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波法师:维摩诘大士开示什么是道场
【经文】佛告光严童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光严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谓光严童子,自性光明不昧,了了寂照,常能庄严自心;有童真之德,故曰童子。是在家菩萨位居补处(不是菩萨戒牒,是位置)。现童子身助佛扬化,是同维摩、宝积等大菩萨一个鼻孔出气,即志同道合。童子,世俗而言,无论男女,没婚嫁没破童贞的人都叫童子。另义是超脱根尘,不与万法为伴的无分别智,喻直心似箭,照而常寂,不取不舍;寂而常照,不迎不拒,如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可见光严不依世俗语说,而是依义而言。
佛陀见弥勒不堪,就选派光严童子,即佛告光严童子菩萨,你领众到居士处问疾吧!光严童子回禀佛陀:世尊啊!我也不胜任同居士应酬,不能问疾。因当机者不是光严,不要误会他不行。
【经文】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出毗耶离大城。时维摩诘方入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从何所来?答我言:吾从道场来。我问:道场者何所是?
为什么这样说呢?回顾我往昔的一天,出毗耶离大城时,正巧遇到维摩诘居士入城,相遇之时,我即作礼而问:维摩居士,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维摩诘回答说:我从道场来。我不知其用意,于是又问他,哪里是道场呢?(对光严恋慕道场而言)此也是开示佛教徒对道场的看法。
【经文】答曰: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
维摩居士回答我说,如以出世法说,修行者直心如箭,没有丝毫弯曲和邪僻就是道场,因为这种直心犹如X光射线一下子透视我们全身,是无虚无假的真相,如按一般人看,道场指修行者的场所寺院,这需要改变观念。如《楞严经》所说: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屈相;先发直心是解,后由直心而发万行,即以万行庄严道场,即是解行合一,或知行合一,因能随机教化,承办一切事物的缘故,如《华严经》云:初发心住,能坐道场,成等正觉;信解具足就是深心,此心能脚踏实地,成为成佛功德的根本,并能展转增长。所以说,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佛教徒若不发菩提心,则学佛无方向和目的,易入二乘、邪魔外道,若发菩提心,则有归宿,即能统摄万行,回归空性,无所错谬。
【经文】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忍辱是道场,于诸众生心无碍故。精进是道场,不懈怠故。禅定是道场,心调柔故。智慧是道场,现见诸法故。
此段经文是说菩萨的六度就是道场,并不如我们所以为的只能在所定位的寺院,一般人布施为得好报,乃人天之因,能观三轮体空,虽不为得报而功不唐捐,不声不响,默默耕耘庄严佛土,即无名英雄,所以说,布施是道场;所谓持戒是道场,即是持如来三聚净戒:摄律仪、摄善法、饶益有情戒,饶益庄严凡圣同居土,摄律仪聚即庄严方便有余土,摄善法聚即庄严实报庄严土,三聚不缺庄严常寂光土。戒德完全则有愿必从,所以持戒是道场;所谓忍辱是道场,即怨憎毒害、行苦、众苦所逼,谛观诸法,体性虚妄,则亲证无生与法身相应,如是视众生扰乱伤害等不以为意,即能心无挂碍,所以忍辱是道场,如是对烦恼则不迎不拒,实无烦恼,能所双亡;所谓精进是道场,如能不攀缘一切存在的幻相,即常能与法性相应,无有懈怠,正如《华严经》所说:若人心不起,精进无有涯。因能与空性法身相应,即是大精进,如是不会中途而返,所以精进是道场;所谓禅定是道场,如能与空相应,不动不乱,如如不动,心则调柔,即入金刚三昧,由此禅定,成正等正觉,所以禅定是道场;所谓智慧是道场,智慧是眼,五度是盲,轮回的根是无明,若去无明需智慧对治,智慧现前无量无明则万法消融,哪里有惹你引起贪嗔痴的情绪呢?所以智慧是道场。
经文: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喜是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憎爱断故。
以上所说的六度是道场,现在要说四无量心是道场,诸佛成道利乐一切众生,如能行平等大慈,即与诸佛平等,即如和煦的阳光,遍照一切差别相,所以说慈是道场,我想当我们救生的时候,也要想到先救人,只有先救了人,动物才有更多的生存空间;所谓悲是道场,诸佛出世即为救世拔苦,如能行同体大悲,则愿救度一切众生,不生疲厌,如是与诸佛同心、相应,不落我法二执,无生忍中无疲劳痛苦,所以说悲是道场;所谓喜心是道场,众生沉沦不返,诸佛能见众生一念之善即能随喜,乃至能见众生念念皆善,破无明显法身,则大喜无量,菩萨能行无量大行,则能相契如来法身,法味无穷,愈乐人心,所以说喜是道场;所谓舍是道场,心无分别,即同诸佛菩萨同体悲、无缘慈,则爱憎二心都能远离,即是舍心无量,即与法身相契,所以舍是道场。
【经文】神通是道场,成就六通故。解脱是道场,能背舍故。方便是道场,教化众生故。四摄是道场,摄众生故。
