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南传五部经:中部经典三(77)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1日
来源:   作者:南传五部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南传五部经:中部经典三(77)

 

  七七 善生优陀夷大经

  北传汉译 中阿含二O七,箭毛经(大正藏一、七八三页。)

  本经乃普行者善生优陀夷,对六师外道,不受其弟子之尊敬,其弟子叛离而尊敬、信顺

  世尊,对其理由,举少食、衣食住之少欲知足、远离之五种,世尊谓非此五种,以示其

  次之五项,即:最上戒蕴之成就,自证自知,最上慧蕴之成就,沈于苦者,即说苦、集、

  灭、道之圣谛,及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八解脱、

  八胜处、十偏处、四禅、知身是色所成、四大所成、父母所成而无常变坏。说他身化作,

  神通智、天耳智、他心智、宿命智、天眼智、漏尽智之行道。

  --------------------------------------------------------------------------------

  II.1            第七七 善生优陀夷大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尔时,有众多知名之普行者,住于孔雀

  林普行者园。--即:阿努迦罗,瓦罗达罗,善生优陀夷,以及其他知名之普行者

  等。时,世尊清晨,著衣,持钵、衣,入王舍城行乞。尔时、世尊自言:“今将往王

  舍城行乞,为时尚早。我何不去往孔雀林普行者园普行者善生优陀夷处。”于是,世

  尊往趣孔雀林普行者园。尔时,善生优陀夷普行者与普行者大众俱坐,发唤声、高

  声、大声作种种徒劳无益议论。即:王论、贼论、大臣论、兵论、畏怖论、战斗论、

  食论、饮论、衣论、床论、华鬘论、香论、亲族论、乘论、村论、街论、市论、国

  土论、妇人论、英雄论、传闻论、井边谈天论、祖先论、异相论、世间论、海洋论,

  如是等有无之论。

  2     尔时,善生优陀夷,遥见世尊前来,警诫自己之大众曰:“诸贤!请肃静!诸贤!

  慎勿作声,彼沙门瞿昙来矣。实则彼尊者喜静默,称赞静默者。彼若知[我等]为

  第七七 善生优陀夷大经                               一

  -----------------------------------------------------------------------

  中部经典三                                          二

  静默之会众,或许将欲接见。”于是彼等普行者保持静默。

  时,世尊来至彼普行者善生优陀夷处。尔时,普行者善生优陀夷白世尊言:“世

  尊!请进。世尊!善来。世尊!世尊终于来此处。世尊且坐如何?请就此特设之座。”

  世尊即坐于所设之座。普行者善生优陀夷亦取一卑座,坐于一面。时世尊问普行者

  善生优陀夷曰:“优陀夷!今为何于此集坐耶?又[彼等]对话为何被中断耶?”

  “世尊!我等今集坐所语之话,暂且阁置。世尊!此语后日世尊不难得闻。世尊!

  日过种种外道沙门、婆罗门等,集会议论时,发生如是之对话:‘鸯伽人,摩揭陀

  人实为有幸。鸯伽人、摩揭陀人诚然有幸。有僧伽、有伽那(会众),为众人师,知

  名于世,有名声,当一派之祖为众多人所尊敬而此等沙门、婆罗门,为夏期安居来

  至王舍城。即彼不兰迦叶,亦有僧伽,有伽那,为众人师,知名于世,有名声、当

  一派之师而为众多人所尊敬,彼亦为夏期安居而来至王舍城。末迦利瞿舍利亦……

  乃至……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婆浮陀迦旃那,散若夷罗梨沸,尼乾子亦有僧伽、有

  伽那、为众人师,知名于世,有名声,为一派之祖而为众人尊敬,彼亦为夏季安居

  3 来至王舍城。彼沙门瞿昙亦有僧伽、有伽那、为众人师,知名于世,有名声,为一

  派之祖而为众人所尊敬,彼亦为夏安居来至王含城。于此等有僧伽、有伽那,为求

  之师,知名于世,有名声而为一派之祖而为众人所尊敬,世尊、沙门、婆罗门中,

  有谁受诸弟子恭敬、尊重、崇敬、崇拜耶?又诸弟子对谁1恭敬、尊重而示亲近耶?’

