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文化>> 佛化文明>>正文内容

广钦老和尚访问记

       

发布时间:2008年05月03日
来源:佛缘论坛 2006-11-21   作者:章克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名山禅窟 礼谒高僧

  又一次礼谒了素所崇仰的清净僧——台北县土城乡清源山上承天禅寺中的广钦老和尚。

  这位现年八四高龄的老僧,曾以禅定功夫,不食烟火,只吃水果,故有“果子和尚”之雅号。如今,为了接引远来的香客、游客、洋客和满怀狐疑意存问难的闲客,方便开示之余,也会偶而啜上几口薄溥的麦片汤。他的精神好极,眸子清明,听觉聪颖,步履安详,气韵生动,比往昔任何一次所见都好。他说已经三年未下山,但也不准备讲经。

  安坐在地藏殿中不求闻达的广钦长老,他的盛名,却默默地正在韩国、美国、欧洲迅速传布,也在国内年轻的学子群中传布,因为他告诉他们:“佛法并未衰微,人心确在衰微。”

  向来不问俗事只谈修持的高僧,这次却意外地以非常亲切的笑容来欢迎我们,并破例地与我们大谈僧事,使我们受宠若惊,猛然想起,这不是他一生行持的写照吗?对!这真是他吐属平凡寓意深切的箴言!

  山花含笑 鸟语迎人

  三月九日清早,天色灰蒙蒙的,虽无雨意,也不见得会放晴,是个乍暖还寒的星期日,本想在家沏杯好茶,读些佛经,忽然记起昨晚曾与任教三军大学的丁肇强居士有约,要去土城承天禅寺瞻礼广钦老和尚,遂匆匆用过早点,向车站绝尘而去。

  到了公路西站,黑压压一片人潮,去登山的、郊游的、赏花的、钓鱼的,挤得水泄不通,好容易在人丛中找到他,竟是西装毕挺,披挂齐全,如赴盛宴模样,原来他是初度晋谒,坚持一定恭敬诚信,不但事先沐浴,换着新装,也不杂饮食,拒进早点,使我惭愧不如。登上公交车,居然那么凑巧,不但天气回暖,太阳也张着笑靥,从厚厚的云层里钻出来了。

  车到土城,徒步登山,山道幽静,鸟语迎人,花吐清香,树发新绿,使人俗虑顿消。到了半山亭,每隔数十公尺,路旁就有一块信众捐建的石碑,碑上刻着佛、菩萨的圣号,朝山的男女,已络绎于途,各怀虔诚,徐步向前,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参礼古刹的境况,颇有几分相似,所不同的只是此山开辟未久,少了几棵合围的古私,松涛清响无从领受罢了!

  进入禅寺,山花含笑,林木苍翠,高僧住处,毕竟又有一番风光。先在大雄宝殿礼过佛,蓦直向地藏殿行去,安坐在门口的老和尚,老远就向我们招呼,慈祥亲切,如迎远归游子,其发自内心的愉悦,为历来所仅见。

  古佛风范 不可忘记

  他把我们让进殿左的沙发椅上坐定,愉快地为我们说开示,从山居的近况说到弘法利生的规范,整整为我们说了一个小时。

  他说:“近年来经常有韩国、美国以及欧洲的学人或僧侣上山来参究佛法,他们既怀着诚心,也怀着疑心,经过简单的说明,莫不皆大欢喜,轻松愉快地回去。还有国内年轻的大、中学生们、老师们,信佛的虔诚,见解的深刻,也令人欢喜,这都是值得欣慰的事。他们无论用语言或文字,直接或间接去宣扬佛法,对社会都会发生良好的影响。”

  叙过家常,话锋一转,他就对现在的僧团有了感触。他说:“社会环境在变,僧团的环境也在变。从前我们在丛林里的作法和现在的出家人的作法就大有差别。从前的出家人比较重视佛法,成天在行、住、坐、卧中办道,现在为环境所迫而出家的人多,因此,为自己的利益而奔忙的人也多,真正为佛法弘布而尽心的人就少了。”

  接着,他就说明理由。他说:“佛法是出世间法,与世法毕竟有别,过去佛的风范犹在,我们不可忘记。遗憾的是现在的出家众不自觉地将政治也带到佛法中来,以观光、出售佛的雕像、塑像、画像来弘扬佛法,这样向工商业社会看齐的做法,就戒律来说是有抵触的,就是‘不如法’。”

  戒律主要戒自己

  于是,他以丛林规矩来作证,加强他的论点。他说:“丛林规矩,不论你是学禅、学净,还是学天台、学法相,都讲老实修行。现在大家多为生活忙,修行只是应应景而已。难道会看经、会穿袈裟就成了僧宝?也有人拿起笔来能够写写,也归不到佛法这一边去,说起来也是遗憾!”他又感喟地指出:“从前的丛林,以救济灾荒与施舍穷困来与社会结缘,消灭苦难;今天台湾各道场的做法恰恰相反,大家尽在比赛谁个的斋饭做得好,以拉拢社会上有钱和有地位的人,这样成天在声色货利里打转,与佛法的距离就远了!”

  谈到僧众与居士之间的关系,老和尚谦称僧团做得太少,没有产生领导作用。他举了两个例:第一个说法师们没有切实地去和居士们说明佛教的佛、菩萨与道教的神祇有什么不同,到了今天,无论在城市或乡村,土地公、城隍爷、文昌帝君、关公、妈祖、赵公明、吕纯阳等,与佛菩萨供在一起的寺庙还多的是,实在不应该。其次说到戒律,出家人也多未深究。他说:“戒律主要在戒自己,不是光教人做,自己不做。”

  佛法未衰 兴衰由心

  讲到这里,他才郑重地将国内外许多人问过他的这个重大问题的答案说出来:“佛法并未衰微,人心确在衰微!”他接着说明:“因为人心衰,所以社会风气乱,道德水平堕落,佛法自然不兴了。无世间法就无佛法,要佛法兴盛,就应该在人心上做工夫。”于是,他庄重地念出三句人人皆知的老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但是这三句话从他口中说出来,就有千钧之力,震得我们在座人的耳膜都嗡嗡作响!

  接着,他为这三句话打个浅近的譬喻来作解释。他说:“现在的读书人,作兴到国外去留学,特别是到美国和欧洲去。这些西方国家,就是不重视伦理道德,只讲求科学技术,尽管技术学好了,还是皮毛,做人的道理没有学,纵然一个个都得了博士学位回来,于国家、于社会,严格说起来,并无多大用处!”

  梦在六道 不出娑婆

  老和尚甚至将世界的祸乱与纷扰,也归咎到西方人的无知上去。他说:“他们(指西方人)以物质文明点缀了花花世界,却又以不能明礼尚义而使世界发生动乱,引生灾难!”因此,他说:“西方人不容易了解‘人身难得’这句话的道理,自然对‘众生(水陆四生胎卵湿化,九类蠢动,一切含灵)皆有佛性’更无从体会了。我们的身体会坏,佛性却不会坏;众生虽有佛性,却天天在做梦,连吃三餐还是在做梦。梦在六道轮回,不出娑婆。要出娑婆,就须有缘得闻佛法,并照着它的道理去做。”

  他说:“社会并不是照佛法组织起来的,但是娑婆世界向往佛法。因此,献身佛法的出家人,不可自己被社会染污,应该以自己的行愿去净化社会。出家人是为舍名利而出家,现在竟也有人在为名利而明争暗斗,真有失出家人的本分!不从苦入道,不忍辱精进,竟跟社会上的人一样去搞派系,试问:这样怎么成得了人天师表?!”

  由苦入道 行愿相继

  一阵感叹的话说过,他又把话题转到过去佛、菩萨的修持上来。他说:“过去的佛、菩萨都是苦修的,有的修几生,有的修几多劫,生活淡泊,不妄造作,所以能开悟,了生死。现在的人多不想吃苦,也不相信佛、菩萨为佛法而舍命的道理,因此入道很难!”他说:“过去的佛、菩萨,各各愿力不同,如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药师佛有十二大愿......,修行人应该效法佛、菩萨,每人至少发一个愿,永持勿失,直到成佛而后已。但这是弘法度众的愿,圆证佛果的愿,不是要你把庙子盖得大一点,住得舒服一点,如果这样发愿,真是太可怜了!”

  他慈悲地指出:“现在的世间上,的确有这样的出家人,他们只图把自己的庙子建得大,自己的信徒聚得多,好在人前称能!他不许信徒敬信别家寺庙的佛,只信他庙内的佛,只许信他一人,也不许信徒尊敬其它的出家人。像这般贡高我慢妄自尊大的人,还不是在名利圈圈中打滚,同平常的在家人一样,在苦恼中过日子啊?!”

  上山的信众与游客越来越多,有的憩在殿内,有的站在殿外,老和尚看他们一双双带有祈求的眼光,知道还有许多问题待理,才以坚定的语气作结论:“佛法未衰,而是人衰!”接着,以鼓舞和嘉许的神情告诉大家:“在家居士近年来在护法上的成就颇能尽力,但是,还要精进,不可满足。只要真心学佛,不问在家出家,都可成佛。”

  丛林修持 不在言说

  广钦老和尚的谈话,如江河倾泻,开口以后,就插不上嘴,只有道一师的口译,不断传述。真奇怪,往常听开示,多半靠译人,这回忽然耳根灵光起来,几乎可听到七成左右,句句发自肺腑,切中时弊,令人感激莫名。但是他到底未曾谈到宗门的修法,而这正是年轻的学佛人所想知道的,于是我以恭敬恳切之心,请他说一说“时下修禅,是否禅、净双修最为逗机?”

  他说:“禅非关色相,非关话头(参话头是参佛),不在讲说,不在弄神,只求入定,能定就有禅。近百年来,学禅人多从念佛打基础,这确是一条路,但并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因此我不劝大家也走这一条路。”

  礼谢出来,到斋堂用过午膳,就与丁兄折往后山的日月洞去,这是当年广钦老和尚的住处,现在传良法师在那儿安单,修持平实,接众谦和,是一个难得的龙象。回程路上,想起寺内清淡的斋供,大众安和的行止,高僧悠然的慈颜,山野宁静的幽风,谁说我们国内没有禅呢?!


  放下俗情 提起愿力

  会信仰佛教或出家,大都受了打击、刺激,有了刺激人才会觉悟来修道。每个人出家都有其因缘,但不要以为受刺激出家不好,反而因受刺激来修道,道心会更坚固。不管出家人或在家人,都要有志气,人有了打击才会提出志气来修道、做事。

  假如修道人不谈佛理而谈俗事,这不是出家人的本份,以家庭俗事拿来出家用,俗气未断,怎能谈到修道?

  如果情执未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但是如至诚恳切,万缘放下,那么,一念之间,便能到西方。如果万缘牵扯,割舍不下,那么,百年万年还是在三界内。

  父母只是让我们借着他们的身体来投胎,不论是恩是怨,都是业缘,只有立誓成道报亲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在俗家,我们是享受惯了,受骄纵惯了,什么事情都受不得委屈,总是固执自己的意思,刚愎自用,受不住约束,而今出家了,便是要把在俗家及无始以来,所带的这种习气种子换成佛种子。而培养种子,并不是简单的事,要用我们的信、愿、行的力量,慢慢改过,拔除习气种子,让佛的种子逐渐的发芽茁壮。

  在大陆,出家就没有了家,父母来也没说那是父母,那像台湾的出家人,不但和父母、家人牵扯不绝,甚至连六亲眷属也混杂在一起,不成一个出家人的体统。出家就是要断与父母亲眷的牵缠,否则出家反落俗套,变成不像出家,也不像还俗。

  学佛要具足信、愿、行,仅有信还不够,还需要有成佛度众生的愿力,这样遇到业障逆境时,才有办法以这个愿力来坚定自己,不致退心。只有信念而无愿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时要以念佛来克服它。

  我们出家是看破爱别离苦来出家的,所以说出了家便忘了家,如果还跟家里的人牵扯,则身虽出家,心中的念头却没有出家,临终时,念头会被这些爱别离苦缠住,无法跳出轮回,且与家人牵扯,自己也会俗气化。不要与家人扯爱别离苦,不与人攀缘,则念头自然清净,到时候要往生西方才有希望,到极乐世界得不退地后,才有办法报亲恩。

  我们出家是在修心思纯一,不杂乱,不与亲友过分攀缘。我们出了家,就是断了家,若父母家人来探望,我们以对待一般信徒的平等态度,体贴对方一下即可。若是过于攀缘,不但亲情的爱别离苦断不了,且心思会散乱,台湾的出家众,就是败在这里。

  出家要有愿力,愿成佛度众生,依这个愿力去行才能成就,否则,出家没有愿力,不会有什么结果。念阿弥陀佛,也要有成佛度众生的愿力。

  在这娑婆世界中,无论什么事情都不要去贪恋他,这样才能有一条解脱的路,临终时直往西方。

  你们这些年轻人很发心来出家,可是这个身出家了,心也要出家。我们出家人的身、口、意跟在家人不一样,要知道怎样才能了生死,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了生死。如果你心中还有什么贪境、喜爱的或挂碍的,那么临终时就现那种境界,一见欢喜就跟着去了,结果是堕于轮回之中。如果我们净念念佛,则临终现莲花、佛菩萨及光明等圣境。所以要在世时要除掉贪念,使心净化。出家人要粗衣淡饭,不能再着于色声香味触法,不要跟在家人一样。

  每个人都是带因果而来,带因果而去,我们的父母眷属都在四生中轮回,所以我们要赶快修行,去度脱他们。

  父母生我们恩情很大,如不出家,要报父母恩很难,因为都是冤亲来的。出家要上报四重恩,要父母也能了生死,才是度他们。父母不仅是这一世的,不出家就不知道,还有以前那么多世的父母,所以不要起想父母的念头,不要一直想父母的事,这是生死念头。父母喜欢我们结婚,像他们一样爱别离苦,如果你喜欢这些,以后你爱怎么演都可以,可以演更自然的戏,也不用礼、义、廉、耻,畜生中都没有这一些,更自然。

  父母对我们越好,越是有恩怨。出家与世俗社会是相反的,越疼我们的,到临终时,越放不下。不要一直想父母如何如何,应专心于道上,否则又是爱别离苦,生死轮回的路真危险。

  不要拿那些坏东西放在心里,很痛苦,不要爱漂亮,穿我们这件出家衣,直接到西方,如果爱漂亮,以后就有自然的衣服可穿,像昆虫、畜牲类,都不用做衣服,有的人还没有去,就已经在装扮那个形了。如果人爱漂亮喜欢穿高跟鞋,以后就有自然的高跟鞋可穿,投胎做马。

  在家人看不懂,以为我们很苦。如果道心不坚固,就会感觉到像处在活地狱一样,什么都不好、不自在,又有烦恼。有的道心比较坚固,但以前的种子还在,师父讲是讲,你们听是听,外境的影响还是很大。我们脑子里有很多境界,我们以前种的种子都在里面,一看到外境就浮现出来。有的人是看在家人穿好衣服,就想:我来出家这么辛苦,什么都没有,就穿这种衣服;有的人就会想:娑婆世界再好也只不过如此而已。女众不来出家就擦口红,你们现在没擦,看起来也很好。

  有一天,弟子们跟随老和尚到后山走走,看到一些很美的花草,有位弟子就说:我等一下去拿剪刀把花剪下来,插在水瓶里供佛。老和尚就说:这些花草长在这儿,本来就是供养十方佛,那有需要你去剪来插水瓶才叫做你在供佛!要知道,在娑婆世界,只要贪恋一枝草,就要再来轮回!

  来出家是大孝,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度生生世世的父母,不只是现世父母,连以前很多世的父母也要度。

  社会上都是执着色、受、想、行、识,未出家前都种了花花世界的种子。追求色、声、香、味,易增贪念。

  四生里的众生,吃饱了就睡,昏沉、生散乱心。

  出家是每天都在转这些,不要被外境所染,自己无主。出家人穿破旧衣服,将它洗干净,缝缝补补,这虽是破破的,但也心安理得。在家时,花花绿绿,有钱可装扮,没钱则痛苦,就想尽办法,想怎么赚钱,追求则昏迷,如酒醉不醒。出家主要是提起正念,说话则说佛法,说解脱的佛法,社会每样都追求,都为生活追求而已。

  在家人一味地讲求物质上的享受,爱漂亮,头发怎么修饰,衣服怎么穿,若有钱人,还可以搞这些花样,没钱的人为了这些就会步入歧途。贪这些香味触法,则四生皆有份,堕落为蝴蝶、猪、狗。

  出家衣服非人人穿得起,唯有福气的人才穿得到。

  在家人不懂,以为没生小孩就命苦,自叹不如人家儿孙满堂,却不知道他的冤亲债主少。

  在家人总希望子女长大成人,有一番作为,读大学、读博士、赚大钱、吃好、穿好、住好,对儿女有所期望,等到儿女真有所成时,却抛弃父母不顾,妄想成空。一口气快断时,还想着我的儿子、媳妇、孙子,哀哀怨怨地对儿女还有所挂碍,爱情爱别、生、老、病、死、苦,也随之而至,六道轮回逃也逃不了。父母对儿女的期待,就如同犀牛望月,月光虽能普照大地,但它是有生有灭的。佛光是无色相的,不生不灭,能普照到三千大千世界。但是,有生有灭的力量强,所以往往念佛念到没有了,却想到这有生有灭的,想去追求名利,吃好穿好住好。贪世间的一枝草,都要再来轮回。所以修行要修什么?就是修衣食住行、粗衣淡饭、香味触法,修行修到智慧开了,就会用来比喻。

  不要执着于现在的父母家人,这些亲人都是过去生中的冤亲债主。

  虚云老和尚朝山时,赤足,一张椅子,背着包袱,忍饥过日,朝到哪里算哪里,明天的明天再说,心中无所住,都有龙天在护持,我们就是没有愿,有愿则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到。

  做人如果出家修行才值得,要不然在社会上,生儿育女,到临死时还舍不得,不愿意走。

  出家人不要沾染爱别离苦,否则就与在家人一样了。遇事要回光返照。

  现在年轻人出家,还很危险,容易被外境所转。而曾结过婚再来出家的人,在社会上吃过苦,他们对这些外境较自在,不易被转。但如果年轻出家人肯修行,智慧开易有成就,而这些半路出家的,则还要比人家多修两百年。

  早上醒来先摸摸头,为什么要出家?为了脱生死、不受轮回而出家,所以要提起道心。

  出家当弃舍爱别离苦,不要攀缘。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为财、色、名、食、睡烦恼,恶业也就这样造出来了。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即使生前家财万贯,死后也带不去,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不要再为这些身外之物,浪费美好人生,趁早修行。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我们就像将要枯干的池塘里的鱼,命已垂危,一天一天地过,不知死后何处去?要常常警惕自己,不要有放逸的心,勇猛精进,才能往生西方。

  出了家就要有正念,有佛的种子,不要身出了家,心和世俗人一样,爱情爱别离苦都来了,到后来也没办法修行,想结婚也不是,进不进退不退,出了家就要感到很庆幸,没有走错路,好好地修持,才能往生西方。

  人命无常,一口气不来,人生就完了,赶快勇猛精进,莫放逸,多念佛是当务之急。

  我们这里能看到十方人,形形色色,双双对对。年轻的出家人,爱情爱别之念较重,看到情侣时,若被境所转,对他们生起羡慕之心,则是没有道心。如果认为他们这样下去是会堕落的,才是有道心。

  要舍掉一切六根对六尘,如果对这世间还喜欢些什么,则临终就现什么来。要放得下、看得破,才会跳得过。

  要常看看穿的这件衣服,摸摸这个光头,提醒自己的身份│出家人,否则有时忘记了,此身虽在,而心常跑出去,自己却不觉得,就不是出家心。

  不要常说还有我的父母、朋友、同事、亲戚等,这些爱情爱别,千万劫也是在轮回这些,也是为这些在轮回。如果有佛的种子,修行就比较快。


  粗衣淡饭 去除贪念

  老和尚在住山修行期间,时常会有猴子送水果去供养他,猴子的手一次只能拿一颗水果,如果送十颗水果,就表示猴子很辛苦,来来回回走了十趟,所以老和尚一直对猴子怀有感恩的心。有一天,有人送了一颗很大的水蜜桃来供养老和尚,老和尚看了就说要送给猴子吃,因为当时寺里正好有一只信徒送来放生的猴子。弟子一看,是这么大的水蜜桃,竟然要送给猴子吃,心里觉得很舍不得,就问老和尚说:这,送给猴子吃,会不会太可惜了?老和尚就问他说:不然给你吃,会不会可惜?

