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的功德种类
《宝鬘论》云:“每日三时施,三百罐饮食,然不及须臾,修慈福一分。”
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说:譬如,煮三百罐饮食,内有六十种各类佳肴,如是一日布施三次,持续很长时间,其福德却不如片刻修习慈心福德之一分。
所以,修心比在外相上修行更加重要,后者虽然辛苦、持久,善心却微弱、狭小,前者只修片刻,但内在是祈愿一切众生具足安乐的大慈心,所以无法相比,就像每天燃三百根蜡烛的光明,远远不如片刻的阳光强烈广大。
遗憾的是,世人虽求安乐,却不知乐因是什么,在追求安乐的过程中,也不能明辨缘起的差别,不知轻重、主次、缓急、胜劣,由于蒙昧而不能快速、善巧地改造自己的命运。
论中已如是明示,若仍不知努力趣入,岂非愚者?若诚信圣言,谁不死心虔修呢?
“天人皆慈爱,彼等恒守护,喜乐多安乐,毒刀不能害。无劳事得成,当生梵世间,设未能解脱,得慈法八德。”
慈心修到究竟,可得解脱。如果暂时没有解脱,也必定能获得慈法八德。
“慈法八德”即:
一、人天慈爱,“爱人者人恒爱之”,慈爱众生,将得到人类与诸天等的慈爱。
众生都不愿受苦,而愿别人给自己安乐。具慈心者处处想给予别人快乐,谁不愿意亲近他呢?嗔与慈是一对行相相反、作用也相反的心理。我们观察嗔心重的人,即使他曾经饶益过的众生也不愿接近他,谁都不愿看到嗔怒的脸,不喜欢见到粗暴的行为。相反,谁都愿意和具有慈心的人在一起,就像在寒冬,愿意坐在温暖的阳光下一样。
二、获大守护,非人等都会发心守护。
三、内心喜悦,以嗔心会导致内心不安宁、不悦意,即使睡在最舒适的床榻上,也烦躁难眠、恶梦连连。所以,嗔心带来心理紧张、急躁、粗暴和不悦。反之,慈心生起时,会显现安详、轻松、柔和、充满喜悦的良好心境。所以,慈心是欢喜之源,令人当下安详、宁静。
宋代永明大师挪用了几十万库钱放生,依律被判死刑。临刑时,大师脸色不改,内心充满欢喜。他说:我救活了万万生命,怎么不安乐呢?这是以慈力自然引生的欢喜。
四、身多快乐,慈心能令身体生起乐受。修好了慈心,能让全身的细胞、组织、气血处于极佳状态。从气色、精力、眼耳的聪明、肌肉的弹性等各方面观察,可以发现:慈心能让人年轻、健康、充满活力。
五、毒不能害,六、刀不能害,以慈力,水、火、刀、毒等不能伤害。慈心与害心相违,以嗔心损害了众生的四大,由于缘起无欺之故,将会遭受同类报应,而慈心是想给予众生安乐的善心,不可能感得被损害的果报,否则因果律就错乱了。
有人说:也有具慈心的人遭遇水、火等灾难。
对此,须善加辨别。他遭受灾难是由前世恶业所感,并非以今生修慈所致,慈心将在其它时间成熟乐果。
七、无劳事成,心想之事无需劳苦,就能顺利成办。
八、上生梵天,为何佛说以慈心感生梵天呢?《大智度论》中解释:古印度人尊崇梵天,对梵天家喻户晓。当时,印度婆罗门数量众多,他们求生梵天,所有修法福德都祈愿转生梵天。若众生听到修慈能生梵天,就会生起信心、向往修慈。基于此因,佛说修慈上生梵天。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过去有位妇人要前往遥远的异国,她抱着孩子涉水渡恒河。
当时恒河水暴涨,淹没了母子俩。母亲不肯抛弃孩子独自逃命,结果双双淹死。妇人以慈心的善业力,而转生色究竟天,成为大梵天王。
以上慈心八德着重说明世间安乐。就出世间而言,比如,弥勒菩萨,因地着重修慈心三昧,果地也是以慈悲利益一切众生,故称为“慈氏”。
以下解释“慈心是最殊胜的守护”。
若有慈心,天人慈爱自然集会。佛以慈力战败魔军,故守护中为最胜等。
如果具有慈心,人类和天众自然对你慈爱,由于被你的慈爱感召,他们会围绕在你身边拥护你。佛陀成道前,也是以慈力战胜魔军。这说明慈心是一切守护中最殊胜的守护。
《杂宝藏经》有一则公案:
以前,有位王子被驱逐出境。他在流亡途中看见一位被处以酷刑的人,手脚全被砍断。王子出于慈悲,就去采一些花果,想救济这位残疾人。
王子去摘采花果时,妻子与残疾人私通。因为心怀私情,妻子对王子生起了怨恨。
有一天,妻子叫王子去采岸边一棵树枝上的花果。王子说:下面的河很深,这样很危险。妻子叫他用绳索绑住腰部,她在后面拉住。
王子快要走到岸边时,妻子无情地将他推入河中。以慈心的力量,王子顺流漂下,并未淹死。
大河下游有个国家,国王刚去世,相师正在寻找新的国王,他远远看见河面上飘着一团黄云盖,测算“黄云盖下必有神人”,就派人前去迎接,结果王子被立为新国王。
再说那位狠毒的妻子担着残疾人四处乞讨,一天他们来到了新国王的国境中,国人都称赞这是一位好妻子,不仅不嫌弃残废的丈夫,还一路担着恭敬承事。
这件事很快传到国王的耳中。国王便派人把他们带到大殿前面,国王问:“这残疾人真是你丈夫吗?”
