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发愿实修>> 修菩提心>>正文内容

浊世良药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23日
来源:摘自《警世钟》(校一遍)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著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在当今时代,人们有一种人生观念叫做实现自我,认为一个人凭着不懈的努力去达到自己原先设计的目标,这样就体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此处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体现自我:或者在财富上取得极大的成功,或在事业上有重大的发明、重大的突破,或在政界有极大的声誉。个人奋斗意味着在名声、地位或者财富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们认为这样也就不枉来人世一遭了,这就叫做“有意义”的人生。

  现代人异常重视个性的张扬、个人的自由,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大海洋,而每个人都想估海洋的中心。人们认为个人价值的体现是一种文明的进步。

  人们心目中的人生奋斗,在商界就是要从一个小职员一步步“奋斗”成为大型公司的总裁,既有财富荣誉又有影响力;在官场则是要从一个小公务员“奋斗”成一个大领导;既有威压一方的权势又有高高在上俯视万民的社会地位,如是等等不一而足。总之,在每个社会领域都有人们一生为之“奋斗”不休的人生目标,人人都想突出自我,令人羡慕。

  所以,每个人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为自我发心,这里头有强烈的我执气息。世间人作什么事都有一个念念不忘的“我”横卧于心思之中,如“我要工作赚钱”、“我要事业有成”、“我要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我要尽情享受人生”等等,处处都是以“我”为中心。甚至修行人的念头中也是“我要成为宗教家”、“我要广积功德”、“我要证悟”等等,由于多生累劫的串习力,我执的“功夫”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刚强的我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又极觉察,这就好像我们有生以来一直在呼吸空气却感觉不到空气的存在一样,自己的行为完全被我执所控制,却又浑然不知,一旦他人稍稍触犯自己,内心立即起反应,起嗔发怒,没有智慧的愚蠢蛮夫甚至会大打出手、拔刀相向,损毁自他。

  世间名利有限,而人们的欲望无限,人人都想全数攫取,谁也不肯让给谁,这样人生的奋斗就几近角斗场上的生死搏击。每个人都用尽各自的精力向着既定的目标冲刺,尽量把同路人都踩在脚下,有时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连亲友眷属都会反目成仇。就像拳击手必须把所有的对手打倒,他才可成为众人欢呼拥戴的“拳王”一样,在人生的角斗场上,有时比拳击还要残酷百倍,甚至为了爬上高位不惜雇用枪手杀害竞争对手。“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句古话用在当今这个竞争社会再恰当不过。宋儒“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抱负,今人已是不屑一顾,“事业”二字已被人们亵渎到了难堪言述的地步!

  想一想这个世间几十亿人,绝大多数每天二十四小时想的都是“我”和一些“我的”东西,终日营营扰扰都是为一己之利。人心几被自私之念冻成冰石,利益他人、把自己的好处让出去,就像要割自己的肉一样痛苦。

  为了个人的一点小利益,不争个头破血流绝不罢休。人们自私自利的观念已坚固到不但对舍己利人冷嘲热讽,甚至认为这种做法是懦弱无能的表现。这种以我执为中心,念念都谋划为自己着想的“奋斗”,因为没有利他心的真实摄持,依这种狭小的心量,一般很难有什么大作为,而且必定被无尽的烦恼牵缠不断。若是有利他心、菩提心摄持,则走的会是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世间这些自私自利者总是以为全世界的人都和自已一样,他们恐怕连做梦也想不到在这个世间如海的人流之中,竟然还有以修利他的菩提心为根本的佛教修行人,还有发心利益无边无际的众生的人。其实,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自古以来就出现过无数的修学菩提心者乃至菩提心已究竟圆满的圣者,直到今日,这个伟大的传承依然在这个世间继续延续着。譬如,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就安住着数千发菩提心的大乘修行者,二000年五月初八在这雪域的大草原上,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即兴流露出对众弟子的殷殷教诲——“三界众生皆为父母亲,当以大慈大悲平等护,勿执自族亲友他怨敌,成苦众生商主我心语。正法精华即是此善心,世法根本依赖利他行,无愧谄诳恶行如毒器,护持高尚善规我心语。”从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一代圣者无边宽广的利他情怀。如此甚深之教言,对于我们这些浊世自私心病深重者来说,无异于一剂灵丹妙药。