  一个人如果是生活越享受,吃好、穿好,就会助长他贡高我慢的个性。个人条件越优越,则我相越是显著。

  有所贪着,就有所挂碍,贪名利就挂碍名利之事,不会清净。

  我们出家修行要舍贪欲,吃只吃得饱,穿只穿得暖,这样就好,并不是要贪求吃得好,穿得好,睡得舒适,要粗衣淡饭舍悭贪,才能开智慧。自己菜园里种的菜,又营养,又无农药,又不花钱,如果不懂得出家修行的意义,还要贪享口欲美味,到外面去买各种形形色色的菜,煮得满满的一桌,像宴客一般,大嚼一番,不但吃了对身体不利,又花钱损福报,不但不能消除口腹的贪欲业障,反而助长贪念,与世俗人无异,那又何必出家?

  我们出家修行,就是要修这些无始以来的悭贪习气,要粗衣淡饭,厨房中能吃的东西不可糟蹋,常住中可以用的东西,就必须加以利用,要为常住节俭,能省则省,不要有这是你的东西,或是我的东西这种分别心,出家人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一切都是常住的。更不可将常住的东西,或是自己出家后所积得的一些储蓄,拿回去给俗家亲眷,这样不但没有替他们植福,反而是使他们折福。

  对厨房煮出来的饭菜,如果嫌好嫌坏的挑剔,不但自己本身会损福报,反而还会增加煮的人的福气。

  吃东西时,想想这些东西是从那里来的?怎么来的?想想自己有没有修?如果不怀惭愧心,就是嫌一句不好吃,也是损福。

  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悭贪,我们粗衣淡饭就是要舍贪,吃只求果腹,衣只求蔽体御寒,如果还贪色、声、香、味、贪睡等,这都是一种痴迷,会堕在四生中。舍弃贪、嗔、痴,心地才能清明,临终时,西方才有份。

  人减少过失,便能减少业感,心能安定。出家要知因果,要惜福,能吃的东西,千万不可丢弃,否则来世转成猪、狗、鸡、鸭再来补吃。所谓修苦行,也就是惜福,不糟蹋任何可用的东西,吃的、用的,都要能化腐朽为神奇,才是功德,才是修福慧。

  去我执,从粗衣淡饭做起,淡泊欲望,不要分别,无我、人、众生、寿者相。

  修行要能耐劳苦,粗衣淡饭,现在这花花世界,每样都很方便,有些东西可以不必用手拿,不必用脚走路,都很方便。但我们出家人修行应该观想:依照祖师们的修行遗轨来修行,才能了我们的生死路。我们今天不是为享受来出家,是要修衣、食、住的淡泊,宁可被社会看不起,一切比不上社会人,如果被社会人看得起,就有爱别离苦,又成生死轮回,被社会人看不起,就少攀缘心。妄想心,好专心用功。

  自己本来的面目,要靠自己悟出来的。听,仍属是于六尘外面的境界。修行是修什么?是要修衣、食、住的淡化,去除贪、嗔、痴,不讲究衣、食、住的舒适,不要和世俗人一样,否则就变成了政治法门。苦行是要我们得解脱,要清楚去的一条路,去解脱生死。

  现在的人不管在家出家,生活都很好,灾难比较多,深着香、味、触的喜爱,痛苦也比较多。

  出家人不要有贪念,才能除烦恼、去除贪嗔痴,不要和在家人一样,吃要吃好,睡要睡好,出家修行谦说贫僧,就是每一样要愈简单,才愈有修行,不是愈充足,否则贪念还存在,而他也说他在修行。妄想是从贪念生出来的。

  再说舍身,舍身是什么?就是粗衣淡饭,穿的是三衣,没有说要穿好的,每一样都舍离,每一样都不能和社会的人相比,这才是修行,如果和社会人相比,就又有爱别离苦。

  修行当从粗衣淡饭下手,而现在整天都在讲究吃的、穿的,修行本是要消业障,现在倒把福慧吃下去,业障也随之而来。

  出家修行要吃苦,不要着我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们身穿的是染色衣,只要干净整齐,也不输人家。如果出家人太享受,则在家人不会想供养,若出家肯吃苦,在家人就会想供养我们。

  以前在大陆丛林,穿的是染色的麻布衣,就是在家人办丧事时,披麻带孝穿的那种麻布,吃的是很稀的稀饭,配的是简单的菜,没有像现在吃的是干饭,又有这么多的菜。

  出家修行不要像在家人一样,犀牛望月,要穿好、住好、吃好,到后来就要披毛戴角还。

  出家为求解脱。要在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去修,于衣、食、住、香、味、触、法中不起贪念。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布施什么就吃什么,不执着、不贪求,少一些、坏一点也吃,否则吃太多、吃太好,业障不易消,如又起贪念,则仍在轮回中。其实真正说起来,什么东西拿去化验也都有毒,如水中也有毒,人家都这么吃,我们就跟着吃,不起烦恼挂碍。

  只知道吃而不知道修行,吃多了就难消化。

  以前饭菜都很简单,煮罗汉菜,而现在比较讲究吃,出家人和世俗人吃得一样好。

  不要着色相,讲究穿着,否则这样做也不是,那样做也不是,舍不得弄脏衣服,这就不能为常住工作,反而被衣服度走了。

  出家就是要对衣食住看淡些,不要太讲究,一切随缘,也不要太执着,否则易生烦恼,人家煮什么,我就吃什么。

  修行就是要下心,衣食住都简朴,要粗衣淡饭,如果过于讲究衣食住,就和在家人没有两样。看淡这些衣食住,才能去掉贪嗔痴,如果生活太充足,则欲望大,贪念愈多。应该把一切习气去掉,因为贪嗔痴把真如本性蒙蔽住,心里不干净,真如本性也永远不能显现。若要下心,当从衣食住日常生活着手。

  吃东西吃饱就好,若要求色香味,就是给嘴巴做奴才,胃肠多忙碌,吃太好,脑子又会乱想,易散乱着迷。一切简单就好,只要吃得饱,肚子不饿,穿衣能遮身、能御寒就好。

  若着于色、声、香、味、触、法,则智慧不能开,要想办法去掉它。

  多吃多忙碌,人在做事情时不会想吃,闲下来时就会想吃东西。吃习惯了,时间一到自然而然就想吃,少吃少忙碌。

  贪一样就有很多样出来。

  出家修行,就是要修色、受、想、行、识。修五蕴皆空、粗衣淡饭,离香、味、触、法,也不是教你不要吃饭,或越吃越少,而是要顺其自然,要正常,要无所挂碍,如果有我吃多少的观念,那就是执着了。故意不吃,火气会上升,不能修行。所以只要能吃饱穿暖就好了,不可贪。

  这个世间不是给我们贪的,贪人家多少就要还人家多少,出家就要知足,要死心来修,不要一值像外贪,贪到了便是欠人,要还人!一只鸟到处飞,一天的目标是找吃的,我们也是为了三餐,可是小鸟吃饱了就好了,不再去贪,而我们为了吃,贪念更加多。

  释迦佛在世时,还要出去托钵,托得到东西就有得吃,托不到就要饿肚子,要吃一餐都很困难,很苦,就是有苦,才能舍身,所以修行悟道就很快。以前大陆承天寺,吃的是腌的菜梗子,长虫发臭了,就用竹网子把虫捞去放生,才拿来煮,臭味飘到山门外,信徒闻了说会吐,我说:你如果去吃了,还会开脾胃哦!台湾出家众衣食充足,如要吃好,穿好,贪念在就无法舍身,俗心不断,修行较难,隔夜的菜就不吃,只差没擦粉上妆而已,全是世俗的念头,怎么会有愿力?事情稍不顺心,就会起烦恼,所以要常观照,信施是怎么来的?以前的人是怎样地苦修?我们现在衣食不缺,更应该加倍地知足,勇猛精进来修行。

  戒定慧

  承天寺重建期间,建筑工程正忙。有一天,工程车、怪手、建筑工人都来了,老和尚知道,负责工程的那位弟子又要开始忙碌了,他故意把这位弟子叫来,说:你现在去磨剃头刀,把剃头刀磨好。这位弟子感到很为难,心里想:工作正多,正要忙,工人都在等,才叫我去磨剃头刀!但是师命难违,只好赶快去磨,磨好了赶快去向老和尚报告,老和尚却一点儿都不在乎有多少工程车在那里等,若无其事,很悠闲地,又说要检查她的磨刀石。这位弟子就快送磨刀石去给老和尚检查。老和尚一看就说:这磨刀石只有磨在中间这一段,两头都没有磨,可见是心不平静,用力不均,是急躁匆忙中磨的。然后又叫这位弟子回去,重新再磨!做弟子的虽然知道这是老和尚的慈悲教导,可是工作很多,实在压力很大,就赶紧回去重新磨,这次就把磨刀石的两头补磨一下,让它平一些,然后又送回去给老和尚检查,老和尚一看就说:这就是要做给人家看,磨给别人检查的,才补磨两头,根本没有真正用心、平静地去磨!弟子听了,就跪下来向老和尚忏悔,求老和尚慈悲指导,磨刀应该要怎么磨?老和尚就说:两手拿刀,心中念佛,安定平静,由磨刀石的头直到尾,平均用力,磨一下念一句阿弥陀佛,不管事情有多少,有多忙,心都要不动乱,每一刀都不能差错,不急躁也不要赶速度,因为修行是为了自己修,是藉境来炼心,借着建筑工程来磨炼自己的心,并不是为了要做建筑工程,更不是要做给人家看,或是让人检查用的。老和尚就拿出他自己的磨刀石,做弟子的一看,真是心服口服,老和尚的磨刀石是那么平,平得发亮,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能够不妄失正念的定力之表现。

  出家须修苦行,修戒定慧。许多人去受了戒,便自以为做了法师。受戒就是要自己遵守戒律,持戒才有定慧。戒定慧不容易,是依经律论而行。对四生不可伤害他,要慈悲、要忍辱、吃苦。有人受戒回来,学些贪念回来,衣食住更享福,不知道勇猛精进。在家人做生意要使人相信,须吃苦、守信,而出家人不能使人相信,就是因为如此。贪衣、食、住,不持戒、不修持,如此怎能使人相信?能守戒、吃苦耐劳,则信徒更会相信、信仰、恭敬你。

  出家人以戒为师。以戒为师是要修到使人见了像佛,人见心欢喜,起敬仰之心。

  现在的出家人进戒场受戒,出了戒场后就没有戒了。因他不知忏悔,自己认为受戒以后就是大法师了。所以,在还没进戒堂之前,应该苦学苦修,出戒堂后更应忏悔,更加努力精进。假如出戒堂就自认是大法师,处处要指导人家,摆架子,佛教就会进入末路。

  出家人如果没有戒律的约束熏习,则与俗家人无异,如果在人与人之间,仍起人非我是,就是未发菩提心,是犯戒。

  戒行清净、六根不染,是入禅的第一步基础,要如乌龟缩六,住于清净无染。如果六根不净、妄念尚存、无明未破,便无法开悟,禅堂打香板就是在打你的无明。出家人要精通戒律,凡事一遇到便能知因果,知道怎么做。要戒学庄严,戒就是要学忍辱,忍辱第一道。

  出家人要精通戒律,凡事一遇到便能知因果,知道怎么做。要戒学庄严,戒就是要学忍辱,忍辱第一道。

  刚出家的人,都带着一身的习气业障,妄念纷飞、心猿意马,不受束缚,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现在出家修行,就是要把这些旧模式翻成新的模式,将原本习以为常的习气,转成负载道法的行仪,即所谓的出家要有戒,戒就是因果,有所约束,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有戒就有定,有定就能发慧,天龙八部会自动来相护。

  你们懵懵懂懂地出家,又懵懵懂懂地受戒,去受戒是要去忏悔,不是带业去,又带业回来。在戒场要尽量少说话,少和人家攀缘,有时间多礼佛念佛。戒场求戒的人多,来自十方,我们不是去和人家比穿的好、住的好、吃的好。受戒能忍即入道,凡事都简单,不要和人家计较睡大位子、吃的好。受戒是学威仪规矩,不是去论是非、造口业的。

  受了戒就应当和未受戒前不一样,更应修苦行,把习气改掉、坏念头去掉,以戒为师。参,就是要参坏的,别人犯错,我们不去犯错。别人不如法,我们如法就好了。戒是戒自己,求忏悔即是戒。戒也不要太执着,否则本是持戒,结果反被戒回去了。戒要不生烦恼,不和人冲突。

  受戒不是受那几个戒疤,是戒在心,知道错了要赶快忏悔,戒持清净就没有男女相。

  要诵戒,才不会有那些爱情、爱别离苦。

  比丘相即是佛相,有比丘法师来参访,就要问候招待,不要再去分别那个人有修?那个人没修?每一位法师都有他度众生的法门,不可随便毁谤批评,因而影响别人对佛法的信心。

  别人好的要赞成他,如不好的也赞成他,则自己的罪会加倍。

  受了戒就是要去行,并不是要做大法师。身份没有高低之分。

  对佛法还没十分了解就去受戒,会容易造成贡高我慢。

  未受戒不知戒律而犯戒,那是无意的。现已受戒知道戒律,就当严持戒律,莫放逸。

  受戒是受忍辱,听到别人骂你、刺激你,而不理会,那就是戒。如果能忍辱,则不易犯戒。

  坏的念头跑出来时,无论做出来了没有,内心求忏悔,不再犯就好。

  身为徒弟的人,若师父有再大的过失,我们也不能说。如果我们听人家说他们师父怎么样,我们再把这些话说出去,我们就犯了说四众过罪。

  戒是戒自己,不是戒别人。当我们起了坏念头时,就应拿戒律来制止,以戒为师。

  依戒律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

  守戒就能定心念佛,念佛也能持戒。

  戒律主要在戒自己,不是光叫别人做,自己不做。

  诵戒,必须熟谙戒本,则自然每天都有戒,只要有愿力要持戒,自然心里会清楚自己的持戒与犯戒,否则,依文诵戒,天天诵也诵不完。

  要按照戒律去行,每一条戒都有戒神,不守戒的话,天龙八部是不会拥护的。

  持戒是在修身口意清净,学佛的规矩,行、住、坐、卧,举止行动皆要庄庄严严的。吃东西时,不要嚼出声音,否则饿鬼听到了会很痛苦。又如,男女众拿东西,不能手接手,女众如果没事,跑去和男众七讲八讲,就是没规矩又犯戒,想东想西散乱心。承天寺已经成了观光区,如果是头脑不清楚的,要修行就很困难,念头往往转不过来,看到了手拉手的情侣,就动了心。摸摸头,才想到自己已经没头发了,虽然一面在做事,心却越散乱。


  病苦、舍身、过人身劫

  老和尚在往生前约一个星期开始,每天昼夜都自己猛力地出声念佛,虽然用力念得身体都震动了,但九十五高龄的他,本来就丹田无力,所以即使再用力,声音仍然很小,所以晚上也不会吵到别人。一般人临命终时,大都呼吸无力,一切不能自己做主,而他却如健将英勇地突出五浊的重围。老和尚已将近一个月,没有吃东西了,弟子唯恐他体力难以支持下去,就建议说:师父,我们念,您听就好了!老和尚瞪大了眼,斩钉截铁地说:各人念各人的!各人生死各人了!说完又用力专注地自己念佛,暮冬的寒夜,气温大约几有十几度左右,老和尚却用力念佛念得身体发热,把盖在身上的毯子都掀掉了。

  身体有病,吃什么药也没有用,念佛没事就好了,阿弥陀佛是无上医王。

  出家修行不简单,出家事情比较多,因为冤亲债主都会来讨,所以病苦、种种不如意事齐到。若能跳得过,则好修行,跳不过则无法安心办道,所以有病苦时,也应当勉强自己多礼佛,业障才会消。

  不要太爱惜这个假体,它终有一天会烂掉的,不要太纵容它。愈爱惜它,它愈坏,有了这个东西就会坏,不要被它利用了,我们要的是那个灵灵觉知,不生不灭的东西。

  出家人不要怕死,死了去西方更好,出家人要有能把什么事都化为没有的力量。

  不要太爱惜身体,生病时不要去理它,这是一种考验,理了它就被考倒。说它有病就有病,说没病,就没什么事了。不要为病苦生烦恼,遇到病痛时,更应体会出人生无常,难免生老病死苦,更应加倍努力修行。

  我们这假体难免有病苦,但这属小病,有妄想贪嗔痴才是大病。有妄想,我们还要继续轮回,生死就不能了,为了保持临终的正念,我们平常就要多服阿弥陀佛的药,否则死将往何去?

