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生死大苦,掌握永恒至乐
林碧佛 整理
时间:二000年元月十五日
地点:台北荣民总医院
当我们刚面对了921大地震之后,紧接着又要面对2000年Y2K的问题,以及在荣总医院,天天面对病患的进进出出,有痊愈的,有舍报的,从这种种的情形,我们可以了解到,生命是多么的无常而且短暂。因此,我们当知要如何掌握如此短暂的生命,来做永恒的打算。
我们从无始以来一直在这不断的生死当中,就像是一个长途旅行的旅人,走完一站又一站,经历无数的站,而这站就代表生死。我们应如何在还没走进下一站之前,在这一站中即需未雨绸缪,准备好如何在下一站能到达永恒之处,不要再度轮回于六道中旅行?这是一个大问题,对每一个人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如何藉这短暂的一生,来争取到永恒的生命,从此只有安享永恒的清净之乐,没有丝毫烦恼、苦难……我们将如何达到这个目标?
生命流转皈元路──自证
要争取永恒安乐的生命,先须了解生命的真相,故首先当概略讲述十二因缘。我们为何会有此生命、为何生生世世轮回不息、为何会有生老病死之痛苦?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说:“我们只因不了知生命的真象,以致无法证得不生不灭永恒的生命,若能证到这不生不灭的生命,即与佛无二。”其实我们在无始以前,在最初之时,我们都没有一个一个的个体,我们是与诸佛共同融合在体性的光明当中,也就是法界光明,是以法界的光明为身、为心。当时没有人类或六道有情,没有身体的形相,也没有我执,因为没有我执,所以那时的快乐、逍遥、自在是难以形容的。唯有证到此体性者,才能享受到这其中之妙乐。既然在无始以前,我们与诸佛融合在一起,那么逍遥、那么自在、那么光明、快乐,为何现在我们会有数不完的痛苦生命?只因当初一念不觉,所以演变成如今的三千大千世界,并且有一个一个的众生自我成为一个据点。又因为有一个自我,就会为自己争取种种的利益、权力、名位、恩爱、寿命等等,因有种种争取,就产生了种种的烦恼无明。
十二因缘第一句为“无明缘行”,只因为过去无始以来的无明烦恼,而造了种种的业。第二句为“行缘识”,因为造了业,所以就有受胎的意识,此句的意思,是当我们舍报之时,或入中阴之时,我们将看到男女同房之情境,若此有情在世时淫念未断,当看到此情景,即起心参与,仅刹那的欢娱,此人即堕入胎中,转世或人或狗、或羊或牛等等,成为另一个六道的有情。“识缘名色”,既然因识堕入胎中,就有了名字色相。“名色缘六入”,有了胎儿的名色,则慢慢的六根具足,接着临产。“六入缘触”,婴儿初出母胎,苦乐不分,但有触受,例如觉得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触缘受”,及其渐长,便渐能感受周遭的苦乐。“受缘爱”,到了少年时期,对周遭的人、事、物,起了爱欲之心,比如男女交友,总想能多见一面,多接触一下,此即爱欲之心。“爱缘取”,及至成年之后,爱欲之心更加炽盛,不但喜爱,更想占为己有,想取得所爱的人或物。就以此地球而言,其资源极其微弱贫乏,无论如何都满足不了人类的贪欲心,多了还想更多,好了还想更好,永远不能满足;若就人而言,并非所爱之对象都能得到,因此就须使用种种谋虑及种种手腕来夺取所爱之人或物。“取缘有”,既有取得之心及行为,所以就造了业。“有缘生”,既造了业,就会有下一生,因所造之业而决定下一生所受生之处、所受之果。此语怎讲?即是在我们临终及中阴之时,在整个过程当中,都是以我们此生在生之时所造的业,来决定下一生受生之处。
