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文化>> 诗偈格言>>正文内容

几希录·持身

       

发布时间:2006年01月22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清〕仲瑞五堂主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紫阳夫子持身格言也: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
  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
  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闲;
  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
  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
  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当得意时,须寻一条退路,然后不死于安乐;
  当失意时,须寻一条出路,然后可生于忧患。

  能于甘处思苦,则一世不受凄凉;
  能于淡处求浓,则终身不落枯槁。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是进步张本;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根基。

  当厄之施,甘于时雨;
  伤心之语,毒于阴冰。

  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者,不宜妄发;
  有一行而折终身之福者,切须检点。

  无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弥意外之变;
  有事如无事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
  退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问祖宗之泽,吾享者是,当念积累之难;
  问子孙之福,吾遗者是,要思倾覆之易。

  执拗者福轻,而圆通之人,其禄必厚;
  躁切者寿夭,而静镇之士,其年必长。

  天薄我以福,我厚我德以迓之;
  天劳我以形,我逸我心以补之;
  天厄我以遇,我亨我道以通之。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戒之哉!

  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
  饰容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

  炎凉之态,富贵甚于贫贱;
  忌嫉之心,骨肉甚于外人。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过高,要使其可从。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天下无难处之事矣!

  《人生必读书》云:“面赞人之长,人虽心喜,未必深感。惟背地称其长,则感有不可胜言者。面责人之短,人虽不悦,未必深恨。惟背地言其短,则恨有不可胜言者。此人之常情也。” 

  又云:“人生世间,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事常多。虽大富贵人,天下之所仰羡为神仙者,而其不如意事各自有之,与贫贱者无异,特所忧患之事异耳,从无有足心满意者,敢谓之缺陷世界。”

  又曰:“富贵居乡,被人侵侮,每每有之,然毕竟是我好处。若使人望影远避,无敢拾其田中一穗者,虽是快意,然其为人可知矣。”

  又曰:“凡善救人者,必先解其怒,而徐徐求其宥,然后其言易入。若人怒我不是,我却以为是,何异炎热之火,又投膏以炽之也。” 

  《愿体集》云:“人当厚密时,不可尽以私密事语之。恐一旦失欢,则前言得凭为口实。至失欢之际,亦不可尽以切实之语加之。恐忿平复好,则前言可愧。”

  又云:“纵与人相争,只可就事论事,断不可揭其父母之短,扬其闺门之丑。此祸关杀身,非止有伤忠厚已也。”

  又云:“祖宗之富贵,自诗书中来,子孙享富贵,则弃诗书矣。祖宗之家业,自勤俭中来,子孙享家业,则忘勤俭矣。此所以多衰门也。可不戒之!”

  又云:“凡有望于人者,必先思己之所施;凡有望于天者,必先思己之所作。”

  又云:“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又云:“对失意人,不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又云:“好说人阴讳事,及闺门丑恶者,必遭奇祸。”

  又云:“年高而无德,贫极而无所顾惜,此两种人不可与之较量。”

  又云:“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又云:“凡遇不得意事,试取其更甚者譬之,心地自然凉爽矣。”

  又云:“无病之身,不知其乐也,病生始知无病之乐矣。无事之家,不知其福也,事至始知无事之福矣。”

  又云:“草野之夫,不可妄议政治。譬如官长扰民,则有怨谤。如民使官长扰之,又当何如?聊举一二言之:如有田,供赋自应依限上纳。若抗不完,奏销提比,是官扰民乎?如置产,税契自应投税。隐漏查出,势必差催,是官扰民乎?如官长经过,自应避道站立。喧哗直走,见加戒饬,是官扰民乎?如禁止夜行,自应早归。彻夜遨游,遇着盘诘,是官扰民乎?至于为非犯法,干名犯义,种种违条之事,皆系自罹法网。即唐虞之时,皋陶执法,虽欲不扰,可得乎?惟在自己防守以免之。”

  袁氏《世范》云:“夜间若有盗,须徐起逐之。盗必且窜,不可乘暗击之,恐盗之急,以刃伤我,及误击自家之人。若获盗已受拘执,自当准法,无过殴伤。”

  又云:“居家或有失物,不可妄猜疑人。猜疑之当,则人或自疑,恐生他虞;猜疑不当,则真窃者反自得意。况疑心一生,则所疑之人揣其行坐词色,皆若窃物者然,而实未尝有所窃也。或已形于言,或妄有所执治,而所失之物偶见,成真窃者方获,则悔将若何!”

  又云:“富人有爱其小儿者,以金银珠宝之属饰其身。小人于僻静处坏其性命,而取其物。虽闻于官而置于法,何益?”

