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随笔——三难净土
明·莲池大师著 莆田广化寺日净法师译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1]。佛具如是神力,何不即变此娑婆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之处,便成七宝庄严之极乐国。乃必令众生驰驱[2]于十万亿佛土之迢迢[3]也。噫!佛不能度无缘,子知之乎?净缘感净土,众生心不净,虽有净土,何由得生?喻如十善生天,即变地狱为天堂,而彼十恶众生,如来垂金色臂牵之,彼终不能一登其阈[4]也。是故刹那金色世界,佛摄神力而依然娑婆矣。
又一人问:经言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斯言论事乎?论理乎?噫!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又云:礼佛一拜,从其足跟至金刚际[5],一尘一转轮王位。今正不必论其之与理,但于至心二字上着倒,惟患心之不至,勿患罪之不灭。事如是,理亦如是;理如是,事亦如是,何足疑也。
又一人问:有人一生精勤念佛,临终一念退悔,遂不得生。有人一生积恶,临终发心念佛,遂得往生。则善者何为反受亏,而恶者何为反得利也?噫!积恶而临终正念者,千万人中之一人耳。苟非宿世善根,临终痛苦逼迫,昏迷瞀乱[6],何由而能发起正念乎?善人临终退悔,亦千万人中之一耳。即有之,必其一生念佛悠悠之徒,非所谓精勤者。精则心无杂乱,勤则心无间歇,何由而生退悔乎?是则为恶者急宜修省,毋妄想临终有此侥幸[7]。真心求净土者,但益自精勤,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注释:
[1]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出自《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
[2]驰驱:原指策马疾驰,此谓心神向往。
[3]迢迢:遥远。
[4]阈:门槛,门限。亦引伸为边界。
[5]金刚际:地球之最底层为金刚轮际。
[6]瞀乱:精神错乱。
[7]侥幸:企图偶然获得成功或意外地免去不幸。
译文:
有人问:“维摩经中说: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皆成金色世界。佛既具有这么大的神力,为什么不把这娑婆土石诸山恶浊充满的世界,当下变成七宝庄严的极乐国,何必令众生心神向往于远隔十万亿佛土以外的极乐国?”我答说:“佛不能度无缘”,你知道吗?必须要有净缘,才能感生净土。众生心不净,即使有净土,也不可能往生。譬如修十善的人,能感生天之果,自然可以变地狱为天堂。假如是十恶的众生,即使如来垂金色臂牵挽他,他照样还是无法登上极乐净土。所以佛当时虽以神力化此土为金色世界,但因众生心不净,刹那之后,依然还是娑婆。
又一人问:“观经中说: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句话是论事呢?还是论理?”我说:法华经中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又说:礼佛一拜,此人所获果报,从他足跟所站的地面至地底金刚际,所有微尘,一尘有一转轮王位。你今且不必去论它是事是理,但于“至心”二字上著力。只怕心不能至,不必忧虑罪不能灭。事是这样的,理也是这样;理是这样的,事也是这样,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又一人问:“有人一生精勤念佛,到了临终,只因一念退悔,遂不得往生。有人一生积恶,到了临终,因能发心念佛,遂得往生。这样看来,为善的人何以反而受亏?而积恶的人何以反得便宜?”我说:一生积恶,到临终能够正念的,大概千万人中只有一人。如果不是宿世善根深厚,临终时痛苦逼迫,神智昏迷错乱,如何还能发起正念呢?一生积善的人,到临终而生退悔,这也是千万人中极个别的。假如有,也必定是一生念佛马马虎虎的人,决不是所谓精勤的人。因为精则心无杂乱,勤则心无间歇,既能精勤念佛,如何会生退悔呢?所以我今劝告作恶的人,应该及早修身反省,不要妄想到临终能有这种侥幸;真心求生净土的人,但要更加精勤念佛,不要忧虑临终会生退悔。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