  尔时有人作如是言曰:‘彼不兰迦叶有僧伽、有伽那、为众人师,知名于世,有名

  声,为一派之祖而为众人所尊敬。然彼不为诸弟子所恭敬、尊重、崇敬、崇拜。又

  诸弟子对彼不恭敬、尊重、亲近。过去不兰迦叶曾向数百会众说法,其时,彼一弟

  子大声言曰:‘诸贤!勿将此意问不兰迦叶,彼对此不知,我则知之。应将此义问

  我,我为诸贤解答之。’不兰迦叶曾挥泪言曰:‘诸贤!请肃静,诸贤请勿作声。

  勿问此等诸尊,将其问我,我为之解答其义。’虽作是言亦不济事。不兰迦叶之众

  多弟子反驳后而离去,彼谓:“汝不知此法、律,我知此法、律。汝何以不知此法、

  律耶?汝作邪行,我作正行。我言为相应,汝言为不相应。汝将应言于前者而言于

  后,应言于后者而言于前。汝之主张被覆没,汝之说被反驳,汝堕于负处,为脱汝

  之说,宜往游方。或许汝可能自解。”如是,不兰迦叶、不被诸弟子所恭敬、尊重、

  崇敬、崇拜。诸弟子对不兰迦叶亦不予恭敬、尊重亲近。又不兰迦叶以对法骂詈而

  第七七 善生优陀夷大经                               三

  -----------------------------------------------------------------------

  中部经典三                                          四

  被骂詈。”

  4     又或有人作如是言曰:“彼末迦利瞿舍利……乃至……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婆浮

  陀迦旃那,散若夷罗梨沸,尼乾子等,有僧伽,有伽那,为众人师,知名于世,有

  名声,为一派之祖。然彼亦不为诸弟子所恭敬、尊重、崇敬、崇拜。又诸弟子对尼

  干子亦不恭敬、尊重、亲近。尼乾子曾对数百会众说法……乃至……以对法骂詈而

  被骂詈。”

  又复有人作如是言曰:“彼沙门瞿昙有僧伽、有伽那、为众人师、知名于世、有

  名声,为一派之祖,为众人所尊敬。而彼受诸弟子恭敬、尊重、崇敬、崇拜、又诸

  弟子对沙门瞿昙亦恭敬、尊重而予亲近。沙门瞿昙曾为数百会众说法。尔时沙门瞿

  5 昙之一弟子咳嗽,有同梵行者以膝触彼言曰:‘尊者!请肃静!尊者!请勿作声。

  我等之师,世尊今正说法。’沙门瞿昙向数百会众说法时,沙门瞿昙弟子无喷嚏声、

  无拂咳嗽音、听众对彼渴仰热望。谓:‘世尊若为我等说法,我等谨愿倾听’,譬如

  有人,于四衢街道由蜂房榨取甘甜之蜂蜜,众多群众对彼渴望热求,沙门瞿昙对数

  百诸弟子说法时,彼之弟子中无喷嚏者、无拂咳嗽者、听众对彼渴仰热望,谓:‘世

  尊如为我等说法,我等谨愿倾听’。又沙门瞿昙弟子与同梵行者,有共励修学者,后

  虽废学还俗,然彼等仍赞叹师,赞叹法,赞叹僧伽,常自责而不非难于彼。谓:‘我

  等为不祥者、少福者。我等虽对如是善说之法与律,出家而未能一生修得圆满清净

  梵行。’彼等或为守园人,或为优婆塞,受持五戒。如是沙门瞿昙为诸弟子所恭敬、

  尊重、崇敬、崇拜,又诸弟子对沙门瞿昙恭敬、尊重而予亲近。”

