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是非要温柔 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讲伦理,不要讲论理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3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严法师:是非要温柔 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讲伦理,不要讲论理

  道理是拿来要求自己,不是用来苛求他人。

  人与人相处,讲求的是「伦理」,而非「论理」。

  现代人生活的环境扩大,接触面变广,所以感觉人际关系非常地复杂,人与人之间显得相当冷漠。

  为什么现代人较不愿意主动付出友善、付出关怀来与人接触?第一个原因是怕麻烦;第二个原因是怕惹来麻烦。所以大家就越来越陌生,越来越疏离,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也不例外。

  「伦理」与「论理」

  现代家庭大多数是双薪小家庭,白天夫妻两个人都外出工作,双方在外面的接触及见识增广,因为业务、同事的关系,接触异性的机会也相对增加。在外缘很多又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及应酬的情况下,彼此相处的时间随之减少。因此,夫妇之间的感情就比较脆弱,彼此之间的信任度越来越差。

  要用什么态度来维系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我主张应是讲「伦理」,而不是讲「论理」。

  如果在家庭中能把握住中国人一向的伦理观,夫唱妇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每一个人都能各尽其分、各尽其责、各自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不要一味地要求其它成员要负什么样的责任,那么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就会很圆满。

  然而,现在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却很容易流于「论理」。所谓「论理」就是辩论,凡事讲道理、论公平,动不动就计较谁对谁错。

  社会变动,人心不平

  在过去的农村社会,经过活动非常单纯,小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一天活动,大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一年活动,依着时令节气,井然有序地更替进行。而且家庭的用品、设备,也相当的单纯,数十年如一日,没什么变化。

  现在的社会则不一样,日新月异,许许多多的新产品不断地出现,家庭中争议不平的事更层出不穷。

  家庭中每一个人的所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总是有多有少,于是,少的人会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当自己所付出与所获得的不能平衡时,就会变成只「论理」,而忘记了「伦理」。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不能老是讲道理、论公平。而是要问一问自己,所负责的事是不是已经尽了全力、做到最好?若能处处尽责任、守本分,那么自己的心就会很平顺、很安定。否则,在家里跟家人吵架,到了公司又是跟同事们计较,凡事争名夺利,那么人际关系便会恶化。

  夫妻、父子、兄弟姊妹之间,都是伦理关系,彼此应该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各守其分,不是专讲道理、专论平等。如果夫妻在家庭生活、工作、收入、支出上,样样都要求平等,那么夫妻关系就不是「伦理」关系,而是「论理」关系。

  一般夫妻吵架,都是为了一些小问题在计较;兄弟之间吵架,也是在计较多、少、对、错,或平不平等,而导致心理不平衡。这就是「论理」,而不是「伦理」。

  伦理可由家庭推广到工作环境,延伸到社会国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要讲「伦理」,而不是光讲「论理」。若能处处讲伦理,那么对上、对下、对左、对右,都是在尽责、付出、关怀、照顾,而不是在争取计较。

  换来换去换成仇

  通常,我们付出越多,就能得到越多。虽然不一定成正比、得到有形的回馈,但无形的回馈一定能成正比地获得,甚至能获得更多。所谓无形的回馈,就是人格的成长、思想的成熟。一个人时时在成长中,一定能使自己更安定、更快乐、更稳重、更宽裕。

  在人际关系上,虽然大家都说你不好,如果你不说人家不好,渐渐地,说你不好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一直觉得别人不好,而没有检讨自己是不是也一样,那么人际关系一定是越来越差。当然,对自己来说,不一定是死路一条,但至少会过得很不快乐。

  有些人在家待得不舒服,故而离家出走;到了外面,也觉得工作场所不舒服,常常想换工作。这样不断地换工作、换环境,到最后,自己走投无路,这是不善于与人相处,不善于接纳人、包容人。本来他希望人人都能接纳他、喜欢他,结果变成人人都不欢迎他,反而想尽办法排挤他。所以人际关系要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就要多接纳人、包容人。如果只一意地要求人家接纳自己,最后会人人都不接纳自己的。

  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关系之所以尖锐化,是由于自己的贪、瞋、痴、疑、傲等。这些都是由于疏忽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忘掉自己的责任、忘了自己的本分,而老是在争取、在计较。凡是心态上无法为人设想的人,通常烦恼都很重,各种各样的烦恼都会出现。

  譬如,看到人家得到利处,自己没得到,就起妒嫉心。看到别人好,就起瞋恨心,觉得忿忿不平,不能平衡。自己已经拥有,但总是觉得不满足、觉得不够,于是,产生强烈的贪欲心,老是觉得︰人家有了的,自己还没有;人家能有的,自己也应该有。这都会产生不平衡的情绪,因此造成无法与他人欢喜相处。

  别拿自己的鞋叫别人穿

  总而言之,人与人的关系不是专讲道理、专讲公平的,而是要讲伦理。只管自己有没有做好,不要管别人有没有做好。自己做好是应该的,其它人没有做好的原因,不要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人、衡量人。我常讲,不要拿自己的鞋子叫别人穿,不要把别人的问题变成自己的问题,而让自己忿忿不平,这样才不会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恶化。(原载《天下杂志》一九九期)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