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发愿实修>> 修菩提心>>正文内容

谈发菩提心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05日
来源:《大手印—堪布卡特仁波切演讲集》   作者:卡特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近来有很多的仁波切、喇嘛到这里传法灌顶,而大家也领受了许多金刚乘的灌顶和教法,但修金刚乘若没有足够的根基,是无法产生任何成就的,修金刚乘所必备的根基,就是菩提心。现在我们就根据《驯心七义论》(阿底峡尊者所著)之中的一些要点,来谈如何发菩提心。

  从究竟的层面来说,发菩提心便能依菩提自性而入菩提定中,以究竟之境利益众生,从相对的层面而言,众生都非常执着于我相,认为这个“我”是真实的,因此众生无法奉行诸善,而在身口意三方面造作了无量的恶业,故在相对的层面来说,修行人应对一切无明众生怀悲悯心。

  论曰:“观万法如梦。”

  修行人应看请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是无常虚幻,如彩虹般不实在的,或许有人会认为感受六尘的种种意识作用(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可能是实在的、恒久的,但事实上只要你观察这些意识,它们亦是无生、没有实体的。

  论曰:“应安住于意识无生之境。”

  然而,更深入的谨慎检视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你只是单单认为一切都是虚假不实的话,这亦是执着,跟以前没什么两样,以前你执着于一切是真的,而现在只是执着一切是假的,故我们应该了解心和外尘(其受体)皆为空性、虚幻不实的真正涵义。

  如何超越对“有”和“空”的执着?

  论曰:“安住于阿赖耶自性——此为解脱之法。”

  既然心和外尘皆无坚固恒久的真实性(主体性),便应安住于自性之中。

  在平常时亦要保持“一切有为法皆是虚幻”的信念,你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感觉到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一切都是如梦境般虚假,如幻术般不真实,若能保持这样的心念,便能消除对外境和自我的执着和贪恋了。

  消除对外境和自我之实在性的坚持,便能真正体悟到一切万物的虚幻本质,而你愈能看清一切现象的虚假,就愈不会产生任何恐惧或不安,没有了因恐惧而产生的愤怒和受侵害的顾虑,你就能够发出一个真正的慈悲心。

  如果你十分习惯于保持“一切外象如梦”的心境,对众生的慈悲心也能够增长,因为你愈明了万法如梦幻般不实,愈能看清众生的无明,慈悲悯愍之心便油然而生了,而当慈悲心一生起,你便会衷心希望:如果我能令一切无明众生解脱轮回,成就佛果,那该有多好啊! 当你深深地发出这样的期望后,起初你便从朋友开始,实践利他之行,因为你认识、亲近他们,能真诚地希望他们能离苦得乐,而当慈悲心进一步增长,便能进而普及于同胞,进而全人类,再进而动物昆虫、飞禽走兽等一切众生。当你能发出无缘同体的大慈大悲时,便更能以真诚的慈悲心对待你的仇敌,施予他快乐,为他承担痛苦。

  能对一切众生慈悲,愿为他们带来喜乐,为他们拔除痛苦,就是修心的真正内涵,一个人无法对一切众生发出拔苦予乐的慈悲胸怀,通常是因为恐惧,此恐惧之因有二:

  第一是因为你并未发起足够的利他之心,因此总是担心自己会受苦受害。

  第二是因为你并末了解一切万象的空性本质,以为一切都是真实的,所以你害怕为别人承担苦难,害怕一旦行布施,便会失去自己的幸福快乐。

  针对这点,在论中提到了随气息而作观想的“舍受法”,其方法是:吸气时,观想吸入一切众生的苦难、疾病、恐惧、不安、争斗……等一切你所想像得到的业障,这些恶业皆以一种黑烟的形式,吸入自身,这即为大悲心的表现;而呼气时,则观想自己三世一切的功德、福报、快乐、享受……等等皆如阳光般照射到一切众生身上,分享给一切众生,此则为大慈心的表现。寂天菩萨曾强调舍受法的重要,他说:“如果修行人不能舍自己之乐予众生,并代一切众生之苦的话,便没有开悟的希望了。”故能放下自己的善乐,承受众生的苦难,开悟便是可能的。

  一般人都是十分执着的,但当你感受到快乐的时候,如果放不下的话,那等到快乐结束,你也没有累积什么善业,这快乐也浪费了,毫无意义了,因此,舍受法可以说是十分基本而必要的。

  当你修法的时候,一切观想和心境都很容易保持,但是在现今这种社会中,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修法,所以在日常生活,可能会遗上产生贪演痴三春的三种境界,这时你就应该懂得如何将三毒转成智慧,而其要领就是“专注”。

  金刚乘常常提到转识成智,在遇上境界时,要如何转三毒成智慧功德呢?

