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忆念发菩提心的利益
修学忆念发菩提心的利益
为于发心增欢喜故应当修学忆念胜利分三:【一】教典中所说胜利 【二】以圣言赞叹之理 【三】教诫诸佛菩萨观见之故,应于发心增长勇悍欢喜
【一】教典中所说胜利分三:一、《华严经》所说 二、《菩萨地》所说 三、《勇授问经》所说
一、《华严经》所说
若阅经藏或从师闻,思菩提心所有胜利,《华严经》中广宣说故,应当多阅。
修学的方法,是自己阅读经藏或从上师听闻,之后,应思惟菩提心的殊胜利益。尤其《华严经》中有广泛的宣说,故应多阅《华严经》中有关的章句。
以下引《华严经》宣说二种最重要的发心利益。
(一)菩提心犹如种子,是成佛的不共因
如前所引,说如一切佛法种子。
如前面讲述“发心是入大乘门”时,引《华严经》说:“菩提心者,犹如一切佛法种子。”
成就佛果的一切因缘中,菩提心是如种子般的不共因。由菩提心摄持的任何善根,都成为佛果之因,若无则决定不能成佛。
《八十华严》中说:“能生一切诸佛法故。”即菩提心能生一切诸佛功德法的缘故,犹如种子。
(二)菩提心总摄一切菩萨道的扼要
又说总摄菩萨一切行愿故,犹如总示。谓若广说,支分无边,于总示中能摄一切,故谓总示。
《华严经》又说:总摄菩萨一切行愿的缘故,犹如总示。即若广说菩萨的行愿,则有无量支分,而在总示中能统摄这一切,故称“总示”。
比如,普贤菩萨的无量行愿海,或者四弘誓愿(烦恼无尽誓愿断,众生无边誓愿度,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都能以菩提心无余含摄。
又如嗢柁南,摄集一切菩萨道法所有扼要,说为嗢柁南。
经中又说“菩提心如嗢柁南”,即菩提心摄集了一切菩萨道法的扼要,故说是大纲要。
《华严经》说:“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二、《菩萨地》所说分二:一、略说 二、广说
(一)略说
《菩萨地》中所说胜利,是愿心胜利。彼最初发坚固心有二胜利:一谓成就尊重福田,二能摄受无恼害福。(出自唐译《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五》)
《菩萨地》中所说的胜利,是指愿心的利益。菩萨最初发起坚固愿菩提心时,有两种利益:
1.成就尊重福田:唐译为“初发菩提心已,即是众生尊重福田,一切众生皆应供养,亦作一切众生父母。”
2.能摄受无恼害福。
(二)广说分二:1.成就尊重福田 2.能摄受无恼害福
1.成就尊重福田分四:(1)成为世间殊胜福田 (2)映蔽声闻缘觉 (2)作小福成大果 (4)成为世间依止
第一者。
以下从四方面宣说愿心成就尊重福田的道理。
(1)成为世间殊胜福田
如云:“天人世间皆应敬礼”,谓发心无间[ 无间:没有一刹那的间隔。],即成一切有情所供养处。
比如,《入行论》中说:“世间人天应礼敬”,即发心无间便成为一切有情所供养的对境。
(2)映蔽声闻缘觉
又如说云:“发心无间,由种性门[由种性门:由种性的方面],亦能映蔽诸阿罗汉。”谓成尊上。
又比如说:“发起菩提心的无间,以种性也能映蔽阿罗汉。”这是说,发心菩萨成为超胜人天、二乘的尊上。
比如,有一种叫平伽鸟的雏鸟,还在蛋壳内就能发出美妙音声,因而胜过其它鸟类。同样,初发心菩萨虽然仍被业惑束缚,但以其高贵的菩萨种性便已超胜一切二乘阿罗汉。
《华严经》说:“善男子!如王子初生,即为大臣之所尊重,以种性自在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佛法中发菩提心,即为耆宿久修梵行声闻、缘觉所共尊重,以大悲自在故。善男子!譬如王子,年虽幼稚,一切大臣皆悉敬礼。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初发心修菩萨行,二乘耆旧皆应敬礼。善男子!譬如王子,虽于一切臣佐之中未得自在,已具王相,不与一切诸臣佐等,以生处尊胜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于一切业烦恼中未得自在,然已具足菩提之相,不与一切二乘齐等,以种性第一故。”
