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华严宗>>正文内容

海云继梦法师:习气,性德,解脱门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三讲记 七 迦楼罗王众——安住、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8日
来源:   作者:海云继梦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云继梦法师:习气,性德,解脱门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三讲记 七 迦楼罗王众——安住

   复次,大速疾力迦楼罗王,得无着无碍眼普观察众生界解脱门;不可坏宝髻迦楼罗王,得普安住法界教化众生解脱门;清净速疾迦楼罗王,得普成就波罗蜜精进力解脱门;不退心庄严迦楼罗王,得勇猛力入如来境界解脱门;大海处摄持力迦楼罗王,得入佛行广大智慧海解脱门;坚法净光迦楼罗王,得成就无边众生差别智解脱门;妙严冠髻迦楼罗王,得庄严佛法城解脱门;普捷示现迦楼罗王,得成就不可坏平等力解脱门;普观海迦楼罗王,得了知一切众生身而为现形解脱门;龙音大目精迦楼罗王,得普入一切众生殁生行智解脱门。

  「大速疾力迦楼罗王,得无着无碍眼普观察众生界解脱门。」「无着无碍眼」是指眼根成就,「普观众生界」是指能普遍观察到众生的心性。心性在哪儿?我们很难捉摸,但是心性会从相上显示出来。

  「不可坏宝髻迦楼罗王,得普安住法界教化众生解脱门。」如何「安住法界」呢?必须先心不散乱。现在学佛人有一个毛病,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却没想到你是刚从极乐世界来,为何还要再跑到极乐世界呢?更何况,当下即是极乐。只要全神投入去深耕,到某一个阶段你会发现:「唉!原来修行是这样子。」那就对了!此时你已由原来的A点转化至现在的B点,当你有这个警觉性时,已不堕恶道了。然后在这条修行路中还要继续精进投入,因为你毕竟还没出离三界,但是,这时的你已经可以安住法界教化众生了。

  「清净速疾迦楼罗王,得普成就波罗蜜精进力解脱门。」「精进力」是菩萨修行唯一的善根。「精进」,现代话叫作「完全投入」,很专注地投入便是精进。修行人经过一段世间的精进后,无形中会塑造出自己的风格,这是你自己定位的,这部分也能让你解脱。得到解脱门并不表示已经解脱,而是指你得到解脱的下手处。「门」是下手处。

  「不退心庄严迦楼罗王,得勇猛力入如来境界解脱门。」「勇猛」是指刚毅、坚定、永恒的心。修行人要具足上述三条件,才能以此契入如来境界,进入自性海中。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解脱门。

  「大海处摄持力迦楼罗王,得入佛行广大智慧海解脱门;坚法净光迦楼罗王,得成就无边众生差别智解脱门。」成就众生需要有种种的差别智。「差别」二字是佛法中的语言,古代和现代的表达法不同,以现代文字来表达是指「后得智」的意思。因为众生有种种的不同,所以度众生的方法就必须有所差别,而这「后得智」即是一种应机说法的方便智,此方便智又分正方便、异方便。无论是正方便或异方便,都属于差别智,只是语言文字的用法不同而已。

  「妙严冠髻迦楼罗王,得庄严佛法城解脱门。」「佛法城」是指觉悟的方法,「城」有集中之义。觉悟的方法我们已讲过很多,现在能否把这些法门集合起来,然后从这些法门中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此即「庄严佛法城」。我们常讲学佛人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心灵方程式,虽然尚未建立之前,可以参考别人的,但是在参考之后也会有自己的心灵方程式产生,这也叫「庄严佛法城」。

  「普捷示现迦楼罗王,得成就不可坏平等力解脱门。」「平等」,指你在接受一切境界时能不起任何意识分别,换言之,当你警觉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是一律平等时,这「不可坏平等力」已经建立起来了。一般人常常把平等挂在嘴边,讲起来也头头是道,但是当境界来临时内心照样纷乱不堪、不平等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只是知道「平等」这个字眼,并未感受体验到「平等」的甚深义。而此处讲「成就不可坏平等力」是指你已经感受、体验到这种平等的境界原来是那般圆满和谐。

