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智慧对话:年轻的梦想—圣严法师与李钟桂的对话 相互学习无距离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3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智慧对话:年轻的梦想—圣严法师与李钟桂的对话 相互学习无距离

 

  相互学习无距离

  李钟桂:透过媒体报导,不管是新新人类,或者新新新人类,好象总有解决不完的问题,不过就我个人来看,年轻族群中还是有非常优秀、具有爱心的,他们做了很多事情,例如参加基层文化服务队、爱心服务团,靠自己打工,靠自己的努力,赚取一点零用金,然后捐出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今天的年轻人很有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尤其进入资讯时代,网路世纪已经来到,不出大门也能知天下事,年轻人得到资讯的速度,比我们过去快速,得到的资料也丰富的多。简单的说他们是比较早熟,所了解的资讯比我们多,以学习力来讲,我们也不及年轻人。

  青年人是未来国家前途之所系,在二十一世纪的舞台上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要安心、安身、安家、安业,就要有大我的观念,愿意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多为别人着想,有高度的道德观,很多的事情,考虑应该要更周延,不要那么冲动,不要那么情绪化,才能够薪火相传,把宝贵的经验传递下去。所以,年轻人跟长辈之间,如果能够互相沟通,互相交换意见,彼此学习观摩的话,我想就会拉近距离。

  陈月卿:说到沟通,事实上因为环境不同,老一代跟年轻一代之间仿佛有着一道鸿沟,年轻人的心声是什么?对于我们这些被年轻人喻为LKK(老人家之意)的人,他们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

  庄焜吉:我比较不能忍受的是父母亲有时候很啰嗦,一件事情讲一次就好,为什么要讲三次?

  卢云玲:对于父母的啰嗦,我把它称之为「耳提面命」,但我会想,你们说的真对,我都听得懂,但是,我跟你们一样聪明,只要讲一遍我就听得懂啊。我比较受不了的是,父母把我当做他们的财产,认为我应该依照他们的想法做事,他们的观念就是:「你是我生的,所以一定要听我的!」这让我觉得很没有个人意志。

  圣严法师:大家习惯把年纪轻、年纪长的人的距离,说得真的有那么大,这是不公平的,因为老人家也是从年轻人转变而来的。以我为例,在心境上,我能够体验年轻人的想法和作法,因此我跟年轻人,甚至小孩子都能相处,他们也愿意跟我这个老和尚做朋友,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把他们当成是朋友,把我自己的年龄降低,心态变成和小孩子、年轻人一样。

  不过,两代之间的确是有差距的,因此彼此之间互相的尊重很重要,年轻人对长者要多一些包容,老人家有老人家的包袱,但是老人家也应该要不断地学习去了解年轻人在想些什么。毕竟不同的年代,看事情的角度会不一样,如果父母能够体谅孩子们已经是另外一个时代,孩子们也能够体谅父母年纪大了,就能化解代沟。

  庄同学觉得父母很唠叨,一句话要讲三次,或许应该谅解年纪大的人反应慢,讲了一句话以后,下面一句话还没有想到,所以是重复的。

  卢同学认为父母把儿女当成财产,这可以换一个角度看,不是当成财产,而是当成宝贝来呵护,认为孩子永远没有长大,总是希望孩子像他所想象的那么好,因此不断地指挥、命令、控制,这样才会让年轻人感觉到自己变成父母的财产了。

  我小的时候对父母也经常是抗拒的,父母讲的话,对的我也要抗拒,错的也要抗拒,好象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可是在父母眼中这便是叛逆。因此到现在为止,每当我看到有人说年轻人叛逆,我都告诉他们不要认为那是叛逆,而是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虽然没有儿女,但有很多年轻的徒弟,正值二、三十岁,他们也有很多独立自主的想法,但是我还是很欢喜,因为这表示一代比一代高明,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我很赞同李主任所说,现在的年轻人比上一代优秀,一代比一代好是正常的,这样时代才能进步。例如我因为继承了师父的智慧遗产,然后再学习新的东西,就可能比师父知道的多一点,这没什么了不起,同样地,我的徒弟比我好也是正常的。

  现在正值二十世纪末,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台湾的年轻人是有本钱、有实力,可以走出悲情的二十世纪,走向光明、欢喜的二十一世纪。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