  身体就像房子一样会坏的,即使再怎么修补,还是有破绽,我们要将这假体放下,不要太爱惜它,毕竟它是幻化的,但我们要好好利用它来修行。

  虚云老和尚一件衣服破了补、补了穿,胡子留了那么长,有一餐没一餐的,只为了了生脱死,勇猛精进,把身体都舍了。

  这个臭皮囊是借给我们住的,但我们却往往为了它,造无量无边的业。

  凡事好坏皆不形于外,例如生了病,也不要让人觉得你生病了,像师父虽有病,但谁看到师父都说师父身体很硬朗,也没有人知道师父有病。

  我们都是带业来的,所以病苦多,少杀生,多念佛,就会消我们的业。

  人是否难逃劫数和病苦?例如患心脏病,若能专心念佛,则心脏病会好,如果心念佛,还想去看医生检查心脏病,则念佛归念佛,病还是不会好。若能专心持佛号,则病好了自己还不知道。

  过去的佛、菩萨都是苦修的,有的修了几生,有的修了几多劫,生活淡泊,不妄造作,所以能开悟,了生死。现在的人多不想吃苦,也不相信佛、菩萨为佛法而舍命的道理,因此入道很难。

  这个身体本来就不能长久寄托的,不能太依赖它,对他执着太深,要看破四大、五蕴。师父,在四大还没有看破的时候,我们虽然知道身体不是我们的,但痛还是在痛,怎么办呢?如果没看破,会越想越痛!如果看破的话,痛就让它痛,就比较好解决。越痛苦时,就越对自己说:是身体它在痛,这个苦不是我,这样才会看破。例如,你现在,就顾虑到这里酸啦!感冒鼻涕又流啦!也不讲快一点,要坐不住啦!这样就越难受。你如果对自己的身体说:流鼻涕就任他去流,这里酸就随他去酸。你用这样来观想,又有伤害到什么?没有啊!讲话还不是照讲。


  苦行、做职事、利他

  有一位法师担任大殿香灯的职事不久,因为每日来的香客信徒众多,应接不暇,本来慈悲待人的脸庞,渐渐地失去了笑容,心中生起烦躁的念头,这样忍耐了一个礼拜之后,想想还是去请教老和尚解决之道。来到祖师殿,看到坐在那里的老和尚,竟然不是以往和蔼慈祥的样子,而是一副怒目金刚相,不禁心生害怕,犹豫不敢向前,这时他才领悟到:众生喜欢看笑脸,嗔心会令人不敢接近,自己应该忍耐工作中的繁忙,和气待人才是。于是自己知错,鼓起勇气,进去向老和尚顶礼忏悔,老和尚这才露出笑容点了点头。

  要苦行才能得到智慧、佛报、福报。佛报,人家看我们会生欢喜心、恭敬心。福报,人间供养,但要惜福,不要太奢侈,虽然有福报,但要有度量,好的给别人,不可执着。

  出家的目的是为了了生死,了生死就得修行,修行就要能吃苦。不能吃苦、不知修行,生死不了,来生又在六道轮回中。

  在社会做事须守信,不可贪,尽心尽力,要忠心,替人做事能尽忠,则老板会重用你。学佛也是如此,对佛有虔诚信仰,则佛会护佑我们。做大生意、能和外国人做大生意,这也须有好信用,能为老板所重用,老板会提拔你、栽培你,则你的事业可慢慢扩大,甚至与外国人做生意,前途不可限量。读博士不可只顾你一身,须吃苦才能有成就,有苦,别人才会信任你,如此则能出人头地,前途不可限量,所以凡是能苦行苦修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反过来看我们出家人也是如此,佛菩萨都是用苦行,不是选什么人才,不一定要读佛学院才能成就。佛菩萨都是从苦行中,体会、磨炼苦修出来的。

  许多居士读大学,很深信佛法,会讲会写。而我们出家人须修苦行、戒定慧,以无形的方式来感化人,使得大学生对佛教有个衷心信仰。若不苦修苦行,则那些大学生能讲能写,比你强,怎么会敬重你?

  当执事人不可以贪。贪一根草,滴水也难消,还得轮回生死,稍为贪就有业障。在大陆当执事人都有小神通,如知客师都有小神通,那是到各方参学,在苦行中修出来的。要爱护常住物,一粒米如须弥山。更不是用物质来应酬在家人,使人不敬重。

  出家人要把俗家一切习惯放下,否则出家以后仍在贪嗔痴内打转,会走入邪道,不要把俗家生活习惯带到寺庙里来。

  谈到修行,不管古今,都要吃苦,并且经过若干劫,如释迦牟尼佛,人家要求布施眼睛即给眼睛,人家要鼻子即给鼻子,如此牺牲,若干劫才成佛。

  晓得自己是凡夫才好修行。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事,等调理得当,自然智慧明朗,无明散去,这就是参自己。在一个常住中修苦行,修久了,自然也了解别的丛林修苦行的意思。修苦行是除妄念最好的方法,而且当我们修到将苦化为乐时,自然一切事情就会明明朗朗,无不通晓而智慧大开。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而且渐渐觉得快乐轻松,并没有感到是在工作,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若是越做越觉痛苦烦躁,那就是业障在翻绞。不要以为佛菩萨是多苦,佛菩萨已经从苦中磨炼得业障消除,没有苦感,做什么事都,已轻松自在,而不觉得在做什么,也不觉得自己在度众生。

  我们工作,不要说你现在在寺里为佛做事,或为师父做,而是为消自己的业障做。我这里没有什么可学的。只是扫扫地,做些苦行。但扫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会扫,要能高高兴兴地扫,否则,扫地扫得起烦恼,无明业障反而缠上来。

  你看看过去祖师们的书,那些祖师并没有走,他们还在对我们说法。我们不论到什么地方,只要抱着愿意吃苦的心态,愿意忍一切辱,吃一切亏,不畏艰苦,一定都会进步。

  我们修苦行是在藉各种事境,磨炼我们不起无明烦恼,洗除习气,锻炼做人做事的各种能耐,并不是要做什么劳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对一切顺逆境的分别,就是在修苦行。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开发智慧。

  妄想多的人,须要做一些杂务事,将念头有个寄托,否则妄念纷飞,要他念佛也念不下去,只有善根利的人,可以静静地念佛念下去,一面工作、一面念佛,会渐渐地不觉得在工作,而且自然会生起平等心。

  领职事必须受过戒,知道戒律因果,才不会乱来,没受戒的,只能帮忙杂务,免得造业。譬如大寮的事情,有监斋菩萨在那里,可要按部就班来,不可起动无明,与人争吵或乱摔东西,这样,不但业障会反绞,而且加重罪业,地狱还有你的一份。在大陆丛林中,大寮不可有闲杂人进入,即使是当家师也要有事才能进去,以避偷盗之嫌,不像现在,杂人进出,还聚谈闲话。

  老和尚刚出家时,某天,大家出外坡工作,接近中午,收工回寺的时候,正好听到午斋敲云板的声音,由于丛林人多,供众不易,平日省吃俭用,汤汤水水的,没有营养,又加上出坡卖力,众人都饿得发晕,顾不得把工具收拾好,纷纷挤往斋堂。老和尚也想赶往斋堂,然而却被转尘上人叫住了,叫他要把所有的工具归位。当时,老和尚也饿得四肢发软,两眼昏花,一边收拾工具,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干这么粗的活,吃这么差的饭菜,又受此奚落,何苦来哉?嗔心一起,不管他三七二十一,和尚不干了,就信步朝山门外走去。走没多远,又自己回过神来想:我不是决志苦修,专为了生死而出家吗?今天只为了一点苦差事就闹意气,岂不是违背自己的初发心吗?念头一转,忽然觉得志气昂然,一时,这些倦怠、饥饿、不满的情绪,全部抛到九霄云外。就回到转尘上人跟前复命,转公这时才允许他随众入斋堂,并叮咛一句:吃人不吃的,做人不做的,以后你就知。从此以后,老和尚更刻苦自励,不敢生退却之心。

  那些随顺自己自由意识生活的人,往往会失败,不会做却装会的,也会失败。

  念佛、为常住贡献心力,利益众人,这便是修福慧,可直了生死。若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不为众人,以后会堕下去,我也是在为众人,修众人福。

  修苦行就是对一切粗贱的工作,都要无分别的去做,主要在磨我们的傲气、消我们的业障。有苦才有行好修,没苦就没道行可言。

  修行人绝对要利他,也唯有一切利他的苦行功德,才能脱出人我的限囿,离我相的一切颠倒想、贪想、愚痴想,以即因执我相,所起的种种烦恼,由是渐渐得解脱,自性中无量三昧渐渐现前,也唯有如此,一切以利他功德为前提,一切以度脱众生苦厄为怀,则自身无事,心胸渐宽。

  早晚两堂课诵若能专精,则身心渐定,智慧得开,能成就祖师,不可忽视。观世音菩萨也是精熟课诵,再发心入厨房当饭头,知道如何将厨房的劳务,化为功德之事,作为佛事之修持,否则,经咒不习,一味贪着自私,不能将厨房事化为佛事功德来修持,虽煮一辈子的饭,也难出头,因为因地上不正确,只会徒增烦恼。

  在厨房是在行普贤行愿的,以前,观音、文殊等诸大菩萨,都是从厨房中苦行出来的。在厨房要惜福,米泔菜叶不可轻损,不要说丢了可吃的食物没有因果,戒神、监斋菩萨可都把你记入帐里,将来还得做鸡、鸭、猪、狗来吃这些。

  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福的深浅,视所吃的苦多寡而定。

  古时候的大丛林,当家、知客、库头有权统领,他们说的话,不论对或错、是或非,只有听从,没有第二句话。丛林执事人是寺规的代表,是磨练无明的善知识,这些人,往往都以恶人的姿态示现,以种种不合常情的要求,要你去做,无非是要消你的分别业识,只有唯命是从,才能免去烦恼脾气,消除贡高我慢,生卑下心,照这样,才能消业障、开智慧,才是真正的修行境界。

  寺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职事,各人负责好各人的工作,不要去干涉他人。有事情,不要坚持说是自己对,别人不对,否则就会起冲突,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才不会和平。不管别人说我们怎样,都要承担下来,要惭愧地说是自己的不是,这样才能和合无诤,切不可责说别人的不对。担任职事的人,要有不怕别人讲话的气魄,如果畏首畏尾的,怕东怕西,怕别人讲是非,整个心被束缚得死死的,这绝非解脱之道,尤其是做厨房职事的人,更须以忍辱行,来对治我们的无明烦恼。厨房是杂务最多、是非最多,最容易让人起无明烦恼的地方,我们在厨房要修些什么?就是要以忍辱来修治这些烦恼,降伏我们的无明,这样才能开我们的智慧,否则,在厨房当职事,不会忍辱,不会惭愧自己的不是,事事与人争是非,所起的无明烦恼,比俗家人更厉害,这样,煮一辈子的饭,也不会出头。

  我们自身如果不修持,不为常住、众人效力,不修福慧,不修戒定慧,则天人远去,龙天不拥护,自然业障来集,心不能安定自在,便滋生种种事端,落入魔窟。反之,则善神戒神、天龙八部都来护法,魔障不临,自然心得清净,安定自在。

  尽心为常住,功德种在寺院,则来世还会有福报到寺院出家,保住出家人的身份。

  修行最先就是要摄住这个心猿意马、随心所欲的心,不让它放逸,这很不容易,但我们要发愿,为消这些无始来的习气罪业,要提出勇气,努力修苦行,难做的,要去做,别人不愿做的,我们要去做,发愿自己要成就,像阿弥陀佛一样,如此的信愿行,业障才会消。业障消,则做任何事情都快乐轻松,不觉得苦,虽住娑婆界,犹如西方境。修行的路,虽然艰辛,不如俗家自由,但却载着我们步向西方,去见阿弥陀佛。

  俗家人的功德福报,是享得尽的,而出家人的功德福报,却能生出智慧,出家饭是不容易吃的,要吃种种的苦,但这种苦是消我们无量劫来的重业,最后业尽生西。

  出家饭要吃得稳,就应当切实苦行。

  如果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气,所以应福慧双修。每个人要把以前所带的业障消除掉,方法是:拜佛、念佛、发心做常住工作、不计较。如计较则生烦恼,即是造新业,如不计较,我们的福慧就会增加出来了。

  执事人不好做,所以执事人交待下来的事,不管好的坏的,都要欢喜承受,不起嗔心,这样头脑会较清楚。好的捡起来学,坏的放一边,自己心里明白就好,顺此修忍辱波罗蜜,修行不争是与非,不争有理和无理,出家与在家不同。

  寺务处写的那些是与众生广结善缘,与外面办公上班的抄写不一样,而和晚课的功德相同,不要因为不能上晚课而起烦恼。

  如果人人愿意吃苦,则人人都可成佛,可到西方,莲花化生,我们出家人这件衣服就是西方衣。

  凡事要耐心做,念阿弥陀佛,这样慢慢修,心无烦恼,到后来也和阿弥陀佛差不多,很自在。

  苦行并不是简单的,修苦行是在修心,每一样事细心做,会做得合适。而不是每一样都做,结果每一样都没做好,不做还好,给你一做反而更乱。做事情是用来调心,心才不会乱想。我们出家人做事与在家人不同,即所用的心不同、思想不同。在家人做事是为了赚钱,出家人做事是与道相合。否则看起来和在家人一样,都是为三餐做事情。

  事情如何能办好?大家要互相合作,不是用话来耍使人,这一种要避免。要好好讲,讲清楚,以种花为例,不知道的做一次给他看,否则事情做不好,又起烦恼。有的人说话令人起烦恼,不能安顿人的心,令人不知怎么好,又要别人听他的。其实他听不听别人的?结果他就在那里心烦闷,起烦恼,解不开。

  心若清净,就有精神,做起事来有活力。看你们很有精神,在家人穿得那样,却是很懒散的样子。做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修师兄弟间吩咐他人做事时,要依佛法,互相客气,不是用命令式,如父亲命令孩子,或耍性子。

  处事要谨慎小心,凡事皆有因果,能吃的东西给扔掉或放坏了,都逃不了因果,因果丝毫不爽,谁也替不了谁。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

  做事情是在训练我们的头脑,有事做才不会打妄想。

  做事不要计较,看到没做好的,捡起来做,做事功德是自己的,如果讲别人,那就是又造口业了,做事情不是替谁做的,是为消自己业障而做。出家的好处,你们还看不出来,还不知道,这些业障如果不消,就都会挤在临终时出现。外表上看,出家人好像也只是吃三餐、做些事,其实出家就是要去除这些贪、嗔、痴,及消我们的业障。例如:在擦椅子时,师父说再擦干净点,你们会想:已经擦得很好了,怎么还这样说?这种想法是俗人的见识,修行要直心,要说:好!好!我再擦好。这也是在考验你们的心,所以修行贵在直心。

  修苦行即是在洗头脑、换种子。

  要少用头脑,但不是说不用头脑做事。而是说,遇到事情做过了就好,不再去分别你我是非,对人也是一样。

  比较率直的人,智慧容易开。

  做常住的工作是没条件的,不要做得怨天尤人。

  常住即慧命所寄,有常住才有我们,我们当为常住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计生命安危。

  一边工作,一边念佛,就会感觉到有地狱、因果、轮回等,才会警觉应该赶快念佛求生西方。

  东西好的,不要把它变成不好的。这是指常住的东西、使用物,要尽量保存、使用得宜,不要无心或故意把它放坏了。

  修苦行是要锻炼自己是否能舍身。这个身体是假的,一定会坏,再怎样补也补不好。

  修苦行是要培养这个愿。看有没有这个愿,业障少的人,愿力就会发出来,诸佛菩萨成道,就是依这个誓愿。

  做事情就像在玩游戏一样,若无其事,但心要有主不要被外境所转。

  我们要舍身,为常住件事,如果太爱惜身体,即无法修福,反而被臭皮囊骗走。

  尽守自己的职事,如果好吃懒做、不尽职,福报用完,业障一到,自然而然待不住。

  在家有苦,出家也有苦,在家所受的苦没有目的,而出家所受的苦,是要了生死,不受轮回。

  我们修苦行,就是要消业障,所以对于自己的言行,应多注意,免得带业障来,又带业障走。

  不要怕得罪人,自己职事要做好,该说的就当说,不要做人情,免得落因果,失人不失因果。

  有什么不知道的,应该问师父或师兄,不要怕丢面子而自己擅做主张。

  今天我们出家是要修行,了脱生死,不是来享受的。修苦行就是磨炼我们的身心,能够使我们没有我相,没有贪嗔痴,达到身口意清净。

  做事要心甘情愿,才会开智慧。

  以前在大陆丛林,出家不是那么容易,刚出家要先出外坡做苦工,做到某一个阶段再领执事。

  以前大陆丛林,只要有人犯错,知客师也不用多说,把你的姓名写在布告栏上,你自己看了就得走路。现在知客师说你,你还会和他吵架,真是差得远。

  做事情要用头脑去思考,不要人家说这样做,就一成不变地去做,要有判断能力,否则岂不就像一只傻狗,人家丢了一颗石头,它不知丢的是什么,就跟着去捡。

  拿笔的大博士,虽有学识,但不见得就有得吃,而拿大笔的,也就是拿锄头的,只要拿得稳,一定不愁吃的。

  做事要有耐心,把环境擦洗干净,也同样要把自己的心洗涤清净,边做事边念佛,不要放逸,不要让意识跑走了,才能达到身口意清净。

  执事人关心我们才骂我们,纠正我们的错误,这就是我们的善知识、指导者,不要人家一骂,烦恼就来了。

  修行谈何容易,要想当一个修行人,不是那么简单。现在我们只能说做苦工苦修而已,我们贪嗔痴慢疑未断,现在只是磨炼我们的心志,等断了这些,那才入道。

  做事不是为别人做,也不是应该做的,而是为消自己的业障。大家在一起做事,若有人不会,我们来教他,若他做不好,我们帮他做。不要分得太清楚,他不做,你就起烦恼,他不做你自己来做,要有慈悲心。

  如果执事人教我们做事做错了,我们也不能去反驳,顺着他的意去做,自然就会悟出真理。

  修行的路程要愈苦,才会开智慧,不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否则和世俗就没有两样了。