我有一个弟子,得了极重的病。有一次,他忽然间看到男女同房的景象,他想:“这不是在舍报、中阴之时才会看到的景象吗?”他一警觉,即无贪染之念,不敢参与当中,就避过了一场险难。除此之外,还有鬼道和地狱道的众生,会变现为我们最亲厚的亲人、师长等的形相,来接引我们,此时亦当警觉,若跟他去了,就会堕入地狱道或饿鬼道。因此,当我们于临终之际,若看见亲人来接引,一定要住于不动心,并对他说:“你跟我一起念‘阿弥陀佛’,等我成就了,再来度你。”讲了这句话后,既不跟他走,也再不和他攀缘,总是自己虔诚地持佛号,祈佛来迎,并心中忆想阿弥陀佛,切愿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在中阴之时,处处时时都是以此生所造的业而定下一生的去处。在初期中阴之时,会看到诸佛现非常强烈的佛光来接引,但因自己的业力发为现行,所以旁边又现较暗淡的六道轮回之光来诱引我们。若在生之时,修持之功微弱,轮回习气强盛,则以业力牵引故,便不自觉对暗淡光明生起悦乐之心,而堕落轮回。到后期中阴之时,有数不清的厉鬼猛兽来追逐,各种恐怖情境逼迫,使我们万分惊怖,不择路径而怆惶奔逃,此时业力发为现行,便现为山洞石窟,可供躲避。但若避入其中,即已堕入恶道。整个中阴过程中,种种无量境界,都不离此定律:依此生所造的业,而定下一生受生之处。
诸位,中阴是每个人必经之路,在此时,我们必须紧记:当亲人来接引之时,我们不可跟他去,必须继续念佛;尤其在初期中阴,我们一定要迎向强烈的佛光。如何迎向佛光?此即需在生之时培养,时时心中有佛,时累积粮资,则到中阴时,看到诸佛强烈光明,自然生起欢喜之心,此心一起,即已与文武百尊相契入,汇归诸佛的净土。到了后期中阴,则无论看到任何厉鬼猛兽来追逐,皆当了知,一切境相皆是自性所幻现,或者不论猛兽厉鬼,皆知为阿弥陀佛化现,虔心念佛,祈佛来迎。
我们在生之时,若能修持体性法门,则在临终及整个中阴期间,都要安住如如不动的体性,或者住于体性的光明。安住如如不动的体性,就是大空三眛,无相,无念,无愿,唯有大空自在而已。安住体性的光明,即明空三摩地,明空不二,遍周法界,此时自己的色身已经泯除,融入周遍法界之大空光明,此大空光明即自己的身心。临终之时如是安住,中阴亦如是安住,并了知一切相都是由此如如不动之体性所幻显,皆是虚幻,都如梦中情景。我们只要时时住于如如的体性,就能证到诸佛的法报化三身。另外,在中阴之时,亦可做第二种观想法,即观想一切厉鬼、猛兽,都是一切佛菩萨的化身,故一直持诵佛菩萨名号。因到了中阴都有通力,只要一念想到佛,佛即当下现前,我们当即与佛契入,或跟随佛往生净土。此为于中阴怖畏险境时安住之方法。
以上所讲,都是以此生所造之业而定来生所得之果。同理,我们现在有此因缘相聚一堂,共同研讨佛法,诸位当知,此即我们过去多生多劫,已造了种种的善业,已积聚无量的功德,此刻才有此因缘于此相聚。“生缘老死忧悲苦恼”,以此生造业,故招感来生,及来生之去处、果报;以有来生,故有来生之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我们最初既是住于光明的体性当中,为何会有此三千世界、有种种的惑业烦恼?只因一念不觉,而有了这如幻的三千世界、六道四生、惑业烦恼。此为十二因缘之生相,亦即流转之门。而在这如幻的流转当中,我们应知如何一步一步还灭,汇归原初本有的体性光明,亦即诸佛之法身和报身。此即还灭之门,亦即十二因缘之灭相。
何谓灭相?既知生相流转之根本在于最初一念不觉之无明,故“无明灭则行灭”,若能直破无明,即不再造业。“行灭则识灭”,不造业,即无入胎之识心(意识),如见到他人同房即不起参与之心。“识灭则名色灭”,既不起心参与,则无入胎后之名字色相。“名色灭则六入灭”,无名色即无六根。“六入灭则触灭”,既无六根则无能触、所触。“触灭则受灭”,既无触之能所,即无感受、苦乐之念。“受灭则爱灭”,既无苦乐感受,即无爱欲。“爱灭则取灭”,既无爱欲之念,即无取得之心。“取灭则有灭”,既无取舍,即不造业。“有灭则生灭”,既不造业,即不会再来投胎。“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既不再投胎,即无来生之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此为十二支因缘之灭相。
