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宗派法门>> 净土宗>>正文内容

净土十疑论·第一疑(白话释)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26日
来源:净土十疑论   作者:智者大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第一疑

  【原文】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

  假令得生人中,圣道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

  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

  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船者。

  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母,或堕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鸟子翅羽未成,只得依树傍枝不能远去。翅翮成就,方能飞空自在无碍。

  凡夫无力,唯得专念阿弥陀佛使成三昧。以业成故,临终敛念得生决定不疑。见弥陀佛证无生忍已,还来三界乘无生忍船救苦众生,广施佛事任意自在。

  故论云:“游戏地狱,行者生彼国,得无生忍已,还入生死国,教化地狱救苦众生。”

  以是因缘求生净土,愿识其教。故十住婆沙论名易行道也,

  【白话】

  问:诸佛菩萨都是大慈大悲,以救度众生为志业的。他们只愿生在三界,在五浊恶世的三恶道里,救拔痛苦的众生。怎么会求生净土,独善其身呢?如果这么做,岂不是舍离众生,而失掉了大慈悲心吗?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岂不是障碍了修菩提道?

  答:菩萨有两种,一种是久远劫来一直在修菩萨道,而且早已证得无生忍的,也就是你所指责的那种菩萨。一种是尚未证得无生忍及刚开始发菩提心的凡夫。这类凡夫菩萨要经常不离佛的身边,等无生忍的力量成就之后,才有能力入三界在恶世中拯救苦难的众生。

  所以大智度论说,被贪嗔痴绑得无法动弹的凡夫,就算有很大的慈悲心,想要在五浊恶世中救度苦难的众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为五浊恶世里烦恼的力量很强,如果没有忍力的话,心就会随著境界转。被声光色相一缠缚之后,自己就先堕落三恶道了,还有什么能力救众生吗?

  就算不堕恶道生在人间,佛法也是很难得再听闻了。又或许由于修过布施持戒等福,因此生在人间当上国王大臣,而得到富贵,过著自在的日子。纵然遇到善知识教,也不肯相信了。这时就容易因贪欲而沉迷在放逸的享受里,于是就造了许多罪业。由于这些罪业,结果堕落三恶道里,经过无量劫的时间之后,才再从地狱里面出来。这时投胎人间得的是贫贱之身,若是又没有遭逢善知识的话,很可能又因为造罪而又堕落地狱。像这样子轮回不已一直到今天,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生生世世都是这样的。这种能力不足的发大心修行法,叫做难行道,就是很难修成之道。

  所以维摩经说:“自己病了都救不了自己,而还能够去救其他的病人吗?”

  大智度论又说,譬如有两个人,亲属都掉到水里。有一个人情急之下,也立刻纵身入水救人,可是因为不会游泳,也不会其他的出水方法,因此和亲属一起都淹死了。另外一个人就晓得要去找船,然后乘船去救接溺水的亲属,结果两人都安然无恙。刚发菩提心的菩萨也一样,忍力没有成就以前,是没有能力去救众生的。因此要常亲近佛,证得无生忍之后,才能救度众生,好比找到船那人一样。大智度论又说,譬如婴儿不能离开母亲,如果离开母亲或是掉到坑洞或井里,婴儿就会因为没有乳饮而死亡。又有如翅膀未长成的小鸟,只能依靠在树枝四周,不能离开远去。等到羽翼成就之后,自能一飞冲天,自由自在,毫无障碍。

  而我们凡夫毫无一点力量,只能专心念阿弥陀佛,以便修成念佛三昧。由于信愿行三业具备,临命终时收摄身心一心念佛,能够往生是一定的。到了极乐世界花开之后,见到阿弥陀佛,然后证成无生法忍。那时再到三界来,乘坐无生法忍的大愿船,来救济苦恼众生,那时就有任意自在的能力,可以广泛的大作佛事了。

  因此大智度论说,修行者在地狱里,其实是游戏,因为他证得无生法忍,具备游戏神通能力,可以自在出入生死国,到地狱里教化众生,使他们脱离苦海。

  因此之故,要求生净土,愿大家认识清楚求生净土的真正意思。所以十住婆沙论把求生净土称为易行道,也就是容易修成之道。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