  “优陀夷!汝见我有何法?依此诸弟子对我恭敬、尊重、崇敬、崇拜而又亲近

  耶?”。

  “世尊!我见世尊有五法,依此诸弟子,对世尊恭敬、尊重、崇敬、崇拜,而又

  予亲近。五法为何?世尊!实则世尊是少食,又称赞少食。世尊!我见世尊于此为

  第一法,依此之诸弟子对世尊恭敬、尊重、崇敬、崇拜,而又予亲近。

  6     复次,世尊!世尊无论得任何衣皆为满足;又对得任何衣皆满足者,予以称赞。

  世尊!我对世尊视此为第二法……乃至……予亲近。

  复次,世尊!世尊无论得任何食皆为满足,又对得任何食皆满足者,予以称赞。

  世尊!我对世尊视此为第三法……乃至……予亲近。

  第七七 善生优陀夷大经                               五

  -----------------------------------------------------------------------

  中部经典三                                          六

  复次,世尊!世尊得任何床座皆为满足,又对得任何床座皆满足者,予以称赞。

  世尊!我对世尊视此为第四法……[乃至]……予亲近。

  复次,世尊!世尊为远离,亦称赞远离。世尊!我对世尊视此为第五法……乃

  至……予亲近。

  世尊!我视世尊有此等五法,依此诸弟子对世尊恭敬、尊重、崇敬、崇拜,尊

  重而予亲近奉侍”。

  “优陀夷!沙门瞿昙少食,亦称赞少食,若依如是,诸弟子对我恭敬、尊重、崇

  敬、崇拜,又复恭敬、尊重而予亲近奉侍。优陀夷!我之弟子,有食一钵,有食半

  钵,亦有食一木瓜树果,亦有食半木瓜树果者,然而,优陀夷!我有时食满此钵,

  或食其以上。优陀夷!沙门瞿昙为少食,又称赞少食,若依如是诸弟子,对我恭敬、

  7 尊重、崇敬、崇拜而亲近奉侍,优陀夷!以一钵为食,以半钵为食,以一木瓜树果

  为食,以半木瓜树果为食之彼等我诸弟子,依此法对我恭敬、尊重、崇敬、崇拜,

  又复恭敬、而亲近奉侍者,无有是处。

  优陀夷!沙门瞿昙无论得如何之衣皆为满足,又对得如何之衣皆满足者,予以

  称赞。若以依如是之诸弟子,对我恭敬、尊重、崇敬、崇拜,而亲近奉侍。优陀夷!

