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宗派法门>> 综合其他>>正文内容

人间佛教之目的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02日
来源:新世纪佛学网   作者:永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人间佛教之目的,不止要开拓人生的智慧,使人远离意识的错觉,获得正知正见,了解真理,认识自己;同时要开拓二乘圣人的智慧,使之离情去执,回小向大,自利利他,共成佛道。

  因为一般人的智慧,仅凭个人的主观与偏见去推理,毫无真理的依据,既不能理解事物的真相,更无法认识人生,了解自己;因此,形成人类思想之分歧,产生各种不同的人生观,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儒家致知格物之知,比较平常人来得透彻而真实,但亦只限于认识有形的事物,对于形而上学的精神领域,是不可能理解的。故孔子说:“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知者也。”又说:“未知生,焉知死”。可见儒家对于人生的认识,仍然有限。

  至于科学知识的不断假设、求证、和推翻,结果所知的只是物理,似理,而非人生的真理。虽然由于科学之怀疑、追求、和不轻信的传统态度,确实粉粹了许多人类的偏见和迷信,开发了人类智慧华果;但同时也给人带来前所未有之苦难与灾害。何况由于科学越进步,越显出人类智慧领域之无限、广大、和不可思议。科学越文明,越使人类精神颓丧,思想迷离恍惚,莫知所从。究其根由,在于科学只限物质文明,无法进入人类精神领域。虽然说:“食色性也”,但人生除了食和色两种基本需要外,就是心灵对真理不停的追求。可是科学却无法理解人生形而上学的问题;特别是心理和灵性的问题。所以,科学的成就,只是物理支离破碎的知识,根本无法接触人类精神颌域,更不可能开拓人类的智慧,满足人类灵性的要求。所以,我认为今后人类,欲想了解真理,认识人生,竖立正知正见,获得正确的人生观,进而断惑证真,离苦得乐,则舍人间佛教莫属。

  因为人间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觉悟了平等的真理,揭开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既亲证人生原本常乐我净的真我,又透视现实人生由四大五蕴所组合的生命,只是一个假我的存在,而且是无常的,苦的,空的。人生意义,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在于智慧的开拓;人生的价值,不是假我的占有,而是真我的证得。可惜一般人迷而不觉,错认四大苦空的假我,以为真实,每为我的名,我的利,我的家,我的国,而贪求,而争取。只知有我,不知有人,甚至为了我的利益而危害群众,为了我的快乐,而牲牺他人幸福;致使高贵的人生,沦落为物质的奴隶,特别是金钱的奴隶。

  大多数人,都以为生活、名誉、地位、权威和势力,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金钱方面;金钱万能,金钱可以操纵一切,支配一切,甚至金钱可以抹煞法律、公理、和正义。而法律、公理、和正义,都敌不过金钱的诱惑。于是金钱成为人们生命中的主宰,人们退为金钱的奴隶。多少人因金钱而作奸犯科;多少人因金钱而父子不和;又多少人因金钱而神魂颠倒,百病丛生。其实,人生许多问题和许多痛苦,不一定是由于金钱的缺乏;世界上许多有钱的人,虽然拥有大量的金钱,物质享受根本不成问题,但他们的痛苦并不见得比较穷人少;可惜很多人都被金钱迷惑,愿意沦为金钱的奴隶。

  美国波士顿,有一位医生,名威廉卡夫曼博士,经过长久的实验研究后,发现一般人精神上普遍患有一种贫金病。他在临床经验中,知道许多病人是为了经济上的挫折,或未符理想而引起神经衰弱病、脑病、神经痛、背痛和胃痛等。他说:“这种贫金病的治疗,比贫血病更加困难。因为贫金病是根深蒂固、病入膏肓的。人类从孩子时期便开始染著这种隐疾。所以,这种病最理想的治疗法,是送赠或借患者一笔金钱,比利用药物治疗还易收效。”但我认为:威廉卡夫曼博士的治疗方法,不过只可以满足人之金钱欲罢了。至于其他权威欲、支配欲、名利欲、斗争欲、甚至长生欲、绝非金钱所能满足的。古人说得好:

  终日忙忙只思饱,食得饱来便思衣;
  衣食两样皆具足,便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三妻并四妾,出门无轿少马骑。
  良田万顷马成群,家里无官被人欺,
  七品八品犹嫌小,三品四品又嫌低,
  当朝一品为宰相,又想君王作一时;
  心满意足为天子,又想神仙下局棋。

  人的贪欲,永无止境。在一连串的欲望驱使下,终日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名枷利锁,心为物转,身为形役。甚至往往“恣鼻之所欲闻,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由于恣情放纵,唯达目的,不择手段;致使光明的心地变为邪恶,良善的人生变为凶残。而圣洁的灵魂,亦随著所造作的善恶业因,而招致生死轮回的苦果,不但生前要承受生理上生老病死苦,心理上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与人事界种种的冲击,自然种种的灾害;死后还要随业受报,轮转六道,此死彼生,彼死此生,永远沉沦生死苦海,无法自拔,实在苦恼。

  是以佛教我们观察,人生是无常的,苦的,空的,无我的,所谓:四大苦空,五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此由四大五蕴假合而成的人生,根本就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不要为了满足假我的私欲而损人利己,作业流转。应该寡欲知足,修心圣道,开拓智慧,寻求真理,所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使自己断烦恼,了生死,彻底拔除人生的痛苦,以获取真我生命自由平等的享受。

  二乘圣人,虽然有会机亲闻佛法,知道人生四大五蕴组合的色身,是无常的,苦的,空的,无我的;同时追究人生的苦,因集而有。集是什么?集是苦因,人生由于积集贪、嗔、痴、慢、疑种种心理毛病,作为犯罪之本,故招致充满众苦的假我。怎样才能取消犯罪的心理,令人离苦得乐呢?佛说:“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灭,是消灭人生苦恼后,所证得的真理生命,亦是二乘圣人所得的偏空智慧。道、是佛所说五戒、十善、八正道等灭苦的方法。如果能够修学佛所说的五戒、十善、八正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方面消极的取消自私,克制贪欲,洗刷心灵的污垢;一方面积极的开拓智慧,止恶修善,发展精神文明,就可以取消苦因,止息苦果,最后,横跨生死苦海,直达真理彼岸,悟证真我,获得偏空智慧,证阿罗汉果,成为佛教小乘的圣者。

  但小乘圣者,只能自利,未能利他;只断见思烦恼,未破尘沙无明,只解脱分段生死,未尽变易生灭。二死只去其一,三惑尚存其二,众生未度,智慧未圆,佛道未成,非继续努力不可。故佛创立人间佛教,不但说阿含经,令众生知道世间因缘生法,无常苦空,破我执,证偏空理。更说方等诸经,弹偏斥小,赞叹大乘;令小乘人耻小慕大,回小向大;又说般若诸经,真空不空,令小乘人开拓般若智慧,破执除惑,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自利兼他,共证佛道。

  故人间佛教之目的,不但要纠正世人的错觉,使人获得正知正见,了解真理,认识人生;同时要令已证得真理生命的二乘圣人,回小向大,开拓人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使人性苏醒,觉性抬头,佛性显现。不止令处于虚妄错觉中的人生,变为正觉的真理生命;同时令二乘沉空滞寂的人生,开发智慧,长养慈悲,入世救世,自利利他,最后,觉悟成佛。正如法华经所说:“诸佛如来,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佛之知见,就是般若智慧;开示悟入,就是令众生由闻而思,而修,而共同证入般若智慧,圆成佛道。

标签:人间佛教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观心诵经法
下一篇:禅宗与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