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发愿实修>> 六度万行>>正文内容

菩萨道的修行

       

一九九八年元月四日讲于高雄市元亨寺“大专青年关怀社会学佛营”

发布时间:2005年09月29日
来源:水木清华站精华区   作者:郑振煌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前言略

  我将在这两三个小时内介绍什么是菩萨道的修行。我们可以从What?Who?Whom?When?Where?Why?How?这几个层面来认识菩萨道的修行。第一个我们先认识什么是菩萨道的修行,我们先定义一下,刚刚已经讲过了,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就是晓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尽自己的一分心力。菩萨道的修行,顾名思义有一个“道”和“菩萨”,道是什么?是一条路,菩萨道是一条路,是具相的路,最重要的是指这个心。在修行上有三个原则一定要掌握,也就是根、道、果。刚刚一位同学这么问,为什么不修佛而修菩萨道?果是在佛。我和诸位都是在凡夫的阶段,仍在根上面,我们要从根晋升到佛的阶位,必须经过这个道。为什么不修佛?因为佛没有什么好修啊!佛根本已经不必修了,因为他已经到达目的地了,我们现在是凡夫,要一步一步的走喔!一步一步的走到菩萨那边。

  道与菩萨在佛教的整个脉络上,有两个主要的道:一个是解脱道,另一个是菩萨道。解脱道解脱什么?解脱烦恼,我们经常听到的是解脱生死轮回,解脱生死轮回的意思不是说离开这个世间跑到外太空去!诸位有没有看过《释迦牟尼佛传》?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的时候,他有没有到太空去?没有喔!他有没有三头六臂?没有喔!他成佛以后有没有说他不用吃饭了?没有喔!他还是照样要吃饭,肚子还是照样会饿,他有没有说他不会生病?也没有!他还是会头痛,还是会老,还是会死!可见得成佛并不是把自己从这个世间抽离到另一个空间去,也不是自己成为三头六臂,可以飞到天上去,可以钻到地洞去,不是这个意思,这完全是一种心境的转化。我们前天到无障碍之家去,我们看到了“身心无碍平等自在”,无碍指的就是解脱道,让我们达到一个解脱的境界。什么叫无碍?即“身无碍”,即“心无碍”。身能够无碍就很健康,固然还是会生病,还是会老,但那是正常的现象,没有一个人不会老的。释迦牟尼佛他也会老,也会死,他不会老死的话就变成怪物了。佛陀绝对不是怪物,他是一个人,一个觉悟的人。菩萨是什么呢?他是一个平等心的人,因此修菩萨道就是修平等的道,将心比心,有同理心,把自己放在别人、放在对方的境地上去设想,愿意把我所拥有的一切利益给大众分享,同时来分担一切众生的苦难,这就是菩萨。众生所有的苦难我都愿意一肩来挑担,我自己有什么多余的利益、好处,我毫不吝啬的分享给诸位,那就是平等。要达到自在,一定要有空性的正见。从无碍到平等到自在就是整个菩萨道的修行。自在,各位有没有自在?第一天来的时候都不自在,现在自在很多了,因为想打瞌睡就打瞌睡,想打哈欠就打哈欠,这不是很自在么?除了自在,同时要有空性正见,修菩萨道一定要先无碍,才能够以平等观对待一切众生,如果不自在的话怎么修,怎么行菩萨道呢?

  菩萨在那里谁?谁是菩萨?心兰,你知道的菩萨有那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普贤,只有这么多?菩萨在那里?是不是在那里(指着大殿观音菩萨像)?在自己的心里!对,答案非常好!菩萨不只这四大菩萨,这四大菩萨只是代表悲、智、愿、行,少了一个就不算菩萨了。菩萨其实是在我们心中,佛也是在我们心中,离开了这颗心就没有佛可言,就没有菩萨可言了。我们不要只有到佛菩萨的面前才恭敬,才会生起一颗想要修行的心。碰到众生、碰到蟑螂,哼!好讨厌喔!碰到虫虫,好讨厌喔!民国年代有一位很有名的大师叫弘一大师,弘一大师是行菩萨道的人,他每次要坐椅子时,上床要躺下来睡觉时,在书桌要坐来写字时,就先将椅子摇一摇、床铺摇一摇。诸位晓得他为什么要先摇一摇?对!是要提醒虫虫我要坐下来了,你们赶快离开啊!不像我们现代人,哼!讨厌!DDT拿来就喷,为何这样子呢?没有菩萨心肠!我们现在的人可以说统统受了唯物论的毒。真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一种唯物论的教育,都是只从物质的层面去看,都是只从表相的层面去看,都是只从比较利益的层面去看。你看,经济的发展,有没有?大家都是讲资源,大家都讲会浪费我们社会资源。

  尊重生命你看,弘一大师要坐下都会先摇一摇,你们众生不要被我伤害到了,我们有这么一颗心吗?没有,我们现代人真可恶耶!真的大家都是唯物论者耶!有那一个是在实行三民主义?没有!都没有!没有一颗仁者之心,没有菩萨的心肠,菩萨的心肠是不忍人啊!他连椅子、床铺要坐下来都心存感恩,不会说这是理所当然,这个椅子本来就是要给我坐的,这鸡腿本来就是要给我吃的,猪本来就是要给我杀来吃的,那有这回事?有谁说椅子本来就是要给我坐的?这椅子也可以拿来雕刻成佛像让你拜。这些菩萨们心肠那么样的细,那么样的柔软,那么样的尊重生命,那么样的珍惜万物啊!菩萨不是在殿堂之上,是在每个人的心上啊!同时菩萨不只是普贤,不只是观音、文殊,不只是地藏菩萨,诸位你们都是菩萨啊!为什么?因为你们早上要布施三个小时给我耶!我真感激你们,你们三十多位每人三个小时,就已经布施一百多个小时给我了,一寸光阴一寸金,所以我今天早上得到了一百多斤黄金,诸位都是菩萨,只要你肯把你所有的布施给人家,你就是菩萨。

  不杀生的定义在《法华经》里有一位常不轻菩萨,他每到一个人面前就说:“我礼敬未来的佛菩萨。”看到狗也这么礼敬,看到蟑螂也这么礼敬,这才是菩萨啊!诸位,你们都是菩萨,尤其家里的老人家更是菩萨,你们同学都是菩萨,连那些你很讨厌的人都是菩萨,为什么?因为他在教你,因为他给你一个学习的机会、成长的机会,让你知道什么样叫作忍辱,什么样叫作菩萨道的修行,让你来学习:我不愿意让人家冤枉,不愿意让人家骂,所以,以后我也不要惹人家生气,我以后也要检点我的身心状况,检点我的身口意,不要来恼害众生。什么叫作不杀生?现代人都误会了,以为不杀生就是不以刀刃砍杀众生,不是啊!不杀生的意思是不恼害。什么叫不恼害?就是不故意找别人的碴,让别人气得要命,这种杀生杀得很厉害了。你们有没有杀生过?有喔!相信你们杀生杀很多喔!而且,我相信很多人已经在杀害你们的父母亲、杀害你们的师长、你们的兄弟姊妹、你们的朋友。你们有没有恼害过父母亲?有啊!“冬天这么冷,怎么要叫我起床吃饭?这么早就把我挖起来!”哇!都是跟父母亲在呕气,跟师长在呕气,跟朋友在呕气,诸位你们已经杀生太多了,你们知道吗?诸位的罪业,包括我在内已经太多了,因为我在骂你们,让你们心里不舒服,这些大菩萨的心情一定是这个样子的。

