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第十章 单纯地安住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5日
来源:   作者:咏给明珠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第十章 单纯地安住

 

  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自然地看着它的本质。

  ——噶玛·恰美仁波切(Karma Chagmey Rinpoche), 《大手印与大圆满双运》

  佛陀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是一模一样的,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特质和性格都不尽相同。佛陀拥有伟大的洞察力与慈悲,于是发展出无数方便法门,让所有众生透过这种种方便法门,而有机会直接体悟自身的真实本性,进而完全远离痛苦。

  佛陀大部分的法教都是因应当时周围信众的需要而随机教导的。这种能够当下精确回应众生需求的能力,其实就是证悟大师的特点之一。只要证悟大师还在世,授业解惑就不会有任何问题。然而,佛陀圆寂之后,他的资深弟子为了让佛陀的法教能继续利益后人,因此必须想出一套方法,有系统地整理这些随机教化的教导。幸运的是,佛陀的资深弟子们极为擅长分门别类,他们将佛陀教导的各种禅修法门分为两大类:分析式禅修法与非分析式禅修法。

  在禅修的学习过程中,通常都先教导非分析式禅修法。因为这种修持提供了安定自心的方法,心安定之后,就比较容易察觉种种念头、情绪和感官知觉,而不会陷入其中。分析式禅修法则是在各种经验之中,直接观看自心,通常是在弟子已学过如实安住自心之后才传授。另外,由于练习观看自心很容易引发许多疑问,因此,分析式禅修法最好是在具有洞察力和实际经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因为他们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问题,也才能提供为学生量身订做的答案。因此,在这里我想讨论的重点,是关于安住并平息自心的法门,也就是非分析式禅修法。

  梵文中,非分析式禅修法称为“奢摩他”(shamata),即是“止”或“止的禅修”,藏文则是“息内(shinay)。这个字有两个音:“息”指的是平和或宁静,而“内”则是驻留或停留,因此,这个法门的完整翻译是“平静地安住”,也就是让心如实地平静安住。这是一种基本的修持,透过这个修持,我们自然地将心安住在放松的觉性中,如此,心的本性就会自然显露。

返回目录

-----------------------------------------------------------------------------------------------------------------

更多咏给明珠仁波切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