  首先谈到贪,众生都非常执着于财富权势、朋友爱人等等,当你对某事物产生贪受、执着的时候,应立刻观想:愿以此贪执能代换一切众生之贪业,并因此为众生清净一切贪业之果报,这样的心愿便能将贪执转化为善业。

  其次,当你遭遇不如意、不顺心的情况或讨厌的人之时,通常会产生厌烦、瞋恨、挫折感……等等恶劣情绪,甚至还会自责,因此当你发怒时,应观想:愿此瞋恨能代换一切众生之瞋业,并清净众生瞋业之苦果,令众生皆除瞋心,享受极乐。

  同样地,当你散漫愚钝时,亦应如是观想:愿以此愚痴无明代换一切众生之愚痴,净除一切众生的无明,令众生智慧增长;因此,虽然你是愚痴的,但经由这样的观想发愿,便能转化愚痴成为功德。

  论曰:“化逆境成菩提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遭遇许多逆境,造成精神和身体上的困扰和损伤。而当逆境现前的时候,首先必须明了一切现象的无生本性,一切现象都是如梦境般不实在的,因此这些幻象虚境导致的苦恼、烦闷……等,也毫不真实了,舍受法在此刻有很大的助益,你能发愿承担一切众生之苦,并施予众生快乐,经由这样“舍”与“受”的愿力,一切逆境也变得平淡了。在《驯心七义论》中亦提到:“万法归宗”,意指八万四千法门各个不同,但却只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就是要断除我执,只要能断除我执,一切就简单了。

  寂天菩萨在他的《BODHCHARA AYATARA》中说道:“一切的苦难、灾祸、恐惧的根源,就是对于这从未真正存在的“自我”的执着,众生具有坚强的我执,因此产生了贪、瞋、痴三毒,并造了无量的恶业,这些恶业的结果便是痛苦、灾难、恐惧。”所以可怕、邪恶的不是这些逆境灾难,而是对于“自我”的执着,但这种明了并不足以立即去除我执,去除我执最好的方法就是修“舍受法”。

  论曰:“对一切众生心怀感激。”

  最大的功德是忍辱,但如果没有众生的话,便无法修习忍辱了,所以给我们带来困扰、痛苦的人,便是赐予我们机会修忍辱的人,藉此我们才能累积无量的功德,因此一切众生事实上是帮助我们修行积德的恩人,他们所制造的各种逆境、苦难对修行是有助益的,因为当我们处于顺境的时候,心是极为散漫的,我们很难想到修行这回事,而也只有当我们处于苦难困境的时候,才能深深体会一切众生的痛苦,而发出慈悲心,故众生不但是给我们机会修忍辱的人;也是我们发展慈悲心的对象,因此我们更接近开悟,也更远离恶业的造作了,所以我们实在应该对一切众生心存感激。

  逆境、不幸和仇敌都能增进佛法的修持,而通常我们认为亲近的亲人朋友,从佛法的观点来说,他们却是修行最大的障碍,他们夺走了我们修行的时间,阻碍了菩提道上的进展,由此修行的观点来看,一切冤家仇人,我们皆应视为如善知识一般,并且应尽一己所能地利益他们,若情况超越你的能力所及时,也不要发怒、生厌烦心,而应将自己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并发愿在将来开悟成佛的时候救度他们,这种清净的心境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从究竟层面——亦就是由空性的道理——来谈一切外象。

  论曰:“观万法本性空,此为无上护符。”

  一切现象,我们都应该当作梦境,而对一切幻境之空性本质的体悟,即是轮回苦海中,最殊胜、最有威力的护身符,河流无数,皆汇集入海,同样地,由法身之境来说,千境万象亦皆汇入空性法身之中。

  然而,空性并不是指万象万物都消失不见了,一切万象是存在的,但空性的境界中,对万象的执着是不存在的,而由于没有任何执着,一切焦虑不安、恐惧害怕亦无从生起了,任何现象境界仍然可能出现,但都如同梦境般不真实。

  这就好比做梦一样,当你做恶梦,梦到被恶人或猛兽所追逐的时候,因为你以为梦境真实的,所以你产生了极大的恐惧,但如果当下你能了解这只是梦,是不真实的话,虽然恶梦仍未消失,但你的恐惧惊慌消失了,这是由化身的境界——“明”——来了解空性的道理。

  而化身之“明”和“空”是无二无别,不相抵触的,一切现象的显现和空性的本质是不分的,是同一的,“空性”和“明”的同一性,即是报身的境界,而在究竟的层次,无明的本身和无明的众生是无分别的,代表此无别境界的即是第四身——自性身——的境界。

  接下来谈到四种善巧方便。

  论曰:“四善巧方便为殊胜法。”