  观音菩萨的眼泪

  诸位有没有看到观音菩萨哭过?电影里面看到他哭过啊?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他哭过,而且哭得很伤心,很悲恸,为什么?在远古时代有一千个王子大家发愿:“我要修佛!”“我要成佛!”其中有一个已经先成佛了,就是释迦牟尼佛,大家都成佛了,其中有一位王子发了一个愿:“我要度尽一切众生,我方成佛。”因为众生实在是太苦了!诸位觉得自己没有痛苦的人请举手,没有苦恼过的请举手。觉得自己痛苦过的请举手?谢谢!诸位已经有救了,苦的人就知道要怎么样解脱苦海。观音菩萨看众生这么样的苦,就发了一个大愿说:“我现在不要成佛,我要度尽一切众生才成佛。”然后跑去最苦的地狱道度化,以他的愿力和他的甘露水把地狱道的众生全救完了,他又跑到饿鬼道去度尽众生,度完了又跑到畜生道、跑到人道、跑到阿修罗道,最后跑到天道,把天道的众生也度完了。可是他从天上往下一看,哇!糟糕了!他本来以为自己可以成佛了,因他发愿:“度尽一切众生我方成佛。”啊!但从天道往下一看,啊!不得了!为什么?因为还有一些敢死队,不怕苦的,拚命往六道里面投胎。本来已经度完了,结果他看到很多的众生拚命往地狱去,往鬼道去,往人道去,诸位有没有当过鬼?没有?我不相信,我们都是小心鬼、财气鬼、怀疑鬼,你们有没有猜忌过?有啊!有没有怀疑过?有没有小心眼?有啊!大家都在饿鬼道里不晓得出入多少次了。观音菩萨从上一看,啊!不得了,竟然还有这么多的众生往六道冲,他很伤心的流下眼泪,痛哭流涕,“啊!这些众生怎么会这么样地愚痴呢?明明晓得六道那么不好还拚命地往六道里面去。”右眼的眼泪掉下来变成了绿度母,左眼的眼泪掉下来变成了白度母。绿度母全身都是绿色的,他的左脚很安然稳定地盘起来,他的右脚着地,代表安详自在。什么是安详?左脚盘起来代表禅定,右脚着地就是自在。白度母有白色的皮肤,全身都是白色的,作禅定像,结平等印。观音菩萨也会掉眼泪,菩萨不是无情的人,我们总以为菩萨很理智,很有智慧,没有感情;其实他们的感情是最丰富的,看到众生那么样的苦,就发愿要来度众生,六道众生之多,观音菩萨两只手不够,所以要千手千眼,象征他不舍一切众生。

  智慧和慈悲古时候印度有一位无著大师,是唯识瑜伽派的创始人,有一次他说:“我要修菩萨道。”在佛教里面有两大传承,第一个大菩萨就是文殊,他所讲的是智慧,所讲的是甚深见,他的见解甚深,绝对不是我们一般人的见解,绝对不会破坏我们的环境、杀害众生;甚深见是他能够看破表相,深入实相的那种见解,能够不着于相,能够看到一切万事万物的真实面貌,这个传承就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传到后来就是龙树菩萨,他所建立的就是我们所说的中观学派,这是第一个讲智慧的宗派。佛法好像一只鸟有两翼,除了智慧之外还有慈悲,慈悲是由弥勒菩萨所代表,弥勒的意思就是慈悲,传的法就是广大行,后来就是瑜伽行派。广大行和甚深见不一样,甚深见是很深入很深入地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相,而弥勒菩萨是一种广大的,一切众生毫不遗漏的,包含一切众生的广大行的这种悲智、慈悲的表现。瑜伽行派从弥勒传到无着,无着说:“我要修菩萨道,为什么?因为我要修广大行,我要广度众生。”他发了一个愿:“我要修行。”就跑到山洞里去了。坐了六年,天天修禅定,一天到晚在想:我是不是可以看到弥勒菩萨示现来教我怎么样行菩萨道?结果他在洞穴里面修了六年,连梦都没有梦到弥勒,所以他很泄气说:“弥勒菩萨一点都不慈悲,连在我梦里面出现都不肯,那么样的吝啬,那么样的不慈悲。”他修了六年之后就下山了。“我再也不修了,没有用!弥勒菩萨说他慈悲第一,可是一点慈悲都没有。”他下山走到半山腰,看到一个老太婆拿着一块丝绸布在磨铁棒,无着就问她在做什么?老太婆回答:“我没有针了,所以我要用丝绸把铁棒磨成针。”无着菩萨当下很惭愧:“我自称是要修菩萨道的人,自称是修行人,自称要广度众生,我竟然连一个老太婆都不如啊!老太婆都有毅力要把铁棒用丝绸磨成针,我多惭愧啊!”所以他又跑回山上,一天到晚想:弥勒菩萨赶快示现,赶快来教我怎样修菩萨道。

  最怕道心退转又修了三年结果还没有看到弥勒菩萨,这下他死了心,“我已经浪费九年时间,我再也不修了,我要下山去了”,他真的就下山了。走到半山腰,又看到一个老公公拿着羽毛沾水在刷一块大石头。诸位有没有想像得到?他有没有用电钻?没有,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电。无着就问他:“老公公,你在做什么啊?”他说:“这块大石头挡住我家的阳光,我要用羽毛沾水把它刷掉,让我家有阳光可以晒。”无着说:“等你用羽毛把石头刷完的时候,你已经不晓得投生到那一道去了?”可是一想:“好惭愧啊!人家有那种毅力、那种专心想要做一件事情,我号称要修菩萨道的人,竟然连毅力也不如人。”所以他又回到山上洞穴里面苦修。唷!我们很喜欢修行,修行都跑到洞穴里面,在那边打坐:“弥勒菩萨赶快来喔!赶快来教我,让我不要打瞌睡。”这样又修了三年,结果还是没有看到。无着说:“我真是了不起,修了十二年还没有看到弥勒菩萨。”无着真的下定决心:“我要下山,再也不回山上来了。因为十二年的光阴多可贵啊!”他就跑到山底下去,“啊!真是一身轻,因为我再也不必管弥勒菩萨会不会来见我了。”

  显发慈悲即见如来然后跑到菜市场,看到一只狗,它已经是瘦巴巴,没有东西吃,下半身已经烂掉了,长了很多的虫虫,无着当下起了一颗慈悲的爱心:那只狗它会饿死的,我怎么办?他就从大腿割下一块肉给那只狗吃;他又看:“这只狗下半身长了好多虫虫,那些虫虫又会伤害到这只狗,我得赶快把那只狗身上的虫虫抓掉,让那只狗不会受到伤害。”可是又想:“不对啊!如果我用手这么一抓,会把虫抓死的。”所以他就跪下来,伸出舌头去舔虫虫,因为舌头比较软一点,然后将虫虫舔到地上。诸位,你们肯吗?看到一只癞痢狗,“恶心死了!脏死了!”赶快跑掉。但无着发起了这么一颗心,爱护众生的心,他用舌头把虫虫舔过来放在地上,当他还要再舔的时候,弥勒菩萨出现了。无着就说:“弥勒啊!我等你等得好苦,我终于等到你了。”弥勒说:“我天天都出现,你为什么没有看到我呢?”“没有啊!我在山洞里面修了十二年,我是专门修行的人,一心一意在山洞里修行禅定,要见你,你竟然不让我见,你跑到哪里去了?”弥勒说:“我天天都在你周围啊!只是你没有看到。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慈悲心,所以你看不到菩萨。”诸位现在有没有看到菩萨?菩萨在哪里?在诸位的左右,在诸位的后面,这些师父们都是大菩萨。慈悲心一显发的时候你就见到菩萨了,如果你的慈悲心没有显发,你的心被妄想心、被计较心、被贪婪心、被怀疑心、被瞠恨心、被傲慢心统统给遮住,让你的心打不开,看不到佛菩萨啊!