  人家叫你这样做,你就这样做,头脑也不会去想别的花样,这样比较好修行。

  如果你将地扫干净,师长硬说你没扫干净,这时你若和他辩,这就是在家性子。若你能接受,说:好!好!我把它扫干净。这就是修行。

  信徒拿东西来供养,是来求福的,即使是供养一根草,我们也要以欢喜心接受。如果拿好东西来,我们为了这些东西起贪念,则不能悟道。如果拿坏的东西来,我们把坏的煮成好吃的,则福慧双修。如果没有适当处理,反而批评人家拿这些坏东西来,自己起烦恼,并且造口业。

  修苦行不是一定要做很多事,做事情是磨炼自己的心。做事不能急,慢慢来,做久了自然熟悉,就会开智慧。事情应该怎么做,不是刻意绞尽脑筋去想怎么做,而是一看到就自然知道怎么去做。

  在家人整天忙碌地工作,就是追求名利、声望,想在物质上得到享受,吃好穿好住好。而出家人工作,是为了训练头脑,工作不求做多,也不用急,更不是想得到别人的赞叹,也没有在追求什么。

  急性就会无明,丹田也会无力。

  修行要靠自己去行,像一杯水,当你未饮之前不知其味,饮了之后就知其味,所以要去行,才保证真实。

  要有菩萨的精神,要做一位菩萨,不可以自己好就好,不管别人死活。应该把别人看得重要,自己没关系,要利益他人,如果只利益自己,无明烦恼就会一大堆。

  做什么事情才算是修苦行?就是一切都不计较,日常生活不起分别,就是修苦行。

  自己的职事,自己量力而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必请人帮忙,因各有各的职事,自己发心就自己做,如果麻烦别人,说不定会使人起烦恼。如果他自己高兴帮忙做,那就可以。做种种事,都是修行,不必计较。

  在家时什么事都依赖父母,不知天地几斤重,而出家后都是师兄弟,各人领各人的职事,把自己工作做好,较有独立性。

  做事情要有计划,不能随随便便草率了事,要把常住的东西,做适当圆满的处理。例如一棵树,没有给予适当的种植,误把它糟蹋了,那我们就有过失。

  每天做事,把事情做好,心都在佛道上,如扫地也会悟道,扫地扫尘埃,要会扫我们自己的尘埃。

  戒本有各个职事的规矩,要详问才不犯戒,以后担当职事才能胜任、有寄托。

  职事要一步一步、一级一级地按照规矩来,不是统管的。

  若职事都会做,则到哪里都自在。

  做事情是在磨炼我们。做事情如果用心则会专心,一件事如果会专,则其它事也都会专,边做边念佛,同样的,一理通则万理彻。

  看做事情就知道,做事专心、用心,则学佛念佛也就专心用心。最后自己会有这个直觉出来,则工作中那里不干净也会知道,就是地上一粒沙也会感觉到。即一件事人家说了,就知道该怎么去做。

  从无始以来,所带来的业,善念少,恶念多,所以我们的自性被盖住了,发不出来,因此有妄念、爱睡,无法与它抵抗,这就是业障,所以要做些事情来调配。修苦行,消业障,才不会想睡、想吃。去掉坏念头,才有正念,烦恼才少。否则是到处听,听得乱糟糟,烦恼都没处通,没办法疏导、排解。

  修行是做人不愿做的,勇猛精进,不是和人计较这是不是我应该做的。斤斤计较就会和社会人一样,做人不做的才是修福慧,修行不是用算的、计较的。

  如果在工作时,还知道我在做什么,还有感觉,这只是修福。如果工作时,没有我在工作的念头,也就是没有什么感觉,这就与般若相应,亦即身心世界皆能放下。

  听执事人的话。不要故意刁难执事人,大家同心协力。

  修行就是要做,事情做下去之后,慢慢有善根跑出来。业障消除,善根就会出来,不是说修这个该他做,我们不帮他做,这是奥行。修是修解脱,头脑会精彩,精、清、明才是解脱。不是说叫你们一定要做那些事,而是要让你们头脑能够洗得精采,有的人越做越不情愿,这是坏行。

  做事情,不是在分会做不会做,而是要起欢喜心愿意去做,如果分我会做、你不会做,就会竞争,起烦恼,说我扫那么干净,给你乱扫一通,又弄脏了,于是我脸朝这边、你脸朝向那边,两个人不说话,都起了烦恼,心里就想:在俗家时,还可以去旅行,出家这么辛苦又不自由,真歹命。

  做事情,也不是一直要追求做得很完美,例如:打扫干净了就很高兴,如果弄不干净就起烦恼,这样,即使让你打扫得再干净,这个心还是不会干净。


  和合、忍辱、破我相

  当年老和尚在大陆深山潜修之后,回到寺里常住,有一天大殿功德箱的香火钱丢了。当家师和香灯师传出这个消息的时候,举寺哗然。老和尚没回寺以前,从来没掉过香火钱,老和尚回来没多久,全寺赖以维生的香火钱居然不翼而飞,而且让大家连想到的就是,老和尚每天夜间都在大殿里坐禅,如果说有人动手脚,第一个知道的应该就是他,既然他没有反应,那么偷香火钱的,会是谁呢?于是大家都心照不宣了。从此,整个寺里上下,大家虽然都不明说,可是只要一进大殿,或碰到老和尚,没有不以白眼相向的。古人说:万夫所指,不病而死。老和尚在众人默摈之下,一句表白说明的话也没出口,一点不满怨怼的心也没起。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多礼拜,大家仍然怒目相待,老和尚依然如沐春风。这时候,当家师和香灯师才出来讲话,揭开这段公案的谜底。原来香火钱并没有掉,这只是当家师和香灯师,想藉此事来考验老和尚,究竟在山上潜修几年之后,历练出什么样的人格来?没想到老和尚,居然在众怒之下如沐春风。经当家、香灯师这一表白,大众师都自觉惭愧,这一个多礼拜,天天怒目所向的,竟是一个人格完美、超然物外的道人。大家除了生起一份愧疚不安之心外,倍生一份敬佩赞叹之意,而老和尚却依然故我,不为毁誉得失而动容。

  我们的无明就像云一样,有时会将日光遮住,凡事要从无明修,不起无明火,不生烦恼,不忌妒人,如果忌妒别人,会堕在三恶道中,来生不知是否能再得人身。所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土难生。

  参是要参坏的,不要因为被人打击,就觉得他是坏人,其实,他是我们的善知识,就是把我的头砍掉,我也要度他。要修到不生不灭,现出我们的本性、佛性。参人的坏处来修正自己。

  如果要省却烦恼,凡事当随从大众或他人的意见,不可固执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才可以依自己的意思,这是忍辱的方法。

  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专一,而且能够忍辱吃亏的人。

  论人的是非曲直,心里不平,起了烦恼,那就是自己的错、自己的过失。不要去管是非曲直,一切忍下来,心里安然无事,这才对,自己也无犯过失,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师父不在时,遇事境缘,要记得师父曾说过的,要忍!要忍!心安无事,这是最好的一帖药。

  只有那些不开化、不明理的人,才会把不实在、没有的事情拿来起妄想烦恼,这也是一种妄念愚痴。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没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别人的行为好,我们心里不起欢喜贪着心;行为不好,也不起憎恶心,要好好按耐这个心,不起烦恼。别人不好是别人的习气,那是别人的事,如果我们拿来起烦恼,那就是自己的愚痴。这样不论事情是好是坏,能保持这个心不动,便是忍辱。能够冲破这一关,以后无论什么事,就比较不会起烦恼。这点切要好好学,好好磨炼,如此业障自然消除,身体自然也好起来。

  我们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阳光一样,对万物一视同仁,无物不照,好人它也照,恶人它也照。好坏是别人的事,我们总要平等慈悲,若是与人计较,则自身也是半斤八两。

  佛法是圆的,是可以权宜变通的,并不是有棱有角的,总是要宽怀大度,自身的立场没有过失,别人要怎样,那是别人的作为,与自己无关。修行就是在训练我们做人和做事的态度。

  那些溺在父母身边的人,比较不能成长,而那些离开父母的宠溺,在外奔波的人,反而能炼成大人的气魄。就像溺在母猴怀里的小猴,有时会被母猴抱得活活闷死,而那些独立跳跃在山林的小猴,反而活得很好。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环境,越是能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

  在家人分别善人恶人而起憎爱,而出家人对善人是如此,对恶人也是如此,一律平等慈悲,于好不起贪着心,于恶不起憎恶心。那些刺激我们的,才是我们真正的指导者。入寺没有刺激,便没修没行。

  不可起憎恶心,来分别那是恶人是坏人,是我们自己不够那个道行来接纳对方,不够那个涵养来与人善处。错是错在自己的耳根、眼根的分别业识。这便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习气,我们就是被这些习气障碍住。

  有功夫的人,耳朵不听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恶,人家毁谤我们,骂我们恶人善人,都当做没听到、没看到,收摄六根不外驰。只有那些没功夫的人,才整天窥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计较。

  寺庙是个十方道场,十方人聚集一处,一个人一个样子,我们要自己去应付这个环境,不可能环境来配合我们的意思,在家里甚至父母都不可能完全顺己意,何况十方人?处处要能忍,能随顺,心才会安。

  出家就是要在恶劣的环境中修,那些好的、快乐的顺境,已经不必学了。修就是要修这些坏的、恶的,这些逆因缘会启发出我们的智能与知识,成就我们的忍辱行,让我们处处无挂碍。当我们的智慧,发展到某一程度时,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烦恼。所以,越是会修行的人,越是喜欢在逆境中修。

  我们出家的意义就是要了断恩怨,要怨亲平等,对恶人、有冤仇的人,我们要平等发愿,度他们一起成佛,这样我们才会起平等慈悲心。

  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舒适顺意的境界有什么可修?就是要在横逆的环境去磨、去修,万般事总是要顺别人的意思,事事忍辱,最后终会有好处,如果再分个我是他非,烦恼就惹上来了。

  事事逞能干,样样要占上风的,最后都会失败。不要以为自己是大学生,样样比人行,不接受他人的话,那么这一生是不可能再有进步的。知识分子总是在思想上转不出来,被自己的思想所缚,而起我慢心。

  那些越是能干,越是有才华的人,越是要卑下谦虚,要以大慈悲来待人处事,才不会失败。

  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智慧,延长我们的寿命。

  什么事都要学习放下,不要执着,不要样样记挂在心。自己了生死,才是要紧的事,不必去理会别人在演什么戏。否则,自己跟着起烦恼,一起堕到三恶道去。

  出家,主要在演忍这场戏,演得过,就是佛菩萨。

  师父在时,要好好体会师父的意思,师父不在时,自有人会领导大众修苦行,智慧自然会开出来,最重要的是要修忍辱,能忍辱则智慧生,智慧生则无明尽。别人说我们,不论自己是对是错,还是被冤枉,都唯唯诺诺,以不辩应之,心中不起烦恼,则智慧生,若是执理与人辩白,则无明起矣。

  别人对我们越是不好,我们越是要发慈悲心善待对方,要对他越好,越要度他,不可像俗人一般,起嗔心、结怨仇、出家人心要无嗔。

  修行人就是要在这色、声、香、味、触、法的业识顺逆中求解脱,无魔不成道。成佛那有那么便宜之事,不经苦行、不经魔障,如何去励炼无明烦恼,修行人就是在修魔障,唯有冲破魔境中的无明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也唯有舍下色声香味触法,心无挂碍,才能得到清净解脱,才能显出菩提心来。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不能贪图安定顺境,那样是不会进步的。

  要达五蕴皆空,必须持戒、忍辱、勇猛精进、改脾气和个性,必须打破无明,一切随缘都好,如果起无明烦恼,人我斗争,那就可惜了。

  既已离俗,一切得依出家人的法门修六度,若不能忍辱,不能舍弃比较胜负的世俗习气,一切言语、事物中怕吃亏,怕被人占便宜,起人我争执,仍是俗气未脱。

  既已出家,当思解脱之道,以了生死,多念佛,种西方莲池的种子,切不可随他人的业障烦恼而转,否则,业障越绞越深,将来堕落得也越深。

  我们出家受戒,是要除去我们在世俗社会中所熏染的习气,革除贪念,修忍辱行,不可再以人家错、我对的观念来处事待人,那是一种社会习气,必须改掉。如果人家说的有道理,我们可以听一听,拿来作参考,如果说的没道理,那就把它放一边,不起烦恼,这就是一种忍辱智慧。否则,若起我是人非,就是胜负我执的心,凡事一定要占上风,无明烦恼便生起,这就是一种愚痴。

  事情来时,我们依当时的情况,斟酌情势,当面应对,但事境已过,便须放下,若再提起论是论非,批评好坏,便是造口业,就是我们的过失。别人好坏是别人的事,我们不必把它带到我们心里来烦恼。

  忍辱是修行之本,戒律中也以忍辱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处,能行忍之人福报最大,不但增加定力,而且能消业障,开启智慧。

  在家人的习性是,是凡事分别是非、曲直、对错,争常争短的,恶心相向,出口如剑,而出家法就不同了。出家人要忍辱为本,慈悲为怀,事无分是非曲直,甚至无理的事情,也要以婉转慈悲的心,学忍辱吃亏。一切能容,才是出家人的德量。

  我们修行便是要修,六根对六尘所起的分别烦恼,分别善恶、好音坏音种种等,这种分别,就是六根不清净。修行就是要修这些分别烦恼,直到六根对六尘没有分别,才是六根清净,才能五蕴皆空。譬如说:别人骂你,那是消灾,给你不好的脸色看,那是最上供养,要没有分别,反而觉得如获至宝。

  你看弥勒佛、布袋和尚,他有多大的慈悲度量,如果一个人没有度量,吃不了一点亏,受不住别人的一两句坏话,就是没有修行。西方不是普通一般人都能去的。

  烦恼恰如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无可捉摸。心里有事,就会出毛病,心中无事,一切不会出问题。

  出家人要忍辱,要修无我,如果无我则无诤,也不会去分别谁好谁坏,对众人就像对一个人一样,没有分别,一视同仁,没有在计较我是他非,如果有一个我,那有问题的事情还多得很。

  当我们论说他人是非时,不是他非我是的事实,而是我们的耳根、眼根在纳受、分别外物,是自家贼在劫功德财。我们修行就是要守住六根门头,别让他在声色上追逐,这样烦恼就进不了门。时时紧闭六根,耳装聋,听若无闻,眼装瞎,视若无睹,鼻不拣香臭、口不挑精粗、耳不贪美言、眼不贪境界,自锁家门,锁自家六根门头,专意念佛、拜佛、看经、静坐,打扎自身的功夫,那里还有闲情对外攀缘?

  不要看别人对不对,要自己多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做好,修是要修自己,依法不依人,要恭敬三宝。只要是众生都会有错,但他那一天忏悔了,就能改过做好,四生都有佛性,有的胎生很灵通,比人类更灵,只是它不会讲话而已。

  不可二三人交头接耳、结党私语、背后论人是非等,否则容易让大家不安,造成闹众。

  出家后什么事皆以忍辱为重要。会说我们的,都是我们的指路者,没有他们,我们不会进步,不能成就。不要以为自己已经这么辛苦了,还这也嫌、那也嫌,没一样对的,干脆回去好了、走好了,但又不知该走到那里去,又不能嫁人,这样反而更痛苦,好像活在活地狱。

  都是有个你、我在争,看能不能修到没有你、我这种境界。要修忍辱,忍是我们修行的根本,如果不能忍,则徒具出家人的外表,不要常以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这样就不能修心。

  自己有烦恼要自己解脱,把师父开示的话拿来应用、来解。不是师父说一大堆,而是自己能够灵活应用、拿来转。

  烦恼、生气时,不要执着追究烦恼是哪里来。若执着则心不开,不能安心办道、往前进,什么事都要看得破、放得下,还是把阿弥陀佛挂在嘴边,才是最要紧的。

  好也笑笑,坏也笑笑,好坏是分别出来的。如遇高兴欢喜,就问自己,是什么人在欢喜?如遇烦恼,就问自己:是什么人在烦恼?遇有烦恼或有什么不好的念头,就对自己说:又来了,又碰到了,要念阿弥陀佛,又说:烦恼快走,没这回事!这样自己以心治心。

  在修行过程中,生了烦恼就不好,要没有烦恼才好。

  要怎样才能心安?就是要无心。心本无所住,找不到心,心原是尽虚空遍法界。

  西方在哪里?在自己的心中。心中无事、无烦恼就是西方。

  不要随着外境而去,六根要守住。任何横逆,就如同钱要让你赚,而你不要,境来了,你不修忍辱,反而起烦恼。什么事都忍得下来,才会进步。即使是自己对,也要向他忏悔,那就是你的功德了。我们都带业而来,还有很多要修的。譬如一个世界当做一粒沙,有恒河沙数的世界,每一个众生都可到西方。要怜悯一切众生,想到他们也跟我们自己一样,也是来修行、来种善根的。对他们要发菩提心,即是慈悲心。

  不要有骄慢性。

  要讲别人之前,先和这个心商量一下。

  出家至少要没有烦恼,处处能自在。

  讲话要简单,不必要的话勿多言。

  不用多看经,看多了迷迷糊糊,凡遇到什么事,都一句阿弥陀佛,高兴也好,烦恼也好,要远离是非,也是一句阿弥陀佛。要静下来念佛,念到睡着也很好,一念能超出三界,又一念,到西方。修行要眼假装没看到,耳装没听到,老实念佛,现在你们都是眼睛睁大大的,仔细看着。修行要人家愈不认识,愈好修。

  这是前世修来的好因缘,才会你出家、我也出家,一起修行。出家修行要大家和睦相处,你好他也好,大家都好。不是和在家人一样,谁好谁不好,这就有爱情爱别,修就是要修这些,冤亲平等。

  我们累世所造的恶业比山还要高,今生出家修行就会现前,所以有时候觉得出家后,业比在家多,我们要有力量跳得过去,如果不伏烦恼,反而又起心动念,那就又造新业了。

  出家了,如又分别计较,就是斗争。

  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烦恼,以前在大陆是要看那个愈有修、愈有根基的人,特地去试他,故意用那种无理的态度去刺激他,有时看他事情快做好了,偏再去破坏或打他一下。要看根基到哪里,才能试到哪里,否则对没有根基的人,只有徒增他的烦恼,在台湾是行不通的。一般女众从父母身边来,扭扭捏捏的习气还在,用的方法都是世间法。

