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文化>> 山林寺庙>>正文内容

敦煌版画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26日
来源:网络   作者:邰惠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敦煌版画作为敦煌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学术、艺术价值。很早就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为版本学、印刷史、美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实物资料。向达先生写于1928年的《唐代刊书考》,即引用国内现存最早的印本S.P.2《祗树给孤独园图》,日本松本荣一出版于1937年的《敦煌画研究》用到多幅敦煌版画。国内出版的论及版画史、印刷史、艺术史、科技史的论著间有涉及。而对敦煌版画较全面进行研究的是日本学者菊竹淳一,菊竹氏1975年4月发表在《佛教艺术》101号的发表题为《敦煌の佛教版画—大英博物馆とパリ国立图书馆の收藏品を中心として》论文,对英藏、法藏敦煌文献中的佛教版画进行研究,收录画幅多达138幅。其成果代表了上世纪敦煌版画研究的最高水平。

              一、敦煌版画研究方兴未艾
  进入本世纪,敦煌学各学科的研究向专题化、纵深化方向发展,随着俄藏、全国散藏敦煌文献的刊布,敦煌版画资料进一步扩充,对敦煌版画进行全面整理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2002年敦煌研究院将“敦煌版画研究”立项为院级课题,马德博士任课题组负责人,组织敦煌研究院和兰州部分高校从事美术研究和教学工作的8 人组成课题组。本课题分为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理论研究,课题组成员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就敦煌版画的价值与性质、版画对中国印刷术的影响、版画与民间美术、版画的制作与制作者进行研究。第二阶         段是雕板复制试验,依照现存版画作品的内容尺寸,原大复制模板。
  2004年8月,理论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一组8篇论文以“敦煌版画研究”专题发表在2005年第2期《敦煌研究》上。马德在《敦煌版画的背景意义》中指出,敦煌出土的佛教版画表现了佛教信仰的一种新方式,它与敦煌石窟艺术一脉相承,是敦煌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科学技术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美术史和中国印刷史上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邰惠莉《敦煌版画叙录》对版画材料进行全部普查,普查包括法藏(法国图书馆、法国集美博物馆)、英藏、俄藏、日藏(天理图书馆、龙谷大学图书馆、滕井有邻馆、唐招提寺、国会图书馆)、北图、上博、上图、津艺、北大、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等国内外十几个单位所公布的敦煌文献材料。收录版画作品种类超过120种,数量约250件。以馆藏发表号依次排列,每条列卷号、名称、说明(尺寸、内容、题记、印章)等项著录。所著录的条目内容绝大多数为佛教题材,仅见一幅历日十二生肖图。
  余义虎《敦煌版画的性质与用途》一文,首先探讨敦煌版画的佛教属性是佛教的信仰和宣传用品,反映了社会对佛教的需要和佛教对社会的适应,显示了佛教社会化的性质和佛教艺术大众化的形式。其次探讨了敦煌版画的二种用途,第一类为施主们根据版画内容,通过悬挂念诵或携带的方式表达对佛教的信仰。第二类反映了佛教信众在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基础上,也希望国家平安和社会稳定。再次探讨了敦煌版画的传播学意义,敦煌版画具备了传播的性质、功能和作用;敦煌版画是当时最先进的传播方式;敦煌版画艺术所具有的民间性;敦煌版画传播的地域、内容、形式的局限性;敦煌版画作为最早的印刷品,在中国传播史乃至人类传播史上,都具有变革性、转折性、突破性的重大意义。
  吴荣鉴《敦煌版画制作的几个问题》重点讨论敦煌版画的作者、制作材料、版式。从现存敦煌版画的发愿文、雕版匠人题记上所反映的信息推测,版画制作者有官有民,有僧有俗,有官府所为,亦有个人行为。制作材料,推测或为敦煌地区常见的木材所制。敦煌版画捺印品的版式,大致为多方连续式、田相式、立轴式、供养式、扉页式、插图式、边饰尾花式、经变式、曼荼罗式9种。作者亦归纳了雕版捺印品的几种构图形式。
  王怡,邹晓萍《敦煌版画艺术的风格特点》一文从绘画艺术角度解读敦煌版画构图布局和技法应用。将版画分为佛经扉画、单叶佛像、陀罗尼经咒、捺印佛像4类,分析不同类型所采用的不同表现手法对传达绘画内容的作用,注意到版画和绢画、壁画的关系。认为敦煌版画体现了自由奔放、大胆随意的艺术风格;内容题材在创新基础上对壁画、绢画的继承;多样艺术手法在处理繁简不同作品时的灵活使用;印制方式的多样性,套色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版画艺术的表现效果。
