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相关>> 心理健康>>正文内容

可怕的看客心理(马加爵)

       

发布时间:2006年06月02日
来源:东山社区2006-1-25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与大家一样,我也在关注着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心里对马加爵的残忍也极其痛恨,希望他早日得到应有的下场。但是,我的关注,从云南大学四学生被杀案件的公开,到公案部A级通辑令的发出,再到马加爵被人举报在海口落网,却发生了一个很大的转变。我发现,无论是媒体还是被媒体邀请来说事的那些专家,以及阅读报纸或观看电视的我们,在对案情的跟踪关注与对马加爵进行道德评判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丝令人感到心寒的“看客心理”。

  这种“看客心理”首先表现在媒体对案情的报道上。马加爵杀人案公开后到马加爵落网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公安机关及时向社会发布案情进展情况,媒体争相报道(无论是据实报道,还是加上合理猜测),在整个社会形成了一股正义的合力,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马加爵在海口落网后,媒体的报道则开始走样了。我们先是看到媒体对马加爵被捉后的有点“幸灾乐祸”式的过分“激动”,仿佛“看客”一般对马加爵落网后的情况进行夸张式报道,“马加爵海南落网,成都松了一口气”这则新闻就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例子,仿佛只要捉住了这个马加爵,成都从此就可以舒服地过日子,不再需要为治安紧张了;接着就是以“看客”的心理,不厌其烦地报道马加爵接受审判时的情景,一会儿是马加爵吃了三碗盒饭,一会儿又是马加爵开始写遗书,一会儿又是马加爵在审讯中痛哭流涕,一会又拿出被害男学生的女友出来说事。对于马加爵这个下场,人们能够想象得到,也愿意看到,但是,炒作过头,看得过多了,我们的面孔是不是有了一丝“正义”之外的内容呢?更可悲的是,媒体对“20万奖金”的过度炒作。按照一般的情况,媒体简单地告诉人们有一个29岁的年轻人,举报有功,获得这笔巨额奖金,就可以了,新闻之后的意义,读者不是笨蛋,肯定能够理解。但媒体没有这样做,他们对获得重奖的那个29岁的青年,又是长篇累牍进行文字报道,又是给他配发一幅“春风得意”的图片,然后,再抛出“10几个人与20万奖金擦肩而过”的“遗憾”来,经过这样一番炒作之后,我看这则新闻的感受竟然怪怪的,觉得这些人好象不是为了作为公民的义务与责任而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侦破工作,而是专为这“20万元奖金”才这样做,于是不禁感叹,如果没有这“20万元”的奖金,马加爵捉不捉得到还未可知!这媒体不是在教我们在社会公益事业上跟社会与国家讲价钱么?

  “看客心理”的第二种表现是,马加爵被捉住之后,确切地说是马案发生后,那些专家争相上媒体露脸放“马后炮”。在马加爵出事之前,我们很少看到这些专家出来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表任何有启迪意义的意见与评说;或者说,这些专家在来媒体说话之前,很少想过,要在自己所在的学校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解惑帮肋。现在马加爵杀人了,他们才如梦方醒要上媒体来说几句了。无可否认,尽管是“马后炮”,但是,他们如果评说的好,对青年人甚至整个社会,无疑还是有着深刻教育意义的,这样的评说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可以教育社会的大多数。可惜的是,有些专家上媒体说事,纯粹是为了露脸。比如今晚,某省级电视台请来专家对着“马加爵的受审录相”进行的评说,就很有问题。看完录相之后,那位专家在节目主持人的微笑带动下,也面带微笑,这最初的印象就让我感到这位专家是在说人家的事,“事不关己”,说说而已。接下来,那位专家的评说仿佛是在搞报纸摘要,一些早已被报纸和电视甚至其他社会人士说滥了的道理,仍然断断续续地从他口中道出,这第二个印象让我感到这节目完全可以不做。在专家整晚的评说中,我发现这个专家把马加爵与一般的社会刑事犯等同起来,所以,我看不到这个专家像我们一样对马加爵既有同情又有愤恨的复杂心情,也看不到他对马案的冷静分析,因此,他的对马加爵的“道德评判”,很是缺乏说服力,这个专家实际上仍然只是一个“看客”。

  马加爵一案是刑事案件,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刑事案件,需要以冷静与理智的心态来看待,弄清案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所隐含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我们才能够从中真正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训,教育大多数人。问题是,马案一出,各种社会心态随之而来,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马案的评论,竟然“丑态百出”。大骂马某本人者有之,大骂马某父母者有之,对马某一案态度暧昧者有之,更有甚者还有人竟然对马某一口气“杀掉”四人的罪恶行为表示肯定。如果说前两者的表现是因为心里愤慨,因而可以理解;那么后两者,则完全是一种典型的“看客”心理了,他们置社会正义于不顾,露出了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丑恶嘴脸来。这是“看客心理”的第三种表现,也是最可怕的一种表现。这说明,对社会大众进行一次深刻的“是非”观念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否则,社会越发展,人们的思想却越麻木,后果不堪设想。

  马加爵已经被捉住了,也承认自己的罪行了,接下来的法律制裁也可想而知了。只是,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们是继续抱这种“看客心理”,对马某进行“评头论足”呢?还是及时摆脱这种“看客心理”,冷静下来,好好思索马案给我们带来的“血的教训”,从社会层面和自身修养入手,做些必要的工作?我想,我们应该选后一种心态,马加爵也希望我们这样。

标签:冷漠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