  每个人都是菩萨弥勒菩萨对无着这么说完后,无着还是不相信,“哪有这回事?我天天睁大眼睛想要看你结果没有看到你,你是说谎言罗!”弥勒菩萨说:“不相信,你把我背在你的背上,问别人有没有看到。”无着就把弥勒背起来向前走,遇到人便问:“请问你们有没有看到我背上背着什么东西?”都没有人看到,为什么?因为世间有几个人有慈悲心?大家都是自我为中心,大家都是自私自利,没有一个人肯把他的心胸给打开啊!都是“自闭症”,把自己封闭起来,因此看不到菩萨啊!大家都看:“没有啊!没有啊!”走着走着,最后看到一个老太婆,“老太婆,你有没有看到我背上背着什么东西?”“有啊!你背上背着一只癞痢狗啊!背着一只瘦巴巴、快要死的、长了虫虫的癞痢狗啊!”为什么?因为那位阿婆有一点慈悲心,所以她看到了。诸位要晓得,菩萨不在某一个地方,不是谁是菩萨,而是everybody每一个人都是菩萨。

  舍身忘我方得成佛释迦牟尼佛累世修行,在还没有成佛的前世,有一世他是王子,排行老三,父王带着三兄弟去打猎,有重臣侍卫,很高兴,收获非常多,这三兄弟看到一只母老虎,母老虎身旁有四、五只小老虎,母老虎没有食物吃,所以也没有奶水给小老虎吃,它们都快要饿死了。释迦牟尼前世这位王子就告诉他的哥哥说:“两位哥哥你们先回去,报告父王我待会儿就回来。”两个哥哥就先回去了。他就跑到母老虎那边说:“如果你一死,小老虎也会跟着死,那怎么可以?”他发起慈悲心,靠近母老虎要让它吃。你想想看,母老虎那时候已经饿得半死,连要张开嘴吃肉的力气都没有。三王子一看就到竹林里拿了一根竹子削尖,往自己身上戳,让血流出来,母老虎就把血喝进去,喝进去以后力气来了,就把三王子吃掉了,母虎有了力气,有了奶水,救活了那几只小老虎。每一位要成佛的人,每一尊佛要成佛之前一定要修慈悲啊!一定要行菩萨道啊!如果不行菩萨道是没有办法成佛的。这位三王子舍身,将自己忘掉,让这只母老虎存活下来,救了小老虎。释迦牟尼佛经过累世修行,这一世他才成佛,那几只小老虎就是他初转法轮所度的五比丘。

  为何与如何这些故事是来告诉我们:谁是菩萨?菩萨不是那些坐在大庙里的,每一个众生都可以是菩萨,你只要心存慈悲,只要能关怀社会、关怀众生,我们大家都可以是菩萨,而且每一个人都应该要是菩萨,为什么呢?等一下我们会提到Why?为什么我们要行菩萨道?菩萨道不是骗人的,不是一厢情愿,不是宗教师劝人做好事,它是有理论基础的。我们再讲Whom?我们要对谁行菩萨道呢?对一切众生行菩萨道,但是不够,如果只对一切众生行菩萨道,那只答对五十分,要包括有情、无情。无情是什么?就是我们生存的空间啊!我们要珍惜一切万物啊!我们所生存的空间,山河大地,我们不要浪费纸张,不要浪费任何资生的东西。我看师父们他们真是大菩萨啊!我在观察,在跟他们学习。我们吃饭的时候不是都有餐巾纸吗?我们明慧师父还有几位师父他们是怎么用的,你们晓不晓得?一张纸来,嘴擦好了又把它折起来,放在囗袋里面,诸位有没有看到?连这么一张纸,师父们都是这么样的珍惜,因为他们有慈悲心。那么样的珍惜,他在下一次拿出来还可以用,用到不能用的时候,才会把它丢掉;可是丢掉之前还要把桌上统统擦干净,把碗筷统统擦干净,好好地把它包好,像小婴儿一样,照顾得非常好、非常细心。搬动椅子,为什么师父要叫大家轻轻地搬?因为诸位粗心做的话,没有疼惜大地,没有疼惜椅子,心还是很粗很乱;心要很细很柔软,非常的慈悲,任何东西都那样子的珍惜它。这并不表示师父他们很吝啬喔!如果他们吝啬会买羊奶给诸位喝吗?这点点滴滴都是在行菩萨道,我们对谁行菩萨道呢?对一切有情众生,对一切无情世间,心存敦厚,心存怜悯,心存慈悲,一切都是我们行菩萨道的对象,并不是到孤儿院去,到无障碍之家去,跟他们玩玩,哪里是行菩萨道?那只是在满足我们自己的虚荣心,因为我们也在当志工,也在当义工啊!如果是这种心态的话,不是行菩萨道。我们的心要很细、很柔。

  先对自己慈悲我们说过是对谁行菩萨道呢?是对一切众生,对一切无情世间,就是十方法界都是我们行菩萨道的对象,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罗!我们如果对自己不慈悲,怎么可能对别人慈悲?是不是?什么叫作对自己慈悲?要自己快乐,不要忧头皱面啊!不然父母亲看到说:“哎唷!我的宝贝你又怎么了?”这样是不是又伤害、恼害了我们的父母亲?是不是又恼害了我们的师长、我们的朋友?真的!先对自己发慈悲,先把自己的身心调整,净化到无碍的境界。虽然我最不会唱歌,可是我最喜欢唱歌,因为我要让我自己快乐一下,不只是我,也要让诸位(快乐);生日快乐歌你们都会唱吧,现在我们开始唱喔!MayI(you,he,she,we,you,they)havejoy(love,peace)today。MayI(you,he,she,we,you,they)havejoy(love,peace)everyday。MayI(you,he,she,we,you,they)havejoy(love,peace)today。MayI(you,he,she,we,you,they)havejoy(love,peace)everyday。每天早上起来一睁开眼睛,你就要发一个菩萨的大愿,你不要说我要度尽一切众生喔!不然会像观世音菩萨伤心得流泪。发愿先从自己开始:我今天要很快乐,我愿我这一整天都没有烦恼,都不要让别人担心,然后愿意你、愿意他、愿意我们、愿意所有一切的人都能够快乐,都能够平安。peace就是平安,joy就是快乐,love就是有爱,todayandeveryday,不只是今天而已,也要everyday,everyday就是每天。大家要放轻松,不要紧张,要让自己心平气和,非常的安详,非常的自在。发心从自己开始,其次我们周遭的人,我们的父母亲、兄弟姊妹、朋友、自己、你们诸位。好!让我们整体吧!我们所有的同学们、所有的台湾人、所有的中国人、所有的人类、所有的一切众生,包括无情世间,愿整个世界,大家在唱歌的时候也要观想,观想我的心胸一直扩展,一直扩展,扩展到涵盖所有的一切法界有情无情。“They”也要包含一切对我们仇恨的人、冤枉的人、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的敌人,甚至要杀我们的人,杀我们好几次的人,当然,我们也曾杀过别人好几次,曾经杀过我们的父母亲,最亲爱的父母亲我们都恼害过了,我们都杀生过。我们愿一切爱我的人、仇恨我的人、不爱我的人都能够有peace!

