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七 《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三)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8日
来源:   作者:慈诚罗珠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七 《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三)

 

  (三)辩答

  1、综述

  当一方提出辩论主题后,立即有人站起来反对道: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现象怎么可能是佛的坛城呢?不可能!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幻觉啊,怎么可能是佛的现象呢?这是反对方提出的第一句问难。

  本论对此回答说:我们并不否认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众生的幻觉,但除了众生的幻觉以外,并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佛的坛城。

  这个问题在《悟性论》中也说得很清楚,众生与佛,相当于水和冰的关系。当温度降到零下的时候,水就会结冰;温度上升到零上以后,冰就融化为水。除了冰以外没有水;除了水以外,也没有冰。虽然冰是固体,不是液态的水,但除了固体的冰以外,并没有液态的水。冰融化以后,就变成水,冰是水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冰与水二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同样,在众生的眼里,佛的坛城就成了不清净的世界;而在佛的眼里,众生看到的不清净世界就是清净的坛城。除了众生的幻觉以外,没有一个清净的坛城。无论谁想否定这一点都办不到!

  首先,外道认为,有一个常住不灭的自我或造物主;小乘佛教认为,物质是存在的;唯识宗认为,外面的物质不存在,只有内在的精神存在,物质是幻觉,精神才是实有的;中观宗认为,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无论是物质也好,精神也好,都不存在;而密宗却认为 “二谛无别”。所谓二谛,是指胜义谛与世俗谛。其中的“胜义谛”,是指佛的境界——如来藏、光明、空性;其中的“世俗谛”,是指普通人的五种感官所接触到的世界。因主张二谛无二无别,故密宗也称为金刚乘。

  虽然从外道到密宗,有着层层递进的一系列不同观点,任何一个物体,不同人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有成千上万的观点。但所谓的不同,其实只是主观上的差异而已。就客观而言,所有存在的东西,无论外在的还是内在的,真正实实在在存在的本质或对境只有一个。

  尽管有些人认为这是佛的坛城,有些人认为这是不清净的,有些人认为可以转化为清净的,但实际上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以外,没有一个独立的、清净的佛的坛城存在。

  密法认为:一切法都是佛的坛城,烦恼即是菩提,众生即是佛。除了众生以外,没有独立存在的佛的法身。除了我们的阿赖耶识以外,不存在另一个独立的如来藏。

  有人会不明白:阿赖耶识是无常、不清净的,而如来藏却是常有、清净的,两个矛盾的东西,怎么会是一体呢?

  此处说的,是二者的本质,就像前面讲的水和冰的例子一样,无论显宗密宗,很多论典都不约而同地用了这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

  下面进一步证明这一点:

  前面讲了,佛是指心的本性如来藏,而众生则是我们的意识、阿赖耶识等等。

  按照常人的观点,佛与众生的差别,就是因与果的关系——凡夫众生经过多生累劫的修习,在圆满二种资粮,断除所有烦恼之后,才可以成佛。其实,这种因果关系只是一种幻觉,就像梦里梦见春天种地、秋天丰收,因果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但实际上梦里根本不存在什么因果,一切都是幻觉一样。众生与佛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2、提出疑问

  此时,论中的反对方又提出疑问:第一,值得怀疑的是,如果你按照《中论》的观点,从空性的角度去说,众生、佛、世界都是空性,所以无二无别,这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从现象的角度去说,就说不通了,因为那样一来,就等于烦恼和轮回根本就不存在了。假如轮回、烦恼都不存在,我们又何必学佛?况且轮回不存在一说,也分明违背了我们的感受,我们明明感觉得到轮回、烦恼的存在啊?第二,我知道佛经中有“众生即是佛”,“烦恼即是菩提”的说法,但这些说法究竟是了义还是不了义的呢?第三,你凭什么说“一切现象是佛的坛城”,你有什么逻辑、理论或证据能证明呢?

  我们不能以为这只是显宗的观点,扪心自问,我们自己肯定也是这样认为:众生与佛怎么会是一体呢?如果佛就是众生,那不是成了佛也在轮回、佛也有烦恼、佛也会堕地狱、做畜生了?如果众生就是佛,那众生为什么还要学佛,还要积累资粮呢?

返回目录

----------------------------------------------------------------------------------------------------------------

更多慈诚罗珠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