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郑石岩:寻找著力点 自序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3日
来源:   作者:郑石岩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郑石岩:寻找著力点 自序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存在,都应该有其绚烂的过程,和经历成长之后,获得圆熟的精神表现。

  生命的过程是艰辛的,是崎岖颠仆的,都要刻苦,去回答各自的遭遇和挑战。所以,生命的现象,如果套用唯识论的说法,是一个别境,而非遍行。

  人为了活得有目的、有意义,不仅是把肚皮喂饱,能满足声色之娱就可以。而是在基本生活之外,必须去实现其个别的人生价值。这一点如果得不到满足,将导致精神生活的失衡,和人生的挫败。

  人活着就是追求成功与实现。至于在哪里成功,怎幺得到实现,那是个别所要追寻的课题。于是,如何找到着力点,让自己获得成功,得到生命的实现,正是每个人努力的目标。

  谈到成功人生的着力点,我的脑海就浮现老祖父的慈祥面庞和一双粗壮的手。在我童年的时代,经常跟着大人上山工作,,粗重的活干下来,拔草锄地好象是乡下孩子的本能,不用教就做得中规中矩。有一次,我看老祖父凿石,要把一块巨石,凿成石块和石板,当屋檐下的石阶和踏脚石。我放下手边的工作,入神地看着他粗壮的双手,很技巧地敲出成品。

  他在大石块上,顺着纹路,循一直线先凿三到五个小孔,然后找对了著力点,猛一敲,石头就整整齐齐的裂开。同样的动作,几次就凿好一块方形石块或长条石板。当时,我赞欢祖父真是神乎其技,不禁问道:

  “阿公!你怎么有办法把它切得整整齐齐呢?”

  “方法对,著力点对,就可以把石头敲击成磗!”

  于是,祖父边解释,边示范,每一次都准确地照预定的方向裂开,不一会儿又造出另一个方形石块来。他顿了顿,把手上的大鎯头和凿子放下来,用他粗壮的手,边比划边说:

  “什么事都一样,寻到著力点,就能顺利完成。你该明白无论做人做事,或读书写字,都一样要找对著力点!”

  后来祖父又说了些什么,我已记不清楚。我只记得那一幕像哲人一样的讲话,像画一般的工作神情和双手。留给我的一句话是“寻找著力点”。

  多年来我从事谘商和辅导工作,对于活生生个案的观察和研究,有了一些心得,我发现精神生活所表现的,正是现实生活的挑战。如果一再的挫败,锐气就会退失,信心和创意就受到扭曲和抑制;就像凿取石材一般,若著力点不对,会碎成许多小块或曲而不成材一样。

  长期以来,我不断向大藏经中寻找古人精神生活的智慧,发现《成唯识论》中别境的理论,正是追求成功人生的指引。它能帮助我们找出著力点。我发现欲、胜解、念、定、慧这五个因素,就好像祖父凿石的那几个孔。人必须从这五个孔下功夫,然后找到使力的重心,就能一气呵成,石破天开,看到生命的绚烂。

  欲是希望或愿景,人如果不运用这个心理动力,就无法振作起来,因为哀莫大于心死。人如果没有透过它来发展精神生活的希望,就无法超越现象界的领域,开展更高层的意义与价值。

  其次是胜解,它是一个的信念,是解释生活遭遇的价值系统。如果人的基本信念有了偏差,他的人生就陷入错误的歧途;信念正确,则能振衰起弊,让一个人走出光明的人生路来。

  其三是念,它是正确的知识和观念,要能通过生活现实的检验,是能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它是生活与工作的工具,是生存的凭藉,也是成功与幸福的匙钥。

  其四是定,它是安定沉稳的心,透过它,理性才得到伸展,盛情才会自然流露,生活的创意和生命的智慧,才可能绽放出来。定决定了人的情绪。当一个人的情绪陷于紊乱时,他的生活品质也就得不到保障。

  其五是智慧,它引导个人清醒地思考,去过创造性的生活。我们生活在无常的变化情境之中,既有的知识和技能,往往不足以应付新的挑战和需要,所以如何运用弹性思考和创意,是生命世界中重要的一环。

  我认为这五个因素,是成功人生的著力点。透过西方心理学的阐释,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结合实际谘商工作的经验,我已尽力把成功人生的知识,做了活用与表达,希望它能带给大家更多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要说明一点,这本书只就“唯识论”中的别境,做应用于生活的阐释,至于出世间法所指精神生活的超越部分,将在他书另做讨论。

返回目录

-----------------------------------------------------------------------------------------------------------------

更多郑石岩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