  我之弟子著粪扫衣,著粗衣,彼等由冢间、尘堆、店前,搜集弊物、布片,作僧伽

  梨衣穿著。然而,优陀夷!我时而著以韧粗之线所织之居士衣。优陀夷!沙门瞿昙

  得任何之衣皆为满足,又对得任何之衣皆满足者,予以称赞。若依如是之诸弟子,

  对我恭敬、尊重、崇敬、崇拜,而亲近之,优陀夷!著粪扫衣、粗衣,由冢间、尘

  堆、店前搜集之弊物、布片,作僧伽梨衣穿著,彼等我诸弟子,依此之法对我恭敬、

  尊重,崇敬、崇拜,而亲近者,无有是处。

  优陀夷!沙门瞿昙无论得任何之食皆为满足,又对无论得任何之食皆满足者,

  予以称赞,若依如是之诸弟子,对我恭敬、尊重、崇敬、崇拜,而亲近奉侍。优陀

  夷!我之弟子乞食,次第乞食,满足于2残食,彼等入家请以床座亦不接受。然而,

  8 优陀夷!我有时受请,除去米饭中黑粒,食诸种种汁。诸种种之助味,优陀夷!沙

  门瞿昙无论得任何之食皆为满足。又对无论得任何之食皆满足者,予以称赞。若以

  依如是诸弟子对我恭敬、尊重、崇敬、崇拜,而又予亲近,优陀夷!乞食,次第乞

  食,满足于2残食,入家虽请以床座而不接受,彼等我诸弟子,依此法对我恭敬、

  第七七 善生优陀夷大经                               七

  -----------------------------------------------------------------------

  中部经典三                                          八

  尊重、崇敬、崇拜,而亲近之者,无有是处。

  优陀夷!沙门瞿昙无论得任何之床座皆为满足,又对无论得任何之床座皆满足

  者,予称赞……乃至……优陀夷!我令弟子坐于树下,坐于露天,彼等历时八月不

  入屋檐下。然而,优陀夷!我有时住于周围涂壁,防风,锁闩,闭窗之高阁,优陀

  夷!乃至……坐于树下,坐于露天,历时八月不入屋檐下之彼等我诸弟子,依此法

  对我恭敬、尊重、崇敬、崇拜,而又亲近者,无有是处。

  优陀夷!沙门瞿昙为远离,又称赞远离……乃至……优陀夷!我之弟子住森

  林、于僻陬处坐卧,入住森、林、丛、僻陬之坐卧处。彼等为诵波罗提木叉,半月

  9 入僧伽中。然而,优陀夷!我有时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大臣、

  外道、外道诸弟子群居。优陀夷……乃至……住森林,于僻陬坐卧、入住森、林、

  丛、僻陬之坐卧处。为诵波罗提木叉,半月入僧伽中。彼等我诸弟子,依此法对我

  恭敬,尊重、崇敬、崇拜,而又亲近之者,无有是处。

  如是优陀夷!诸弟子依此等五法、对我恭敬、尊重、崇敬、崇拜,而亲近之者,

  无有是处。

  优陀夷!于此别有五法、诸弟子依此之对我恭敬、尊重、崇敬、崇拜、而亲近

  奉侍。五法为何?优陀夷!我诸弟子欲修习增上戒思惟:‘沙门瞿昙使持戒者,成

  就最上戒蕴。’优陀夷!我诸弟子修习增上戒而思惟:‘沙门瞿昙使持戒者,成就

  最上戒蕴。’我诸弟子欲修习增上戒思惟‘沙门瞿昙使持戒者,成就戒蕴。’优陀

  夷!此为第一法,依此诸弟子对我恭敬、尊重、崇敬、崇拜,而又予亲近。

  复次,优陀夷!我诸弟子欲修习胜知见思惟:“沙门瞿昙言自知为‘我知,’沙

  门瞿昙言自见为‘我见,’沙门瞿昙说证知而说法,非不证知。沙门瞿昙说有因之

  法,非是无因,说有神变之法,非无神变。”我诸弟子修习胜知见而思惟:“沙门瞿

  昙……[乃至]……非无神变,”优陀夷!此为第二法,依此诸弟子对我恭敬、尊重

  10 、崇敬、崇拜,又复恭敬、尊重而亲近奉侍。’

  复次,优陀夷!我诸弟子欲修习增上慧而思惟:“沙门瞿昙使具慧者,成就最上

  慧蕴。”实则彼不见未来之论道,又对已生之他论难,不能以正法论破者,无有是处

  也。”优陀夷!汝如何作思耶?我诸弟子如是知,如是见,其为中断他人之话语耶?”

  世尊!“不然!”

  第七七 善生优陀夷大经                               九

  -----------------------------------------------------------------------

  中部经典三                                          一0

  优陀夷!我非望于教诫诸弟子,正望诸弟子教诫于我。优陀夷!我诸弟子修习

  增上慧而思惟:“沙门瞿昙使具慧者……乃至……无有是处。”优陀夷!此为第三

  法,依此诸弟子对我恭敬、尊重、崇敬、崇拜、而又亲近奉侍。

  复次,优陀夷!我诸弟子沈于苦,为苦所征服者来问我苦圣谛,我应问而为彼

  等解答苦圣谛,解答彼等之问而令得满足。彼等问我苦集、苦灭、苦灭道圣谛,我

  应问而为彼等解答苦灭道圣谛。解答彼等之问而使满足。优陀夷!我诸弟子沈于苦,

  11 为苦所征服者,来问我苦谛……[乃至]……解答彼等之间而令得满足。优陀夷!

  此为第四法。依此诸弟子对我恭敬,尊重,崇敬、崇拜,而又亲近奉侍。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修习四念处。优

  12 陀夷!于此,比丘于身住于身观,诚心具念正知、调伏世间之贪忧。于受…乃至……,

  于心……乃至……;于法,住法观、诚心具念正知,调伏世间之贪忧。于此我众多

  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为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修习四正勤。优

  陀夷!于此比丘为使对未生之恶不善法不生,发起努力、勤精进之念。策励其心精

  勤。为断已生之恶不善法,发起、努力……乃至……精勤。为对未来之善法令生,

  而发起……乃至……精勤。为住立已于生之善法,不使迷乱,愈益增大、扩大、修

  习成满,发起努力勤精进之念,策励其心精勤。于此,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

  究竟而住。复次,优陀夷!依我而为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修习四神

  足。优陀夷!于此,比丘修习欲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精进三摩地……乃至……心

  三摩地……乃至……修习观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于此,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

  满究竟而住。

  复次,优陀夷!依此我而为诸弟子论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修习五根。优

  陀夷!于此,比丘入寂静修习至等觉之信根。……乃至……修习精进根、念根、定

  根……乃至……入寂静、修习至等觉之慧根。于此,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

  竟而住。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为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修习五力。优陀

