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相关>> 爱心慈善>>正文内容

看瑞典穷人是怎么慈善

       

他们比盖茨、巴菲特更伟大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22日
来源:报刊文摘 2006-12-20   作者:丁刚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故事发生在瑞典。主人公叫阿兰,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住在斯德哥尔摩附近的一个叫作泰比的小区。只要超市开门,阿兰都要去“工作”。他把顾客四处扔下的手推车收在一起,推回超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阿兰开始收手推车是因为失业,闷得心慌。没想到一年下来,收入颇丰,老人这才认真筹划起来。开始的时候,收一辆推车只能得0.25克朗,后来增加到1克朗,再后来又成了5克朗。钱多了,收手推车的人也多起来,阿兰不得不添了项“副业”:捡旧瓶子。

  终于有一天,阿兰像往常一样,把一大堆5克朗的硬币存入了银行。电脑显示,他账号上的存款数额是100万克朗(约110万元人民币)。老人请银行为他开了一张支票,第二天就捐给了瑞典癌症研究基金会。

  在瑞典,像阿兰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认识的瑞典人几乎个个都有捐赠的经历,慈善早就深深地融入了瑞典人的生活。或许他们的捐赠不算“惊人”,但在笔者看来,这些普通人的爱心才至为高尚,他们远比捐出几十亿、几百亿的盖茨或巴菲特来得更伟大。

  理解慈善的一个误区是,税收越高,人们对捐助的热情就越低。我在瑞典看到的情况正好相反。瑞典人可支配的收入远低于美国人。比如瑞典的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是57%,但这丝毫没有减弱瑞典人慈善捐赠的热情。

  根据《经济学人》的计算,按慈善捐助占GDP的份额来排名的话,瑞典为全球第二,仅次于荷兰。如果按照慈善捐赠占人口的比例来计算,美国人也远不如欧洲,在瑞典、丹麦这样的北欧国家,差不多有五分之四的人经常做慈善捐赠。

  瑞典人选择了一种更重视社会公平的分配方式。这种选择给社会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人们会更加热爱平等,更加热衷社会公益,热衷慈善捐赠。

  我的房东虽然收入不多,但却资助了一位约旦女孩上学,他说,“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过上平等的生活。”阿兰也有这样的表白:“虽然失业,我仍然能享受到足够的福利,我有责任为这个社会做点事情。”(摘自12月13日《东方早报》 作者丁刚)

标签:慈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