  认为慈悲利他无益于己的认识,实为人们相续中的愚痴而致,其实以圣者的智慧来观察,发菩提心不仅利他,对自己同样会产生无量无边的利益。关于菩提心的功德,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中从各个层面加以赞叹宣说,这里从三方面进行简述、分析。

  一、论云:“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恶力大极难挡,舍此圆满菩提心,何有余善能胜彼。”

  想想身处五浊恶世的我们,内心的烦恼不知有多深重,烦恼分别念一刹那也难以止息。行至人群中,以外境为缘,种种贪嗔痴分别念纷纷涌现,难以抑制以至于造作种种罪业;而一人独处时,以强大的串习力为缘,依然杂念纷呈,贪嗔不断,内心烦躁异常、坐立不安。如此,心中难得一刻的平静、清凉,正如地藏王菩萨于《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所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即便是依靠各种因缘,而生起些许的善念善行,然而相对于滔天的恶念恶行来说简直是微乎其微,犹如滴水入于滔滔江河,刹那即被淹没。而菩提心对治恶业尤为殊胜,如《入菩萨行》云:“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若不依靠殊胜的菩提心,以微弱的善业力,如何抵挡得了如此深重的恶业和强大的恶行串习力呢?

  二、论云:“其余善行如芭蕉,果实生已终枯槁,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

  我们修一般的善行如果没有菩提心来摄持,则果报成熟后就再也不会感果,如同芭蕉树一样,一旦结果即成枯槁。如果行善时以菩提心来摄行,则此善行的果报不但不毁灭,反而会越来越增上。因此修任何善行之前,发菩提心极为重要。即使是行小的善法,只要以菩提心一摄持,所感的果报也会无量无尽。

  三、论云:“系生死狱苦有情,若生刹那菩提心,得名诸佛善逝子,世间人天应礼敬。犹如最胜冶金料,垢身得此将转成,无价之宝佛陀身,故应坚持菩提心。”

  系缚于此三界轮回苦海中的有情众生,只要一刹那生起菩提心,即成为菩萨,成为佛子,自此而入菩提正道,通过资粮道、加行道、十地而终将获得正等正觉的佛陀果位。菩提心犹如点金术,能将此凡夫血肉之身转为清净、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金身。

  有些人认为关于菩提心的教言和发菩提心是一般的理论和修法,而不愿去进行实际修学。殊不知发菩提心实为最重要的修法,为进入大乘的关键。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中以窍诀方式将释迦牟尼佛的所有教法归纳为出离心、菩提心和缘起性空的无二见,可见菩提心乃为整个佛法的关要。

  整个大乘佛法犹如一座无比庄严、辉煌的殿堂,发菩提心即入此殿堂之门。在末法时代的当今,很多初学者都喜欢大谈空性,大谈开悟成就,对于菩提心的重要性和修法,却茫然无知。然而若不发起此殊胜菩提心,则佛法的大门尚未能入,又如何登堂入室呢?于大乘道中,若无菩提心摄持,则无论修何种大法、深法,都只能算是影子形象修法,其人也称不上大乘行者。又菩提心是大乘的种子,种子如果没有,又如何能开智慧花、结菩提果呢?此因不具足,则不可能成熟果。

  发菩提心不是一种光学学、看看就可了事的泛泛而谈的理论,也不是一种口头上光念几句就行的口号,欲步入大乘之道修持大乘佛法的人,内心必须真实无欺地生起此菩提心。对于菩提心誓言,行者须深深铭刻于心、念念不忘,并以此菩提心来摄持自己所做的一切善行。

  华智仁波切在《普贤上师言教》中讲述了阿底峡尊者的公案:当年阿底峡尊者提到自己上师的尊名时,双手合掌当胸。当说到金洲大师的尊名时,双手合掌于顶,一边流泪一边说。弟子们问尊者道:“尊者,您在提及您的诸位上师的尊名时,有合掌当胸与合掌于顶的差别,是因为上师们相续中的功德大小有差别,还是对您的恩德有差别?”尊者回答:“我的所有上师全都是大成就者,所以功德无大小。而恩德则有大小之别,我相续中的这少分菩提心是依靠金洲上师的恩德而生起的,因此他老人家对我的恩德极大。”可以想象,尊者的如是诸多上师既为圣者,他们对尊者必然有着不可思议的利益,而尊者认为能令其相续中生起菩提心的金洲大师对其恩德最大,由此可见菩提心会使一个人的身心产生多大的变化!

标签:菩提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