在灭相当中,其根本在于直破无明。直破无明之法,有渐有顿,而至顿者,是当下安住体性,直住本觉,照见一切见闻觉知诸境皆如梦幻。虽然眼所见有众生、有上师、坛城等,但了知一切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是空、是幻、是假、是梦、非真。但若告知大众:“你现在所见是梦境”,众生根本不信,因其感觉何其真实!然试想我们在梦中之时,种种喜乐爱恶之感觉,亦何其真实!正梦之时亦不知是梦,直至清晨醒来,才恍然知晓:“啊!原来昨夜种种悲欢离合,只是一梦。”诸位!人生大梦,与眠中之梦完全一样,不过人生之梦较长而已。虽然人生有数十年、甚至百年,但就永恒而言,亦属刹那,过隙无踪。是故当须觉醒,了知一切都是梦境。既知是梦,即于世间诸境无所分别爱恶取舍,我执日减,而契入如如不动之实相。
我们修体性法,最重要的口诀,即不动心,犹如大地之不动,又如虚空之不动。试看大地,不论贵贱贫富,踩踏其上,它都丝毫不动心,不以富贵而逢迎,不因贫贱而憎厌。学佛行者,即要学大地之不动。或学青山之不动,任周遭浮云往来。
若能直接当下住于体性,即直住不动之心体。然则如何直住体性?体性像什么?体性就如窗外的虚空,如有太阳的晴空。藏密的开山祖师莲花生大士曾说:“众生的念头,契入宇宙的明空,即为智照。”所谓明空,即无边大空之中光明遍照。若是纯一的空,即是大空三昧,这是三乘圣贤的果位;唯有明空三摩地,才是诸佛菩萨的果位证量。是以真修行者,应直修体性法门,勿于事相仪轨上留碍,当直接观照自己的佛性、如来藏、体性。既知体性犹如明空,即应时时以自己之念,去观照、契入宇宙之明空。自古以来,修行者芸芸,而成证者寥寥,其原因只为我执不能破。我执之所以不能破,只因众生朝朝暮暮、心心念念,所想皆为自己,要如何为自己增加财富、享乐、寿命等等,无始劫来众生所想尽是如此,是以我执永不可破。如今我们反其道而行,总以自己之思想,不来想我、乃至我周遭一切,而总是去观照宇宙之明空,犹如窗外无云之晴空,久久之后,忽然之间就忘了自己的存在。诸位!这个很重要,此时即破我执。若福德资粮具足者,即能于此时直接汇归性海,证到诸佛的果位。若知此要诀,依之而修,即能成正觉。诸位!此法须时时如实观修,才能达成我们最终的目标,即究竟成证的目标,亦即契入体性,汇归性海。
《华严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实相现前如如不动。”世间凡六根与六尘所接之一切,如眼所见、耳所闻、心所想等等,俱是空幻,悉皆虚无,惟有如如不动之体性乃永恒常住。方才所言,若契入明空,即是证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体性,证到如如不动之实相。恒住明空,此实相自然现前。诸位,至此虽己证到三乘圣贤的果位,但还未究竟成佛。故依十二支因缘而论,众生从无始以来,乃至尽无限未来,常沦生死苦海;若悟见十二支因缘生灭之相,即顿登涅槃乐地,然未到究竟,十二支因缘还灭所成就,仅是三乘圣贤境界。故行者于此还须发愿,修证无上菩提,要以度尽一切众生为己任,要令自己和法界所有众生同蒙利益。唯有度尽法界一切众生,自己才能究竟成佛。
一念莲华方便门──度他
度众生的方法虽多,但八万四千法门,都无如“于临终一念念佛,往生极乐净土”之方便、快速、普被、究竟彻底。
凡人临终之时,多数会历经四大分离的阶段。四大是地、水、火、风。四大分离,首先是地大分解入于水大,此时临终者外在感觉有如高山重压;色身之变化为周身肢节皆非常沉重,无法支持;心眼所见有如阳焰之景象,如海市蜃楼的幻觉。接着水大分解入于火大,此时外在感觉有如波浪淊天,仿佛自己在水中即将被淹死;色身之变化为五官的功能逐渐的减弱,并感到口鼻干燥;心眼所见为烟雾弥漫四周之景象。之后是火大分解入于风大,此时外在感觉有如火焰冲天,仿佛自己色身即将被烧死;色身之变化为体温逐渐下降,甚至变冷,直到暖热消失;而心眼所见为无数萤火虫般之明点在自己周围不断飞舞。最后是风大分解入于识大,此时外在感觉有如飞沙走石,仿佛自己即将被风吹到空中又要掉下来;色身之变化为呼吸不能自在,呼气如风,吸气则喘,呼出长而急,吸入短而弱;心眼所见有如蚕豆般大之一点煤油灯光,此明点在对面远方不动。
以上所讲心眼所见之四大景象,不仅于舍报之时一一显现,对于实修之行者而言,在他定中也都会随着定力日增,遂步显现此诸境界。初步会看到如水蒸汽之幻景,第二步会看到烟雾弥漫的境界,第三步会看到到处都是像萤火虫般的明点,包围在自己身体的四周,以及眼睛所及的任何地方,最后是豆大的明点总是在自己眼前现出。此境界只要稍有修持者,皆可一步一步体验到。