女人说:“是。”
国王又问:“你认得我吗?”
女人答:“不认识。”
国王又问:“那你认得某某吗?”
女人仔细打量国王,认出是自己的丈夫,心中万分惭愧。国王心地慈善,还是派人养活这对夫妻。这位国王就是释迦佛的前身。当时,正是以慈力,未被大水淹死,并荣登王位。
《杂阿含经》中也有一则公案:
往昔,诸天与阿修罗战争,天人因不敌阿修罗,纷纷溃逃,帝释天也恐慌地乘车向北逃往天宫。
在经过须弥山下的森林时,树下的金翅鸟巢里住有许多小鸟。
帝释天害怕天人的车马会踩死小鸟,就对车夫说:你驾车回头,不要杀死幼鸟。
车夫说:“阿修罗的军队正紧追不舍,若回头会陷入阿修罗的包围。”
帝释天说:“宁可死在阿修罗手里,也不愿天人的军队踩死众生。”于是,车夫掉转车头向南行进。
阿修罗的军队远远看见帝释天卷土重来,以为是天人的计策,一时间惊惶失措,纷纷逃回阿修罗的宫殿。
佛告诸比丘:帝释天是三十三天自在的天王,他以慈力摧伏了阿修罗的军队,应赞叹慈心的功德。
这则公案也说明慈心是最殊胜的守护。
下面,再回到原文。
“等”字表示还有其它功德,比如,以慈心能清净业障。《十方广大解脱经》说:“谁在此世间,身语意造罪,纵定堕恶趣,以慈速令净。”
以慈心能得到好人缘,让众生一见到你就心情愉快。《般若八千颂》说:“多修慈心,并得稳固者,令众生见而愉悦,无有嗔恨。”
《大悲经》中,佛说安住慈心者,能得十一种利益:一、睡眠安稳,醒时欢喜;二、不见恶梦;三、人与非人喜爱;四、诸天拥护;五、毒不能害;六、刀箭不伤;七、火不能烧;八、水不能淹;九、得好衣、饮食、床座、卧具、汤药;十、得上人法;十一、身坏命终,得生梵天。
以上这一切都是唯心变现的,因果决定不错乱。以慈心予乐,不生恐怖、痛苦、背离、贫穷,不遭人唾弃、堕落下贱。
慈心是净水珠,可以净化心灵,遣除嗔恨、怨恼、嫉妒等污浊。
慈心是安乐源,能源源不断出生上妙喜乐。
慈心是无能胜,水不能淹、火不能烧、毒不能害、怨敌不能害。
慈心是阳光,能融化自私的坚冰,给世间带来温暖。
慈心是明灯,能破无明长夜,照亮生生世世的道路。
慈心是妙手,能给予一切众生安乐的资具。
慈心是宽广的胸怀,能怀抱一切。
慈心是大地,能孕育一切、生长一切。
慈心是功德藏,发起一刹那慈心,就有无量功德。
以慈心三昧之力,毒药可化为甘露,刀杖能变成鲜花;向刀山,刀山必折;向火海,火海必灭。观世音普门究竟的无畏神力,也不离现前一念慈心。
慈法是救劫浊之良药、解冤业之神咒,是实现和平、安宁的最佳妙法。一家行慈,一家幸福;一国行慈,一国太平;人人行慈,浊世顿成净土。
慈心具有净化相续、产生喜乐、增上功德、消除业障、创造和平、实现净土等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应将慈心视为如意宝,让它在心相续中真实生起。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