  从身口意起修修行就在这个地方开始,先从发心开始,不发心,菩萨道没有办法实践,我们常常说菩萨道,同学说:“我还是学生,一文不名,吃饭钱都要向爸妈要,我都要去当家教了,怎么能够来行菩萨道?”不,行菩萨道有很多的层次,我们可以先从“身”上面来行菩萨道,能够帮助人家,给人家力量,帮人家挑东西,扶一个老太婆、一个小孩子过马路,帮助同学,你有财物就分享你的财物,有力气就分享你的力气。你说:“我瘦巴巴的,一天到晚都要读书,我又没有机会到马路去牵老太婆过马路,怎么办?”用我们的“口”来行菩萨道,讲的话一定要爱语,一定要充满慈悲,千万不要去伤害人家。慧律法师开示,他说他这一生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没有批评过人家。哇!真了不起!我听了这句话以后非常地感动,我们老是在批评人家,我们老是“哼!他没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他家里有钱。”“为什么?”“他。。。。。。。”没有办法用赞美的话、鼓励的话、爱心的话来让世间多充满一点温馨。我们的“身”没有办法行菩萨道,至少“口”一定要行菩萨道,“口”上行菩萨道就是你要讲有爱心的话、鼓励大家的话,给大家无畏,给大家安心、安定,能够亲切相近。你说“口”上也帮不到什么啊!至少最重要的是要在“意”上行菩萨道,“意”上就是要发慈悲的念、菩萨的念,心心念念,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一直发念,一直发出去。善念发出去可以改善你周遭的环境,绝对有效!昨天晚上古老师说:“母子连心。”那个小孩子会哭是因为她(古老师)的妹妹又住院去了。“意”,每一个众生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跟有情的众生、无情的世间也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一定要心存善念,心存慈悲,不要说:“这里没有观世音,我在这边想没有人知道。”怎么会没有人知道?我们一个意念出去就是一个脑波,就是一个心力,一个波一直扩大到无限的时候,不只是当下会影响到我们这个世间,多少年之后甚至我们过世之后都影响着因果,这么样的深奥,这么样的深远,一直延续下去。

  唯物论的悲哀

  所以大家一定要心存慈悲,心存菩萨的心肠,天天早上起来就发一个愿:“愿我今天都很愉快。”因为我自己愉快就不会伤害别人,就不会有难看的脸色,不会有斗争的语言,就不会有不如法的行为,时时刻刻都让你旁边的人很安心,觉得很安全,跟你相处在一起不受到伤害。同样的情况,诸位可以用joy、love来代替,你们唱这首歌其实也就是在修行,像明慧法师昨天晚上所开示的,古老师她的早晚课就是透过这种身、口、意三密的相应来修行,在那个当下她的身口意是清净的,是光明的,在那当下她周遭的人事物、乃“我慢”,“慢”的层次有很多种,有“过慢”“谦慢”“卑慢”等,为什么要行菩萨道呢?就是要治疗我们的身心啊!根据美国医师学会的统计,抽烟的人比不抽烟的人得到癌症的机会高出50%;再来又有一个统计,长期承受压力不得解决的人比抽烟的人得癌症的或然率高100%。诸位,你们不相信吗?如果你们周遭有长辈、有亲戚、有同学、朋友得到癌症,绝对都是长期压力来的,面对压力没有办法解决,为什么?因为“我见”“我痴”“我爱”“我慢”的关系啊!本来跟我无关的,可是要把它揽过来变成我的压力,诸位想想看是不是这个样子。我们都是一辈子这样,没有事找事做,在佛法“因、缘、果”的观照之下,一切是这么样的清楚,我们心胸不开阔,我们都是近视眼,我们都是盲眼的人、都是耳聋的人。那些压力,你如果有智慧用佛教因缘果的智慧、缘起的智慧去观照它,你就晓得:“喔!必然如此,当然就是这个样子了。”你到时候心胸就非常开阔。行菩萨道不是在山洞里面,不是在佛堂里面才是行菩萨道,不是打坐才是行菩萨道,也不是把钱送给贫困的人才是行菩萨道,不是!行菩萨道处处可以行菩萨道,你行了菩萨道你就跟一切众生交往,你就跟一切众生互动,跟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互动,一互动之下,你是不是要打开的心胸?一定要打开你的心胸,你要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跟大家沟通。

  菩萨道是治病良药我们现在再请问一位同学,你这几天下来有没有发现你周遭的同学有人非常痛苦?没有,大家都很快乐罗!哇!那我们是在涅槃的境界。你有没有发现在这几天把你的心胸给打开了?有,你怎么打开?包容每一个人,还有包容这里的一切事情、一切的生活、一切的环境,这个就是你的菩萨道。好,谢谢!菩萨道就是要跟大家互动,一互动你的心胸就开了,打开你的心那就具有最大的治疗效果了。台北我有一个朋友戴医师跟我讲,他对每一个来看病的人都说:“你没病啦!不用吃药,回去念佛就好了。”都是心理的影响因素,百分之九十几我们肉体的毛病都是来自心理的不健康,心为什么不健康?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给封闭,当然,空气不足,氧气不足,缺氧的话会休克啊!我们都是把自己关在自我的小圈圈里,紧紧地包围住,自然缺氧,自然有疾病产生。行菩萨道不是全然为他人,最重要的是为自己的健康、自己的身心无碍,因为你行菩萨道的时候你是最快乐的。我们讲:“施比受有福。”那天在无障碍之家我看到了几个标语,在庇护工厂那边写着:“创伤的芦苇不会折断,微弱的烛光不会吹熄。”我们有些微的缺点,受到一点打击,受到一点压力,就把自己给折断了,就自怨自艾,认为我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天下的人都辜负了我,大家都对不起我。尝试行菩萨道,尝试去关怀别人,去关怀社会,就可以治疗你各种疾病。第二个,它具有甘草的功能。大家吃过甘草吗?凡苦的中药里面都加上甘草的配方,你看甘草多妙啊!它可以让苦的中和,让辣的中和,让我们乐于接近。菩萨道就有这种好处,一个行菩萨道的人,他一定会关怀周遭的人事物,他一定会主动地去关怀别人,去分享自己所具备的一切,像甘草一样受人家的欢迎。如果我们都是自闭症,都是自我为中心,都不理会别人的话,人家会欢迎你吗?不会的。你要当一个甘草,在一个团体里面能够自在,能够大家处得很好,使这个团体愈来愈好,你就是要行菩萨道,因为它具有甘草的作用。再下来,它具有“预防”的作用。我们行菩萨道,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我们就是在种福田,如果我们能够加进去智慧,那就可以使得菩萨道成为成佛的因缘。所以它可以预防很多很多的祸患、很多很多的疾病,同时菩萨道还可以让我们“进补”,冬天到了,我们很喜欢进补,我看进补最好的一帖药就是菩萨道。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帮助了别人,不晓得那一天被我们帮助的人就是我们的大恩人。诸位有没有这种例子?你偶然之间结了这么一个善缘,将来这个善缘可能就是你的恩人、你的贵人,让你免除了很多灾难,可以让你的心智愈来愈健康、愈安详,菩萨道会使我们愈来愈坚强,我们的心性愈来愈健康,我们毫无恐惧,能坦然的在世间行住坐卧。净土就在你心里菩萨道不是宗教家说:“你行菩萨道就可以成佛。”不只是那样子而已,我们自身就可以得到立即而明显的利益,当下就可以感受得到。诸位你们如果愿意的话,等一下大家来实验,对你周遭的朋友、同学多一分关怀,多一分打招呼,看到师父你们都很欢喜地合掌“阿弥陀佛!师父好!”我们在座的同学都这样子行菩萨道,布施你的微笑,布施你的爱,布施你的善念的话,我们当下就是净土,就是佛土啊!佛土不是跑到西方去。当下,你此心有善念,此心正直、不迂曲、无邪念的话,就是净土世界,就是极乐国土了。这是立即而明显的利益喔!它长期的利益就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可以让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可以让我们早日成佛。成佛是什么?就是觉醒、觉悟,就是快乐,就是智慧,佛是一个“智慧者”,一个“破迷启悟者”,一个“离苦得乐者”,只有这八个字而已。成佛就是离苦得乐,以前会苦、会烦恼,现在看起来很欢喜,这个都是因缘果报,都是必然的法则,都是一定的法则,如是因,如是缘,如是的果报。智慧生起来了,痛苦就离开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离苦得乐,破迷启悟”,过去都在迷之中,迷就好像我们在睡觉,糊里糊涂。诸位你们在睡觉的时候,如果作梦梦到一只狗往你身上咬,你会不会叫?会喔!为什么会叫?因为不知道是在梦中。如果在旁边清醒的人一看:“怎么这么笨,哪里有狗?看四周都没有狗,你害怕什么,为什么这样大喊大叫?”你如果作梦,梦到你到迪斯奈乐园去玩,你会不会高兴?会不会笑?会喔!所以在旁边的人看了“咦!你在笑什么?”会哭会笑,为什么?因为你在梦中,所以你会高兴,会痛苦,都是在梦中,都是把假当真,眼睛没有擦亮。将假当真的时候,“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啊!一个觉醒的人哪里有说“你在伤害我,你在误会我,你在嫉妒我,你在冤枉我”?没有的!这都是因缘在那边造作,因缘在那边移动而已,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立刻就会过去的。立即而明显的利益就是这些,长期的、出世的利益就是让我们具备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可以帮助我们成就佛道。好,我们下一堂课就讲“How?”怎么行?这是最重要的--