3.作小福成大果
又说:“虽作小福亦能出生无边大果,故为福田。”
又说:“即使只对发心菩萨稍作些许小福德,也能出生无边大果报,因此是福田。”
比如《能入定不定契印经》中说,假如十方有情的眼睛都被恶人挖去,有人以慈悯心使他们全部复明,相比之下,若有人对能胜解大乘的菩萨,以净信心瞻视及由净信心欢喜瞻视,则此福德超过前者无量倍。因此,菩萨是大福田,对其稍作利益就会出生广大福德。
4.成为世间依止
“一切世间悉应依止,犹如大地”,谓如一切众生父母。
“一切世间都应当依止,犹如大地”,是说发心菩萨犹如一切众生的父母。
菩萨初发坚固愿菩提心时,犹如父母慈爱独子般,以大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从发起愿心开始,菩萨将会一直饶益有情的色身和法身,暂时将其安置于善趣,究竟安置于佛果。因此,愿心坚固的菩萨犹如一切众生的父母。
2.能摄受无恼害福分八:(1)守护无害 (2)易成咒等 (3)现住安乐 (4)不感病苦 (5)无不堪任 (6)烦恼轻微 (7)伏遣随惑 (8)难生恶趣、生亦速脱
第二者。
以下所说的八种无恼害福,几乎都是引用《菩萨地》原文。
(1)守护无害
如说得倍轮王护[ 倍轮王护:人间福德最殊胜的转轮王,以福德力感招,日常有一千名护法神环绕守护他。而发起愿心的菩萨福德更殊胜,有两倍于转轮王的守护,即有两千名护法神守护。]所守护,若寝若狂或放逸时,诸恶药叉[ 药叉:旧译夜叉,译为能噉鬼等,此鬼能吃人、伤害人。]、宅神[ 宅神:住宅中的神。]、非人不能娆害。
因为有二千名护法神的守护,发心菩萨不论睡眠、迷闷或放逸时,恶性药叉、宅神、非人等都不能扰乱、伤害。
(2)易成咒等
若余众生为欲息灭疾疫、灾横所用无验咒句明句,若至此手尚令有验,何况验者。
其余众生为了息灭疾病、灾难所用的不灵验的咒语,到了菩萨手中,菩萨尚且能使它灵验,何况本来就灵验的咒语。
由此显示息灾等业,发心坚固则易成办。诸共成就,若有此心亦得速成。
由此显示:凡是息、增、怀、诛等事业,如果发心坚固,则容易成办。各种共同成就,若有菩提心,也能速疾修成。
(3)现住安乐
随所居处,于中所有恐怖、斗诤、饥馑过失,非人损恼[ 非人损恼:参照唐译,即非人所作的传染病和各类灾难。],未起不起,设起寻灭。
发心菩萨不论居住在城市、乡村或者山林,凡是他所居住的地方,所有恐怖、斗诤、饥荒等过失,非人所作的疾病、灾难等,未生的不会生起,若已生起也会很快息灭。
所以,发菩提心能给世界带来和平安宁。凡是发心者所在之地都将平安吉祥。
(4)不感病苦
转受余生少病无病,不为长时重病所触。
发心菩萨转世再来时,以发心的福德力摄持,将很少生病甚至完全无病,不会长期遭受重病恼乱。
菩萨转世,以菩提心的特性,自然很少遭受损害,即使受到一点损害,也是短暂而轻微。
(5)无不堪任
常为众生宣说正法,身无极[ 念无忘失:记忆力强,什么事都不会忘记。]倦,念无忘失,心无劳损。
以菩提心的力量,在成办众生的利益方面,菩萨的身体和语言堪能勇猛勤作,常常为众生宣说正法,而身不疲倦、心无忘念、心力不减。
由四、五可知,发菩提心法尔感得具足大力、有大堪能,发心菩萨身心都特别有力量。
(6)烦恼轻微
菩萨安住种性之时,由其自性粗重[ 粗重:烦恼。]微薄,既发心已,身心粗重转复薄弱。
菩萨安住种性时,以菩萨的天性自然烦恼轻微,发了菩提心之后,身心的烦恼将变得更加薄弱。
由此可见菩提心与身心的关系,发菩提心能强有力地对治烦恼、转变气质。菩提心是极殊胜的善心,决定具有对治烦恼的作用。
(7)伏遣随惑
以发心力能胜伏、遣除随烦恼。
