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相关>> 爱心慈善>>正文内容

韩国一夫妇收养126个中国孩子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05日
来源:童年网 www.tongnian.com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金学源夫妇和残疾孩子以及部分义工在一起


他们没有自己的亲生骨肉,但他们却有126个儿女。

他们没有自己的房间,却从世界各地为126个儿女争取来200多万美元善款。

每年都有几百名各国志愿者义务帮助他们,可现在,他们还在亲手修建围墙。

他们说:“听着这些孤儿喊爸爸、妈妈,就觉得很幸福。”

这些孩子全是中国人,他们的“父母”却是一对韩国夫妇。

他是“忙人”

夫妇俩一直忙着亲手修建围墙,还到食堂看给孩子们做的午饭是否可口干净整洁的院落,别致新颖的小楼,48岁的韩国夫妇金学源、安惠英的爱心院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漂亮。这个建立在延吉市依兰镇实现村的爱心院,12年前,只是一片空旷凌乱的土地。

现在,这片2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立起了两栋崭新的、样式别致的2层楼房:“咭奉之家”和“信爱之家”。这两栋楼中间,是一栋还未完工的楼房。“咭奉之家”的名字来源于金学源夫妇收养的第一个孤儿申咭奉,这里住着的是健康的孩子。“信爱之家”住的是残疾孩子,以他们收养的第一个残疾孤儿朱信爱命名。

院子里,有滑梯、秋千、游泳池、喷泉、绿地,几个两三岁的孩子在跑来跑去。院长金学源领着几个大孩子推车、运土,正在修建院落里的围墙。几个推车的护工是早晨刚从美国芝加哥来的志愿者。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夫妇俩一直忙着亲手修建围墙,还到食堂看给孩子们做的午饭是否可口。孩子们闹着要吃好吃的,要和爸爸妈妈玩,他们来者不拒、乐此不疲。

他是“孤儿”

到了1994年,夫妻俩已经收养了12个孤儿,两人不得不租了一间大一点的房子

金学源1958年出生在韩国仁川市,从小失去父母,哥哥把他拉扯大,“吃了上顿没下顿,看着别的孩子在父母怀里撒娇,我心里非常难受。”金学源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形容自己的悲惨童年。从那时起,他立志长大了一定要帮助孤儿寻找幸福。

从读初中开始,金学源就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毕业后,他从销售员开始做起,渐渐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电脑销售公司的老总。可是,“帮助孤儿比赚钱更有意义”,金学源始终在寻找机会帮助孤儿。

1992年,34岁的金学源来到延吉,打算建立一所专门收养孤儿的慈善机构。为此,他先在延边大学学习了半年汉语。其间,他收养了第一个孤儿申咭奉。当时,这个10岁男孩每天在延吉火车站附近要饭,浑身脏臭,眼睛还流着脓血。咭奉从最开始的害怕,到后来的有说有笑,终于恢复了孩子的快乐。现在,这个有眼疾的孩子已经是爱心院的一名工人。

半年后,安惠英辞掉工作,从韩国追随丈夫来到延吉。夫妻俩看到街道上流浪的孤儿就领回家,还有几个是街道闻讯送过来的。到了1994年,夫妻俩已经收养了12个孤儿,两人不得不租了一间大一点的房子,积蓄开始捉襟见肘。为了解决资金困难,金学源回到韩国寻求支持,他找到一些企业家,成立了韩国咭奉儿童福利协会。

他是“瓦工”

“信爱之家”这座3层小楼,他们足足盖了3年

孩子多了,金学源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于是他开始寻求与当地民政部门的合作。1994年6月28日,由韩国咭奉儿童福利协会和延吉市民政局合作创办的延吉市孤儿院(爱心院)成立,2003年爱心院经吉林省民政厅批准为社会福利机构设置。

按照协议,爱心院的土地由当地政府提供,其他资金包括盖房、收养孤儿的生活费、雇用工人的工资都要夫妻俩解决。两年前,民政局开始每月给孤儿最低生活保障金,每人每月130元。

院子里那栋尚未完工的楼房,已经建到3层。一问才知道,这栋楼竟然已经建了5年,一砖一瓦竟都是金学源亲手搭建的。

爱心院刚成立时,“咭奉之家”是请工程队建的。为了省钱,金学源决定自己盖楼。有钱就多盖点,没钱就停工,就这样,第二栋楼“信爱之家”这座3层小楼,他和两个瓦匠以及后来的两个电工足足盖了3年。