  周安平《由敦煌雕版佛画管窥中国古代版画的美术历史作用》一文,首先指出,雕版绘画形式是对其前的古代美术的继承,是在古代、异域美术及相关工艺上,与本土文化的浸润而衍生发展起来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双重意义。第二,雕版佛画对佛教美术发展的影响。晚唐五代的敦煌,经济稳定,佛教信仰昌盛,雕版印刷是当时最先进的传播工具,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佛教信仰形式和教义的传播。第三,雕版佛画影响到后世木刻年画。敦煌五代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民间活动中,几经演变成为多种民间美术形式。从纸马、门神,发展到木版年画,从中皆可看出敦煌版画对其的影响。第四,中国古代雕版佛画对亚洲及世界美术的影响。日本最早接触中国雕版印刷技术,北宋初年来华的日本僧人带回日本的三幅雕版佛画,均保存完好。中国木刻佛画、民间年画以及明代小说插图、水墨画,为浮世绘画风提供了大量的艺术技巧,对浮世绘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文章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展示雕版印刷技术对欧洲木刻宗教画版式和构图的影响。作者指出,中国古代雕版佛画,作为一种方便传播、适合群众从事简化佛事活动的宗教工具,以其生动,简便的可视形象宣传佛教,对后世的版画及年画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原动力,在与亚洲、欧洲各国的文化交流中甚至影响到日本版画及西方近代美术,在美术发展史上有着不朽的价值和地位。
  王锡臻《敦煌版画与民间美术研究》一文侧重敦煌版画的民间性质。敦煌版画最初是作为佛教的信仰和宣传用品的,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迎合信众的精神需求,选择佛教与民众生存有关联的内容为题材,变早期佛教美术的偶像崇拜为具有功利性很强的实用美术,选取具有求生、祈福、攘灾除祸的佛教义理制作版画,含有中国民间美术的观念。民间艺人是敦煌版画的创作队伍中的生力军,民间艺人来自于民间,他们在版画的创作中往往把民众的思想感情、风俗习惯以及民众自身的需求等主体因素注入作品之中。民间美术有一定的区域封闭性质,具有本乡本土的特点。敦煌版画实用民间美术象征性的图形语言,画面中的桃、鱼、童子、金山、银山等,传达民众对美满生活的祈盼与向往。不同的使用目的,决定了敦煌版画不同的艺术形式。作品质量的精美与简率的差异性,反映出当时不同阶层喜好差别及使用场合的不同要求。敦煌版画作为当时最为先进的传播方式,在敦煌地区的社会各阶层中广泛流布,在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史上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印刷术是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谢生保,谢静《敦煌版画对雕版印刷业的影响》一文首先谈敦煌版画对雕版印刷业的影响,从版式,扉页插图,彩色套印等方面逐项论述。其次,年画来源于版画,最早的年画是起源于宗教供奉的佛、神偶像。敦煌佛教版画是年画的先导。结论,中国雕版印刷的起源和发展都与佛教有关。佛教与中国雕版印刷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木刻版画起源于佛教的捺印小千佛,捺印小千佛发展为佛经扉画插图;佛经扉画插图扩展到了一切图书的扉画插图;图书扉画插画刺激了年画的产生,年画的发展产生了大型版画;而大型版画的制作首先用于佛教艺术品。
  在2004年8月提交敦煌研究院科研处的结项报告中,马德博士将敦煌版画的历史与社会意义总结为七个方面:第一,敦煌佛教版画作为敦煌艺术的一个独特的艺术类别(画种),是敦煌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敦煌艺术的品种之一,也是敦煌美术品中最富有特色的画种;是敦煌佛教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敦煌石窟建筑、敦煌彩塑、敦煌壁画、敦煌绢画并列为敦煌艺术的各个艺术系列且具有同等地位;而且具有其它画种所不具备的科技史和经济史意义。第二,敦煌佛教版画作为仅存的中国古代的版画珍品,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因此它的研究可以填补中国版画史研究的部分空白,并可以为当代版画艺术事业提供历史的借鉴。同时作为中国古代版画的代表作品,将中国套色版画提前了七、八百年;中国套色版画是日本浮世绘的直接起源;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美术影响巨大——由此可见敦煌版画在世界美术史上的地位。第三,敦煌佛教版画对研究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的起源及发展有重要作用。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珍贵文献。虽然它作为艺术品在敦煌出现较晚,但作为印刷品,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类的重大贡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的现存最早的实物!它填补了中国印刷科技史的部分空白,并可为当代印刷事业提供历史的借鉴。同时据记载,木捺小佛像、小菩萨像的小印板,曾经启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毕升最早开始也是制作木活字,后来才改用烧制的泥活字。所以,如果说木活字是活字之父的话,小像木雕板应该是活字之祖了。另据专家研究和介绍,敦煌版画中的木捺小佛、菩萨像的时代可能要早到唐代。这就是说,敦煌佛教版画经历了一个从小像板到大像雕板的发展过程。如果说小像雕板是来自于民间的话,那么大像雕板一般是官府或作坊,而官府作坊一般都设在都市。