  二心一见

  诸位你们听了以后有一个印象,种了一颗种子,将来一定可以用得上,在你的生命里,绝对对你有帮助的。行菩萨道要具备三个要素:一、“出离心”,二、“菩提心”,三、“空性正见”,缺一不可。你如果只有菩提心而没有出离心跟空性正见的话,这个菩萨道不圆满。

  (一)出离心:解脱道
  观无常:无相解脱
  观苦:无愿解脱
  观无我:空解脱
  观暇满人生

  八不暇
  外福报
  内福报
  (二)菩提心:利他道
  愿菩提心:十大愿
  行菩提心:四摄、六度万行
  世俗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

  (三)空性正见
  人无我:不住于相
  法无我:不住于心
  空无我:

  不住于空这是行菩萨道的次第,当然也可以有其他的解说方式,我是叁考第四世班禅喇嘛写的“圣道三要”,从出离心开始,再来菩提心,再来空性正见。这样修,菩萨道可以修行圆满。请大家先看图,有三个圆圈,第一个圆圈代表出离心,第二个圆圈代表菩提心,第三个圆圈代表空性见。出离心就是我们要从某一个地方离开,做为一个众生是在苦海里面,我们当然希望要从苦海里面离开,那就是出离。这种想要离开烦恼、痛苦的心愿,变成我们行菩萨道的动机,出离心不是跑到深山里面去,不是像《鲁宾逊漂流记》的主角一样跑到荒岛上去,跑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那不算出离心,因为即使你跑到那个地方去,你仍然面临自己的痛苦。我们的苦可分两种,有外面的苦,也有内心的苦,尤其以内心的苦最为严重。所以,行菩萨道首先要生起出离心。

  第二个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利他,菩萨道就是一种利他道。前面讲佛教的修行,第一个就是解脱道,就是从出离心开始的,解脱道就是以出离为主要目标,菩萨道则以利他为主要目标。

  再下来要有空性见,空性见是一种能够把一切万事万物都体会透彻是空性的知见。这种知见非常重要,有的人只有出离心和菩提心,有的人只有出离心,最糟糕的是这二心一见都没有。一般痛苦的凡夫,已经痛苦不堪了,还不晓得要修行,还不晓得要怎么离开这个痛苦,绝大多数的凡夫都是这个样子,一再轮回,痛苦一次再一次,不能够记取教训,知道喝酒不好还是照样喝,赌博不好还是照样赌,发脾气不好还是照样发脾气,贪、嗔、痴、慢、疑明明晓得不好,于己于人都不好,可是还是照样的轮回。一次又一次的,当下每一天每一秒都在轮回,都在痛苦里面打转,还不肯离开,那就是连出离心都没有。如果能够记取教训,在佛经里面有这种比喻:如果是一匹好马,骑士根本不必打它,只要鞭子一拿起来,看到影子它就跑了,也就是说你只要受到一点挫折、一点压力就知道“喔!我赶快记取教训,赶快学习离开痛苦。”这是第一等好马。第二等好马是鞭子一打它,这马就会跑了,也就是大家受到一点鼓励、一点刺激,就能够跑。第一等好马是看到鞭子的影子就跑了,第二等好马要鞭子打下去,第三等马是鞭子打下去它还不知道要跑,还要用马蹬、马靴踢在马肚子上,很痛很痛,哀叫一声,它才开始跑,这还算好;第四等马是你再怎样蹬它、戳它,它都不肯跑。这是出离心。

  第三个是空性见,有的人单单只有出离心,如果只有出离心而没有菩提心、没有空性见的话,这只是实践解脱道,这是阿罗汉的境界,只管自己好,不管世间。但我们不能说南传佛教只有解脱道而没有菩萨道,我们只能说世间确实有一批人他们只顾自己解决问题、痛苦,不管别人的问题、痛苦。另外一种是菩提心,如果二者都有那就更好了;但如果缺少空性正见,有的时候会很痛苦的。因为修行有难行道、苦行道,还有乐行道、易行道。易行道就是除了自己修持的力量以外,还加上佛菩萨的加持力量、师父的加持力量。与此相关,有一个是乐行道,一个是苦行道。苦行道就是修行起来很苦,日中一食,一天拜佛要拜一万拜,持咒要持多少万遍,这样子的修行就是苦行道,真的是刻苦励己,严谨地约束自己;有一种修行人是乐行道,看起来不像在修行,像古老师这样跳佛舞,这样唱歌,其实很快乐,恭敬心会生起,单纯的心、真心会生起,能够戒定慧具足!可是她却是在一个很快乐的情况之下修行,她跳佛舞身体可以健康,压力可以得到纾解,可以得到戒定慧,这就是一种乐行道。所以,空性见就是透过这些万事万物了解一切皆是空性的那种见解,当你在度众的时候,当你在自修的时候,就不会觉得苦,你会晓得这一切都是空性,你不会执着:“我今天发了一个心要行菩萨道,可是我今天必须要在学校读书,我该怎么办?我今天要上课,我该怎么办?我又不能够去帮助人家。”你晓得空性见,晓得因缘的和合,机会的和合,菩萨道只是发心随缘尽分而已,尽其所能的来做而已,三者具足的话,才是菩萨道的圆满,也就是三者重叠的地方的这个境界。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出离心就是解脱,但不是物理上、物质上的解脱,而是心解脱束缚,解脱痛苦。
  在南传巴利经文里面有这么一个譬喻,印度牛车和我们台湾牛车不一样,我们台湾人比较聪明,各位看过牛车吗?我有一个侄儿他是在台北长大的,有一天我的堂弟带他到南部白河乡下玩,他儿子回去以后就告诉他:“爸爸,你晓不晓得,乡下人很厉害耶!他们连马路上都种满了青翠的草,绿草油油。”为什么?我们乡下的牛车走过都有两条车辙,可是中间左右都有草长得很漂亮,所以他说:“乡下人比我们台北人还厉害耶!马路(牛车路)上都种草种得那么好。”这就是没有看过牛车啊!各位看过牛车喔!台湾的牛车很精巧,是前后两头牛在拉的,我到印度看见他们的牛车不是前后拉而是并行的,犁田时一头牛就够了,他们却用两头牛,而且还并行地拉。有一位修行人问:“这两头牛一头是白牛,一头是黑牛,是黑牛限制了白牛?还是白牛限制了黑牛?”你们的答案是什么?是白牛使得黑牛不自由?还是黑牛使得白牛不自由?都不是。是绳子、皮带把它们绑在一起使他们不自由啊!