  要认识坏的就是好的,否则每一个人都有一肚子的烦恼,怎么去修?就是从这里去修,才能去除烦恼。如果每天就只是这样,做做吃吃,而不去悟道,则到老来还是一样,而他也说他在修行,可是脑子里还有很多烦恼。

  打击我们的,你以为他是坏人,但是在修道来讲,是有帮助的,内心要感谢他。那是西方钱,你不会赚,反而跑去哭。

  没根基的人,烦恼一大堆,即使你跟他解释,也是听不进去,转不过来,烦恼不除,正念不出来。

  听话要会听,要听闻佛法,不要听俗气话。前者是解脱的,后者是是非的。不要还有相,有个我相,计较你我相,是坏种子。

  听话要会听,要听闻佛法,不要听俗气话。前者是解脱的,后者是是非的。不要还有相,有个我相,计较你我相,是坏种子。

  出家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个人。人多才有坏的可参,那些坏的人,才是我们的指路者,这样才会进步,祖师大都出自厨房、种菜??等,在最没人注意的地方、最没中用的地方修行。

  有的人在说别人是非,他自己也不知道,不是他故意这样说,而是无始以来所带来的业习,使他这样说。

  修行人是境遇愈坏愈好,出家和在家不一样,出了家是愈苦愈好,修行道路上,有很多和世俗不一样,不是争对不对。以前有两个徒弟打坐,一个坐得很庄严,一个坐得东倒西歪,可是师父拿起鞭子,打那个坐得庄严的徒弟。要是现在的人马上起憎恨心,生烦恼了,但那个徒弟很惭愧地请师父开示指导。修行不是争对不对,而是要有这种功夫,做对了人家说你不对,你也能接受。

  有相看得到,无相是要我们有坚固心,是非装不会,不要被度走。

  受了别人的攻击或批评,我们当忍受,即使是被人冤枉也得忍受,还要感到庆幸并感谢人家。

  忍辱即是智慧。

  乐意接受别人的指导、劝导,不可违抗不服,或分派系、勾心斗角。

  起烦恼时,不要和这个说那个说,说来说去惹是非,最好多礼佛解烦恼。

  修行要扫除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看到别人的缺点,不要起分别心,应先观察自己,人皆有佛性。

  打妄想或烦恼时,要赶快停止,继续念佛。如妄想继续打,就不要去管它,还是要念佛,才不会退失道心。

  修行一定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这样才会磨练出好的人才,如果是一二个人、三四个人在一起,就没有磨练的机会了。

  不可两人单独讲悄悄话,讲来讲去就结党、分派系。

  出家就是要舍身,人家怎么骂,怎么侮辱,都无所谓,去掉我相,才好修行。

  夸我们的,赞美我们的,那都不是明师;骂我们的,不管对与否,这才是真正明师。刺激我们的时候,就是在成就我们,当我们受到刺激时,总会想:这么瞧不起我,我就做给你看。拿出这个志气来,成就已在望。

  不要光看别人的过错,要常常看自有无过失,有则改之,才不会与道相违。

  我们从无始以来,所造业障如山那么高,而今出家修行,就是要消我们的业障,若不好好修行,反而造业,说这个怎样,那个怎样??,这座山就越堆越高,永远无法跳出生死圈。

  出家和在家不一样,出家没有说对不对,对也接受,不对也接受,若能如此忍辱,道心才能坚固,,慢慢就会去我相。

  大家评论谁比较好时,自己不要参加意见,心里明白就好。

  要发宏愿,别人都先成佛,我才成佛。简单地说,凡事帮忙别人,助别人安住其心,安心办道,把所知道的,说给别人听,令他增加智慧,他人先成佛,而我才成佛,不能有嫉妒心。

  随人之性,合人之性。

  不能生丝毫的嗔心,否则不能入道。

  若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气,故应福慧双修。要把旧业消掉,方法是拜佛、念佛、做常住的工作、不计较。若计较则生烦恼,即造新业。

  别人和他结恶缘,我们不要受人家影响,也和他结恶缘。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心要有主。我们要广结善缘,未成佛先结人缘。

  若自己对,而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忍受,也要向人忏悔。凡事承认自己不对,就不会起烦恼。修行就是修这个。否则,钱要给你你不赚,就是说境界来了,你不知道修忍辱,反而起烦恼。

  修行不讲是非,不讲没影的事。说是非就失败。

  出家做事与社会差很多,社会是追求名利,我们是修身、口、意。话像一把刀,一句不对,可害多少人。言多必失,少说话,多念佛。

  如果别人把做不好的事往我们身上推,也要忍。以前人家说师父,怎没把饭煮熟,叫人怎么吃?师父默然不辩,这才是功夫。

  如果有分别计较,就不会安定。不是他坏,是我们不会修,因自己怨恨、烦恼而不安定,是你自己不安定而怕。怕与不怕,就是安定、不安定。不怕就安定,怕就不安定,怕是自己在怕,别人也没在怕,是自己修不够,自己的心没有主就害怕。怕多了就生烦恼,心不安定,也就会没道心。什么事都要用比喻的,过了就没事,才会有正念。

  如果有人想害我,我们要想:大概过去我害过他,所以才这样,我不能再和他结冤仇,我要度他。凡事都有因果,一针、一线、一句话,皆有因果。

  人家在讲我们的是非,修就是修这些。

  寺里也会有是非,形形色色,看得会害怕。会修的人就会想:等我修好一点来度他,不会修的人则会和他结冤仇。

  凡事都说自己不对,说:忏悔,请教我,而不起烦恼,就是无我相,就不有坏念头。

  出家修行不是竞争、斗争的,竞争斗争则还有名利心。

  一个人不是坏,而是习气。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只要有向道之心,就能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坏人。

  修忍辱波罗蜜,不是说我要忍辱,也不是感觉自己在忍辱,或压抑自己,这还有我相,而是对境不觉得,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骂你时,你不觉得人家在骂你。

  凡事都要忍辱。

  人家管我们,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拿他的坏处来回光返照,不被他转走,忍下来,自己六根中会分析出事情的真相,慢慢智慧就会开。

  不要说好人、坏人,要把坏人拿来修,好的就好了,那还要修?就是要参那些坏的,拿来当借镜,阿弥陀佛多念一点。

  若人家不好,你不会拿来修,则让他度走了,为他起烦恼。人都有优缺点,人家好的你没得到,坏的你却得去了。我们看到人家不好,把他当作一面镜子,他不如法,我们可要如法。

  以后,你们如果在外面,有听到别人在批评我什么,你们不可以跟他们辩驳,因为他们批评的是我,不是你。


  修行不执着

  有一天,有一个人上山来,提了一个○○七的手提箱,非常神秘地要求单独见老和尚,因为过去曾经有人图谋不轨,所以弟子们不允许他单独见老和尚,但这人说有重要的事要请问,后来他就去附在老和尚耳边,非常郑重地问道:老和尚,人家都说您有神通,您老实告诉我,您到底有没有神通?老和尚也很神秘郑重地附在他耳边说:我告诉你,我有吃就有通,没吃就不通!

  老和尚在大陆承天寺修行时,各种修行的方法都尝试过,有一次故意几十天不吃饭,有一天上殿时,竟然体力不支,向前倒了下去,因为他排在最后一位,往前倒时,前面那位竟然被他撞得又向前撞到前面一位,一时,大殿的秩序大乱。他这时才知道自己错了,故意不吃饭,也是执着啊!

  自己精进也不知道,要顺其自然,不能太执着,执着要用功,要顺其自然,自己精进,也不知道自己在精进。

  一心念佛、吃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形式上装饰我相。

  看经要能解意,解意要能并行,只有能自观自行才是在利用经,才名为转经,否则便是被经转。如果看经、看戒得到一点知解,便拿来批评别人,侦察他人是否做到,心生分别,徒增我相、我慢与是非,也是被经转。别人没有行的,做不到的,我们一定要行得到、做得到。否则,批评别人,自己岂不是也与他同类?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查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

  修行不是在忍饥饿,一天只吃一餐,不但体内虚火会上升,身体会亏损,且忍久了,还会沦为饿鬼道的一份子。

  行日中一食货过午不食,那是顺着身体的自然状况,在饱足清净的情况下,自然不需多食,而舍下一些多余的饮食,并不是勉强去行的。像你们现在,还是一身的无明习气在妄动,所吃的,恐怕都还不够体内的消耗,还谈什么日中一食?不变成饿鬼就好了。

  了生死哪有那么简单,不吃饭就能了生死,那大家都不吃好了。了生死,必须去无明习气,要忍辱,忍辱第一道,这是最重要的,不是不吃,就可以了生死。

  静坐,是坐无色相,不是停滞在静中。要离一切相、心无所著,才是静坐的意义。由这清净、空、无色相中,在行、住、坐、卧中,寻得一不着一切的法,心无所贪恋、爱着,而走出生死,入解脱之道。

  我们打鼓时,念办公事,办公事,公事办完办私事。就是不可人劳我逸,只图自己念佛、拜佛、诵经,这些是属于私人的事,如果不发心于公事,一味地自私,只顾自己念佛、拜佛,这样的修持,就是执我相,心地只有越来越窄,一辈子无法解脱。反之,将身心奉常住,为众人做一切功德,令他人得到利益,这样虽然没有时间拜佛、诵经,但一切的经藏已在其中,则智慧渐开,心胸渐广。

  出家人就是在修六根对六尘的贪欲,解脱色身的束缚,不着五蕴的色相,坐无相禅。如果执着有相坐禅,或有形式的用功,有一个我在做什么,则会增长贡高我慢。

  修行须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一天过一天,无挂无碍,无忧无恼,这样才行。如果还执着我在进步,或做了多少功德,会起贡高我慢,还是很危险。

  练不倒单要有善根,不是容易的,没有说要用什么方法?怎样去练习?这样就有执着。这是一个有善根的人有心去修,在行之中有一正念,自然而成的。师父只教你们念佛,师父以前在山上是随缘,众生能吃则人也能吃,天人供养自然。如果饿了硬是要忍,身体会饿坏了。修行是用心,不要去练那种不倒单、不吃东西。师父修到现在,一直有一种感觉,即修行万一走错路,很危险,唯有念佛最好。如果是走错路,人身难得,有很多人错误了。

  不要执着,一切随缘,如果有师长帮你做事,你觉得承担不起而且损福报,这就是执着,怕福让人家得去,如要人家得到福报,自己本身也要有福,才可能让别人得到福。

  凡事不要执着,有时碰到某些事,总想要使它比较完美、比较理想,一直把事放在心上,追求、一直追求,这就是执着。

  修行不能执着,执着即生烦恼。

  不要着相,说:我做了什么、什么

  不要以为出家几年了,要当法师,要闭关闭山。修不到那个程度,什么都还需要,怎么去闭关,到后来什么问题都出来了。要勇猛精进地修行,到了食衣住都不需要了,才去闭山、闭关,这才有保障、有成就。

  出了家要多念佛,不一定要坐禅,功夫不到容易着魔。

  修学佛法,并不是什么都不要,那会走偏的。

  佛法不着于境界,如乐、明、空。轻安则乐;妄念少则明;不生念则空。如着于乐则生欲界天,着明则生色界天,着空则生无色界天。

  什么是粗衣淡饭?不是不吃饭,而是吃饱就可以,不求吃得好;穿得暖,能遮身就可以,不求穿得好;睡得足,有精神就好了,不要贪睡,睡多易昏沉。若想搞些花样不吃饭,身体搞坏了,不能安心修行,则枉费来出家。师父以前搞过很多名堂,现在老了,知道错了。

  念佛还有感觉,还知道有念没念,则是执着。

  静坐时如有好坏境,都不执着,也不用说。

  不要执着好坏,若执着坏的,则永远停留住,不能进步,例如自己做错事,心里就感到很难过,心不开,一直执着这事,就无法安心办道。一切都是幻化不实的,过了就算了,若执着即生烦恼。

  修行不是修给人家看的。若是形于外的,你有几两重,人家一秤就知晓,修行是向内不是向外的,要给人感觉不出来,这样我们也好安心办道。

  师父曾经一个星期、一个月没吃饭饿肚子,但我很少说,怕你们误会,跟着学,你们如果不吃,饥火上升会起烦恼,甚至把身体弄坏。没有了这个假体,怎么修?所以我说你们如果肚子饿,吃几餐都没关系,只要不贪就好。

  男众、女众

  有一天,老和尚与弟子在庭中谈话,看到岩下不远,有一位年轻比丘,仪表不俗,温文儒雅,带领着六七个在家女众弟子,向这边走上来,老和尚突然对身边的弟子说:那一位年轻法师,有一点危险。弟子们看不出什么道理来。但是过了两年之后,大家才知道,这位年轻法师到日本出席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后,竟然在日本还俗,就此不归了。

  女众业障较重,但会修的就此身即可解脱。不要太爱惜身体,否则贪念一来就散乱,无道心。要好好苦志修行,来世转男众身,沙弥出家,来做圣僧。佛也是人去做的,不会修照样堕下去做畜生,要誓愿做佛。

  女众对年轻的男众法师,应该恭敬、尊重,但如果去跟他说些东拉西扯的闲话,则我们会有过失。我们要装庄严严地恭敬佛、法、僧。如看到认识或是不认识的法师,我们庄重地说:法师,阿弥陀佛!则我们得到利益。而不可轻慢地认为,我们是女众,你是男众,不可以来缠我们!不是这样哦!我们恭敬法师,他如果本来是心猿意马把持不住,则因为我们的恭敬,他自己内心会惭愧,但不是惭愧给你看,这是无色相的,这样男众法师也会得到利益。

  生为女身,能出家,得遇善知识,又有安定的道场,应该感到万幸才对,应该赶快修,改掉自己的脾气,改掉不好的念头与观念。

  女众感情重,不要再来那些爱情爱别离,喜欢两个女众常在一起,说你为什么不跟我好?要分开,要远离一点,如果执着下去,就是邪了。

  男女众讲话不能面对面,拿东西不能直接接手。师父是有定力,否则即使相距百步,也嫌太近。你们现在的正念,都还不够十分之一,还很危险,要多注意。

  在男女众道场,男女众一定要分清楚。动物交配有季节性,其它时间则不会,而人的习气重,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不要看他外表斯斯文文的。女众应当自爱,而男众无事不要到处逛。

  女众要尽量避免和男众交谈。

  我们是凡夫,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男女众要分清楚,即使活到一百岁也是如此,除非已开悟证果有定力,否则容易出毛病。

  在台湾还好,女众能出家,要不然女众在社会上只有堕落下去,来出家再怎么没修,不杀生,来世看能不能转个人身再来修行。

  女众出家都不容易,何况要到别处参学,所以要参自己的起心动念,贪、嗔、痴、慢、疑。

  女众出家已现大丈夫相,等于半个男身,不可常现女态。否则,不但习气未改,反而令人起心动念,更加造业。

  现代男女众出家,散乱心较多,我们道心要坚固,不是拿佛教去和社会比赛,办种种活动,僧俗男女夹杂不分,坏念头一大堆,容易退道心。

 
  心不安定 想离开常住


  有位法师出去参学回来,逢人就向人吹嘘,他在外面那个道场,有多好多好,人家要聘请他,担任什么职事等等。大家听了都很羡慕,有的人就动了念头,也想出去见识见识。有一天老和尚当面漏他的气,对他说: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外面做什么?从此,他再也不敢向人吹牛了。老和尚曾经说过:在台湾没地方参,所以要自己参自己。善知识在哪里?在心。

  如果要出去参学,可以去参别的寺里的住持、当家、库头等,这几位执事人修行的方法。但是现在的出家人,多攀亲攀戚的俗家样,没有出家人,辞亲割爱的气魄,又多争名争利的名闻利养心,没有出家人息心淡利的道风。

  参学是在参自心,当人家在说我们的是非、坏话,就是要给我们参,看看自己起了什么心?烦恼、妄想、不自在或造口业?就是在参这些。

  一心念佛,最重要的是要能忍辱,什么事情不顺眼,就把耳朵关起来,眼睛闭起来,装着没听到、没看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人要和颜悦色,再怎么说,修行就是忍辱这两个字。

  不要嫌别人这点不好,那点不好,不是别人不好,是自己的无明业感在作祟,没有智慧,不能越过。如果有道心,做什么事都无烦恼。

  父母对子女,爱之深责之切,如果子女嫌父母唠叨,多管闲事,而离开父母外出别住,则不但自己放弃父母给予我们的依靠,而且让父母怨叹,自失其利又伤及父母。出家也是一样,做师父的希望弟子成就,才不惜唇舌。如果弟子不听从,离开师父他去,不但自己失去指导者,而且令师父失望。

  以前的人求法,虽然受尽辛苦,但却能藉此增加身心的能力,做为他们日后担负弘法度众的资本。师父年少时,参学行脚四方,也是历尽饥饿疲劳,加上病魔缠身,也是这样磨炼过来的。只要有实际的修持,自然有诸天护法的拥护,否则,师父整天在这里闲坐,又凭什么每天那么多的信众上山礼拜?

  我们参学,并不是在参别人能给予我们什么优渥的待遇,而是要从吃别人的亏中去参,才叫做参学,如不吃亏,是参不到东西的。所以,忍字非常重要,不但要忍一切的劳苦,更要忍一切的侮辱,别人怨恨我们,我们还得用一句阿弥陀佛跟他结善缘。只有能忍辱,才能启开大智慧。

  承天寺较不自由,有种种束缚,但这却保持承天寺的规矩、庄严。苦行中磨练出来的解脱自在,才是真正的自性西方境界,临命终时,直接往生西方,这才是究竟的。此心能安,到哪里都能安,此心不能安,则到天堂也不能安。

  在台湾没地方参,所以要自己参自己。

  憨憨阿做,憨憨阿吃,多念佛,今天是今天,明天,明天再打算,什么事都不操我心,这就有坚固心,这就是修行。如果做是做,还打妄想:要读佛学院,要怎样,这还不是修行。

  修行要自在,不要在乎别人对你的评语,说你好,说你坏,这不是别人不对,而是你自己不能安定。

  业障到、起无明烦恼,如果没有正念则邪念起,处处看人不顺眼,处处不顺心,就想离开另找道场,或觉得没意思,还俗去。其实只要是一起了烦恼,就是自己不对,不管你有理还是没理。

  苦行尽心去做,佛号念紧一点,心有寄托,业障就不会来找我们,否则业障来绞,社会上花花世界的境界就浮现出来,打妄想,心越不安。

  修行要过劫数,一劫一劫地过,很苦,业障来也是一劫,病苦也是一劫,如果能忍,这个劫数过后,脑筋一转开来,正念就会出来,则时时刻刻一看到这娑婆世界的事情,自己就会去解决。知道眼所见都是有生有灭的,就一直念佛,这不生不灭的灵光,就一路到西方。

  有善根的人,师父讲他,他知道师父在教他,就会说忏悔。没善根的人反说师父怎么还说他,生起烦恼,就想:还是在家好,有父母,吃好穿好。假如去结婚演那场戏,结果是再堕落。或者想要离开这里,那以后就没有人会讲他了。轮回是有的,不要以为没有,很苦!

