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阿阇黎黄英桀: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白六臂嘛哈噶拉灌顶开示(一) 萨迦达钦仁波切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1日
来源:   作者:阿阇黎黄英桀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阿阇黎黄英桀: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白六臂嘛哈噶拉灌顶开示(一) 萨迦达钦仁波切

  此白六臂嘛哈噶拉乃寂静与忿怒尊合一,是萨迦派特别的智慧护法,相传住于印度金刚座清凉尸林中。受法弟子若能虔信祈求,无不如愿,但若没有信心、智慧与慈悲于心中,弟子想要单单依靠本尊而得成就是不可能的。

  今天在佛堂礼,我们在许多佛像、印度大师、与本尊前摆满了香、花、蛋糕等供品。但是佛菩萨们会饿或渴吗?会因此而感到满意吗?诸佛菩萨早已离于执著,无有美丑与平凡之别。那我们为什么带要买了一大堆东西供佛呢?那是因为我们心中必须以此方法来积聚资粮,所以我们尽力布置、庄严佛堂,藉此使我们心中生起礼敬诸佛之意,使我们得到诸佛的加持力而转化障碍。

  对我们凡夫众生而言,积聚资粮极为重要,没有资粮我们就失去成佛之因。真正的成佛之因主要有两个:福德与智慧资粮之积聚。此二者之间并且有著因果的关系。

  如果我们想要种植作物就必先种下种子。而想要获得智慧,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功德善业,否则无法获得;当功德与智慧合一时,我们便能转化自心之烦恼与执著,乃至得到究竟佛果。没有功德之积聚,心中之烦恼无由除去,也不可能得到出世的智慧;没有智慧就是所谓的轮回众生,必定饱受轮回痛苦。在此二者之外,佛与众生无别。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福德、智慧资粮,以及佛果间的因果、次第关系。

  为净化自己心中烦恼,使成为堪能领受灌顶的具器弟子,在皈依后,必须要观想自己面前虚空中有与根本上师无二之本尊,为一切诸佛菩萨所围绕。自己与六道众生面向他们念诵忏悔业障、随喜功德、持胜义菩提心、皈依、生起愿行菩提心、回向前六者功德等七支祈请文。虽以藏文念诵,重要的是了解其意义并如宝发自内心,而非口语上之念诵耳。

  佛法贵在修心,而非外在物质,因为佛法是一种精神上的修法。心千变万化,早上起床时的愉悦未必能持续到晚上,一早的沮丧、不悦也许也不会留到下午,佛教徒要常令自心安乐才好。

  佛教的基本教法虽必与心有关,而不大谈论物质;但这只是大原则,并不表示佛教不重视物质。佛教中也有关于物质的教法,但主要告诉我们,外在的东西必然无法令满足,只要有世界存在就有不满足存在,这就是众生存在的状况。无论我们满不满足、喜不喜欢,实相上都无此分别。因此虽然白六臂大黑天也可做为财神法之一,我们万不可忘失以为利益众生愿成佛之心来领受此法,愿众生皆能因此法而富足,进而步上佛法的精神修持解脱道路。

  (灌顶观想:略)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