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尘”:一个名字与一座城市的爱心故事
新华网济南9月14日电(记者 邬眉)少女许彦彦近一段时间以来心中一直充溢着感激之情。7月17日,两名自称“微尘”的年轻人用爱心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16年前,家住平度市的许彦彦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因为得不到有效的医治,病情一直在恶化。今年7月,彦彦的父母揣着所有的积蓄带着她来到青岛看病。但是,高昂的治疗费用几乎使彦彦失去了求生的希望。
正当家人万分焦急的时候,7月17日这一天,一对青年男女来到病房,向守候在病床边的许妈妈询问彦彦的病情。随后,二人从提包里拿出20万元现金交给许妈妈,祝福彦彦能早日康复。许妈妈再三恳求他们留下姓名,可是两位年轻人只说自己是青岛的一名普通“微尘”。
在青岛,“微尘”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起初,“微尘”曾是青岛市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现在,“微尘”代表着一个不留姓名无私援助公益事业的群体;一种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青岛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陈敏说:“最初只是一种个人行为的爱心善举,却因其施恩不图报的美德唤醒了众人的爱心。就像小小的尘埃凝聚在一起,爆发出了巨大的力量,进而演化成一种社会行为。”
从援助印度洋海啸灾区,到为湖南、贵州、江西灾区募款,再到为心脏病儿、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救助,到处都出现了“微尘”的身影。其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又有母亲抱在怀中的3岁孩子,还有为了捐款救助他人而节衣缩食的大学生们。
为弘扬“微尘”精神,青岛市红十字会设计并注册了“微尘”标识,并为救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举行了一次“微尘”徽章义卖活动。作为义卖品,1枚徽章仅仅定价为10元。可是,千枚徽章义卖了20多万元,救助了20名心脏病患儿。
自2005年11月青岛市红十字会开通“微尘”救助金账户以来,每天都能收到不具名的捐款。一位退养在家的中年妇女继承了一笔5万元的遗产。当看到江西九江发生地震的报道后,她毅然决定将这笔钱捐到“微尘”救助金里,帮助灾民购置过冬的棉衣棉被。2005年,“微尘”作为一个“不具名捐助者群体”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奖”。
“施恩不图报,受惠不忘恩。”许多昔日“微尘”的受益者,今天也成为“微尘”群体中的一员。高武云母女多年来相依为命,生活中一直接受着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不久前,女儿因病去世后,高武云毅然捐献了女儿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胶南市藏南镇的一名贫困生,在“微尘”资助下完成了大学学业。参加工作后,她从不足一千元的月工资中拿出100元,以“微尘”的名义送到了一名正在上小学的贫困生手里……
当台风“麦莎”来袭时,打工青年魏青刚在青岛海滨3次跳海舍身救人,被评选为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他说,是青岛成就了我,那是一个随处遇见好人的城市,那里的好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在青岛这个800万人口的城市中,已有超过33万人登记常年参加志愿者公益活动;近千人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和“促进奖”,占全国获奖人数的三分之一;越来越多的市民怀着“博爱”的“微尘”精神,签署了捐献遗体、器官的协议。(完)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