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化生活>> 情爱问题>>正文内容

愿力才是真感情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7日
来源:转载   作者:梁乃崇教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时间:91年8月5日(星期一)
  地点:厦门精舍

  主讲:梁乃崇教授
  纪录:蔡素钰
  整理:羊忆玫、梁玉明

 

  以前我们也讲过有关于感情的反省,我觉得讲得还不够清楚,常常把感情和情绪混为一谈,现在我要把感情重新定义。

  平常我们在讲感情的时候,都会讲这个人的情操好不好;而情操绝对不是指情绪,感情有一个特别的性质,大家好像知道,但又讲不出来,显得有点模模糊糊。我认为感情是一种愿力,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圆觉经》所讲的无始清净大愿,感情的源头就是一个清净愿力。这个愿力是想要达到无分别、想要达到同体。以一对情侣来说,他们一定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他们想要不分彼此,希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地溶成一体。如果他们没有这样的愿望,我不认为他们有感情。

  人成长到20岁左右,不论男生女生,大部分都会想要谈恋爱,然后会想要结婚,谈恋爱、结婚这个过程是在做什么呢?我认为这个过程就是在修行!自动就在修行,也不见得要有佛法的形式,他们就是在修行。

  谈恋爱是在修什么呢?是修“我相”进入“人相”,所以谈恋爱中的男女,他们是要把彼此的“我相”解除掉,然后融合成一体,进入“人相”,就在做这件事!等做到不分彼此溶成一体,这个时候,他们才觉得成功了。

  所以这不是情绪,这是愿力,修行的愿力。做成功了以后,然后结婚生儿育女,儿女跟他们又是一体,就是一个很美满的家庭。所以谈恋爱、结婚事实上就是在做超越“我相”这件事情,只不过有些人没有做成功,家庭显得不美满而已。

  所谓家庭美满就是修行成功,再接下去,就会进入一个家族,一个家族就是众生相,又再进了一层。所以我现在会把谈恋爱看成是修行的功课。如果这一生没有修好,下一生还要再来修,所以不断的要结婚、要重修,当然,只要你能够离了四相就算修完了。

  我把恋爱的“爱”认为是愿力,所以它不是情绪,也不是欲望,它是愿力,是一个推动修行成道的愿力。当然大家也会说:好像很多人不是这样啊!的确,不见得都是这样的,但是一定有这个成分,只是这个成分没有被彰显而已。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弄不清楚、搞不懂这其中的真意,所以在还没有结婚之前,就要订好协议,算好离婚的时候该怎么离?还没有结婚就先谈好离婚条件,那两人之间的感情就变成一个契约的关系,这样是没有愿力的。所以这不是感情,但是这里面有没有情绪呢?有情绪!有没有欲望呢?有欲望!只是没有愿力,所以没有真正的爱!

  所以恋爱中的男女,终究要从分别进入无分别,谈恋爱就是在走这条路,让彼此没有分别,就是合为一体,也就进入“人相”。所以要进入“人相”必须要把“我相”解除掉,然后超越。如果一定要坚持“我相”,不肯进入“人相”,那就没有在修行,就没有愿力;愿力没有发挥、没有出现的话,我不认为有感情在里面。这就是我最近重新定义的爱。

  “爱”在佛教里面,是一个满麻烦的问题,因为佛经里面都是要把爱去除掉的,我们把西方讲的Love翻译成“爱”,所以这里就出现了问题。我觉得西方所讲的Love不是佛经里讲的爱欲;佛经讲的爱欲是纯粹的情绪和欲望,至于愿力这一部分,佛经就把它讲成慈悲。西方所讲的Love是有愿力的部分,但他们也没有讲清楚,把有愿力的爱和欲望混在一起。

  我现在帮他们重新定义,把它分清楚,他们的问题就可以解了,不然的话,他们遇到爱情的问题就没有办法解,爱到后来就变成了欲望,自己都搞不清楚了,那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如果他们能够定义清楚,才有可能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我举这个例子,是要告诉大家: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去反省,去问为什么?问到后来你就会问清楚,问清楚了以后,我们的问题就可以解除了。讲到这里,关于这一点大家有没有问题?

  Q:您的意思是说:现行的夫妻财产制,应该是共同财产制会比较好,而不是夫妻分开财产制?现在法律已经改变了,是分开财产制,这样会让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大吗?

  A:我没有去管这些财产制,我讲的是感情、是愿力,是讲心灵层次。当然以财产制来讲的话,财产分开来算,两个人还是没有办法合为一体,分别的个体是比较不好的。但是我们知道人的感情,当有真感情的时候,法律是没有用的。

  Q:中国人一直提倡的仁义道德,跟老师讲的感情,有没有什么差别?还是完全不一样?

  A:中国人讲的“仁”,定义很不清楚,我们之前也探讨过,虽然“仁”比西方讲的“爱”要清楚一点,但是也有模糊的地方,我觉得还不够清楚。“仁”的层次可以讲到feeling这个层次,但我今天讲的不只是feeling,是愿力,把感情这个部分、爱这个部分提升到愿力的层次来说明,而且是修行的愿力,是从分别修到无分别,比feeling层次要高。

  Q:愿力的本质就是慈悲心、就是无分别吗?

  A:No,No!愿力就是本来面目的性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本质就是愿力,愿力是我们本来面目性质当中的一种。

  Q:我们讲的愿力,是属于相的展现吗?

  A:它还不太有相,是已经要出来用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

  Q:有一种状态我觉得不一定用爱来展现,譬如说契合的状态,它会达到没有人我,不是光,也不是清明,就是没有人我,没有外在,没有世界,没有客观存在,这个是没有人我的状态;还有一个状态是跳脱你、我各自独立之中,我们有一个共体的状态,所以不晓得老师讲的,是应该要超越哪个状态?

  A:通通要超越,因为达到更高就是无分别,它是一种菩萨的愿力,其实也就是大家都有的、众生都有的、凡夫都有的愿力,都在内心深处。

  Q:其实我们不应该局限在个人,定位在我、色身、思考啦……

  A:也不是说应该不应该,因为我们既然在这一个状态,有这个身体,就是在这个状态下来修行,就是要透过这个锻炼的历程你才会成熟。

  Q:基督教讲的:爱你的敌人、爱是恒久忍耐……那些是不是也有一点接近人、我、众生平等的解脱状态?

  A:是有的!是趋向某种程度的无分别。

  Q:所以他们在展现世间的时候,基督教的力量也是非常Powerful,而且是满平等的状态。

  A:对。

  Q:我觉得最近有一个体悟,爱要有一个先决条件,他要让对方展现个别的模式,而不是用你自己想的模式……

  A:这就是你要进入“人相”,你要了解别人的模式。所以谈恋爱的时候不能闭著眼睛跟自己谈恋爱,你是要跟别人谈恋爱,你要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这个时候就有很多状况、很多问题出来,很多人看起来像是在跟别人谈恋爱,其实他是在跟自己心中的模式谈恋爱,外面那个人只是刚好套到心中的模式而已,谈了半天才发觉:怎么对方跟自己心中想的那个人完全相反!那个时候才恍然大悟,啊!怎么会这样子?原来他根本没有管真实的对象是一个什么状态,也就是闭起眼睛来谈恋爱,住心在心中想像的、希望的那个模型。一旦住心在那里,这个人的眼睛就蒙住了,真实的状况就看不见了。

  类似这种事情非常多,所以我始终觉得:看清真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课,我想今天就讲到这里。

标签:情爱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