  这譬喻是说我们有感官、有五根、五官,有外境,“色不迷人人自迷”是不是?很多种情况,其实外境和我们自己是毫不相干的,“色不迷人人自迷”啊!我们只是五根、五官在和外境接触之后,产生了认知的作用,这个作用在“我”的作祟之下,硬要把它牵扯在一起,这使得我们不得自由。各位有没有这种经验?有啊!朋友说了一句话,做了一个脸色,这本来是他的事情,跟我何干?你只要用一个超然的态度、客观的态度、看戏的态度就可以化解于无形;两个本来无关的,我们看到一个形象以后,听到一个声音以后,产生了一个认知的作用,就把那个认知加上“我”的成分,把它染色之后,我们自己就放不下。别人的一言一行,别人的一个表示都使得我们不得自由。人家说我们的好话,我们就感到得意;人家说我们的坏话,我们也难过了半天,像慧律法师说的,要死的时候还在说:“我的什么人还欠我会钱。”这样怎么不会轮回呢?因为你要回来讨钱啊!你如果在死的时候还记得某一个同学骂我一句话,我还没有骂回来,那你也必定回来报到,因为你要回来骂人啊!我们硬要把它扯上关系,你如果看过就看过,听过就听过,一笑置之,“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啊!

  各位有没有这种境界,“百花丛里过”在花花绿绿的世界走过了,“片叶不沾身”片叶都沾不到我的身。如果有空的话,我们可以到百货公司去训练我们的出离心看够不够,看到美丽的衣服、漂亮的东西,我们看看会不会动心,如果会动心的话就表示我们是自讨苦吃,我们把皮带给拉上,永远绑在一起。我们如果能够看过去就算了而不执着,“啊!好棒喔!”“哇!好漂亮喔!”欣赏而不攀缘的话,出离心就很重,就是已经尝到那种涅槃的境界、涅槃的味道了,已经尝到那种自由解脱的法味了,那种风味真美啊!因为你不会朝思暮想,你不会牵肠挂肚,你不会有所障碍。人家骂我,“哈!你念得嘴巴会 会累!”你就这么看待,不是用阿 Q的心态去看,而是要有智慧,看得很清楚,用佛陀空性的智慧来观察这些都是假的,因为它们都是会变化的。我们要观无常,很深刻的观无常,我自己无常,身心改变无常,周遭的环境一直在变化,好的也是无常,坏的也是无常,如此我们就得到无相的解脱。

  不得解脱的原因第一个不得解脱的原因是因为“着相”,看到一个相,台湾人说:“看一个影,生一个孩。”我们天天在看影子,结果我们都生了很多孩子,生了多少烦恼啊!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我们这些感官一直在接触外境,稍微一个影子,我们就牢牢记住!在我们的八识田中,不肯把它delete(消除)。我们说读书读得不好,却对别人的闲言闲语记得很牢,跟我们无关的事情也记得很牢,这是把无常当作常啊!所以,不得解脱。“无相”,相无定相,相是表相,你能够看到这些表相,因为它是无常、变化。变化,所以没有一个定相,若能了悟相的空性,我们就能从相上面得到解脱,好的、坏的我们都得到解脱,我们都能够看得很清楚。

  第二个不得解脱的原因是不知道观苦,苦的来源是白牛黑牛中间那个皮带,那皮带是你自己按上的,我们的大气压力已经够重,地心引力已经够大,我们还要加上更多的压力,难怪我们经常会得病,经常会得癌症,没有智慧消除压力的话,郁卒到最后一定得癌症;诸位可以去观察,那些得癌症的人都是因为受长期的压力,都是不得解脱。我们观苦的话,就可以得到无愿的解脱。愿就是欲望,苦就是欲望和现状的差距,为什么一个每月赚两万块的人会很快乐,而一个月赚十万块的人不见得会比一个月赚两万块的人快乐,因为欲望不一样啊!我们的欲望那么大,永远填不满,跟现状会有落差;我如果一个月生活费用只要一万块,我一个月赚两万块,我很高兴耶!因为我可以存下一万块。

  谁为主宰欲望和现状之间的落差就是苦,我们能够知足常乐,就可以得到无愿的解脱,不会那么贪求,从那种贪求、无穷的欲望里面来解脱。达到无我就可以得到空的解脱了。什么叫作“我”?“我”的意思就是常一主宰。你观察一件事情,有那一个能够“常”?能够“一”?能够“主”?能够“宰”?没有!“我”的意思就是一种“自性”,自性的空不可得,自性就是自己满足而能够存在,就是我可以独立存在,不用靠别人,我能够生存下去,那就是“我”,那就是“自性”。诸位,如果只有你的话,你能够存在下去吗?不可以喔!你们是不是要依靠兄弟姊妹、父母亲、社会、国家,乃至于空气、水分、阳光,种种那么多的东西,我们就是依存于这些有形、无形的因素之上,我们依存在上面,不得解脱,为什么不得解脱?就是我们自己又加上一个皮带,我们认为这应该是我的,我认为我必须要有多少,这样子才会不得解脱,才会那么样的痛苦。

  可是你一观察,世间那样事情能够独立存在呢?没有那一个人是独立存在的,即使上帝也不能独立存在,如果没有这些子民、没有这些万物的话,会有上帝吗?上帝的存在就是我们这些人想像出来的。总统没有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他还要当总统吗?能够当吗?也不能当啊!你到英国能够当总统吗?你本事再大到英国去都不能当总统,因为英国没有总统,日本也没有总统。每一件事情都是依于其他的、无数的因缘,很多很多无穷尽的条件,我们都是依存在这些上面,好的、坏的、大的、小的,我们都依存在这些上面,我们这样子观察的话,就可以晓得,哎呀!我们是这样子的渺小啊!我们就会珍惜每一个因缘啊!好的因缘会珍惜,连恶因缘也会珍惜。恶的因缘像人家骂我,你要珍惜“为什么人家会骂我?”你要感谢他,为什么?因为我们跟他很有缘,他会骂我,为什么不骂别人?因为我们两个人之间息息相关,我们不珍惜这个因缘怎么行呢?我们要感激他,我们因缘很好,他骂了我,消除了我的业障,因为我过去骂过他,现在必须让他骂回来,这就是消除业障的最好机会,当下正念提起,智慧提起,“喔!受到痛苦了,我受到委屈了,就是在消除我的业障。”你要感激他,你如果再反击回去的话,那你永远不得解脱,因为你又加上了一个皮带,又把自己绑得愈来愈紧。

