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智慧对话:舞中的禅机—圣严法师与林怀民的对话 探看智慧与般若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3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智慧对话:舞中的禅机—圣严法师与林怀民的对话 探看智慧与般若

 

  探看智慧与般若

  陈月卿:我曾经去过印度,也看到相同的情景,除了难过,也不知道能做什么。听了法师的开示,才知道原来佛法讲的,除了慈悲之外,还要有智慧。

  佛教常说「福慧双修」,智慧,是可以透过修行而得的吗?如果是,又该如何修?

  另外,林老师从一九七二年创立了云门,二十七、八年来,编了六十多场舞蹈,演出过一千一百多场,作品量不但非常丰富,而且题材非常有变化,不断地推陈出新,开创出不同的风格,很多人认为这是您的智慧结晶,请问林老师,您的智慧、灵感是从那里来的?

  圣严法师:智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种层次是哲学上的,英文philosophy哲学这个字,原来就是追求智慧的意思;另外一种是佛学里的名词,叫做「般若」。这两种是不太一样的。

  哲学上的智慧,或是一般人所说的智慧,可以从读书、学习而来,例如举一反三、闻一知百、一目十行,这些灵感、聪明,也可以算是智慧,是可以从磨练之中得来的;孔夫子也说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所指的便是一般所说的智慧。

  至于佛法讲的智慧,也就是般若,是一种放下所有的自我中心、追求、执着,不以自私自利来考虑;这不仅是一般所说的客观,更是超越于客观和主观的,佛教称之为「中观」,或是「空观」,也叫做空慧,这种与空相应的智慧便是般若。

  这种般若智慧,不是一般人可以得到的,是佛的智慧;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有,我只是借用佛的智慧来帮助自己,帮助他人。

  林怀民:我并不认为自己有智慧,甚至也经常没有灵感,我的创作来源,都是取材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些生活的体验,在内心中蕴酿、凝结之后,呼唤着要变成一种表达,不是从外面找的。事实上,在整个编作的过程里面,我只是一个媒介而已,因此直到今天为止,我都仍然在寻找一种舞蹈创作的智慧。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