  又云:“人之家居,井必有干,池必有栏。深溪急流之处,峭险高危之地,机关触动之物,必有禁防。不可令小儿狎而临之。脱有疏虞,归怨于人何及!”

  又云:“族人、邻里、亲戚有狡狯子弟,能恃强凌人,损彼益此。富家多用之为爪牙,且得目前快意。此曹内既奸巧,外常柔顺,子弟责骂狎玩,常能容忍,为子弟者亦爱之。他日家长既没之后,诱子弟为非者,皆此等人也。”

  又云:“人之卖产,或因缺食,或因负债,或因疾病死亡、婚嫁争讼。已有百千之费则鬻百千之产。若买产之家即还其值,尚可了其欲用之一事。乃为富不仁之人,明知其欲用之急,则阳距而阴钩之,以重厄其价。既成契,则姑还其什之一二,约以数日而尽偿。至数日而问之,则辞以未办。又屡问之,或以数缗授之,或以米谷及他物高估而补偿之。出产之家,必大窘乏。所得零微,随即耗散。向之所拟以办某事者,不复能办矣,而往还索取,夫力之费,又居其中。彼富家方自喜以为善谋,不知天道好还,有及其身而获报者,有不在其身而在其子孙者。富家多不之悟。岂不迷哉!”

  许鲁斋云:“凡教人使人,必先使有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皆所以为教也。”

  张杨园云:“凡做人须有宽和之气。处家不论贫富,亦须有宽和之气。此是阳春景象,百物由以生长。若一向刻急烦细,虽所执未为不是,不免秋杀气象,百物随以凋殒,感召之理有然,天道人事,常相依也。”

  魏环溪云:“常把自己说的好话,一一自阳曾行得否。你既不行,谁教你说出来?”

  又云:“人做事极不可迂滞,不可反覆,不可琐碎。代人做事,又极要耐得迂滞,耐得反覆,耐得琐碎。”  

  王朗川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吾谓昨日以前,尔祖尔父,皆前世也。‘要知后世因,今生作者是。’吾谓今日以后,尔子尔孙,皆后世也。”

  《修齐辑要》云:“客次坐席,不能遍识,切不可妄谈时事,及呼人姓名。恐对人子弟斥其父兄之名,或于其亲知前道其短行,必遭贻祸。”

  《寸耕钞略》云:“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处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又云:“处人之难处者,正不必厉声色,与之辨是非,较长短。惟谨于自修,愈加谦约,彼将自服。”

  又云:“友先贫贱而后富贵,我当察其情,恐我欲亲而彼欲疏也;友先富贵而后贫贱,我尤当加其敬,恐友防我之疏而我遂处于疏也。” 

  又云:“富贵骄人固不善,才智骄人害亦不细。”

  又云:“稠人中不可极口议论。即赞扬他人,亦须瞻前顾后,蕴藉含蓄方妙。如对官言清,则不清者怒;对友言直,则不直者憎。惟简言语,和颜色,随问而答,庶几寡过。”

  又云:“古人父与父言慈,子与子言孝;今则父与父孝,子与子言慈。所谓只知相责而忘其自尽也。”

  又云:“造物者制人,两其手,两其耳,两其目,而一其舌,使多见多闻多行而少言也。其舌又置之口中深奥处,而以齿如城,唇如郭,须如樏,三重围之,诚欲甚警之,使讱于言耳。”

  又云:“取人之善,如看文一般,将他好处圈出来。即做文之人,连自家还不知那一句好,被他圈出便跃然鼓舞而兴起。”

  又云:“士君子遇人痴迷处,出一言以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以解救之,即无量功德也。”

  又云:“慕人善者,勿问其所以善,恐拟议之念生而效法之念微矣;济人穷者,勿问其所以穷,恐憎恶之心生则恻隐之心泯矣。”  

  又云:“塑像栖神,盍归奉亲;造院居僧,盍往救贫。”

  又云:“童生进学喜不了,尚书不升恼不了。人事有常境耶?人处苦境时,望彼境以为至乐,及至彼境,则相习以为固然,久之又成苦境矣。递进而上,在在皆然。谚云:‘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只一看,又有挑脚汉。’人能常作如是观,则无入不自得矣。”

  又云:“有炎然后有凉,有繁华然后有衰落。诚当得意时,做得冲冲淡淡,清清寂寂,后来亦不过冲淡清寂止矣。故曰:“富贵贫贱,处之如一。”

  吕叔简曰:“不善之名,每成于一事,后有诸长不能掩也,而惟一不善传。君子之动,可不慎欤!”