  《杂阿含·五百九十九经》记载,世尊在舍卫城时,于夜分中,来一天子问世尊:“内结与外结,人为结缚结,瞿昙我问汝,谁当解此结?”他说:“世尊啊!我们有多少的结啊!”心里有千千结。心里有没有千千结?有喔!我们把自己和父母绑在一起,跟学问绑在一起,跟爱情绑在一起,跟社会绑在一起,跟……绑在一起,绑得愈来愈紧,难怪“郁卒”嘛!会说“郁卒”的人绝对是没有学佛的,即使是学佛也是学得不如法。学佛的人不应该有这种自我限制、自我设限。这些千千结怎么解呢?佛陀回答该天子说:“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世尊用戒定慧三门来显示清净之道,可以得到心解脱和慧解脱。我们只要利用内观的智慧观察这个世间,就可发现一切统统是在无常变化之中,统统是自性空不可得,因此,可以得到空解脱。


  一切皆空不是戏论

  “空”是暂时的存在,无量的存在,变化的存在,它并不是没有,而是无数无量的存在,那种变化的存在,是一种虚幻的存在,一直变化的存在,那就是空,所以佛教才讲“一切皆空”。桌子是不是空?当然是空,桌子有没有一直在改变?有。问一问自己,你们是不是空的?你们也是空的,因为你们一直在改变;空是不是也是空的?它也一直在改变。你怎么样去体会?一切都是在变化之中,一切都是自性不可得,也就是我们永远没有办法掌握某种东西,拥有某种东西,这是办不到的事情。一切都会改变,再亲的人都会离开,再坏的人都会碰面,再坏的苦我们都会碰到,但那些苦不是真的苦,它只是一个变化,一个情境,一个因缘变化。因缘和合就有某种现象产生,好像堆积木一样。我们是人,那是因为积木刚好堆成被称为“人”的相。但同样的积木,也可以把它堆成狗、猫、车,统统可以。我们都是在玩堆积木游戏,生死轮回变过来变过去,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一切假相的结合,如果能够观无我的话就可以得到解脱。


  外福报与内福报

  我们从“无障碍之家”回来就可以庆幸,我们实在太幸福了,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还算很完整,没有斜嘴,没有智障,我们是一个暇满的人生。“暇”就是空暇,有八种不暇,世间有很多很健康的人,很有钱的人,很有学问的人,他们就是不肯学佛,有办法吗?没办法,这种人叫作不暇满啊!要听到佛法这么有智慧的人生哲学真是太难得了,佛法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是一种生命的科学,它对生命有这么样彻底、完整的解析,可以给予我们生活如实、如此美的艺术;它是生命的科学,也是生活的艺术。我们要“暇”,就是要排出一些时间,愿意来听闻佛法。八不暇就是五官不完整,或者是没有佛法的地方,或者是有佛法但没有空闲,生活很苦的那种。暇满的人生就是福报很大,福报有外福报、内福报,外福报就是我们生存的空间。台湾实在是一个宝岛福地,有那么多的大师在弘扬正法,在教我们修行,将佛法一直住持下去,那就是外福报。我们台湾四、五十年来没有战争,大家都是战后出生,没有经过逃难、战争的苦境,大家都是口含金汤匙出生的,福报那么大,大家长得那么美、那么漂亮,生活得那么如意,一点挫折都没有,可以说都是外福报。内福报是指我们本身所具足的,可以听闻佛法。肯听闻佛法也要有听闻佛法的因缘,而且,还能够听闻正法,能够到元亨寺来听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法,什么才是真正的菩萨道,那就是内福报。有了暇满人生,我们真的要好好珍惜,世间众生那么多,能够出生为人的有几个?出生为人的,能够出生在有佛法的地方的有几个?尤其能够出生在台湾这块宝岛,那么的国泰民安,那么样的富裕,佛法那么样的兴隆,大菩萨那么样的多,我们还能错失这个因缘吗?如果有人说:“没关系,我不要做坏事就好了。”能够这样子吗?人身一失,什么时候再得人身啊!很渺茫,那种机会很像到寿山山里抓一片心想的叶子那么样的难,你看寿山里面树叶有多少?几万片、几亿片,你说:“我要找某一片。”那种机率有多少啊!暇满人生是非常珍贵的。诸位要好好观想,静下心来好好反省,从小到大,有没有好好利用这暇满的人生?是不是还要这样子自暴自弃下去?或者还是这样子的享福下去,这样子的浪费下去?我们用这种出离心产生动力,动力产生以后就来求菩提。菩提心就是利他心,就是站在解脱之上而得到的一种菩萨心肠。


  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菩提心,我们可以用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来分类,愿菩提心就是发愿,下午有一堂愿慧法师的“普贤十大愿王”,会做详尽的解析,此处不再赘述。怎么发这个愿?这个愿是境界无穷、时间无穷、对象无穷、空间无穷,一直到成佛的那种大愿。菩提心要这么样的发,毫无限制,unconditional,任何的条件都没有。行菩提心是愿菩提心的实践,实际的做了。

  行菩提心里面有六度万行和四摄,大家以后如果有机缘会听到什么叫六度?什么叫四摄?总之一句话,就是要排除“我”的执着,把“我”的执着减轻、减半,慢慢减少,慢慢消融我见、我痴、我爱、我慢,透过菩萨道的修行来实践,来达到“我”的完全开放。

  菩提心又有世俗的菩提心及胜义的菩提心。世俗的菩提心是指什么呢?指的是“我今天捐一点钱,我今天帮助一个人,我在广种福田”,这就是世俗菩提心。我帮助你一件事情,暂时解决你的痛苦,并没有真正的把一个众生从苦海里面解救出来,那是世俗的。我们可以再用一种方式来讲,就是一种外财的布施或是世间福报的布施,或者是我们所说的一种有相的行菩提心,这是一种譬喻,我们总是要执着某一个相,我是因为某一个动机、某一个因素而来行菩提心,那是世俗的,顶多只能让我们得到人天的福报,不能够究竟解脱。一定要有“胜义的菩提心”才能解脱,胜义的菩提心和世俗的菩提心只是一线之隔,非常微妙、很微细的差异,差异的地方就是“世俗”是有相的,而“胜义”是无相的菩提心,或是所谓三轮体空的修持。

  三轮体空就是没有主体、没有对象、没有中间这个媒介。你现在安慰一个人,你说爱语给人家,鼓励人家,如果心一直说“我是在安慰他”,那个时候就是有相;如果你当时是以一种平等、同体、同理的方式来安慰他的话,就是胜义菩提心。一定要记住三轮体空,记住那种“无相”,没有任何条件的。你怎么观没有任何条件呢?因为一切众生皆我父母啊!怎么说一切众生皆我父母呢?你想想看,我们有父母亲,父母亲有父母亲,再父母亲、父母亲……一直上去,这么一推溯,我们如果推到一百代,推到一千代,那时大家都是我们的亲戚朋友、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就是很遥远的一个人,他也有他的父母亲,他父母亲的父母亲……可能就和我们是同一根源了。我们如果说六道众生轮回的话,一只蟑螂我讨厌,我不喜欢,我把它杀掉,搞不好就是杀掉我们多少世以前的父母亲,我们彼此之间都有相关性,大家都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诸位没有出家,结了婚的话,你有儿女,儿女的儿女再儿女……,你看喔,这样子轮回过来轮回过去,到最后大家都是一家人,全部都是一家人,这些众生都是一家人啊!我们才会有这种说法,在西藏密教里面有一个说法是“如母众生”,一定要这么对待;你看到一切众生的时候,都要把他当成自己的母亲一样,当成自己的父母亲一样,因为母亲比较慈悲,照顾我们比较多,就以母亲来象征,一定要有这种心。你要会观,一天花个几分钟来观这个世界的众生都是如母一样,对我们有恩,对我们帮助那么大,养育我们,那就是这种智慧的加持,一种三轮体空的修行方式。


