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随笔
○ 知生必有死,普天下曾无一人逃得,余于是而学佛;知心性是一而苦乐不同,余于是而学佛;生不知所自来,死不知所从去,悲欢离合,匆匆一生,万象森罗,真理何在?余于是而学佛;世界而名缺陷,好事终属无常,四大六尘,莫非幻相,穷通得失,同归春梦,余于是而学佛;贪痴习重,轮回路险,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余于是而学佛。嗟乎!人生数十寒暑,以视前之无始,后之无终,直刹那间耳。而世方争短论长,锔促辕下,背真逐妄,痛苦浩然。冀迷途之永出,愿彼岸之同登,舍佛法吾谁与归乎?
○ 天下之至乐,无过明心,多少毁誉是非,知唯心所见,一转即空;多少穷通得失,知唯心所现,随遇而安;多少苦乐顺逆,知唯心所现,何必执著;多少贪嗔烦恼,知唯心所现,落得放下。世间无大富大贵之人,唯明心者斯不富贵而自富贵;天下无大安大乐之人,唯明心者斯不安乐而自安乐。明吾心地,十方三世不离当念,万象森罗不出吾心,呜呼至矣!
○ 气色张皇者,吾知其心之动乱;举止安详者,吾知其心之空定;言辞闪惚者,吾知其心之昏邪;气象庄重者,吾知其心之端正。其实乃至著衣吃饭,举手低头,无一不是般若之放光也。衣里明珠,本自无失,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惜哉!
○ 尝闻师言:世间无论千万最大事,都抵不过一个死;千万个死,抵不过我一修;千万个修,抵不过我一觉。觉则心空,此是最上福德,轻重利害,不可比拟。当知众苦只缘不觉,极乐无过明心,每于妄念习气坚固缠缚时,三致意焉。
○ 心之本体,本来不动,故历来圣贤学问率以不动为旨归。经曰“如如不动”;易曰“寂然不动”;孔子四十而不惑,孟子四十不动心。夫不动则定,定则空,空则不惑、不忧、不惧,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忧患不能倾。身心以之庄严,功德由此成就,不动之利溥哉!
○ 业者,造作也。业力者,造作后留下之力量,随缘引发者,善恶皆是也。此心有所着,随之分别流转,种种造作,即是造业,此为因。事过境迁,此业力已成,后遇同样境界,此力现行不可遏止,此即是果。果复成因,因复生果。互相循环,无有已时,且其力量,必后后胜于前前。此因果生灭,即是幻心流转;即是生死颠倒;即是动,动则生苦。故人生男女老少,富贵贫贱,无一不动心,终是无一不苦耳!性体如水,心用如波,波有起伏,心有生灭,波心同是终不可得,可知皆一时之幻相耳,只要一觉,顿然光净。此觉体不动,即如波平浪静时,水体之不动也。行者苟知生灭妄心,皆是幻相,虽有起伏,知其本空,过而不留,用而不著,此即《金刚经》无住生心之大旨,可以载登彼岸者也。
○ 功德有有为无为,有为暂而非久,有限而非无量;无为功德,性本具足,但去妄心,皆可渐证。此功德性,体用广大,空有齐资,故曰“无为福胜”。《地藏经》曰,“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行者可不留意乎!
○ 我心与一切众生之心,无二无别;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时,与我受苦恼时之苦,亦无二无列,每一念此,不觉欲泪,一腔怒心、怒心、恨心、毒心皆油然而化悲心矣。
○ 又我心与一切诸佛菩萨之心,无二无别;诸佛菩萨有无量智慧光明,百福庄严,而我则有无量烦恼,痛苦浩浩。每念“彼丈夫也!我丈夫也!”之语,则见贤思齐,当仁不让之心,油然而生矣。
○ 善乎梁任公之言曰:“种种烦恼皆我炼心之处;种种危险皆我炼胆之处;种种艰巨皆我炼智炼力之处,随处皆我之学校也。”故修大定大慧者,不慕山林,不厌尘俗,工作生活,一切照旧,但心已出难,种种境界,无所粘着,喜怒哀乐不动于心。大心居士,当从这里下手。融一分境界,证一分本智,消一分妄念,得一分法身。在烦恼日用处炼出,更为得力也。
○ 有真空必具妙有,否则即是顽空;有妙有方显真空,否则便成妄有。是故体必有用,用必归体;体用合一,色空不二。行者明悟无生,不落偏空;虽具妙有,不执于有,方名见性成佛。世人一学佛法,即抛弃一切,不思振作,遂被讥为消极迷信,无益人世,呜呼!岂真佛法之过哉。
○ 学佛是消极,亦是积极;非消极,亦非积极。何谓是消极,不逐五欲颠倒,平平淡淡也;何谓是积极,四威仪中,念念凛觉,即境炼心,自强不息也;何谓非消极,亦非积极,以消极积极,皆是比量分别,有为之法,学佛则无所谓消极积极,超然于二者之外也。
○ 学佛首重定心,以定能生慧;能去苦;能处乱;能履变;能强身;能容物;乃至能了生死。然得定必以戒,戒者不但戒身(如杀盗淫),戒口(如妄言等),尤须戒心。故曰“摄心为戒”。凡一切禅净佛法,其实无一不是戒。行之深,则戒之切,其有不获定慧者乎?学者能三业同戒,则理事圆融,功德便易于圆满矣。
○ 善知一切法性,不被迷惑,大智也;自利利他,度尽众生,大仁也;一切能舍,一切能忍,一切无畏,大勇也;智仁勇三德,吾人本性,原自具足,然非学佛,无以启发。故真学佛者,乃真英雄、豪杰、圣贤、丈夫。世人每笑佛徒为愚痴,此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自闻佛法,世上一切学说,不足惑我,一乐也;自修佛法,一切圣贤功夫,包罗无遗,二乐也;自悟佛法,旷劫生死之谜,一旦打破,三乐也。
○ 能见貌辨色,聆音察言者,世人名之曰聪明。夫聪明有正有邪,故作恶为非者,每多聪明之人,以其根尘相对,识神分别,终是迷妄颠倒,遂致利用聪明,入恶而不自觉,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也。智慧则不然,纯正无邪,现量之境,离诸分别,理无不照,事无不周,无知而无不知,无善而无不善。盖一则舍本逐末,一则根本已彻。世人每将聪明与智慧混为一谈,真失之千里矣。故学佛者以见性开慧为第一义!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