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认识三宝的殊胜之处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8日
来源:   作者:阿松活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阿松活佛·利乐心语:认识三宝的殊胜之处

 

  若没有任何缘由,仅仅在口头上说上师三宝如何的殊胜稀有难得,是无法真正认识三宝的殊胜之处。修皈依的时候,观察修和安住修交替而修,才能真正认识三宝的形象,得到三宝的果位,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皈依。否则无法认识三宝的形象,也无法从三界轮回痛苦中出离。

  修十万皈依境时,要认识世间皈依和出世间皈依的区别,认识清楚三乘皈依的含义和区别,这样如理观察修,就能认识上师三宝稀有难得,是最殊胜的。唯有希求上师三宝,唯有皈依上师三宝,才能获得今生、中阴和来世的安乐,也会从内心深处生起信心和喜悦心。如果生起信心和喜悦心,就说明修好了皈依。

  修行中如果具备观察修、安住修及祈祷上师三要点,则具备正行无所缘;如果不具备三要点,如同交税或者还债般应付了事,则没有任何意义,根本无法替代正行无所缘。

  在座的大众都认为自己已经修好了五加行,自己深思一下,修皈依时是否具备观察修、安住修和祈祷上师三个要点、如理如法交替修行呢?如何认识上师三宝的体相和自性呢?对上师三宝有何种感受呢?能讲出来三宝定义吗?是不是外在的佛像为佛?是不是上师口中所宣内容为法?是不是穿着红色衣服的人为僧呢?

  皈依之前,要认识皈依的上师三宝的体相和自性是什么。三乘佛法中对三宝的定义不同,实际意义上的认识也不同;应该认识清楚三乘皈依之区分以后,才能做到真正的皈依,否则无法做到真正的皈依。修五加行皈依十万偈颂的时候,也应该如是思维、如是观察修。

  汉族的很多居士祈请皈依的时候,都在说:“我要皈依于您。请传给我皈依戒。”上师也如是传授皈依戒。如果认为仅仅这样就做到真正的皈依,是不太可能的。

  皈依的对境为佛法僧三宝。谁来皈依呢?是三界六道漂泊在轮回中的自他一切众生。唯有希求佛法僧三宝、唯有皈依三宝才能帮助我们脱离轮回之痛苦。应这样理解皈依的含义。

  修学五加行的十万皈依偈时,也要具备观察修。 皈依之观察修,先要认识皈依的对境是什么?如何皈依?谁来皈依?为何皈依?如果这些法义都不了解如何去皈依呢?这样去思维就是在观察修。

  修上师瑜伽必须要有头有尾,打坐中必须具备前行、正行和结行,同时具备观察修、安住修和祈祷上师交替修行。仅仅观想自己前方虚空处有上师而不具备三要点,则无法成为清净之上师瑜伽修法。同样道理,五加行磕大头时,仅仅观想前方为皈依境而不具备三要点,你的相续是无法生起信心和出离心。

  反观自己,在之前的打坐中是否具备观察修、安住修和祈祷上师交替修持?具备的话,说明你会打坐。否则,你不会打坐,徒具道貌之相而已,没有多大的意义。

  观察修以后,安住于妄念之本面之中,于寂止中生起胜观。仅仅单一的观察修不能证悟胜观,仅仅单一的安住修的修法也不能证悟胜观,唯有祈祷上师才能证悟胜观。

  修法之中的观察修为了自己更加理解和认识上师所宣之法,断除一切修法上的增益。如果没有观察修,仅仅坐在那里,则无法知道、无法理解上师所宣之法,无法断除修法上的增益。

  在实修打坐当中,必须具备观察修、安住修和祈祷上师!此三点在打坐中必须具备、不可缺少!

  打坐强制压制妄念不让妄念生起,并非是正行无所缘。有些人生起妄念时不管妄念、不及时对治,跟随妄念造业,并非是真正的正行无所缘,无法替代正行。在打坐中,观察修和安住修交替而修非常关要,此乃正行无所缘的修法。仅仅是安住修,或仅仅是观察修单一的修法,都是无法替代正行无所缘。

  修五加行、窍诀乃至任何修法,都需要观察修和安住修轮番交替修行,不跟随妄念漂泊,自然安住。如是行持也可以代替正行无所缘。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