  「普观海迦楼罗王,得了知一切众生身而为现形解脱门。」想要「了知一切众生身」已经不容易了,更何况现一切众生身来度化。譬如我们要度猪道众生,我们一定要知道猪长什么样子;但是话说回来,我想大家都不愿意下辈子变成猪吧!除非你有愿力那就不一样。若是有愿力,你会去通达猪之所以成为猪的道理在哪,然后透过那个理的指导进入猪的境界,这样才有可能显现猪形而度化猪道的众生。所以,「了知众生身」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这部分完全是心性的感受与体验,非一般语言文字所能形容。

  「龙音大目精迦楼罗王,得普入一切众生殁生行智解脱门。」普遍为一切众生显示生死流转的智能,这是龙音大目精迦楼罗王的解脱门。「殁」是死,「行智」指解行的关系,或是一种行证功夫。

  尔时,大速疾力迦楼罗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迦楼罗众,而说颂言:

  佛眼广大无边际   普见十方诸国土

  其中众生不可量   现大神通悉调伏

  这儿谈到「佛眼」的广大无限。眼分为五种,分别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凡夫的眼为「肉眼」,遇到昏暗、阻碍就不能见。「天眼」是远近昼夜皆得见,但一般较难以显现,也很难展开,因为天眼是修定力之后的成就。但是此种定力所得的天眼并不究竟,天眼所见的还是局限在色相的范围内。至于「慧眼」已能看破假相,识得真空,是真正智慧展开的部分。而「法眼」则是真理所展现的境界,有法眼的人就拥有神通,此种神通会从事理上知道整个真理的状况,也能了解事相的真理,还能完全了悟因缘法及因果律。「佛眼」则是指能穷尽一切的觉悟之眼,有了佛眼便兼有前面四种眼,能无事不知、无事不见,一切法中佛眼常照,所以是「广大无边际」。

  佛神通力无所碍   遍坐十方觉树下

  演法如云悉充满   宝髻听闻心不逆

  「佛神通力无所碍」,指觉悟的因缘和合力量是没有任何障碍的。而「遍坐十方觉树下」呢?这句经文就文法上看起来像是主动的语法,可是在解释时采用被动的语法会更好,对于法义更容易通达了解。因此,「十方觉树下」是指一切众生的觉悟处,而「遍坐十方觉树下」,就是众生在何处觉悟,佛就会在何处出现。

  其实,每个人都有觉悟的时候,当你由原来的A点转入B点,同时发觉前面的错误,就表示你在那个地方觉悟了,佛也在那里出现。当觉悟境界现前以后,整个真理就浮现出来,此即「演法如云悉充满」。「法」是指真理。

  佛于往昔修诸行  普凈广大波罗蜜

  供养一切诸如来  此速疾王深信解

  这句「佛于往昔修诸行,普凈广大波罗蜜」,是指修难行道的部分。若将经文排列成为「佛于往昔修诸行,供养一切诸如来」,就是指修易行道的部分了。这二种行法不同,但以究竟义来讲是一样的。

  如来一一毛孔中   一念普现无边行

  如是难思佛境界   不退庄严悉明睹

  此偈可以排列成下列三组对句:一、「如来一一毛孔中,一念普现无边行」;二、「如来一一毛孔中,如是难思佛境界」;三、「一念普现无边行,如是难思佛境界」。可藉由这种方法了解其真实义。

  佛行广大不思议  一切众生莫能测

  导师功德智慧海  此执持王所行处

  此偈亦可重新编排成下列三组对句:一、「佛行广大不思议,一切众生莫能测」;二、「佛行广大不思议,导师功德智慧海」;三、「一切众生莫能测,导师功德智慧海」。像这样的排列组合都可以非常灵活地运用,此种训练方法不但激发我们的脑力更显活泼,同时也是破除自我意识形态的最好方法。

  如来无量智慧光    能灭众生痴惑网

  一切世间咸救护    此是坚法所持说

  法城广大不可穷    其门种种无数量

  如来处世大开阐    此妙冠髻能明入

  一切诸佛一法身    真如平等无分别

  佛以此力常安住    普捷现王斯具演

  佛昔诸有摄众生    普放光明遍世间

  种种方便示调伏    此胜法门观海悟

  佛观一切诸国土    悉依业海而安住

  普雨法雨于其中    龙音解脱能如是

  虽然这世界是由众生的业力所成就,但是佛、菩萨仍会到这里救度众生,这是佛、菩萨的大悲心示现。佛不但在此世间救度众生,更在十方一切国土中,普雨法雨润群生。

返回目录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