所谓神通是道场,如有神通,则同有手,则能拔济沉溺之人,因有神通,利益众生的事业才比较容易,所以神通是道场;而佛教所谓神通,则是般若智慧为本,即“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神通有六种: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虽有六通,只是救度的方便,如同金器,器器皆金,是回归空性。所谓解脱是道场,能远离我法二执,即性相不再障碍,即得自在解脱,所以解脱是道场;所谓方便是道场,能以善巧随机施教,游戏三界,目的是启发众生的般若智慧,即回归空性,所以说方便是道场;所谓四摄是道场,四摄即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就四摄而言,以两种方便摄受众生:1,就布施而言,愚者以财施,智者以法施,2,就爱语而言,愚者以软语,智者以法语,3,就利行而言,愚者令得俗利,智者令得法利,4,就同事而言,恶人诱以善法,善人增长善根,所以四摄是道场。
【经文】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三十七品是道场,舍有为法故。四谛是道场,不诳世间故。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
所谓多闻是道场,即多闻佛法第一义即空性,而又能行如闻故,则是相应,所以多闻是道场;所谓伏心是道场,即降伏妄想、染污之心,因能正观诸法本空,则能不降而伏,所以伏心是道场;所谓三十七品是道场,即依此三十七品舍离世间有为的染污法,而成就出世间无为法的清净,所以三十七品是道场;所谓四谛是道场,因集是苦因,苦是集果,道是灭因,灭是道果,即能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此是不诳世间的真理,所以四谛是道场;所谓缘起是道场,因为无明乃至生老死无有尽头(怪圈),如离十二缘起而求解脱,如舍冰而求水,冰相因缘聚幻,幻相不实,生灭无生灭,所以缘起是道场。
【经文】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降魔是道场,不倾动故。三界是道场,无所趣故。师子吼是道场,无所畏故。
所谓诸烦恼是道场,因为烦恼实性即是佛性,如《中论》观涅槃品:“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有少分别。”能于烦恼处观照空性,所以诸烦恼是道场;所谓众生是道场,因为众生差别相没有独立实在的主载,即所谓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即不再自以为是,所以众生是道场;所谓一切法是道场,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可见任何一法,都是空义,即皆是道场,因为现象界的存在都是缘起,缘起当下即空,所以一切法是道场;所谓降魔是道场,因佛魔一如,众生颠倒即使终日念佛念经也是魔业,而颠倒心歇,与空相应,则是不动道场,此时十法界都是佛业,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所以降魔是道场;所谓三界是道场,因三界如幻,本是不来不去,如是则无能去所去,所以三界是道场;所谓狮子吼是道场,因为能透视事物真相,即为众生如实道来,如狮子吼无所畏惧,昂首挺胸,理直气壮,天魔外道以及一切邪说(法轮功等),都如烟消云散,所以狮子吼是道场。
【经文】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无诸过故。三明是道场,无余碍故。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
所谓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是道场,因为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都是佛果所有之法,所以能远离九法界众生的过失与不及,所以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所谓三明是道场,因为天眼、宿命、漏尽三明对事物通达无碍,所以三明是道场;所谓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因能于一念之间知真俗二谛圆融无碍,则能如实知一切法,成就一切智,得大自在,所以说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
【经文】如是善男子,菩萨若应诸波罗蜜,教化众生,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
如果能够这样观照,菩萨则能与六度相应,教化众生,如是则凡有所造作,抬脚走路,都能左右逢源,都是佛法真谛,即一切法皆是佛法,与空性相应相契,语默动静之间与安住于佛法当中,哪里没有道场、哪里不是道场?即“佛殿何必深山求,处处观音处处有”。如此方可谓真正居士!
【经文】说是法时,五百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世尊,当维摩诘说这些法时,有五百天人,都起成佛之心,我没有智慧和辩才,所以不胜任问疾重任。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