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传奇
1987年5月,重修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的人们,在塔底意外发现保存完好的唐代地宫,出土了2499件稀世珍宝,其中包括4枚佛教至高圣物佛指舍利。
这次发现成为一些参与其中的著名考古专家一生中最辉煌的经历,可兴奋中一个疑问也在他们心头始终挥之不去:这批于公元874年埋藏,公元1987年发掘,其间经历了1113年,距地宫口地面仅只20多公分的宝藏,如何能如此完整地被保护下来?且如地宫中的唐代物账碑上所记载:2499件文物一件不少。难道千余年来,就没有一个人知道此地宫的秘密?
经查找,专家们发现:早在1939年修复法门寺塔时,一个名叫王保华的16岁孩子及其工友们在偶然间,通过与48年后考古学家相同的石板缝隙看到了那个奇妙的世界。当时主持法门寺塔修复工程的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常委朱子桥将军,闻讯从正在救助灾民的西安匆匆赶来,看到地宫中的情形后陷入两难抉择:其时,陕西处于激烈的抗战中,日本飞机轰炸西安,其军队迫近周边,若得知此事,后果不堪设想;且各军阀势力此消彼长,震惊世界的东陵大盗案刚发生不过10年,更何况此时到处是流离失所的灾民。没人知道若此时这批珍宝面世将命运如何。
翻修这座古塔时,朱子桥非常谨慎小心,施工组织很是严密,为防止塔内保存的佛像和经书遗失,保管委员会专门对其进行登记、造册,塔修好后原封不动地归回原位。塔下的这个神秘地宫是否也该就此封存呢?朱子桥曾看过关于此地宫和里面有佛指舍利等珍宝的记载,知道这都是千年难见的国之重宝。传说朱子桥打开地宫后,一些下级军官要分了这些宝物。但朱子桥有自己的原则:我修法门寺塔是做善事,不是搞文物;救老百姓是给社会做好事,我一分钱也不能拿。他只说了四字:与此无缘。
千年的秘密宝藏近在眼前,可朱将军却二话不说就要把它封存,甚至不让大家仔细看一眼。虽然王保华及其工友一时难以接受,却没人公开表示反对。因为对眼前的这个将军,他们每个人都怀着特殊的情感。
为让目击者保守此秘密,重新封闭地宫上的天井盖后,朱将军让众人发誓:不仅自己不动这些宝贝,还绝不把此时看到的一切告诉他人。从此法门寺塔多了一个传说:佛脚下有口万丈深井,里面有吃人的大蟒……为保护这批珍宝,朱子桥编出这个阴森可怕的传说,制造出恐怖和神秘,让别人不敢动这地宫。此后,关于法门寺塔又流传出其它说法:有人说这下面是海眼,塔倒了大海就会淹没关中大地;也有人说动了这塔,就会给法门镇人带来巨大灾祸和不幸……
虽然大家宣了誓,有了神秘的传说,可仍对埋藏着宝藏的法门寺地宫不放心的朱将军,又请来僧人守护处于黄昏期无人照看的寺院,并做了一尊巨大的铜佛像伫立在地宫天井盖正上方的塔基上。
可宝藏的命运却并非从此一帆风顺:1966年,一群人再次叩响地宫的门扉。为继续保守这个千年秘密,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
1966年7月中旬的一个中午,时任法门镇话务员的韩金科,突然接到县委电话,说红卫兵要来毁法门寺。即生不祥预感韩金科即跑去人声鼎沸的法门寺:寺院里尘土飞扬,惨不忍睹,二三十个红卫兵用粗麻绳把佛像拉倒在地,见寺院的东西就砸,包括工艺精湛的大佛宝剑、十八罗汉、大铜佛等珍贵文物。突如其来的劫难让村民们痛心不已。
就在韩金科也为宝塔的命运捏一把汗时,有一个人的行为吸引了他的目光:良卿法师在门前像座高山一样岿然不动,他身扎锅禅手拿捻珠,不愤怒也不悲哀,平静地站在那里,对红卫兵的呵叱一言不发。良卿是当时法门寺里的住持,在法门寺生活了几十年。
翌日一早,一个可怕的消息震惊了整个法门镇:良卿法师自焚了。韩金科闻讯赶紧跑到寺院,眼前的景象惨不忍睹:寺院里浓烟滚滚,良卿法师的残骸在火上任其焚烧,火中手脚还在不停地抽搐,他身旁的一棵葡萄树都被烧死了。自己淋油自焚且表现异常平静的良卿的壮举震慑了破坏者,从此再也没人来法门寺闹事。
21年后的1987年,法门寺惊现唐代地宫,作为发掘的主要负责人,考古队在另一处传来一个让他兴奋的消息:在发掘到距凿井石约50、60公分时,发现了烟头和劣质糖的包装纸。此发现令考古队员疑惑:当年红卫兵为什么与宝物近在咫尺却停止了挖掘?韩金科却恍然大悟:11年前的那个下午,面对红卫兵一点点逼近地宫的铁锹,无助而愤怒的良卿惟一能阻止的方式,也许就是为护宝捐躯。作为高僧的他,一定知道相关秘密,也许他到法门寺来就是为了护宝。
2006年5月,朱子桥将军纪念馆正式在法门寺镇落成开放。(王宝梅摘编自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 作者蒋书)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