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偶感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8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偶感

   偶感

  释知恩

  人生一世,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遇到这些不如意时,我们应如何面对呢?逆来顺受,以前这个词的定义是消极颓废,而现在却似乎有了一种新的体验。

  通常,我们遇到逆境时的第一反应是忧愁哀叹、怨天尤人:“唉,真倒霉!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等等。但静下心来想一想,无始以来,我们在六道中轮转,是不是曾做过伤害他人的事呢?答案是肯定的。虽然我们没有宿命通,不能了知前生乃至无数的前生所做的事,但佛语不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因果丝毫不爽。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改变一下心态,以欢喜心来安忍?既偿遇了宿业,又消除了佛行路上的障碍、“无偿一身轻”,能轻装上阵熟路归家,这难道不值得庆幸吗?庆幸之余,更应恳切地忏悔。向一切我们曾有意或无意慯害过的众生忏悔,并时时警策三业,莫再造新殃。如果以这样的心态面对,则所遇到的逆境不但不会成为障碍,反而会增上我们继续向前的信心和勇气。

  逆境来时,还比较容易觉察,在顺境中,我们却会迷失了自己。所以,还应进一步学会随遇而安。“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我们对于外界一切人、事物的认知大多是以自我意识为中心,以“我”为出发点,我们给一切的人、事物贴上标签,又依这些标签作出判断、付诸行动。如果在对人处事时,能常保持清醒的观照:“一切法因缘而生,如梦幻泡影”。看清“我”的伎俩,不被它欺骗。久而久之,就能做到“随遇而安”了,试着去消融心中善恶、美丑、顺逆等种种的对立,在平静中体味那淡浃的愉悦,更能将这份愉悦带给周遭的人。虽然“三界无安”,但甘露法雨的滋润,却可以化火宅为清凉池。,

  不必期盼未来的成功,也不要惦念过去的失败。“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