  人无我法无我空无我

  胜义菩提心可以让我们产生空性的正见,诸位不要害怕空喔!因为空是最好的,因为空是人生最大的一个目标,因为空是让我们解除痛苦,让我们成就佛道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观念啊!空性正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先确立“人无我”,我们总是说“这是我”、“我在生病”、“我不高兴”、“我快乐嘛”,一个“我”,一个“人”,一种I,一种Me,一种My,一种Mine,我们从无常这边来观,从无我来观,从暇满人生来观,从如母众生来观,会发现那一个是真正的我呢?肉体是我吗?感觉是我吗?思想是我吗?意愿是我吗?心识是我吗?都不是,因为我们的心识一直在改变。到底那一个是我?不能讲那一个是我,也不能讲那一个不是我,你讲是我、不是我统统都是妄见,统统都是不正确的错误见解,为什么?因为你执着“有”,因为一切都是在变化,一切都是因缘在造作,因缘在那边改变现象,连我们人也是这个样子。

  第二个层次的空性正见是“法无我”,先打破我执,先打破对我牢不可破的执着,因为这是轮回的来源,这是痛苦的来源,之后再打破那个“法执”。“法”的意思就是万事万物,这些具体的、抽象的统统是“无我”,“我”就是常一主宰、自性的意思。

  怎样达到人无我呢?要不住于相,所谓的我是在变化之中,不住于相才能达到人无我,先从自己来观起,紧接着再观外境,就可以达到法无我;这第二个步骤我们就能达到不住于心,心是一种观念,也就是你那个观念不要固执,不要有一个成见,不要总是以为我想的是对的,总是要别人听我的话,自我主张非常的强,这个就是唯物论,最可怕的唯物论。物质的唯物论还容易破,但是思想的唯物论最难破了,牢不可破,因为我们总会保护自己,总会以为自己的想法对,我的主张人家不采纳、人家不接受就发脾气,就骂人家以为人家不好。

  你要晓得一切都是因缘所生。你要不住于心,心在那里?佛教讲的心不是那个看得到的心,如果是肉团心,那就简单多了,心脏科的医师可以帮我们修心修得很好,脑科的医师可以帮我们清理得很干净,把脑剖开来洗一洗。不是!心不是在那个地方。我们有的时候有心,有的时候无心,有的人昏昏欲睡,不理你了,这个时候就是无心的状态。心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的感官和外境相接触产生认知的作用、了别的作用,那个时候就是心的生起。当然,心有粗的心,也有细的心,粗的心是指我们的感受,我们感到冷、感到热、感到痛、感到麻,这些都是很明显的粗的心。细的心是指我们的起心动念,还有那种固执“我”的存在、“我”是不变、“我”是最大的,自我为中心的那一个很微细的心。我们当然只能够从比较粗的心、外表的心来做起,那就是不住于心。等到证得“法无我”之后,最高的层次要达到“空无我”。什么叫作“空无我”?“我”已经是空了,“法”也已经空了,连这个“空”也要空。这个意思是先将我执给破掉,再下来法执给破掉,最后一个层次空执也要破掉。


  空有不一不异

  “一切皆空”,佛法告诉我们,连“空”也要空掉,因为空也是自性不可得,因为空也是因缘所生的。你说“我”是因缘所生,“法”是因缘所生,为什么“空”也是因缘所生?因为“空”是相对于“有”才空嘛!如果没有“有”的话,怎么会有“空”呢?因为有一个东西它暂时性的存在,所以我们才晓得它是空性。如果说没有那样东西是暂时性的存在,都没有存在的话,怎么会有空呢?“空”和“有”只是一体的两面,好像一个手掌的手心手背,或是一个铜板的两面,你不能够离开有来寻找空,也不能够离开空去寻找有,这也就是《金刚经》里面所说的:“我所说相即是非相,是名相;我所说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的意思。我们现在看,看的是表相,我所看的表相其实就是非表相,为什么是非表相,因为一切表相都在改变,我说话的姿态、声音在改变,我们的房子,我们自己本身,我们的思想,抽象、具体的都一直在改变,所以它就是非相,它就是无我,就是空不可得,这时我们连那个空也要给拿掉。


  有所为有所不为

  空执也要破除掉的意思,就是有所为也有所不为,什么地方需要有所为呢?我们说世间法的时候一定要有所为;什么时候是无所为?出世间法的时候要无所为,一定要这个样子。你不要来元亨寺叁加了一个礼拜的学佛营之后,“喔!对!师父告诉我们空是最好的,空性正见是最好的,所以读书即是不读书,是名真读书,所以我也不要去学校上课了。”像王俊雄老师前几天所说的,他最大的后悔就是他当时学佛学到一个“空”字去了,“我一切都无所谓,只有佛法最好。”没有那回事!佛法如果只有空执那会很糟糕,一定连空执也要破掉,要空无我,连空也要空掉。所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世间法的时候一定要有所为,怎么样的世间法?就是为人处事,就是世间的功夫,世间的事业,世间的学问这些东西你要有所为,要有伦理道德观念,要有是非的标准,你才不会逾矩啊!孔子所说:“从心所欲不逾矩”啊!一方面要从心所欲,一方面要不逾矩,这个才是圣人的境界。所以,菩萨在那里?菩萨不是在佛堂,也不是只有学佛的人才是菩萨,不学佛的人只要有利他的心,只要设身处地,自他交换,自己来设想别人的同理心,有行菩提、愿菩提的时候,那就是真正的行菩萨道了。

  “有所为”,世间的事情要有所坚持,但有所坚持不要执着,你就是尽力去做,万一做不了,怎么办?刚刚有一位同学问我说:“看到一个生命要伤害另一个生命的时候要怎么办?”我的回答是这个样子,你如果有力量的话,帮助他不要伤害其他的生命;如果没有力量的话,也要心存慈悲,发出一个善心:愿他们由于过去的业力招引得现在一个生命必须伤害另外一个生命,他们的冤、他们的结就此了结,大家不要再冤冤相报了,就此结束了。


  唱歌跳舞都是修行

  世间没有那一个是绝对的,你要会观察因缘,把时间拉长,把空间扩大,这样观察因缘,你才能看得清楚世间的事。世间事要有所为,但出世间要无所为,当你要修出世间道,当你要修离开烦恼的时候,你要无所为,那时候不要有一种分别心,因为分别之心、执着之心就是痛苦的来源。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就吃饭,不要执着;穿衣服的时候就穿衣服;昨天晚上大家在跳佛舞的时候,就跳佛舞,不要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这样子的话你就执着了。跳舞的时候就尽情地跳舞,唱歌的时候就尽情地唱歌,把每一件事都当成是在行菩萨道,当成都是在修行,这才是功夫,不然一生我们那有那么多时间修行?你要把读书也看成修行,走路也看成修行,呼吸、吃饭、睡觉都看成修行。如果我没有讲错的话,可以说已经将菩萨道呈现出来了,所有的面貌统统在这个地方,这个是对大家有好处的,有立即而明显的好处。谢谢诸位!感激你们的布施!谢谢!(完)

标签:菩萨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