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三论宗>>正文内容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 进入“止”的前提条件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 进入“止”的前提条件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八讲之 进入“止”的前提条件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进入“止”的前提条件

  如何进入止和观呢?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有各自的条件,这些相关条件都列在这里(指板书)。并不是说这些条件已经全列完了,但依这些条件,我们也能大致了解,在生活中,创造怎样的顺缘有利于得到止和观。

  进入止的条件:

  第一部分,衣食方面不要成为顾虑。

  若成为顾虑,要操心、操劳于衣食和生计,这就很难了。

  第二部分,居处无恶友、恶兽等隐患。

  若修行的地方隐患过多,也会让人放不下心,无法安心办道。

  第三部分,居处区没有流行的疾病。

  这也是一个必要条件。若本来有人在安心修行,但流行的疾病传来了,别人生病了,或别人语言中对流行疾病的提示让自己操心了,这个止的功夫也用不下去了。就像现在,甲型流感来了,若流感真到了身边很多人都患上的程度,我们就没心思修行了。

  第四部分,师友之间戒行都相同。

  这一点,我们今天学习的同学有很好的条件,因为大家的戒和行基本相同,我们基本都在学习逐步地接受中观正见。这样一来,见和行的部分不会有太大差异,这样的同学、道友在一起经常切磋沟通,就没有不同见的人,不会对我们修止和修观的根本知见产生动摇,这也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条件。有的经论中,一些特殊修行法门甚至要求:见行不同的人不许共住;或要求不能共喝一条河里面的水;或知见不同的人在河上游洗了手,这条河的水就不能用了。

  第五部分,居处白天没有很大的喧嚣、喧扰,晚上能比较寂静。

  这五个条件主要谈居处(居住的处所)能让人心生欢喜。心生欢喜的地方利于修行止(奢摩他)的功夫。若拿到《清净道论》中,这个条件还会更严,有十八种,包括听到鸡犬声都不太容许。《清净道论》对修止的要求,好几处是针对僧团、出家的僧众说的,这里讲的范围就更广泛些,这是我们基本能做到的一些条件。

  第六部分,对衣食等等,能够少欲知足。

  对现代人来说,少欲知足是一种极其难得的素质。我们基本要把现代高速经济发展、物质繁荣的社会看得很淡很淡,才能少欲知足,否则一个狂潮来了,我们就跟着抢购去了,少欲知足就有点难办到。我们一个修行人,虽然常常都要有一个随许世俗的态度,但是也还另外要有一部份是观察的:要观察我们在世间生活时,有多少地方是过分随流、干扰我们心性的。

  第七部分,断买卖贸易杂缘,断医卜星算等邪命。

  买卖贸易这些部分,即使在一些职场中,也不要过分操心细节。对细节操心太多,真的对我们修止有所不利,让我们心力过分憔悴,过分繁琐。还要离开一些杂缘,还包括医、卜、星、算,医、卜、星、算这些都算是邪命自活。在戒经中,作为一个居士,不应该邪命自活。

  邪命自活有很多种。如果以医为职业,那也就不说了。但若非以医为职业的人,学一点,给别人弄一弄病,或者作为一种长处,或者是卜筮,“你名字不好,你家风水不好……给你算一算、拿一拿、推一推……”给人的心理暗示,实际都会让别人操心,让别人对自己的居处、命运产生各种忧虑,这事实也都不利于我们修止——你首先让别人止不了,自己止起来也就难了。星算,中国的算法、算术很多,如铁算盘、紫微斗术、周易、八卦、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多得很,但这些道理,无论算得多好,都会与自己修止的前提条件相违背。

  第八部分,行为不损他,有则速忏。

  这就是戒行了,戒行的核心内容是不要去损害他众生。

  第九部分,断非分的名利追执。

  我们见到,现在的信息社会,时时处处都带有名利色彩。非分的追逐和执着,这是我们的障碍。

返回目录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