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发愿实修>> 禅定禅修>>正文内容

好念头、坏念头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12日
来源:人生杂志236期_www.humanity.com.tw/236/006.htm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般人多半认为心中的想法并不等于行为,要确实做出不当的行为才会造成坏的结果,

  因此会有人说:“我不做什么,想一想总没有关系吧?”这样的想法,对吗?

  当然不对!虽然没有真的付诸行动,但是不好的念头、坏的想法一样会对我们产生影响。


  通常人的行为包括三个部分:

  (一)心理的行为 (二)语言的行为 (三)身体的行为, 佛教称为“身”、“口”、“意”三业。

  这三种行为产生了结果,进而形成一种力量,就叫作“业力”。

  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心”的作用。如果心里没有动念,只是嘴上说说,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并不算是犯罪,因为他是无心、无意,不是故意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就好像精神异常的人犯了罪,法院经过专业的鉴定,证实他在犯罪当时心神异常,就不会按照一般罪犯来量刑。

  但是如果他是在精神正常、心理清楚的状态下犯罪,即使没有实际的结果产生,却有可能构成预谋,还是会视同有罪的;而如果精神状态很清楚,虽然没有预谋,只因无心误触了法网,则必须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负起法律责任。

  人的一切行为是“心”在做主,如果没有心的指挥,行为是不会发生的。所以“心念”是非常重要的。就算不从佛法角度来讲,从犯罪心理学或法律观点来看,也是如此。

  如果心里时常兴起犯罪的念头,久而久之就会犯罪。就像一个人老是有说谎的念头,慢慢地就会觉得说谎没有什么。又例如:如果心里有个想杀人的念头,只要这念头持续下去,即使没有杀人的机会,结果因为时常想,逐渐就会把杀人视为平常的事,不再觉得它是一种可怕的、犯罪的行为;想到最后,可能就真的杀人了。

  心是人的主宰,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也能够改变我们这个世界。明白自己的心念有这么大的力量,就该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否则便是不负责任的。

  那么,该如何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呢?首先是要懂得如何判断什么是好念头,什么是坏念头。

  通常,对自己的身心有妨碍、会产生副作用的,或是对他人、对环境会造成损害的,就是坏的念头。反之,对于自己的身心平衡、和谐有好处的,对他人、对环境有正面意义的,就是好的念头、好的事。

  自己的身体是属于个人的,由自己的身体向外扩展,就是外在的环境,和个人关系密不可分,也可以说是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对于自己有好处的、健全的,对整体的环境而言,应该也是有好处的。

  有了判断善与恶、好与坏的基本的常识之后,接著要练习:当好念头出现的时候要多多培养它,多多发展它;坏念头出现的时候则要避免它,不要再想它,最好就是不要管它,不要继续朝同一个坏念头想,要用一个好念头来代替它。譬如说当想杀人的坏念头出现时,就应该立刻放下来,反过来想著要救人,救世界的人,并且不断强化这种善的、好的念头。

  但是也不要变成痴心妄想、狂想。譬如说:想著要救世界、救人,可是自己是不是有这个能力和智慧?相关的问题和条件,都需要经过评估、分析,否则就是不切实际的妄念。否则救人救世的念头虽然是对的,但是不切实际的狂妄,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光阴,所以也是坏念头。

  总而言之,我们要以自己目前的能力、条件来思考,对他人有利的,我们要多想、多做。对自己、对他人没有益处的,不要想、不要做。如果能够这样,我们的起心动念就都是好念头,做的事情一定是好事情,说的话一定也是好话。

标签:圣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