  夷!于此比丘入寂静、修习至等觉之信力。……乃至……精进力、念力、定力……

  乃至……入寂静、修习至等觉之慧力。于此,我众多诸弟了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第七七 善生优陀夷大经                               一一

  -----------------------------------------------------------------------

  中部经典三                                          一二

  复次,优陀夷!乃至……我诸弟子修习七觉支。优陀夷!于此,比丘修习依止

  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回向弃舍等,而修习念觉支……乃至……修习择法觉支、

  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乃至……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

  回向弃舍等而修习舍觉支。于此,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复次、优陀夷!……乃至……我诸弟子修习八圣道。优陀夷!于此,比丘修习

  正见、修习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于是,我众多诸弟子

  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复次,优陀夷!……乃至……我诸弟子修习八解脱。以有色而见诸色,此是第

  13 一解脱。内无色想,外见诸色,此是第二解脱。是清净与胜解,此为第三解脱。完

  全超越于色想故、灭有对想故,不作意种种想故,以空是无边,具足空无边处而住,

  此是第四解脱。完全超越于空无边处,以识是无边,具足识无边处而住,此是第五

  解脱。完全超越于识无边处,以为无任何所有,具足无所有处而住,此是第六解脱。

  完全超越于无所有处,具足非想非非想处而住,此是第十解脱。完全超越于非想非

  非想处,具足想受灭而住,此是第八解脱。于此,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

  竟而住。

  复次,优陀夷!……乃至……我诸弟子修习八胜处。有一人,于内有色想、于

  外见分色之好恶,胜于此等,以“我知、我见”,其如是想,此是第一胜处。有一人,

  于内有色想,外见无量色之好恶,胜于此等,以“我知、我见”,其如是想,此是第

  二胜处。有一人,于内无色想、外见少色之好恶……乃至……此是第三胜处。有一

  人、于内无色想、外见无量色之好恶……乃至……此是第四胜处。有一人、于内无

  色想;于外见诸色之青,青色、青见、青光,譬如乌摩迦华之青,青色、青见、青

  光;又譬如彼有两面3光泽波罗奈衣之青、青色、青见、青光,如是有一人,于内

  14 无色想;于外见诸色之青、青色、青见、青光……乃至……此是第五胜处。有一人,

  于内无色想;于外见诸色之黄、黄色、黄见、黄光、譬如羯尼迦华之黄、黄色、黄

  见、黄光,又譬如彼有两面光泽波罗奈衣之黄、黄色、黄见、黄光,如是有一人,

  于内……乃至……此是第六胜处。有一人,于内无色想;于外见诸色之赤、赤色、

  亦见、赤光,譬如盘豆时缚迦华之赤、赤色、亦见、赤光,又譬如彼有两面光泽波

  罗奈衣之赤、赤色、亦见、赤光,如是有一人,于内……乃至……此是第七胜处。

  第七七 善生优陀夷大经                               一三

  -----------------------------------------------------------------------

  中部经典三                                          一四

  有一人,于内无色想:于外见诸色之白、白色、白见、白光,譬如太白星之白、白

  色、白见、白光,又譬如彼有波罗奈衣之白、白色、白见、白光,如是有一人,于

  内……乃至……此是第八胜处。于此,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复次,优陀夷!……乃至……我诸弟子修习十偏处。有一人,将地偏想为上、

