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傅味琴: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83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2日
来源:   作者:傅味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傅味琴: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83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83)

  1994年10月30日讲于隆昌寺僧伽培训班 傅味琴

  颂:世间满足深险罪业坑

  世间满足无厌离之心,势必造业受苦

  提要:

  ·世间满足深险罪业坑

  ·人世间一满就缺

  ·“要我祝寿,就等于叫我走”

  ·结婚时,人生一半都完了,还喜啥

  ·世间满足是深坑,一掉下去就没了

  ·下士视世间满足,或以为是幸福

  能海上师说:世间福乐满足,苟无厌离之心,势必造业则受苦,故喻深坑。不过,世间满足,在中士视之则如深坑,下士视之,或以为幸福耳。

  世间满足深险罪业坑

  “世间满足深险罪业坑”。经书上说“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财色名食睡贪得无厌,用大量的钱财来享受,地狱里你的五条根已经生下了,总有一天会下去。能海上师说对世间五欲享受贪得没有厌离的心,这种人势必要造业,造了业就要受苦,所以喻为深坑。古人有句话说“饱暖思淫欲”,有一次,我在路上见两个妇女在对话,一个说“千万别叫你先生当老板,如果他发了财,有了好几个老婆,就没你了。”有的妻子还想不通,嫌丈夫不会赚钱,却不知道他有了钱,心就变了。从前穷困的时候夫妻白头到老,现在富起来了,享受喽,开放喽,跳舞了,离婚率直线上升,离婚还要排队。所以人世间的受用千万不能求满。

  人世间一满就缺

  我们智慧要求满,悲心要求满,圆满了才能成佛,人世间的财色名食睡,福乐享受,不能求满足。十五的月亮只能圆一时,到十六就要缺,一圆就缺,哪有不变的。旧社会要饭的过去差不多都是做官发财的,受苦的过去差不多都是享受荣华富贵的,追求子孙满堂的人呢?就拿我们一个大家庭来说,我是六岁死了父亲,四个兄弟一个妹妹全靠我妈养大,一结婚还有孙子外甥,那一年新年里,人都齐了,拍张合家欢。自从这张照片一拍,母亲死了,弟弟死了,弟媳妇死了。所以别忙世间上的一套,都是哄人的。

  “要我祝寿,就等于叫我走”

  现在佛门里却在学世俗,主张五十大寿六十大寿。清定上师五十岁的时候,上海佛教青年会组织凡是当年五十岁的,一起庆祝五十大寿。清定上师说:“人不要求满足,一满就要缺。你要我祝寿,就等于叫我走。”佛弟子搞什么五十大寿六十大寿?不想一想,你五十岁已经是老了,六十岁比五十岁更老,人都快要死了,八十岁可能明天就要死,还要大庆?佛弟子学世间法真叫颠倒,世间一切都是颠倒。

  结婚时,人生一半都完了,还喜啥

  我小时候,母亲叫我一起去吃表姐的喜酒,母亲说:“你哪能不去啊,你虽小,你是娘舅啊。”我说:“有什么好喜的。他们人生一半已经没有了,还喜啥呀?”一般结婚都是25岁、30岁,人生七十古来稀,不是人生一半已经过去了?我小的时候,就对这一切毫不感兴趣。我希望你们听我课的同学,别忙这些世间法了。

  世间满足是深坑,一掉下去就没了

  你知道我的五十岁生日怎么过的?子女一个都不来,也许他们忘了,我也不告诉他们,自己煮了一碗光面,供供佛,就算五十大庆。凡夫呀,又不是佛菩萨的生日,把凡夫的生日看得这么重要干啥呀,都是搞虚伪一套,不像修行的样子。所以诸如此类的种种世俗习气,千万要变过来,你不变跟社会上的人一样那怎么了生死?世间满足就是深坑,人一掉下去就没得了。

  下士视世间满足,或以为是幸福

  能海上师说:世间满足在为了生脱死而修中士道的修行人来看是深坑,但在修人天福报下士道的人来看,或许还认为是幸福,他们总希望花好月圆,子孙满堂,常说“恭禧发财”,“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是有智慧的人吗?下士道修行人的智慧远远比不上中士道,一个人求人天福报即使他知道要培福,不能造恶,但远远比不上想了生脱死的修行人。凡夫怎能够比得上阿罗汉呢?这就是说众生要离苦得乐就得断烦恼离五欲。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