  第一是累积资粮;众生都贪求享乐,但却不时地遭受痛苦,事实上我们应该视这些逆境为提醒我们广修功德,累积资粮的讯息。

  累积资粮有许多方法,如行十善、斋僧、供佛、施食给饿鬼,制作小型的舍利塔、绕佛塔、诵七支供、献曼达……等等,而修功德、累积资粮要有不屈不挠的观念,就算这些修持会给你带来苦难、疾病甚至死亡,你都应该勇往直前,以这样的观念来广行诸善,心中—不存任何期待或畏惧,最后不要忘了回向功德,令一切众生成就佛果。

  第二是忏悔清净业障:从无始以来,由于贪、瞋、痴三毒,众生作了无数无量的恶业,以致遭遇各种痛苦,故我们应以“四力”的修持来清净业障。此四力为:

  一、由心中发真诚的忏悔,忏悔过去所造的一切恶业。

  二、发愿要以修持来清除过去无量的业障。

  三、从上师处领受一门对治之法后,便依照上师教导的和自己誓愿,实际地精进勤修。

  四、强固自己的誓愿,决不再造作任何身口意的恶业,并愿常行菩提道。

  第三是供养魔食:第三个方法对你们的社会可能蛮有帮助的,因为这儿似乎有极度的迷信,很多人在遭遇生活上的不顺或生病的时候,都会认为是受了什么邪魔龙鬼的影响或诅咒,但这都不是真的,不过是心的投射而已,然而,当你遇到这种事的时候,决不要对这些神鬼非人施以报复或反击,不要怀着憎恨、敌对的心态,要以温和亲切的态度,以食子或各种不同的供品供养他们,心中想着:无论我曾造了什么恶业,导致妖魔鬼怪的诅咒和伤害,希望这一切能代替所有众生的恶业,此外,你并请求这些妖魔鬼怪帮忙,将你所有的功德都分享给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能立即种下成佛开悟之因。

  第四是供养护法:第四个方法主要就是向护法作祈请、作供养。

  护法是为保护众生,使众生有种种修行佛法的环境和因缘,他所保护的是众生修持正法之道,故名为护法,然而很多人对于护法产生误解,或是向护法祈求各种事业功名的成就,或是请护法帮忙打击仇敌,甚至还有人在钓鱼之前,祈求护法加持,令他能钓到很多的鱼,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护法护卫的是佛法的修持,而不是恶业的造作,修护法的法门,乃是为消除修行人各种修行上的障碍,使一切修行的条件和善缘皆能成熟,使得修行之道更为顺利。

  总之,第四个善巧方便的主要观念就是:无论修持佛法需要什么条件,都希望护法能够成全我们,如果需要经历逆境痛苦才能修持,希望护法能赐予逆境;同样的,如果需要在没有痛苦的情况下才能修持正法的话,亦请求护法能清净一切逆境。

  能够奉行此四善巧方便,那么即使你不是在修禅定的时刻,也能使菩提心增长,趋入开悟之境。

  任何一法门的宗旨,都是要断除我执,清净一切烦恼。因此身为一个修行人,对自己的检查和反省是十分重要的,不管你修持了多久,检查看看自己的我执和各种烦恼是否因佛法的修持而减少了?还是反而更为严重?

  如果你经过几年的修持,我执、我慢等烦恼确更为严重的话,你不用抱怨是佛法出了问题,佛法没有增强烦恼执着力量,佛法本身是有益无害的,问题是出在你并未正确地修持它,因此,你也无法获得任何法益,佛法就好比仙丹良药一般,可治疗病痛,但如果你服用了一段时间,病情却毫无起色的话,那必定是你服用的方法出了问题。

  修行必需依照正确的方法,并要明了修行的重心和要领,光自称是修行人,自认修了多久多久云云,却愈来愈自大,瞋心愈重,愈爱和别人比较竞争的话,足证此人不是一个好的修行人,同样的,也不要希望别人称赞自己是一个好的修行人,不要期望别人来对自己的修行作评论,我们应该作自己的评论者,观察者,时时刻刻地仔细检查自己的妄念烦恼是否有随着佛法的修持而减少。

  错误的修行就好比有人给我们一盘美味可口的食物,并说明这是很好吃的,但我们却不了解他的意思,没有用嘴巴来吃这可口美食,却用眼晴来吃,结果当然尝不到它的可口美味,反而带来了疼痛,虽然食物是甘美的,但问题出在我们并未依照正确的方法来进食,因此,我们要切记,佛陀所传的一切法教,都是为断除我执,断除各种烦恼毒,所以如果当你自我观察,发现你的我执随着修行而愈来愈弱的话,你的修持便是正确的了。

标签:菩提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