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宽运法师:人生之路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二篇 灭苦之法 7 六波罗蜜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8日
来源:   作者:宽运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宽运法师:人生之路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二篇 灭苦之法 7 六波罗蜜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称六波罗蜜。

  菩萨舍一切世俗之物(布施),出家学道,称檀波罗蜜;受菩萨戒(持戒)称尸罗波罗蜜;为护戒默受打骂而不报(忍辱),称羼提波罗蜜;勤修善道(精进),称毗梨耶波罗蜜;精进而得五根调伏(禅定),称禅波罗蜜;五根调伏,证悟眞法界(般若),称般若波罗蜜。六度可对治贪悭、恶业、瞋恚、懈怠、乱心、愚痴等不得无上菩提之六事。有云:「五度如足,六度如目,布施至禅定五度像脚,走路须用脚,但第六度般若是眼,如未看清楚前方,胡跑乱冲最终无好处,所以修行六度应该从智慧开始,再行其他五度。」

  很多人以为六度是修大乘菩萨行,而十二因缘、四谛、八正道是小乘声闻法。总观上述六波罗蜜由三学而出,三学由八正道而起,证明六波罗蜜是大小二乘必修法。而六波罗蜜在被喻为小乘藏教的《增一阿含经》中曾多次出现,证明原始佛教到小乘佛教再发展至大乘佛教的先后次序都是以因缘生灭法为基础,然后才转变为龙树中观系的性空大乘佛教;而大乘的唯识亦是以原始五蕴为分析基础,主张客观对象及人类根本心识之阿赖耶识所假现之现象,须远离有与无、存在与非存在等对立之观念,无著菩萨以此作为瑜伽行学派之基本论书,成为法相宗最重要之典籍及我国佛教史上之重要论书。

返回目录

----------------------------------------------------------------------------------------------------------------

更多宽运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