由其成就堪忍柔和,能忍他恼不恼于他,见他相恼深生悲恼,忿嫉谄覆等多不现行,设暂现起亦无强力,不能久住速能远离。
因为菩提心使菩萨成就了殊胜的堪忍与调柔,所以菩萨受人损恼时,能够安然忍受而不恼害别人。见到其他众生互相伤害,心中便会难受、不欢喜;而且,忿恚、嫉妒、谄曲、覆藏等随烦恼大多不现行,即便暂时现起也没有大的力量,不能在心中久留,很快就能远离。
(8)难生恶趣、生亦速脱
难生恶趣,设有生时速得解脱,即于恶趣受小苦受,即由此缘深厌生死,于彼有情起大悲心。
生起菩提心之后,很难转生恶趣,假使转生恶趣,多半也能速疾解脱。即便在恶趣中也只是略受小苦,并且以此受苦因缘而于生死深生厌离,对恶趣有情生起大悲心。
《大乘庄严经论释》中说:其他众生转生地狱等恶趣时,在寿命尚未穷尽期间,须长时间住在彼处;但是,菩萨种性者不会久住,速疾就能脱免,而且只需感受轻微的痛苦,就能从恶趣中解脱。
比如,未生怨王因为杀害了获得预流果的父亲而堕落,但他堕入地狱时,就像拍皮球,落地立即弹起,很快便获解脱。
而且,菩萨种性者感受恶趣痛苦时,见众生受业力支配不自在地受苦,便会对这些痛苦心生厌离,以此厌离为因缘,推己及人而油然发起大悲,心中唯愿与自己同样遭遇的众生能够脱离痛苦,并祈愿将他们安置于善根中,成熟其相续。
以菩萨种性的功能尚且能使堕落恶趣者略受小苦便快速解脱,并在观见众生受苦时,自然引生厌离和大悲心,何况已发起了菩提心,力量更是不可思议!
唐译《瑜伽师地论》中,最后总结说:“如是一切,皆因摄受无恼害福。最初发心坚固菩萨,由能摄受无恼害福,便得领受如是等类众多胜利。”
三、《勇授问经》所说
菩提心福若有色形,虽太虚空亦难容受,以诸财宝供养诸佛,尚不能及此福一分。
菩提心的福德若有色法形相,即使虚空也难以容纳,以诸财宝供养诸佛的福德,尚且不及此发心福德之一分。
理证:
菩提心的所缘是尽虚空界从地狱乃至声缘等无量有情,所求是具无量功德的大菩提,誓愿拔除众生三苦所摄的无量痛苦,给予众生增上生与决定胜的无量安乐。因此,菩提心的福德无量无边。
教证:
《勇授问经》云:“菩提心福德,假设若有色,遍满虚空界,福尤过于彼。”
上文已释。
“若人以诸宝,遍满恒沙数,诸佛刹土中,供养世间依[世间依:世间依怙——佛陀。]。若有敬合掌,心敬礼菩提,此供最殊胜,此福无边际。”
譬如,若有人以遍满恒河沙数佛刹的各种珍宝供养诸佛,又有人双手恭敬合掌,诚心敬礼大菩提,则此供养最为殊胜,此福德无有边际。
【二】以圣言赞叹之理
传说觉沃绕金刚座时,心作是念:当修何事而能速证正等菩提?
传说一次阿底峡尊者右绕金刚座时,心想:应修何法才能速证大菩提呢?
时诸小像起立请问诸大像曰:欲速成佛,当修何法?答曰:当学菩提心。
当时,那些小佛像一致起立,请问大佛像:若想快速成佛,应修何种法门?
大佛像回答:应当修学菩提心。
又见寺上虚空之中,有一少女问一老妇,亦如前答。
尊者又见虚空中有位少女请问一位老妇人,老妇人也是如前一般回答。
由闻是已,于菩提心,心极决定。
由于听到诸佛的言教,从此尊者对菩提心心中极其肯定。
【三】教诫诸佛菩萨观见之故,应于发心增长勇悍欢喜
由是能摄大乘教授一切扼要,一切成就大宝库藏,超出二乘大乘特法,策发菩萨行广大行最胜依止,应知即是菩提之心。
因此,能统摄大乘教授的所有扼要、一切成就的大宝库藏、超胜声缘二乘的大乘特法、策发广大菩萨万行的最胜依止,应知即是此菩提心。
于修此心,当渐增长勇悍欢喜,如渴闻水,乃至多劫以希有智,最极深细观察诸道,诸佛菩萨惟见此是速能成佛胜方便故。
对于修持菩提心,应当逐渐增长勇悍欢喜,达到犹如久渴闻水般的心情,因为:诸佛菩萨于多劫之中,以稀有的智慧极其深细地观察种种道法,唯一洞见菩提心是能速疾成就佛道的殊胜方便。
如《入行论》云:“能仁多劫善观察,惟见此能利世间。”
如《入行论》所说:佛陀在多劫中甚深地观察,唯见菩提心能广大利益世间。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