这就又给我们研究敦煌版画的佛教社会化问题提出新的课题。第四,敦煌佛教版画作为印刷品,在大众传播学和中国传播学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具备了适应社会环境、维持和发展社会关系、体现社会价值、吸引大众注意中心、形成社会议题的舆论引导等诸多方面的传播功能,是当时最先进、最方便快捷、最简单易行、也最为大众所接受喜闻乐见的传播媒介和传播形式。第五,敦煌版画在制作方面,特别是版式设计方面,继承了敦煌壁画、敦煌绢画的传统;但作为印刷品的版式设计,为当代新兴起的版式设计学提供了历史的借鉴。第六,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敦煌版画无论作为艺术品、科技产品还是手工业成品,均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社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第七,同其他敦煌艺术形式一样,敦煌佛教版画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的聪明、智慧及其创造精神,敦煌佛教版画的时代风格体现出其制作者们的创造、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
  此组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甘肃日报》以《敦煌版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将中国套色版画历史提前了七八百年》为题进行报道。新华社、文新传媒网、华夏经纬网等网络以《敦煌版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敦煌版画:养在深闺人未识》、《敦煌版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将中国套色版画的历史提前了八百年》等醒目标题报道此成果,在网上能检索到与此相关的内容约200条。敦煌版画研究被甘肃日报评为2005年甘肃省十大新闻之一。

                二、敦煌版画的研究前景
敦煌版画理论研究有待向纵深化方向发展。第一阶段对敦煌版画的普查,定名,归类等初步研究已取得成果,下一步的工作是将版画尽可能全的搜集整理,将敦煌版画研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对敦煌版画在宗教学意义上的探讨。敦煌版画作为佛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传播工具,在宗教学上是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佛教借助版画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版画制作的技艺手法因佛教内容的丰富性而更趋成熟完善。其形式是艺术的,内容是宗教的。在佛教的外衣下,展示着社会、民俗、民间内涵。对此的研究要结合敦煌地方史、敦煌民俗学、敦煌文学等敦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敦煌版画的审美意识。敦煌版画载体形式,属于敦煌艺术的范畴,联系敦煌石窟艺术、敦煌绢画、纸本画进行立体研究。版画种类的多样性体现了版画的审美情趣。单幅全场景式经变画,在尺寸之间尽现大千世界;单幅尊像画所具有的灵活多变,满足不同供奉者的需求;连环画式的多幅图画,集中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雕刻手法使用中,阴阳结合,使黑白版画增添了立体的美感,而多种套色的运用,尽现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敦煌版画的民俗性。版画内容的佛教性使版画创作局限在特定的范本中,限制了再创作,即使如此,版画作品中还是流露出民俗民间的许多喻意,这也需加深研究。
  敦煌版画的实用性。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达,许多传统的,古老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但也有些久已失传的东西正在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繁荣,个人信仰自由,佛教在当今社会思潮中占有一席之地。敦煌版画难说就没有它的用武之地,用古老的雕版印刷方式,复制久已失传的敦煌版画,或敦煌遗书中书法精美的佛经,这或许是某一佛教出版机构,或某一佛教寺院的宏举。
  敦煌版画的雕板复制。雕板复制是在选取和加工好雕板后,利用电脑技术,包括制图和雕刻,然后用手工或半手工方式,印刷或捺印作品。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实物模版,现藏法国巴黎国立吉美美术馆,高15.4厘米,宽10.2厘米,版厚1.0厘米,是目前所知仅存的实物。敦煌版画中,有多幅是版面长宽超过50厘米的,对这种版面较大,线条较繁复雕板的复制,要克服翘板,崩线等方面的困难,目前正在进行工艺上和技术上的攻关。
敦煌版画的研究前景光明,理论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艺术实践。当雕板复制成功,古老的敦煌雕版技术,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现今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做出贡献。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