  出家是要修行,不必到外面去读书,佛学院所讲的未必完全是佛学,往往掺杂了一些社会学,接触久了,心无法脱离世俗。

  现在这个道场,让你们不愁吃、穿、住,而能安心办道,一方面修行,一方面开示指导。真正修行的目的要了解,你们没有去过别的地方,你们不晓得,有的不知道做什么。修行要知道逆境是正好修行的时候,不好的就是好的,好的就是不好的,烦恼即菩提,将它回光返照。师父曾说过,鞋子倒穿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在这里住不安,想到别处去,其实主要是自己不安,到哪里也一样不安。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有境来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

  不要想到外面参学,现在一般的俗气重、争名夺利,好的学不到,反而把坏的带回来。

  我们执着这个我见,耳朵好话听不进去,也就是指正我们,对我们修行有利的话听不进去;而坏话说得很漂亮,也就是夸奖我们的话,却把它当成好话。这样自己会昏迷无主,变成散乱心,变成是非人,到处说人家说他怎样怎样,说者和听者都无主、都不安,自己找麻烦,无法开智慧。在这五浊恶世,好行没修到,坏行修卡多。不要自己无主,拿别人来作主。

  为什么要出家?就是要断七情五欲,爱情爱别离苦、生老病死苦,这些都是由心出来的,这些让我们修、让我们观照都观照不完了,你还要去看别人?还去看别人的不好,自己心里就不高兴,就执着,则业障马上到,想不开,变愚痴,到处说是非,到最后就这家道场也不好,那间也不好,换来换去,没有一间适合的。爱住那种没人管、较自由的,随心所欲,则坏念头越多,七情五欲更多,就常常照镜子,装漂亮一些让人欣赏,又怨憎会苦,怨这个身体,怨父母为何没把我生漂亮一些,变成身出家,心不出家,妄想乱乱打。


  安僧、统理大众

  现在出家人吃苦的很少,不知出家人必须千辛万苦去求了生脱死,也不知为何要修道、要如何修?修道人须吃苦,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才能成道。现在人不知如此,怕吃苦、怕拘束,便自己去盖寺,结果不能统理大众。实在自己还不知自度,怎能度人?我们要吃苦来修,不可为贪享受来出家。

  被称赞而不会起欢喜心或贡高心的人,我们才能称赞他。

  越是当大法师的人,越是处处要谨慎,在任何时候对人都要尊重、慈悲。

  事事都要能明理,随顺人家,才能指导人,否则自己都不能明理,怎么指导人?我们出家人,要以佛法佛理来指导教化别人,否则就是俗家款,就是世俗的样子。事情不能随顺人,就是没度量。

  牛虽然很劳苦,但不知离苦,做牛是因为以前做官不清白,这一世来还债的。如有人做官把钱拿出去飞到国外,最后来台湾当牛,一世做官九世牛。牛有二只角,老虎也会怕牛,老虎是直直的,牛会转弯。牛做事做久了,慢慢地有一天也会有觉性,譬如犁田时,还会教我们转弯。有一个人不会犁田,却装会,他乱拉那只牛,后来那只牛一生气,就把它抛得老远、老远。师父开示是针对大众,不要以为是在说谁错,而生烦恼。如有错,私自承认忏悔,要反省改过。常执着就会起烦恼,自己烦恼不说,还染及别人扰乱大众,否则怎么说统理大众,要先能治家再治国。有德行最要紧,大家出家做什么?就是在修这个行,修本来面目,要看师父种种自然而现,而生觉悟,听后要去体会,不要听过就算了。不要有我执,如有我执,智慧不会开。如有贡高我慢之心,会障道。

  先治家再治国,家比喻是自己的习气、无明烦恼坏种子;国比喻是大众,也就是要先除去自己的习气、无明烦恼,再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人、统理大众。

  承天寺是十方道场,外来的出家众,如果能守规矩,都能住下来。

  我像一块桥板,我先走了这段路,铺了这块桥板,让你们走,我不敢说我教你们,只是以我的出家过程经验,告诉你们,互相研究而已。

  出家人是讲慈悲的,不是用世俗法来管人,要以行为来做给人家看。说话要看个人根基而定,例如,我们对有根基的说:有了过错能够忏悔,罪从心起从心忏。那这个人虽有过错,但经忏悔则清净,不再犯过,能把心用在道上。对没根基的人,就不能这样说,如果对他这样说,他会认为:反正做错了,忏悔就好了。这样他永远没有办法改过,永远在忏悔。

  出家人不分拜谁为师,只要能守寺里的规矩,大家都一样,大家都是佛弟子,如果分得清楚,你是外来的,我是怎样怎样,就不是出家人。出家人只要能好好依戒修行,修行得好,到哪里都会受人恭敬,天龙八部也会拥护你,十方丛林皆可为家。

  对来挂单的人,不能有分别心,讲人家好坏,让人家不好修,只要他遵守规矩就可以。

  某甲有吐痰的习惯,常常到处吐痰,而某乙有疑心的习气,有一天甲在乙前吐痰,乙疑心甲瞧不起他,结果两个起了冲突。丙知道他们的习惯,前来和解,从此两人都改过,甲不再吐痰,乙不再疑心。一个人的习气如果不改,会给自己添麻烦,疑心会对自己不利,会障道。当我们知道有人起冲突时,应该帮忙双方和解,不可再加油添醋,否则事情愈闹愈大。

  修行修得好,自然有人拥护你,不是刻意强求来的。

  如果有一个人修得好,其它人也会沾福,一人有福带满屋,而且人人也会起勇猛心,向他学习,每个人都想修行,一起共修,大家要互相勉励,否则如果起是非、嫉妒、愚痴,大家都不安定。

  以前在大陆丛林修行,各人公事办完办私事,各人在房内念佛、看经、静坐,二、三十年来,不知道邻单住的是谁。纠察师、知客师很严,看见无事串寮者,马上查问、打香板,大家哪有闲时间说闲话。


  随缘、老实安份过日

  有人前来问难,对老和尚说:你们佛教叫人修行,修行会有什么成果?你现在拿出来给我看看。老和尚指着庭前的一棵花,就问他说:那是什么?这个人回答说:那当然是一棵花。老和尚说:好!你既然说它是一棵花,那么你现在就叫他开花给我看看。这个人无言以对。

  这世间就像一场迷梦,所以什么都要看破,不但财不能贪,贪财,痛苦就随之而来;名也不能贪,贪名也是苦,娑婆世界没有一样是我们可留恋的。我们出家人舍下世俗的一切,粗衣淡饭修苦行,做常住的事,利益大众,心有寄托,则妄念不起,业障自消,心无挂碍,一天过一天,这就是修行。

  修行是舍下身心,修一切功德,行菩萨道。发菩提心,发大愿力,粗衣淡饭,活一天,就修一天的行,今天不必挂碍明天的事,万事随缘。

  如果我们自心安定,则自然没有事情,每天心定神足,心无所求,随缘一天过一天,心里自然平静、法喜,这就是西方境界。西方何处求?西方就在我们的内心。反之,心若不安定,则常常会有事情发生,到哪里都不会安定。

  现在寺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贪念,而且每一位都很尽心自己的职务,都很为常住努力。所以护法诸天都在拥护我们,否则,师父每天就坐在这里,自自然然的,也没有做什么佛事,凭什么建道场?而且,大家都能平平静静地修行?照目前这种情况下去,对承天寺会有个好处,就是在未来的劫数变动中,承天寺能免过这个劫难。

  你们拜我为师,我给你们的是佛法,如果以后我不在,你们仍依着去行,道心才会坚固,出家路才走得圆满。

  吃、睡随缘,不必去执着佛没念没拜,这也是执我相。

  我们的衣、食、住虽然不好,但修行是在修清净心,我们心中没有什么,没有事情,每天就这样,是清净的地方,在家则是五浊恶世。

  空余时间多礼佛、看经藏。

  今天我们能在这衣食住具足的道场修行,更应该加倍努力修行。

  今天我们有这么好的修行道场,不要再去想外面那个道场好,否则心无法安定,就无法修行。

  出家人要是无所求,心无所住。

  大器晚成,自己有了一点功夫时,不要想出名,年轻出名,慕名的人一多,如果定力不够,尤其人的情欲高,万一碰上孽缘,是很危险的。

  行住坐卧应当不离佛,像印光大师、弘一大师这么有修行的人都还要念佛,更何况是我们凡夫,应该把念佛视为第一要务。我们在世俗都已念过书,如再去念佛学院、学讲经,会更增加爱情、爱别离苦的念头。世俗人把苦当乐,等到老来就怕死,放不下子孙。而我们出家人虽然修苦行,边做事边念佛,日子久了,会体会出有天堂、地狱、六道轮回,庆幸自己出家,佛念多了,智慧也就开了,就有所觉悟,到老时不怕死,还有个西方极乐世界可去。

  以后师父不在,不用烦恼,只要照师父的话,念佛修苦行,对于六尘的好与坏,不用执着,要随缘。

  能在一天当中,平平静静念佛、拜佛、做事,没有发生过失就好,不要想做什么,无过便是功。

  每天训练没贪念,不乱说话,讲话要讲佛法,求生西方。世俗的种子已经够多了,不要再讲这些俗话是非。

  如果有道心,慢慢修到四、五十岁来,无所挂碍,老尼姑这才有了一点自在,但还不是很自在,如果不悟道,虽到四、五十岁,烦恼仍在,且易成颠倒。

  少说话,多念佛,言多必失。

  诵经、看经、念佛、说话,这是一天当中所必经的过程,话要少说,诵经看经的时间,不超过念佛时间,还是要以念佛为主。

  任运而行,随缘度日,任何事皆不操我心,所有衣食住行、是非荣辱,都冷冰冰放下,这样外缘清净,心中智慧自然开。

  平常心就是道,每天保持不起烦恼,不起欢喜贪着心,多念佛拜佛。对人不好也不坏,随缘和人结善缘,不攀缘。时时刻刻注意起心动念,有坏念头,要马上提醒自己。

  修行要保持中道,不急不缓,细水长流。


  修持得好、逐渐解脱

  老和尚跟我们说他在大陆住山的故事,他说:当时我只带了几件衣服、针线、一、二十斤米、火柴,在清源山找了一个石洞,这个洞有两个洞口,我将一个洞口塞住。洞内很清幽,又有一块石头,在石头上打坐,感到很舒服。日落时,忽然有一只老虎以屁股先进洞来,我吓了一跳,大呼一声:阿弥陀佛!老虎竟也被我吓到了,马上跑出去,隔了一会儿后,它又再度进来,我就对它说:山军啊!你能不能把这个洞让我修行呢?还是你要吃我呢?我看老虎并没有恶意,就为它皈依。这就叫做心动心,我无恶意,它也无恶意。第二天它带来许多小老虎,在洞口游玩,走来走去、跳来跳去,显得很高兴的样子。这个境界非常好,就是吃素、修道才有这样的境界。

  不要钱才会有钱。

  心里包藏什么都有,要用时就有,没用时就没有,这就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有些人以为和尚这个称呼不好,其实要当老和尚可不简单,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称为老和尚,必须是有道行、能度人、做方丈、建道场度众,并且道行与法师不同。

  出家人不要欢喜衣、食、住充足,若贪享受则容易懈怠。出家更应该努力,看是能否了生脱死。受戒是修戒定慧,看是能否修到到那里都很自在,随处都可度人,到处受人恭敬。

  在修行方面,不管走到那里,都受到别人的欢迎,这是因为韦驮菩萨的拥护,所以到处受人尊敬。有修行的人,不一定要自己发心建个大寺庙,有修行的人,跑到深山里,不管有没有吃的、穿的,都会有韦驮护法拥护来建成大的道场。

  心若修得清净时,一触到境界,便能分辩邪正,心无动乱是道场。

  出家就是要修忍辱,如果计较人我是非,这还是属于世俗烦恼的生死轮回因,不是出家解脱的境界。而凡事能行忍辱的人,则智慧渐明,当事情来了,一接触到,智慧就通,就知道该怎么做,所谓的智慧如海,便是由忍辱中磨炼出来的,由此更能引发出神通。

  我们这个色身会生老病死,终有一天要丢弃,是没有用的东西,我们要舍身,利用这躯壳来修苦行,磨炼它,不要太顾惜它,以去掉对这个形相的执着。一个苦行修圆满的人,他的心会照出自性的灵光,会照出过去的事情来。

  出家了非比在家人,要看破名利,淡泊一切,不去攀缘,修行是自自然然的,你修到哪里,韦驮菩萨自然拥护你到哪里。要尽心常住的事情,才能增加福慧,否则一辈子不能了脱。

  如果生死已经了脱,能弘法利生,到那时候,虽然我们不求名利,名利自然也会跟着而来。

  如果我们能把这个心修得清净,那么临终时,这个心便投入莲花,由西方莲池自然化生,而不是经由父母精血而来的的秽体,如果由父母体生的还是有生死轮回。

  虽然我们现在生在娑婆世界,但是如果念佛,心净则国土净,心清净无烦恼。无妄想,则也是净土,此是娑婆净土,心即是西方。

  出家人一样仍需要地理,但是要看道行,道行如果有修到哪里,就能感化,则地理、人理、天理,都包含在修行中,所以说出家人修行是根本。

  受戒是受什么?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照这样去做,到哪里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就有德行,不但人见生欢喜,也可感化人。

  修行是要到哪里都一样,都能自在,修行就是要修这些。

  照师父的话修行,边做边事念佛,去除我执和法执,智慧才会开,智慧是无色相的,抓也抓不到,智慧开时自己也不知道,碰到事情一动,就知道如何去处理,这才是智慧。

  经藏在哪里?经藏在我们的心中。但这要开智慧才有办法,智慧不开,看经书是迷迷糊糊的。若智慧开,则看经书会觉得很熟,而且又会领悟出一些真理来。

  打法器、唱诵梵呗,这些都是自然会的,不是刻意去学,智慧开了,自然而然就会了。

  人生有生、老、病、死、爱别离等八苦,如果有愿力修苦行,以后会有小神通,什么事到哪里都知道,自己会有所觉,自己就有主。

  现在承天寺,来的人什么样子都有,但闹中取静,才是真修行,有的人还跑去大马路旁修行,甚至车子开过去,他也没有感觉。

  要注意自己的心,要的是内心自然生法喜,不要因外面环境好而欢喜,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要修到我没有怎么样。

  凡事不是光用嘴巴说,或是去分别的,而是自己开智慧体会出来的。

  不要祈望施主送东西来,不要依靠施主,只要努力修行,有了成就,天龙八部都会拥护我们。

  三皈依要好好地去体会,是否做到了?如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智慧怎能如海呢?就是人家点一下就知道了,不是经书一箩筐,这毕竟不是自己的,形于外的经书,看到的能了解,没看到的就不知道了。所以念佛念到某个程度,经藏自然在你心中,还是要老实念佛,才会开智慧。

  智慧胜过神通,智慧能辨别是非、了生死。

  修行要修到动静无挂碍,就是身在动时心不动,不被动转,而静时也没有静的念头。又念佛扫尘埃,莲花朵朵开,就是要提起正念,把恶念转为正念。

  出家人衣食住要能淡泊,眼假装没看见,耳假装没听到,像个傻人,这样修下去,韦驮菩萨会拥护你,你到何处,人见如佛,如要建道场,马上有人拥护。

  修行要福慧双修,修到老时,福慧具足,人家自然恭敬你。

  要修到正念自己跑出来,那才好,一有正念出来,才会去分辨怎样才是正确的,知道怎么去修。

  修到了有正念,就会很清楚,耳朵听到好音、坏音时,就会感觉到不顺好音,不随顺附和自己心意的好音,而能把坏音拿来修。

  穿这件出家衣服,要修到任何事不挂碍,不挂碍人情世事等一切,挂碍是多余的。

  修行要修到慈悲相,眼神让人看起来很和蔼慈悲。

  如果修得好,不管到哪里,人家也要找你,别人也喜欢和你讲话。修行要自己修,修到有体悟,悟到娑婆世界的苦、轮回的苦,悟到一条,就是一条的智慧出来。

  即使自己知道,也不能说我知道、你不知道,有这种贡高我慢的心态。我还不敢说我知道,我只是分析给你们听而已。

  智慧若开,则自己的习气、脾气就会改。

  佛菩萨化身来试探人心,大都化为乞丐或又脏又臭的,看世人的心是否有度量、肯吃苦。

  身口意清净,则事情一动到时,就会分析出正、邪,否则,就会被坏的牵着跑。出家是训练收摄心猿意马、香味触法、衣食住,训练这些精神,正念才会跑出来,才分得出正、邪。在社会上被这些坏的污染到,出家修行就是要改这些。

  认真苦行,佛号念牢一点,福慧开出来,对我们的生死就明明了了。修到自己会感觉到,会体会一些道理,这就是我们修来的,自己生死就会知道。苦到最后就是乐、解脱,自己在这中间去体会,那时就是极乐世界。


  问答篇

  民国六十三年,有弟子问老和尚:请问师父,为什么不想多睡,却都没办法?

  老和尚说:就是有种种欲念,好比:嘴爱吃,爱吃就爱睡;鼻爱闻香,闻香就有散乱心;耳爱听,爱听就有爱情、爱别离苦;眼爱看就动心,一动心就入心。

  民国六十八年,有位弟子请示老和尚:师父,什么叫自净其意?

  老和尚说:眼见不生分别,耳听不生分别,就是自净其意。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又何干?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

  有一位弟子心有烦恼解不开,正好客堂有事,要到和尚寮一趟,一进去,老和尚便对他说:金刚经里头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解释看看?