四大分离之后,呼吸停止,且渐渐失去其他知觉,唯有听觉犹存,可听见家人及医护人员走动、讲话的声音,但这声音也越来越遥远,越来越微弱,乃至无闻。当其听觉全失之时,即是此人神识离体、真正舍报之时。
而对于修心有成者,四大分离、呼吸停止之后,尚有以下四个境界显现:首先是白显,其次是红显,而后是黑显,最后是体性光明现前。第三阶段之黑暗,即是禅宗所言之“黑漆桶底”。当此黑暗过后,我们自己本具之自性光明,当下现前。故于四大分解之时,即须安住自心如如不动。当感觉高山重压、大水淹没、烈焰焚烧、或被风吹堕空中之时,皆了知一切都是梦境,是幻境;而我真正的身心,是那遍满法界的明空,永恒不动,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永恒常住,永恒遍满法界。要将自己的念,总是安住于此不动心。时时如是智照,则在任一阶段,都能契入体性,汇归法性。若是修持功深,过了禅宗的“黑漆桶底”之后,体性当下现前,此身自然汇归法性,证大成就。
至于不能住于不动心的病人,则在其弥留之时,周遭的家属、医护天使菩萨们,若能带领病人及家属,口持阿弥陀佛的佛号,心中忆念阿弥陀佛的圣德、圣境,如此不但可以减少病患面对四大分离的种种痛苦,尚能更进一步,令病人在临终前最后一念,安住阿弥陀佛,心中求生净土,口持佛号或者耳听佛号,心中向往弥陀,即能助他直接往生极乐世界,永不退转,即身成佛。然此最后一念是在何时?即在风大融入识大之后,意识逐渐微弱,直至知觉全失之前,此时犹能听到周遭种种声音,逐渐轻微,越来越远。故此时周遭的人为他念佛,令病人因此而注念于阿弥陀佛、忆想极乐世界,则仅此一念,即能当下往生净土。
我们推广“一念莲华生命关怀”,虽然不久。但因“一念莲华生命关怀”,而在临终最后一念念佛往生、呈现瑞相之例,已然极多,可资临终一念往生之明证。譬如有些临终时本来面相不好,但经过一念莲华关怀,舍报后面色即转为红润,并面带微笑,身体变软,乃至火化后烧出舍利子。是以我们须在病人听觉渐渐微弱但仍有知觉之前,家属或医护人员能抓紧时间,至诚地以大悲心为他持续念佛,且祈请阿弥陀佛前来接引,在庄严的念佛声中,送他往生到极乐世界。
有些人虽然一生念佛,但临终时未能掌握住这最后一念;或在舍报之时,对世间种种的人事或名势,财产等等不舍,因此无法安住念佛;又或业障太重,信念不坚定;或因对四大分离的痛苦难以忍受,不能安住念佛。似此,都能障碍行者往生。经典上有十念往生之说,念念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故若病危之人能时时念佛,得以消除业障,因为念佛消障,即能放下对世间的执着,建立往生的信念。故知先前念佛是为了消除罪业、坚定信心,而真正往生之关键乃在最后一念。我们晓得一个人在舍报时,对世间的种种执着、病苦,乃至四大分离的种种痛苦,很难自力往生,所以若非平时修持极有成就之人,实难自力往生,须藉善知识为之助念,助其往生。故此“一念莲华生命关怀”,有待我们所有的宗教团体、医护人员、志工、家属,乃至社会大众,和各种媒体,一起来推广,才能普及于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能深切体认到临终一念念佛往生的重要,使每一位有情皆能预先念佛,并在最后时刻,都能掌握到临终最后一念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生命是永恒的,快乐是永久的,从此与天地同寿命,与日月同光辉,一直生活于清净安乐之中,永不退转,直到成佛。所以临终之前的助念,实在是万分的重要啊!
此次胜会虽即将结束,然其影响之深远,将永无终止,“一念莲华生命关怀”亦将永续发展,度尽一切众生同生净土。愿今日演讲所利益之众生,及今后所度之一切众生、所成就之一切诸佛,所有功德,皆回向今天莅临的诸位仁者,将来都能与法界众生一同往生净土,我们都能在净土再度相聚。
唵阿吽梭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