  四月六日,马六甲教育局长通令州内学校举行回教式祈祷。四大宗教咨询协会发文告抗议,并致函各校校长,指这项通令违反我国宪法所赋予的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

  六月廿一日,甲华团召开全马六甲华教董事会与宗教协会代表召开会议,反对这个通令。此通令未予实行。

  八月九日,金明长老在“教育法令研讨会”发表《道德教育宗教译程与法令》。

  一九八九年,师七十五岁

  二月十五日,佛总马六甲分会向马六甲市议会呈备忘录,针对马六甲市议会1989至2010年的发展计划大蓝图提呈建议。

  七月十九日,雪兰莪州议会通过1989年雪州回教成年法律行政法案。金明长老发表意见,指该法案违反我国宪法规定。

  一九九O年,师七十六岁

  二月九日,四大宗教协会一连三天展开两项运动:祈祷、签名运动,然后提呈首相,表明不满雪州回教成年法律侵犯非回教权益。

  三月二日,吉隆坡最高法院五司,针对张美云案、判张父(张荣发)胜诉,间接宣布雪州成年法律无效。

  三月三十一日,在首相的劝告下,停止签名运动。

  四月十日,首相接见见四大宗教协会代表,举行闭门会议。首相表示将深入研究大马四大宗教协会备忘录中所提的各项问题。

  一九九五年,师八十一岁

  金明法师辞马佛总主席,由寂晃法师接任成为第三任马佛总主席。

  一九九九年,师八十五岁

  七月三日,晚上9时一刻,金明长老在爱极乐专科医院内安祥示寂,这是荼毗仅获舍利超过千余粒。

  * 本文将继续修订,若有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佛教贡献

  金明长老1938年南来,至1994年示寂,为弘扬佛法鞠躬尽瘁,长达60余年,劳苦功高,建树良多。

  长老的贡献,可分以下几次,加以推崇表扬:

  1.    对佛教组织的贡献

  他于1955年与师兄金星法师发起组织马来西亚佛教会,即为马来西亚佛教总会的前身。该会于1959年4月19日在槟城极乐寺成立。由东姑阿都拉曼主持成立仪式。

  1964年,筹建佛总会所。

  1971年,在第一任会长竺摩长老卸任后,出任佛总第二任总会长,直到1995年卸任,任期长达24年。

  1982年,马来西亚佛教、基督教、兴都教、锡克教筹组四大宗教咨询协会,该会于1983年获准注册成立,金明法师被选为副主席。

  2.    推展佛教工作

  金明长老于1941年在马六甲青云亭创办香林觉苑;

  1945年成立弥陀法会,从事佛教教育工作。

  1951年建立香林学校,此为马来半岛南部唯一佛教学校。

  1952年亲自编写佛学课本功10册,供小学二至六年级学生修读。

  1961年,拟兴办中学,受当时教育法令限制,未能实现,而改办规模宏大的香林幼儿园。

  向当局争取在全国小学四年级历史课程里,增加佛教卫塞节的课文。

  1977年应马来西亚广播电台甲州分台之请,主讲《道德教》,1985年由鹤鸣寺整理出版,成为教育部所提倡的 道德教育课程,深受教育界推崇,也获的中国佛教协会大力推荐,广泛流传。

  3.    争取卫塞节为我国公共假期

  1959年,马佛教会议决争取,政府正式公布卫塞节为公共假期。

  1979年砂劳越州宣布卫塞节为公共假期。

  1980年,大马全国屠总接受马佛总提议,定每年卫塞节停屠一天。

  1986年,争取卫塞节拨国际电话,享有优待。

  1987年,沙巴州宣布卫塞节为公共假期。

  1988年,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批准直辖区 卫塞节为公共假期。

  4.    抗议污辱佛教电影,维护佛教尊严

  曾先后针对多部港、韩、日拍摄电影,严重污辱佛教的尊严,提出严厉的抗议。

  这些电影包括《文素臣》、《梦》、《女独臂刀》、《风花雪月》、《吃喝嫖睹》、《破戒》、《少林寺》 及《肉蒲团》等。结果多部电影不准在我国放映,另一些电影则被电检局删剪污辱佛教的情节。

  5.    反对不合理措施

  1981年6月,向首相提呈备忘录,反对管制非回教的宗教朝拜场所报告书;首相署搁置该报告书。

  1981年9月副教育部长苏海米推行回教教义于非回教徒的计划。教育部不施行这项计划。

  1982年马佛总联合天主教、兴都教反对教育局施行全国学生作回教式的祈祷。

  1982年,直陈吉隆坡大蓝图计划不周到,日后华人死无葬身之地。联邦直辖区部长答应在直辖区与雪州交界处,寻觅适合的地段,作为非回教徒的坟场。

  1984年,马来西亚佛教、基督教、兴都教及锡克教咨询协会(简称四大宗教)呈备忘录给新山大蓝图当局,对大蓝图宗教部分的偏差,提出纠正建议。指出当局处理宗教朝拜场所不公平,有二不同标准。

  结果当局答应重新考虑涉及的课题。

  1984年,向怡保大蓝图计划聆听委员会提呈备忘录,指出根据大蓝图,

  霹雳州没有一所可以容纳五千人的庙宇,并建议政府一视同仁,非回教的宗教朝拜场所所占地与人口比例,应该与回教相同,因为回教与其他宗教对国家社会所扮演的角色相同。

  1985年11月针对槟城大蓝图,向槟城大蓝图计划委员会提呈一份备忘录。其后当局未举行对话。

  1986年6月,发表文告,反对雪州议会管制华人庙宇,强迫寺庵注册,过后雪州议会不再提及管制华人庙宇指南或令寺庙申请注册的事。

  1987年,马六甲教育局着令各校学生作回教祈祷,极力反对,结果有关通令未实行。

  1987年,8月9日,在马华举办的“教育法令研讨会”上批评我国的宗教教育,是在多元宗教的国家里,施行单元宗教的教育,很不公平,由此引起很多弊端。

  1989年,雪州议会通过回教成年法律,批评该法律违反我国宪法规定,由于该法令准许18岁以下未成年的非回教徒子女,可以归依回教,剥夺非回教徒在宪法上所赋予的权益,大马四大宗教协会决定展开两项运动:

  一、发动全国译名运动;

  二、发动全国举行祈祷。

  这两位活动订于1990年2月9日、10日及11日展开。

  结果在首相的劝告下,停止举行运动,首相于1990年4月10日与四大宗教协会代表举行会谈。首相表示将深入研究大马四大宗教协会提呈的备忘录,并设法解决各项问题。

  6.    荣誉

  1967年,获得最高元首颁赐PPM建国有功勋章。

  1974年,8月荣获最高元首封赐A.M.N.

  1984年,获法界大学颁发毕业文凭,并接收荣誉佛学博士学位。

  1997年,获得林连玉精神奖。

  * 本文将继续修订,若有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著作

  1.    华文小学适用的佛学课本

  2.    佛法与人生社会关系

  3.    佛陀的教育

  4.    道德教育

  5.    佛教与中华文化

  6.    盂兰盆真义

  7.    盂兰盆真义增订本

  8.    盂兰盆真义第二集

  9.    盂兰盆真义第三集

  10.    五十年的回顾

  11.    小册子:

  什么是佛教?

  为什么要研究佛学?

  佛教的价值

  八条正确的人生大道

  如何辨别邪正

  我对南北传佛教的看法

  其他文章:

  扮演争取佛教权益的角色

  谁是国家进步的绊脚石

  马佛总争取卫塞公假的经过

  世界人权与大马宪法

  献词

  谨向“亚洲各宗教和平大会”提呈意见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