  这位弟子无言以对。

  老和尚就嘱咐旁边的另一位弟子为他解说:如果人在好言、恶言上起分别,在形色相上分别善人、恶人、好事、恶事,而生起执着憎爱,以这样、分别执着的业识习气,是无法进入如来清净解脱的境界。

  有位师父因为家人一直不谅解他出家这件事,始终郁闷在心,请示老和尚应当如何排解。

  老和尚说:既然已经离俗出家,如果父母眷属越是关心我们,那么那层情爱别苦会越缠越深,终至哀哀怨怨,永远不得解脱,甚至随之生死轮回。出家了,不要再有人我憎爱之心,这是轮回之因,我们应当发愿:对那些有怨仇的债主,要起慈悲心,有能力的话,尚且要度他们,何况是父母这些对我们有恩的人。虽然,因世俗的观念,父母不谅解我们出家,产生怨隙,我们更要提起修行人的志气,发愿一定要成道了生死,然后去度他们,如此才是大孝,而不违出家之志。

  民国六十九年,清早,老和尚坐在广场前,香灯师上前请示师父说:师父,您看我试着学美国法师日中一食,可以吗?

  老和尚正色说:你三餐吃饱,身体强健,体力充足,好好给我打钟、打鼓,做常住的工作,为大众做些功德,才是正事。日食一餐,也要看自己的体能是否可以,慢慢试练,自然而然成习惯。如果勉强去做,身体无法支撑,疾病就跟着来。日食一餐,还是执着一个我相,执着我在怎样。那只是为自己,没有为他人,我们修苦行的,要利益众人,不必效仿这一套。

  民国六十九年,老和尚八十九岁,有一天晚课后,老和尚在大殿旁边坐着,有位师父对老和尚说:师父,我们在俗家时,父母兄弟六亲眷属朋友等,都以情份相牵系,而出家也有师父、师兄弟、十方僧众法侣等,如果起分别心,而有亲疏情份在,这是否也会形成生死因?

  老和尚说:我们说出家修心,心要怎么修?就是没有分别心,心净就是佛。我们轮流当执事人,与十方众人接触,就不能去分别对方,不论是俗家或出家,一律平等对待,不起分别心。我们度众生,就是以这无分别的心在度众。俗家人不晓得这道理,凡事论好论坏、分是非、别爱憎;而我们出家人,不论是对、是错、是好、是坏,表面上只要唯唯诺诺,应付应付,不管是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心不起分别,不去执着它,这就是出家心。出家人如果还是一天到晚,说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论是论非的,这就是身出家,心没有出家。我们说别人不好,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这并不是对方不好,而是我们的眼睛看出去,耳朵听到,在分别好坏,而这种分别,直接通到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起烦恼。说人的是非,本身就是一种恶念,如果我们不去分别,我们的心自然就会安定下来。如果我们看到不对的事情,或不如法的人,能够心理明白,而不表现出来,那才是真功夫。

  承天寺对面的南天母正在开发,起造别墅小区,有位师父恐怕以后小区繁荣,人烟密集,承天寺成为观光地区,会破坏这修行道场的宁静,必须镇日周旋在游客间,不得安宁。便向老和尚说:等这里成观光地区后,我便要往深山迁移,另外找清净道场修行。

  老和尚说:这里繁荣还须四、五年的时间,将来如果成为观光地区,对我们修行不但没有妨碍,反而更能成就我们的苦行。修苦行的人要有气魄、有愿力,不怕吃苦。各种境缘,都要亲自从中历练出来,才晓得实际的情况,智慧才能明朗,遇事才能无碍。否则,没有愿力,怕吃苦,畏首畏尾的,身心都被束缚住了,智慧如何能开?

  是,师父!

  还有,我们还必须有不怕别人批评的气魄,只要心正,就不怕走歪,即使别人走歪,也不会受影响。如果一个人做事畏首畏尾的,怕别人批评,见人私下谈话,心便不安而起猜疑,以为人家在说他什么,那是没有见识、没有出息的人。对人普普通通就好,没有特别好,也没有特别坏,无好无坏,平平就好,这就是修行,否则就不称为修行了。

  老和尚说过,经典即是路,烦恼时拿来化解,要会用。有烦恼来,会应用,烦恼即菩提,不会用的,烦恼即是无明。如果烦恼来不知解脱,着于烦恼,有如吃错药,吃到毒药。药是随人吃的,要吃对药,不要吃错了药。要回光返照,把它改过来,不要说别人不对,一说出来就是自己不对了,这个口很重要。老和尚又说:修行要注意口业,口好就好,不要说:我虽口不好,心是好的。出家了,佛寺中也会有是非,但不要与人在那边论是非,不要一张嘴巴唠唠叨叨。论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有时间就拜佛、念佛。

  于是有弟子问道:师父!那做起来很不简单。

  不要说不简单,只要去行就很简单。???我是凡夫,所以??说自己是凡夫,也是执着。我就是没有修。不要说没有修,修行要有信心,我也可以成佛,我也可以做到,这样才会更精进。不要常说我,就是这个我在作怪。

  民国七十二年,老和尚九十二岁,有弟子们请问道:师父教我们不执着,但如果不执着,事情如何能办好?

  老和尚说: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智慧,办事情也要有定力。

  师父常叫我们要学历代祖师,但在这样优裕的环境,食、衣、住都不欠缺,应当如何学起?

  我们不去贪它、着它,只要过得去就好了,不能说东西多,就拼命地吃,这就是贪念。也不能故意吃得少,饿肚子,依照自己食量而定,吃饱就好了,也不去分别好吃不好吃。以前东西都是自然的,现在的东西都是化学的或洒过农药,真的不能吃或坏了,就不要吃,乱吃、吃多了死翘翘。贪一枝草,都要再来轮回,佛要多念一点才好。

  女众念佛是否能达到一心?

  能。佛是人去做的,虽然女众业障较重,要比男众多修五百世,但现在是减劫的五浊恶世,女众业障重,却有这个福报来出家的,这是因为善根比男众还要深。

  为什么宁可帮愚人拿包袱,不做能人的军师?

  老和尚答:处处君子,处处小人,能人名堂较多,上上人有下下智,下下人有上上智。

  以后时间还很长,很耽心会不会走错路,如果走错路很可惜。

  每天早晨起来,不要去讲那些杂话,这个那个的,要赶紧多念佛拜佛,公事办完办私事,静一下,这样脑子清楚,比较有正念。人家在做什么?说错了什么?不会跟着错了。然后也要回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做错了什么?有正念才会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

  老和尚说:今天是今天,明天是明天,今天能够身体没出毛病,念佛而过,就要很满足。明天再来时,明天再说,不要挂碍,所以说不必想以后的事。

  于是弟子问道:那是不是说不管任何方面的事,都不要挂碍它,专心于道就是?

  老和尚答道:会听的人,听一两条就知道,不是每一样都讲。以前法师讲经,都留一些让你自己去悟,不是每样都讲,又不是在讲故事。那么,怎样念佛才会专呢?这也是执着。妄想来时不要理它,有时叫它不要打妄想,它还是要想。所以理了它就多了一个念头,而且愈想愈多,念佛要随缘。请问

  师父,带业来怎么开智慧?

  老和尚说:多念南无阿弥陀佛。意业难持,是无始来习气沾染自然而现,如果念头一起马上忏悔,有没有因果?意业还没做出来,马上忏悔就没有因果,如果做了就成身业、口业,就有因果。应该时时刻刻有忏悔心。有忏悔心,善念会跑出来,头脑就明白,就知道该怎样。戒有开遮,要看清楚,否则很容易被戒所束缚。意业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随犯随悔。

  请问师父,钵打破了,是否出家饭碗就丢了?

  这也是执着。如果你的钵让人给打破,因此埋怨打破你钵的人,为了这个钵,你却和人家结冤仇。

  一个破戒的出家人,罪恶无边,堕落地狱,是否比一个在家人还不如?倒不如在家修?

  还是要出家好,虽然堕落,但是他的果报受尽,还会再来修行,毕竟出家多少种了一些善根。所以出家说忏悔,忏悔什么呢?无始以来所造的很多业。

  请问师父:什么是空?

  看得破,即是空。

  以后师父圆寂,我们会想师父怎么办?

  我在西方接你们,但也要你们放得下,到时,我们就在西方见面了。

  听师父开示听得很高兴。

  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三心范围很广,贪嗔痴也包含在内。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此三心就是现在、未来、过去三心。

  听师父开示,有时不敢吃太多太饱,但体力又差,该怎么办呢?

  要吃饱,只要不贪、不着就好,不要说好吃多吃一点,不好吃少吃一点。

  师父,有时候好像有魔?

  不要说他是魔,要说自己是魔。

  老和尚常提醒出家弟子不能贪求名利,而徒弟们认为:师父如今名声远播四海。老和尚却说:我也没感觉。这才是真功夫啊!

  老和尚谦虚地对弟子们说:我不识字,教你们一些基本的修行方法。你们识字,看些经典及释迦佛、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传记,学他们的修行方法。诸佛菩萨都是有愿的,所以修行要发大愿。

  而弟子们认为这个不容易做到,便对老和尚说:师父,可是我发不出这个愿。

  老和尚说:愿,不是要我怎么样,这还有个我。愿,是自然的,像师父也没有说我要怎么样,但现在有这样的成就,我也不知道。

  有位弟子请问老和尚:师父,有人说我着魔了?

  老和尚答道:如果会修,魔就是我们的护法,魔也是人做的。邪见就是魔、刺激就是魔,但如果有忍,则是护法。香也是魔,色声香味触法,不让我们成佛道。外面的境界,手拉手的情侣、游客是大魔。

  有一天,老和尚问弟子说:你们来是要修行的,但是修行这两个字很难说,修行要怎样修呢?

  弟子答道:要有愿、修忍辱,但是做不到。

  老和尚慎重地对他说:这是正正板板修行。说我出家要来修行,这不是简单的,每个人都带种种的行,暗行。如果要修行,路头还很多,就是指每个人的心性、起心动念,每个人都说他在修行,但都带着无明烦恼,这有的是前世带来的,也有今世的。

  老和尚又问另一位弟子:我度你来出家是为什么?

  来修行。

  你再说看看,修行要怎么修?

  师父说过的粗茶淡饭、香味触法。

  修行就是要有愿,诸佛菩萨之所以能成佛,也是以他们的愿力,好比说:若娑婆世界不成极乐国,我不成佛。修行要修忍辱,勇猛精进,心猿意马要看顾好。

  有位女弟子,常常需要下山办事,因为交通不方便,想学开车,就问老和尚说:师父,出家人学开车好不好?

  老和尚答道:不好!虚云老和尚带简单的东西,一支铲子、一张拜椅朝山,有一餐没一餐地过日。他有这个愿,所以能吃苦。我们没有这个愿,所以吃不了苦。老和尚开示过,现在花花世界,一切都很方便,但修行一定要效法祖师的修行方法,才能了生死。

  弟子们又问道:没有生死心,念佛都不知道要做什么。

  念佛不知道还好,知道反而去分别。这些外面的都是幻境,不要去分别,生死心是不知不觉地修到某一境界自然而成的。

  念佛,怎么念呢?有的人念了一辈子,却仍然胡涂。

  念佛,自然一直念下去就好,不要求做什么,无所求、无所著地念下去,才会觉到。

  师父要我们学自在点,要怎么做,才能学自在呢?

  阿弥陀佛多念一点,慢慢来。做事情慢慢来,脾气、个性要好一点,慢慢就会自在了。温顺就是忍。

  老和尚说过,念珠不能拿在背后,也不可拿太低,不可以挂在脖子上,人家是有那个德行,才可以挂在脖子上。

  徒弟就很热心地说:那我如果看到别人挂在脖子上,告诉他不可以这样,可以吗?

  老和尚说:不必了!


  综合开示

  有位弟子觉得自己我相很重,听人家说打香版,可以去无明习气,也可以去我相。但是,如果要求别人打香板,心里有准备,当然被打的时候,就不会生烦恼。如果是没有准备,不注意的时候被人无理地打过来,这才是考验,才可以了解自己的程度和烦恼,所以,就去跪着恳求老和尚慈悲,帮她去掉我相的烦恼。老和尚听了就说好,好,好!但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做弟子的就每天去跪着恳求老和尚,老和尚还是说好,好,好!但依然没有动静,日子久了,又因为寺务物繁忙,做弟子的就渐渐忘记了这件事。

  有一天,有很多政府官员、教授、老师,都来到承天寺拜见老和尚,老和尚就叫这位弟子去翻译,这位弟子一进祖师殿,就依照平常的惯例,合掌念阿弥陀佛,和大家打招呼,这时候,老和尚突然很夸张地学这位弟子的动作,也合掌说:阿弥陀佛!这位弟子一看,觉得苗头不对,赶紧跪在老和尚面前,老和尚就说:这么多在家居士在这里,你跪着是要让人家折福吗?弟子不敢再跪着,赶紧站起来。老和尚又说:你大胆!竟然站得比师长还高!就这样,跪也不对,站也不对,要和师长平起平坐,就更不对,真是令人不知如何是好。当天因为有很多人要求要皈依,按照平常的惯例,皈依证都是这位弟子或其它弟子,代替老和尚填写、取法名。但是那天老和尚竟然对大家说:你们看!她自做主张,皈依证都是她自己写,目无尊长,心里那有尊重师长,你们到底要请我做证皈依?还是请她?弟子一听就不敢再写,赶紧把皈依证整理好,送到老和尚面前,结果老和尚又说:啊?说她两句就生烦恼,不要写了!统统要给我自己写!这一大堆要叫我怎么写、怎么取!取名叫做传圆?传扁?传咸?传甜?传凸?传凹?说来也真有趣,老和尚确实有修行功夫,人家被他取名叫做传咸、传甜、传凸、传扁,大家也都很高兴。

  这位弟子当时看,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对,忍不住眼泪快要流下来。老和尚又向大家说:你们看!讲她两句就流眼泪,她就是要让人家说她很可怜!流眼泪也不行,只好把眼晴闭起来,深深吸一口气,念佛,开始思惟观想,没有一个你在骂我,也没有一个我在被你骂,也没有你所骂的话。结果老和尚又说:你们看!她在那儿眼观鼻、鼻观心,假装很有修的样子!在场的人都听得莫名其妙,大家一直看着她一个人。做弟子的心里很想找个洞钻进去,也很想逃走。这个念头刚升起,老和尚就说:要跑那儿去?给我停住!真是起心即错,动念即乖,无可奈何当中,也要忍下来。

  可是等到会客时间一过,老和尚竟然若无其事,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平平静静,还笑嘻嘻的,而且端牛奶给这位弟子说:这给你喝。到了下午,会客时间一到,老和尚又像上午一样,开始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嫌过来、嫌过去,嫌得令人不知如何是好,可是会客时间一过,他又若无其事。

  这位弟子回想:这一整天,实在是想不出到底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师父样样都骂呢?嗔心一起,心里就想:我倒是要去问问看,看到底是哪里不对!她这样一想,就往方丈室走去,敲了门进去,老和尚看她进来,就故作一副惊吓的表情,用手拍着胸脯说:叫人家帮她去掉我相烦恼,才讲她两句,就要来问问看!如果打她香板,岂不是要去叫警察了!做弟子的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老和尚慈悲应自己的请求,所出的考题。

  世人为五欲所迷,想吃好的,杀生滋养身体,却不知杀的那些都是过去生中的六亲眷属,我杀你、你杀我,吃人家一斤,一定要还十六两,这是逃也逃不掉的。就是这样生生世世在还债讨债,死死生生永远跳不出轮回的圈子,况且所吃的,是以前父母的肉,于心何忍?

  吃众生肉就是吃自己的肉,杀人就是杀自己,说人是非就是说自己,说人不好就是自己不好。我们出家的事不可以说给在家人听,每一个道场都有一位阿罗汉,你讲人家,说不定就讲到阿罗汉。外面都在造几丈高的佛像、几万尊佛像,你们只管念佛、苦行、粗衣淡饭,自然有人供养,比他们装佛像还好。

  胎、卵、湿、化四生中,人为胎生,为万物之灵,最聪明,所以人修学佛法比较容易。其它动物都很愚痴,很难学习佛法。出家人要知道,我们这一生做了人很不容易,也很难得,我们要把握这得到这人身的机会,要努力修行,以求了脱生死。否则,修道未成,没了生死,下一辈子在胎、卵、湿、化四生中,又不知流到那一生了。假若来生做卵生的鸟、湿生的鱼、化生的虫,它们智慧低或没智慧,要修学佛法就太难了。

  我们出家人要知道怎样修福报、修智慧。得到福报的人,要把福报给人享受,自己得到智慧,要指导人家如何学佛,才是真正的智慧。自己不享受福报,才是真正的福报。

  灾难越来越多,赶快修!赶快修!修一分,一分的功德;修十分,十分的功德;修一百分,一百分的功德;修一千分,一千分的功德;修一万分,一万分的功德!

  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一切唯心造,弥陀经中所叙述西方极乐世界,有金、银、琉璃一切庄严等,都是因应众生对一切相分别贪取的习性,而方便设立的,使众生因向往而专意念佛,与所谓带业往生,具有相同的诱导作用。离一切相的清净无碍,才是真正究竟的西方。

  静坐昏沉是意识烦恼心所致。

  如果还有妄想,想要到哪里,都还是业障。

  四生之中,每一类众生各有其习性、规律,其中以人道为最灵,其余三生类灵性较钝,但人类的作为却是四生类中,最胡涂不智,行事也最无规律的。

  什么叫做庄严自己?不起无明是名庄严,内蕴谦卑、慈悲的涵养,行动如仪,是名庄严。

  修行是修在哪里?在结人缘。东西给人吃,结缘不计较,凡事忍让不计较,再坏的人,甚至连一只小鸟、小动物,也要与它结缘。没有人缘,或是相见人不欢喜,都是因为前世没有和人结好缘所致。今世广结善缘,来世便能得到福报。像师父的福报,也是过去和人广结善缘而来的,所以这一世,人人见到师父,都会起欢喜心、供养心。

  不去除贪、嗔、痴,无法开智慧。

  妄想来时不要怕,不理睬它就是,它是它,我还是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无自体,以后自然就少了。修行要吃得了苦,愈吃苦才愈有心得出来。我们人要学坏很容易,学好的很难。一个人如果吃太饱,头昏沉想睡,睡太多,以后变蛇。

  有时间就看点经书,看经是要了解,知道要怎么修,不是看了以后去讲说。有些人看经如社会人一样,心没有寄托,所以很多是愈念愈糟。要把握时间不空过,可看经书、念佛、拜佛、静坐、诵经等。

  自以为是,从文字般若上去学佛,而不身体力行的人,终究会为文字所缚,心不得解脱。

  现在佛教在世界上,大体都在弘法、宣传,虽然很普遍,但是真正要修行不是那么容易。以前的人善根较好,但很少出家。现在说释儒道三教,佛教是修戒定慧,儒教是修礼义忠孝,道教虽然也有道,但没有佛理存在,不得解脱,最后仍要归净土才能了生死。我们佛教也应出家修行才行,出家不是要过好日子的,是要在衣食住上修,看是否每一样都能舍,才能修到行,每一样愈简单愈好,少牵绊不起烦恼,心才愈坚,妄想才少,所以说要粗衣淡饭。儒道二教,都还没有解脱,我们佛教来出家修行,是看能不能了生死,不可不知,而还说要去念书,读书哪里有谈到要粗衣淡饭?