那栋还未完工的楼房,金学源打算把它建成老年之家。按金学源的设想,里面有可容纳200多人的浴室、活动室,有可容纳500多人就餐的大餐厅……他说,想让全市的孤寡老人能够来这里活动,安享幸福的晚年。


他是“优秀外国专家”

“他们确实很了不起,为中国的慈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实他们帮助的不仅仅是这里的孩子,每年他们都要捐款给很多贫困儿童,还经常资助贫困大学生。每年,夫妻俩都要在农村建立一所老年活动室,至今已经建了7个。

夫妻俩还开办了免费诊所,每个礼拜都把各社区的孤寡老人和贫困老人拉到这里。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延吉市知名的爱心机构,110民警、各医院发现被人遗弃的孩子,就会送到这里,现在的68个孩子都是这样来的。

每年,来自韩国、美国、加拿大的志愿者都会来到这里进行义务劳动,并为孩子们捐款。这些年来,金学源夫妇俩已经为爱心院筹集到200多万美元的善款。

夫妻俩在中国福利事业的无私奉献受到高度评价,金学源2005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外国专家,今年被延边州评为10名优秀外国专家之一。“他们确实很了不起,为中国的慈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年5月31日,延边州政府领导在表彰优秀外国专家时,如此评价金学源夫妻。

他们是最棒的“父母”

为了更好地抚养孤儿,金学源早年就做了手术,放弃了做父亲的权利

为了更好地抚养孤儿,金学源早年就做了手术,放弃了做父亲的权利。现在,这对夫妻没有孩子,甚至没有自己的房间。“我们要是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不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这些孤儿身上了。这些孤儿就是我们的亲生孩子。”说话间,一个眼睛残疾的女孩跑过来,叫妈妈。安惠英便搂着她,给她梳起了小辫子。娘儿俩亲密的样子,让人感动、震撼。

他们每天晚上和自己分管的19个孤儿住在一个房间,辅导他们学习,早晨给他们穿衣服、梳头发。“晚上睡觉时,孩子们总是会为了谁挨着爸爸妈妈睡打架,都想挨着我们睡。”安惠英说。

14年来,很多孩子因为夫妻俩改变了整个人生,126个孩子都管他们叫爸爸妈妈。现在已经有58个孩子离开他们,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留下做工人的孩子,都开工资,一个月1000元。爱心院包吃包住,夫妻俩只拿出200元钱给孩子们当零花钱,剩下800元则替孩子们攒着。“等将来他们找媳妇时,怎么也得帮着买个房子。”夫妻俩这样打算着。

妻子说我特别崇拜我丈夫

和金学源凄凉的身世不同,安惠英的父母健在,都在银行工作,生活优越。安惠英说,不知为什么,自己从小就同情孤儿,自己家那条街上就有个孤儿院,她很喜欢到孤儿院和那些孩子一起玩。

长大后,她总是利用休息日到孤儿院去做义工。现在和丈夫一起在中国做慈善事业,父母和兄弟姐妹们都很心疼她。“我特别崇拜我的丈夫,他做的是伟大的事,他做的和我想做的一样,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很快乐。”安惠英说。

孩子说他们就是亲父母

“毕业”

安元学是夫妻俩培养出来的惟一一名大学生,现在长春中医药大学读书。安元学来自和龙农村,1994年父亲去世后,母亲悄然离开了他和年幼的弟弟,再无音信。随后,兄弟俩被送到爱心院。“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打算毕业后回到爱心院,在免费诊所里当医生,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安元学说。

“亲儿子”

24岁的朴龙洙正在院子里和金学源一起建围墙,他高考时考上一所大专,觉得不理想就没有去,而是留在爱心院成为一名工人。他和金学源夫妇在一起已经12个年头了。“爸爸妈妈对我好,我就是他们的亲儿子。”

“养活”

25岁的李帅峰也在院子里干活,他在爱心院里待了5年,1999年到青岛打工,如今有了女朋友,即将结婚。每年过年过节,他都回爱心院看望金学源夫妇。这次他是特意回来帮爸爸干活的。“爸爸妈妈和我女朋友的爸爸妈妈都见面了,还给了见面礼。他们就是我的亲生父母,他们老了,我肯定养活他们。”


标签:慈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