  《最乐编》云:“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

  颜光衷曰:“勿谓亲心之慈,我可自恕;勿谓世道之薄,我犹胜人。”

  范文正公曰:“宗族固有亲疏,然吾祖宗视之,均是子孙。自祖宗积德,至吾而始发富贵,若独享而不恤宗族,异日何颜见祖宗于地下乎?”

  刘宰每月旦,必治汤饼会族人,曰:“今日之集,非以酒肉为礼也。寻常宗族不睦,多起于情意不相通。每月必会饮,有善相劝,有过相规,有故相抵牾者,彼此相见,亦相忘于杯酒从容间,岂小补哉?”

  温节孝曰:“但愿亲戚人人丰足,我愿只贫自守。若使一人富厚,九族饥寒,便是极缺陷处,非大忍辱不能周旋其间。”

  王昶曰:“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身已有可毁,彼言当矣;无可毁,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我,又何报焉?”

  赵忠肃曰:“自古欲去小人者,急之则党合而祸大,缓之则彼将自挤。”

  陈龙川曰:“已无他心,而防人之疑,是自信不笃也。”

  吕叔简曰:“两人相非,不破家亡身不止,只回头认自家一句错,便是无边受用;两人自是,不反面稽唇不止,只温语称人一句是,便是无限宽舒。” 

  尤翁曰:“凡人以非礼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宝善编》云:“古来之无所为而为善者,天下一人而已。其余皆有所惩劝而为之。世之愚夫妇尚信鬼神,知报应,正以有所畏忌而不敢为恶耳。此即神道设教之意也。独有一等高明者,或为诗书中人,或为衣冠中人,动云因果善书乃释道家言,皆不足信,且非之笑之,使为者赧颜,论者色沮。试问彼读书时,果能知理否?积德否?及观劝善等书,己不能善,偏假圣贤名目,以为鬼神之未必然,报应之不足凭,此其人不但不能为善,直是瞒天欺地耳。”

  又云:“世间上智之人,可不与言报;中下之人,不可不与言报。言善报,则有所慕而善心生;言恶报,则有所畏而恶心减。此即圣贤劝惩之意也。虽曰有心为善,善念不诚;有心禁恶,恶根末拔,然较诸怙终不俊者,不诚有间矣乎?世人不察,乃谓果报之说尽属荒唐,不知自古诗书,何尝不言果报?如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于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孟子曰:‘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是故人之善恶,有于本身受报,有于子孙受报。大约报速则轻,报迟则重。或恶孽多,则先受恶报;善业多,则先受善报。或善心退转,则又因福而得祸;恶念改悔,则又因祸而致福,不得以目前之兴衰妄生疑议也。更有子孙虽恶,而祖父积善,则且以目前报其已往,而更以将来报其目前。譬如凶岁之谷,得之丰岁所遗,而今岁之荒,直至来年受饿。又如素有千金之产,则虽日日浪费,犹未即贫,至将来之贫无立锥,则实由今兹之浪费耳。或问:世有忠厚善人,而不免困苦,子孙衰谢者,何也?曰:此人夙孽深重。其受报安知不更有甚焉者,今仅如此,犹以忠厚免,未可知也。或问:世有恶人而登科第,或拥资财,何也?曰:此其人宿根深厚。使能为善,安知不大富贵、大寿考?而既造恶孽,所减已多,或削去大位而止与科第,或削去科第而止与资财。世第见其薄有福分,犹非低命可及,便谓无报,岂识已经暗减福泽乎?此譬如淹蹇老儒,见知州知府,不胜羡慕,不知彼实从宰相降来,屈辱已极也。或问:某家贪淫暴横,而科甲连绵,累代不绝,当是何为?曰:何谦益公尝言:‘此其祖宗积累者厚,虽有不肖子孙,未遽见绝于天。譬如山中乔木,根深蒂固,由来已久,往往中心已空,外皮多剥,而枝叶犹然青翠者,其本大,其力厚也。到他气数尽时,迅雷疾风,连根悉拔,不移时而遂仆矣。’或问:世有廉俭而反夭,又有贪侈而反寿者何也?曰:廉俭而夭者,命本促也。若更贪侈,必愈夭矣。贪侈而寿者,命本长也。若更廉俭,必愈寿矣。况盗跖之寿,其形虽生,其心已死,寿而非寿也;颜子之夭,速朽者质,不朽者神,夭而非夭也。总之造化无心,因乎人之所作以报之,未有累黍之差,特其间稍分远近焉耳。”  


标签:修身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