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相关>> 文化教育>>正文内容

践行良知——特里萨修女的仁爱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29日
来源:新华网 读书频道 网友书话 2003-04-18   作者:詹学伟(湖南大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饿,不是要食物,而是要和平,一心一意的和平

    我渴,不是要水,而是要和平,消除战欲的和平

    我赤裸,不是因为失去衣服,而是因为那些身上失去了美丽尊严的人

    我无家可归,不是因为无瓦遮头,而是因为没有一颗明白、照顾、爱护的心

                         ——特里萨修女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他的《乞丐》中曾有这么一个故事:当“我”遇到一个年老体弱、衣衫褴褛、肮脏丑陋的乞丐时,并不有呵斥、鄙弃,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也没有走,而是握着那只肮脏的手道谦“不要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乞丐同样握住“我”的手,“没关系,兄弟,”“这也多谢了。这也是施舍,兄弟。”特里萨修女和“我”一样,把爱心分割成一枚枚金币,送给那些穷人们。我想人性最根本的渴望,是获得别人的尊重。特里萨修女以自己一生的精力去履行自己对天主的虔诚,对人类的关爱。特里萨修女因此被称为“穷人的圣母”“二十世纪真正的另类”等,或许我们从她的人生经历中找到我们人类最为渴望和关注的东西——良知、爱,还有虔诚。

  一九一O年八月二十七日,在马其顿的斯科普里的一个阿尔巴尔亚人家庭,诞生了一个女孩,名字叫做艾格妮丝·巩霞·博杰舒。她就是后来建立“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并于一九七九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特里萨修女。

  童年时代的艾格妮丝是一个活泼可爱又多愁善感的小天使。谁也没有想到她后来走上了传教之路。她只是顺着自己的天性成长。也许仅仅是她生活在天主教的氛围之中,经常到教堂去做弥撒,经常阅读一些像《亚西西的圣方济各》之类的书籍。每当遇到一个前去领取施舍的穷人,每当了解一些修女的善举,这些教都给艾格妮丝的心灵带来不小的冲击。

  当那些从孟加拉的恒河三角洲和喜马拉雅山所传来的消息时,一种想去参加救助受苦受难者的念头萌生了。艾格妮丝向家人表白自己的决定后,家人感到很惊讶,但是家人拗不过她执着而又固执的个性,不久,她就被送到印度的孟加拉传教区(加尔各答)的罗列特修道院。而那一年艾格妮丝才刚刚满十八岁。

  当时的加尔各答又是怎样一个地方?

  加尔各答——一个恶梦般的城市,政府部门为这个拥有一千五百万人口的大都会登记了成千上万个贫民区,每个人只有两三个平方米的生存空间,在泥泞的大路上,在污涂四壁的陋巷间,到处都陈列着被打上了霍乱或天花标记的,被饥饿和伤病无情残害不成样子的躯体,在那些暴露的伤口上,一群群苍蝇徘徊着。在那溢满的垃圾箱中,不时传出可怜的弃婴发出的微弱的呜咽声……

  为了蓄积在心中的理想,艾格妮丝就这样踏上了传教之路。面对一个满目疮痍的城市,面对那些被认为是“多余的人”和“被遗忘的人”,她只有从一点一滴干起,一九三一年艾格妮丝发愿修女,并改教名为“特里萨”,以致于后来长达六十多年的传递爱的过程与路上,她这个名字是和尊严、仁爱、怜悯连在一起的。在加尔各答,没有金钱、没有居所,没有经受过护士的训练,没有经历过社会工作的实践,但她却有一个肯定的感觉:天主和我在一起,这是他的工作!

  因为带着一颗充满爱的心,一颗对天主虔诚的心,特里萨在自己路上艰难而又幸福的跋涉着。办贫民学校、募捐;为那无家可归的孩子建立“儿童之家”;为那些流落街头的贫困者和垂死者建立“临终关怀院”……在离垃圾堆几米远的地方,一些穿着白色道袍的女人发现一副鬼一般的骨架,那几乎是一副嶙峋的,被纸一般的人皮裹着的骷髅,他还有一丝气息残存,但蛆虫已经开始侵蚀他的肌肤。白袍女人把老人们搬进一间盖了荫蓬的大堂,喂他进食,清洁他凄凉的、黏满便溺的身体。一位年老的女人正从他的伤口里拨去蛆虫。

  “你怎么能够忍受我的臭味?”那衰弱得要死的人轻轻地喘道。因为面前这个女人的行为使他目瞪口呆。

  “比起你身上的痛苦,这根本算不了什么。”照顾他的女士回答。

  其中有一位老人,在临死前拉着特里萨修女的手低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了。”这是特里萨和她的修女们的一个很平常的镜头而矣。在世界的任何其他地方,你都找不到特里萨修女在这项工作上所显示出的那种精神——一种对那些身处苦难频监死亡的人的无条件尊重。这是一种对西方中产阶级价值原则强有力的针砭和置疑。宗教行为在特里萨修女的眼里是一片神奇与圣洁的土壤,她用来培植爱心,给每一个需要爱与关怀的人。

  “ 爱人,像我爱你一样。”这是特里萨和她的修女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仅这么说,更重要的她们也是这么做的,而我们呢?面对街头那些病残者的乞讨,面对贫困地区的渴望眼神,我们又似乎活在另外一个世界。同类间的漠视也许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最大悲哀,特里萨修女的难得之处就在于她是有这种强烈的同情心、责任感和负罪感,并能排除一切私欲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事业中去。特里萨修女的博爱,已经超越了国界、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和种族歧视。是一种真正平等意义上的爱,它体现了人性之光,正因我们这个社会还存在战争、死亡、经济危机,各种病症和伤害,我们仍需要张扬爱心,就像特里萨修女给千叶茂林的赠言:“各位,请随时记住这里有许多困苦的人,请记住他们痛苦的模样,这绝不是夸大其辞,在各位的四周也许有许多等着你们付出爱心的人们。请各位伸出手去帮助他们,这是我唯一的希望。”

  我欣慰,世界上还有特里萨修女这样平待博爱的人,把自己的爱和温暖撒到那些阳光无暇顾及的地方和人身上。让那些被污辱被损害被歧视的人,还有那些即将去天国的人重新获得做人的尊严和荣誉。

  我期待,中国和我们所生存的这个地球上涌现出更多的特里萨修女,用一颗虔诚和爱人的心去抚慰那些受伤的灵魂。

  (《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屈雅君、刘铁英编译,珠海出版社,2002年7月)

标签:特里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