  下、横、无二、无量。乃至……水偏、火偏、风偏、青偏、黄偏、赤偏、白偏、空

  15 偏……乃至……有一人,将识偏想为上、下、横、无二、无量。于是我诸弟子达于

  通智圆满而住。

  复次,优陀夷!……乃至……我诸弟子修习四禅。优陀夷!于此,比丘离欲、

  离不善法、有寻、有伺、成就由离所生喜乐住于初禅。彼以其身由离所生喜乐,使

  之浸润充溢,以其全身到处由离所生喜乐而无不透彻。优陀夷!譬如熟练之助浴师、

  或其徒弟,将洗粉放入铜盘,注水淆混,如其洗粉则含液润液,内外浸透无有流滴。

  如是,优陀夷!比丘以由离所生喜乐,浸润充溢其身,其身到处无不以由离所生喜

  乐而透彻。

  复次,优陀夷!比丘寻伺已息故……乃至……成就第二禅而住,彼对其身以由

  定所生喜乐而浸润充溢,其全身到处,无不以由定所生喜乐而透彻。优陀夷!譬如

  湖泉,彼于东方无有水路,于西方无有水路,于北方无有水路,于南方无有水路,

  16 且上天亦未时时降雨。然却由其湖中涌出冷水,其湖以冷水浸润充溢,其湖到处无

  不以冷水透彻。如是,优陀夷!比丘其身,以由定所生喜乐而浸润充溢、其身则到

  处无不以由定所生喜乐而透彻。

  复次,优陀夷!比丘离脱喜故……乃至……成就第三禅而住。彼对其身以无喜

  之乐浸润充溢,其身到处无不以无喜之乐而透彻。优陀夷!譬如于青莲池、赤莲池、

  白莲池中,生长青莲、赤莲、白莲于水中,不出水平,没于水中生育。彼等从未至

  本,皆以冷水浸而充溢,如彼青莲、赤莲、白莲到处无不被冷水所透彻。如是,优

  陀夷!比丘对其身以无喜之乐所浸润充溢,其身到处无不为无喜之乐所透彻。

  复次,优陀夷!比丘舍乐故,舍苦故,先已灭却喜忧,故不苦不乐,成就舍念

  清净,第四禅而住。彼对其身以清净皎洁心令偏满而坐,彼身到处无不以清净皎洁

  心所透彻。优陀夷!譬如有人以白衣从头盖覆而坐。如是,比丘其身以清净皎洁心

  17 令偏满而坐,其身到处无不依清净皎洁心而透彻也。于是我众多弟子达于通智圆满

  第七七 善生优陀夷大经                               一五

  -----------------------------------------------------------------------

  中部经典三                                          一六

  究竟而住。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为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当如次而知:“我

  此身由色而成、由四大而成、父母所生、饭乳所长养,乃无常、削灭、磨灭、变坏、

  分散之法。而我识却依存于此,是此所关连者。”优陀夷!譬如琉璃宝珠,清净而玉

  质殊妙,修治为八楞完好透明、清澄,具足一切相,而以青、黄、赤、白、红色丝

  线贯穿,具眼之士将此持于手中观察,如知:“此琉璃宝珠为清净、玉质殊妙。修治

  为八楞完美透明、清澄,具足一切相,以青、黄、赤、白、红色丝线贯穿。”如是,

  优陀夷!依我而为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当如次知:“我此身体为由色

  所成,由四大所成,父母所生,饭乳所长养,乃无常、削灭、磨灭、变坏、分散之

  法。而我识却依存于此,是此所关连者。”于是,我众多诸弟子则达于通智圆满究竟

  而住。

  复次,优陀夷!依我……乃至……我诸弟子由其身,为有色,由意成、而具大

  小一切之肢,有殊妙之诸根化作他身。优陀夷!譬如有人,从们叉草抽拔其苇。彼

  谓:“此是们叉草,是苇也。们叉草与苇乃不同之物,然彼欲由们叉草拔苇。”优陀

  18 夷!又譬如有人,将剑由鞘拔出。彼谓:“此是剑,此是鞘,剑与鞘乃不同之物。然

  彼欲由鞘中拔剑而出。”优陀夷!复譬如有人,以蛇由蛇皮所蜕出。彼谓:“此是蛇,

  是蛇皮。蛇与蛇皮乃不同之物,然彼欲将蛇由蛇皮中蜕出。”如是,优陀夷!依我而

  对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由其身为有色,由意成,其大小一切之肢,

  有殊妙之诸根化作他身。于是,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向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得证诸种神通。

  即:以一为多,以多成一,或显、或隐、超壁、越墙、越山,行之无碍,恰如于虚

  空。出没地上,恰如于水中。涉水不沈,恰如于地上。于虚空中趺坐往来,恰如翔

  鸟。以手扪摸日月如是大神力、大威德,以身而至梵天界。优陀夷;譬如工巧陶师

  或其弟子,以善修治黏土,随心所欲作成诸种陶器。优陀夷!又复譬如善巧之象牙

  师或其弟子,以善修治象牙,随心所欲作成诸种象牙精艺。优陀夷!又复譬如善巧

  之冶炼师或其弟子,善将金饰冶炼,随心所欲作成诸种金银器物。如是,优陀夷!

  19 依我而为诸弟子说行道,应其所行,我诸弟子证得诸种神通。即:以一而成多……

  乃至……以身至梵天界。

  第七七 善生优陀夷大经                               一七

  -----------------------------------------------------------------------

  中部经典三                                          一八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向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以清净超人之天

  耳界,对人天之两声,或远或近皆得闻。优陀夷!譬如强有力之吹螺者,令四方轻

  易得闻其音。如是,优陀夷!依我而向诸弟子说行道,应其所行,我诸弟子……乃

  至……其无论远近皆得闻。如是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向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对他众生,于他

  人之心,善能执心得知。即对有贪心者,知为有贪心,对离贪心者,知为离贪心,

  对有嗔心者,知为有嗔心,对离嗔心者,知离嗔心,对有痴心者,知为有痴心,对

  离痴心者,知为离痴心,对摄心者,知为摄心,对散心者,知为散心,对高广心者,

  知为高广心,对不高广心者,知为不高广心,对有上心者,知为有上心,对无上心

  者,知为无上心,对定心者,知为定心,对不定心者,知为不定心,对解脱心者,

  知为解脱心,对不解脱心者,知为不解脱心。优陀夷!譬如年轻之青年盛装之男女,

  于明镜或清净、皎洁、透明之水盘中,端视所映之自己容姿,若带有耳环时,则知

  20 带有耳环,若无耳环时,则知无耳环,如是,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所教示之行

  道,应其所行,我诸弟子……乃至……知是不解脱心。兹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

  圆满究竟而住。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忆念诸种宿命。

  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

  生、千生、百千生、种种坏劫、种种成劫、种种成坏劫,于彼处我有如是名、如是

  姓、如是族、如是食、如是苦乐之受、如是寿量,其我死于其处,当生于彼处,于

  其处亦有如是名:……乃至……如是寿量,其我死于其处,生于此处,如是忆念其

  一一之相与其详细状况俱之诸种宿命。优陀夷!譬如此处有人,由自村往他村,由

  其村更往他村,彼由其村又还至自村,彼思曰:“我由自村往其村,于彼处我如是住

  立、如是坐、如是语、如是默。我由其村更往他村,于彼处我亦如是住立……乃至

  21 ……如是默,于是,今我由彼村还至自村。”如是,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说行道,

  如是实行,我诸弟子忆念诸种宿命。即一生、二生、三生……乃至……如是忆念其

  一一之相,与其详细状况俱之诸种宿命。如是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竟而住。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以清净超人之天

  眼,见有情之生死,而乃随其业知贱、贵、好、丑、善趣、恶趣,即:“其实诸贤!

  第七七 善生优陀夷大经                               一九

  -----------------------------------------------------------------------

  中部经典三                                          二0

  此等之众生,于身作恶行,于口作恶行,于意作恶行,诽谤圣者,抱持邪见,成就

  邪见业。彼等身坏命终,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或复诸贤!此等众生,于

  身作善行,于口作善行,于意作善行,不诽谤圣者,抱持正见,成就正见业,彼等

  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界。”如是,彼以清净而起人之天眼,见有情之生死……乃

  至……知随其业。优陀夷!譬如此有具备门之二家,其处具眼之士立其中央视出入

  往来之人等。如是,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以清净

  而超人之天眼……[乃至]……知随其业。如是我众多之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

  竟而住。

  复次,优陀夷!依我而对诸弟子说行道,应其所行,我诸弟子诸漏尽故,对无

  22 漏之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成就自知、证而住。优陀夷!譬如山顶有透明、清净、

  无浊之湖。其处有具眼之士立于湖畔,见有贝壳、沙砾、鱼群之游动、栖住,彼思:

  “此湖实是透明、清净、无浊也。此处有此等之贝壳、砂砾、鱼群游动、栖住。”如

  是,优陀夷!依我而向诸弟子说行道、如是实行,我诸弟子,诸漏尽故,以无漏之

  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成就自知、证而住。如是我众多诸弟子,达于通智圆满究

  竟而住。

  优陀夷!此是第五法,依此诸弟子对我恭敬、尊重、崇敬、崇拜,又复恭敬、

  尊重而亲近奉侍。

  优陀夷!有此等五法,依此诸弟子对我恭敬、尊重、崇敬、崇拜,又复恭敬而

  予亲近。”

  世尊说示已,普行者善生优陀夷、欢喜、信受于世尊所说。

  第七七 善生优陀夷大经                               二一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