  受戒学佛、祖师的行愿,又有经书让我们看,看有没有一条了生死的路,世俗的书,我们都在未出家前读过了,修行就是不要再生娑婆世界,再受轮回的苦。我们知道是父母生了我们,但父母未生我们之前,我们在哪里?现在了不了解死要到哪里去?现在来出家,就是要找一条出生死的路,不要再来轮回。要了生死,就要淡泊各种欲望,学戒才不会乱做,才有规矩,认真做,不放逸。我们谈苦行,苦行是我们的祖师,普贤、观音、文殊、地藏这些大菩萨的行愿,今天就照这些大菩萨的行愿来修行。

  拜万佛很好,假如这一生无法超出三界,下辈子还知道要修行,而且礼佛消业障,又能超度往生者。大鱼吃小鱼,人像大鱼,什么都吃,就连最凶猛的老虎肉也吃,所以业障深重。若不好好求忏悔,多礼佛,等到弥勒佛降生娑婆世界时,则一点善根都没有,更不用说要修行了,若能多礼佛,求忏悔,好好修行,多种善根,到时候说不一定能成为弥勒佛的弟子。

  我们学的是无形的心地法门,是无上法。

  要没有分别心,才能去我相,假如执我相,就修不到行,去我相,智慧才会开。总是说别人不好自己好,说好就高兴,说不好就难过,就是你我相。修行如有你我相,则心不安,若存我相,每样事都有我,把我看得很重,分得很清楚,这样对我们自己不利,天天都有烦恼。修行就是要做到去除你我相,这才是真功夫。否则到哪里修也徒然,如果修到这点,你的功夫也就到家了。不去除你我相,无法解脱。师父教的是解脱法门,不是说要收人才的。世俗取才,出家修行是取德。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

  佛教中最怕是非,说是非的就是是非人,是造口业,所以不要说是非,修行就是这样修出来的。如果不出家修行,年老后就像自己的父母,带着烦恼入轮回中。台湾女众很幸运能出家,大陆上很少出家的,念书的也不多。

  我们的耳朵总是喜欢听,看有没有人在说自己的坏话,眼睛也喜欢看好的,这点对修行不利。父母生我们下来时懵懵懂懂,长大以后就惹尘埃,就有我相,有我相就有烦恼。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理通,万理透彻。

  只要贪一样,就要再来轮回。承天寺这样盖,我也不执着任何一样,否则还要再来轮回。

  出家人老来愈修愈无挂碍,要往生时眼睛一闭好像睡觉。我们现在晚上睡觉就像死去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了,结果第二天起来,马上又开始执着,看这个东西是我的,又开始了。

  出家修行,是要找回我们本来的面目,父母未生以前的,这个你们还不知道,智慧不开,就像月亮被乌云遮住了,光明显现不出来。

  出家人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大悲是体,一切都要从慈悲中来。

  在社会上不好修,黑就得跟人家黑,否则会被人排挤,所以出家比较好修。社会是造业的路,出家是极乐的路,得解脱。在家人修名利,还在娑婆世界中,仍会轮回,人死了,灵光会再去投胎,而出家是为了了生脱死。

  社会并不是照佛法组织起来的,但是娑婆世界向往佛法。因此,献身佛法的出家人,不可自己被社会染污,应该以自己的行愿去净化社会。

  多看金刚经,比较不会执着。

  人家在说话,不要抢着说,等人家说完再说,这是礼貌。

  不要着急,善知识在哪里?在心。出家是要治心猿意马,要时时刻刻做事念佛,调这个心。

  在佛陀正法时代,魔王无法破坏佛法,他就说要在末法时代,穿出家人衣服,来破坏佛法。就如同现在的人,现出家相,而他的头脑却是在家样,这就是魔。

  不要没影说有影,乱吹牛,人家说这不用钱,不用课税,却是要大大地警惕。修行要注意身口意,以前有过失要忏悔,今后不再造业。成熟的稻穗,头是垂下来的,未成熟的,头是挺得高高的。好的参不到,因为人家不会把好的表现出来,所以你看不出人家好的在哪里;如果会参学,见人不好,正好拿来反省自己有没有这个样子。

  直直的人说话有时虽不好听,但不应该认为是坏话。有的人说得很好听,但心不是那样。有时心直的人说话没有别的意思,但听的人会歪曲,甚至又把他想得很复杂??

  心开花就开,心开就念佛,念佛莲花就开,但如果念头一转就又没有了。

  赶快修,修到西方去,否则这里很苦,你看这么热,西方是清凉的所在。

  修到要去的时候,不挂碍任何一样,每一样都无挂碍,只带我们的灵灵觉觉去。

  阿弥陀经中,六方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六方世界,东南西北上下方都有色相,不管哪里都说要去西方。

  师兄弟间要谈佛法,不谈世间法,否则愈扯愈远,阿公阿妈讲一堆,接下去这样做比较好吃,没完没了。

  要修性,每个人都有佛性,佛性就是道。

  苦行不是简单的,不是一直做。一直做也不是办法,一直拖,到头来也是拖,不是你做不动而硬去做,而是只要尽心尽力。苦行是要洗头脑,使妄想减少,否则,叫你静静坐在那里念佛,你也坐不住。

  念佛就是活禅,有的虽说是闭关,可是还想得很多,心里不清净。我们是静坐累了,就起来跑跑香、念念佛,心离境就是禅,我们要维持正念,我们里面还有很多坏的、不好的。

  毗尼日用熟的话就念,如不会,念阿弥陀佛也好。

  现在在动的地方,先把禅门日诵里的内容都搞懂了,以后在静处就用得上。

  不用多看书,只要多念佛,智慧一开,经藏自然在你心中。

  修道是要去贪、嗔、痴,达到身口意清净。

  修行要没有我相,不要说自己以前在家是什么身份,出了家就没有身份、学历高低之分,大家都一样,否则就不能下心修道。

  以前罗状元知道自己职位高,不愁吃穿,容易堕落,富贵毕竟不能长久,所以舍弃他的职位而出家。他不愿让别人知道他的身分,任何打杂工作都做。有一天,他开悟了,知道以前洗盘子打破了多少,赶快赔常住。罗状元没有我相,所以开悟了。

  现在的人和以前的人大不相同,以前的人道心十分,现在的人道心才一分。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已得到人身就应好好修行,六道中,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都是人去做的,修得好往善道,修不好犯五戒堕恶道。

  有些人说:吃斋人说吃斋话,如果所有人都出家,那这社会怎么办?我说假如人人都出家,我们都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不是更好吗?

  以前在大陆丛林,到外参学,如果东西乱放,才不管是谁的,一律没收,若想找回来,须求知客师。

  修行是要在动中取静,不是静中取静,那功夫未到,最好动静都无挂碍。

  对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对任何事无挂碍,免得临命终时念头一起,就要继续轮回了。

  娑婆世界有众生就有菩萨的存在,若已无众生,菩萨也没有了。佛菩萨的业、挂碍,就是众生。

  我们向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学习,好好勇猛精进。

  出家是为了得到解脱,看能不能修到五蕴皆空?

  少吃、少睡,把精神用在修行上。

  凡事不要太着相,相貌好不起欢喜心,相貌不好也不要起烦恼。

  师兄弟在一起,佛法可多谈些,其它则一律不谈,以免心散乱,不要参加人家的闲聊。

  起诸恶念时,不要执着,拍拍自己说:你不要这样子。不可用处罚的方式,这样没有用,并且会伤害自己。

  修道人不谈佛理而谈俗事,这不是出家人的本分。以在家的俗事拿来出家用,俗气未断,怎能谈到修行?

  师父以前在大陆承天寺什么都看过,有的人讲这样,有的人讲那样,修行的花样很多,后来就到山上修了。以前比较好修,信徒少,事情做完就自己用功,现在比较不好修,信徒游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行住坐卧都在念佛,定下心来念,便可觉悟到,我们的心一天到晚都在外头,没有观照自己的心是否在阿弥陀佛上,不能把心放在信徒或外面的境界上。

  以前的人,师父试你的功夫,叫你鞋子倒穿。有根基的人,就会跪下求师父慈悲教导,这是有智慧的人;愚痴的人就硬要倒穿鞋子;没有根基的人,则无明烦恼起,认为师父不对,故意找麻烦。

  在家人会享福,去旅行,虽然是很快乐,但旅行回来,头杂杂,妄想多,头脑不清净。而我们衣食住虽然是没有多好,但做完事,静下来,静坐念佛,头脑没有妄想,就会有正念。

  我们出家也要度家人,最起码要他们信佛、吃素、不杀生,这样才圆满。

  用善巧方便的方法,使父母入道,有善念,起码做个天人。

  不要乱听别人说,东听西听不知道那个才对,自己心中无主,反而容易成散乱心,便成妄想,烦恼因此生起。出家了要知道出家的意思,不要被别人提着团团转,自己要有主,该听的听,不必要的不用多听,打哈哈就好了。

  念佛定来即是禅,所以说要有禅有净土。静坐念佛比较不会出问题。出家和在家不同,在家生活好像白天做梦,晚上也梦,做那种轮回生死的妄梦,着有色相。

  去除我相我执,才会开智慧,不去除贪嗔痴,智慧不开;什么事都怕怕的,也不会开智慧。

  人家看得起我们,才供养我们,我们要有感激的心,好好修行。

  出家饭是不容易吃的,若要吃得稳,应当好好修行,否则将失去这饭碗。

  工作之余可看些经书,看什么经书呢?只要把两堂课诵深入了解体悟,照着去做,一定能了生死,例如课诵里的三皈依、忏悔文、一者礼敬诸佛等。

  在社会上经过一阵磨炼,来这里更进一步地修行,修忍辱,比较容易与别人相处。要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佛,就会有愿力,才会更精进。不要经常说我怎样怎样,都是这个我在作怪。在社会上喜欢穿漂亮的衣服,来这里便不适合,而是穿别人不穿的衣服。

  说些幽默的话,融以佛法,这样比较没有烦恼。

  学佛是师父开示一句,自己要有所觉悟、体会,不是说得多,说多了那还在转。

  孝顺佛祖就是孝顺父母。

  无始以来所带来的坏种子很多,如果带业来,再带业去,则还在生死轮回之中。

  要知道穿这件衣服是要做什么的,出家了,要知道生死的意思。

  听开示不是听得多不多,而是听得进、听不进,听得进也要会应用。自己会去觉悟到的,是有根基的,如果没有根基的,很多烦恼。会听的,开示才有用,如不会听的,开示也没有用。

  心里坏的力量比较强,好的比较弱。好的说:我是善的。坏的说:我是大善。它每样都要占第一,这样强欺弱,善的终被恶的压倒,这样最不好。

  一个人的个性、脾气很重要,个性好,到哪里都会跟人家和合,能随顺人家。但如果是坏事,我们应当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要随顺坏事。

  两堂课诵要多体会体会,比如是否真有天天皈依佛法僧?又如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慎勿放逸。就是提醒大众,要时时刻刻警惕自己,莫令心放逸。

  行住坐卧,自己去体会佛法,光阴易逝,莫放逸。不要去想那些有色相的,你们现在无色相的都没看到,所以没兴趣,总是往有色相的事物上面去追求。我们一天都是坏念头较多,没正念。有色相的我们看得到;而无色相的,我们自己就要有坚固心。

  听师父开示,觉得很好,好是好,好是师父的,还是要自己去行,自己去体会。

  有根基的人出家就很清楚,很能体会出家与在家的好与坏,没根基的人则不能体会出来。若不能去体会,虽是出家,仍是修在外境,心随境转,还很危险。

  你们现在虽出家了,仍在茫茫大海中,找不出个出路。

  一个再怎么没修行的出家人,能持长斋、不杀生,没有很大过失,则来生可直接再转人身来修行,不必再经过三恶道。

  一个愈有修行的人,愈觉得忏悔的重要。有过、无过都要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修行要表里一致,不要口是心非。

  较能干的人不好修,就会想怎样怎样?修行是修香味触法、粗衣淡饭,是看能不能修得脑子清净解脱。

  修行要修无挂碍的,像鸟在做巢。笼鸡有食锅汤近,野鹤无粮天地宽。他飞到那里即到哪里,随处也就飞走,是最自在的一种鸟。修行要处处不挂碍,心才静,才会念佛,如如不动。

  贪一样则多一样,少一个念头,少一个业、多一个解脱。出家人若不依佛理行持,则十人有十人差错。

  每天不起恶念烦恼,从日常生活中慢慢去修。

  所谓无色相,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亦即真空妙有,意思是外境确有此物或此事,我们心中没有此物或此事的存在,心中是空的,若心中有着这些事物,烦恼就会由此而生。

  静坐是念佛助缘,静坐可以调身心。

  光这样做做吃吃、吃吃做做,较不能悟道,形形色色必须真看破才有办法。

  开悟不一定能了生死,要得阿罗汉,断见思惑,即无我相,才能了生死。对此句有感悟心,仍有这个那个意念浮存,全是基于有个我,有了我即自私。

  在这五浊恶世、香味触法中,如有正念出来,就会分析出生活中这些举举动动,都是妄想虚妄。每个人都有一种烦恼心,在我相内计较。不要把我相执牢牢的,这样烦恼不能解脱。不论有多烦恼,也是一句阿弥陀佛。

  智慧是无色相的。

  平常因是习气、你我相的关系,念头常是自然而起的,并非特意的,应慢慢改,多念佛。

  修行不像豆腐干,拿来就可吃,要十年二十年,一句佛号还保持下去,加上信愿行,如此下去。

  人家笑我们没读书、做苦工,我们当拿出志气来,努力修行,让别人瞧瞧,我们确实不简单。

  修行的目的在了脱生死,并不是争名夺利。有些人请大官写匾额,藉以打知名度,而师父一字不识,全靠自己苦修而来。

  有俗气,爱情爱别、你兄我弟等等,要去掉俗气。过去无始以来的因,习气多,就没光明,光明显不出来。佛的光明显不出来,习气多,妄想多,烦恼就多,就没有觉。整天像喝醉酒,心没有寄托,迷迷茫茫不知道在做什么,心没有寄托,意就颠倒,就无法定心。

  树神、草神、宇宙万物,都包括在六道轮回中,你们认识字,看看地藏经就了解。我不识字,都是用比喻的。

  我们对这个肉体要放下,我们要修的是这个灵光,莲花化生的。这个肉体七孔所流出来,都是臭秽不堪的,师父修到今天来,还是带着这病苦,但是要说,我还有办法说。

  不要说我,这还有个我,师父修到今天的境界,现在也是无条件,不是说我已修到怎样怎样,你们就该对我恭敬,伺候我,怎样怎样。现在年纪大了,才需要人家帮我做事,如果现在我还有力气,我的衣服也要自己洗。

  要有愿,有愿,脑筋总会偏向好的,不会偏往坏的,散乱心、爱情爱别,眼、耳鼻等等,有愿,善根就会跑出来,否则总是在追求。我们也是在追求,但是看情形,如果追求佛教的寄托还可以,如不是追求佛教的寄托,就差很多了。佛教中有的人去拿个博士,要统理大众也不容易,你们要自己去想。我现在要到日本拿个博士学位还来得及。

  听师父开示,自己要回光返照,不要辩驳说:我没这样,我是那样啦!没这样?心如果动起来,那可不是没这样!现在在师父面前什么都没有,一出去,可什么都有了,马上又被外境抓去,恶的种子又跑出来了。师父今天跟你们讲彻底一点,大家累世带来的坏种子太多,一不注意,坏念头就跑出来乱,很危险,如果不修行,猪窝、狗窝,还有我们的份。

  减少妄想就是消你的业,众生轮回的因,就是妄想所致,所以这苦行的苦中,有很多好处给你,但你也没有感觉,只感觉很劳苦。这个人身是因缘所生法,今天出家要发真诚的心,真正为了道,要了脱生死。心要怎么庄严,就是要规矩来约束,才能慢慢自然庄严起来。

  修行要圆融,现在末法时代众生业重,很多无法依戒而行,最好是念佛求往生,一切才能如法。

  如果感觉有打妄语,晚上要赶快忏悔,佛多念一点,才会打破散乱心,勇猛精进。

  我们今天穿这套出家衣服,也不知修了几万劫所得来的福报,不是简单的,但如果不依佛法修持,则会堕得很深,比社会人更深。而身上虽然穿这套衣服,但没有具足这些福报,硬穿的,则会觉得很不舒服,浑身不自在。

  有骄慢性就不会进步。说不跟人家攀缘,外表好像很庄严,里面坏念头还很多,忌妒、竞争等等。

  世间没有便宜可捡!你帮我做的,以后我就必须帮你做,跑不掉!世间让你不能贪的,凡事都跑不掉!走未去!

  以前有的祖师被人看不起,穿的是百衲衣,每样都跟人不能比,有的世俗人看了还吐口水说:这是什么修行人?他说,是!是!连小孩都看不起他。有人说,你修行有什么价值?他说:好哉!好哉!以后你就知。我还怕生死,今天我还怕生死,没有寄托,我才这样,这个身体像在度时间,我这个身体还没有过娑婆劫,没过娑婆劫则还在生死轮回。

  出家如果不放下,着有色相这些五欲之念,一贪,着这些就会有烦恼,出家主要是断烦恼。

  念佛,佛菩萨才会慈悲加持、度我们,如果还要去学英文、日文,这些都是外面的东西,不是我们出家人的东西,师父要你们这样苦行,是要度你们,要多念佛。

  大陆来台的法师我算是最早的,而我是最笨的。我出家,人家都瞧不起我,欺侮我,但我认为这是最好的境界,这些境界尽量来。现在我这最愚笨的人,受众人礼拜,我天天向阿弥陀佛忏悔。很多信徒来,看到这庄严的道场,都说我很了不起,而我说他们才了不起,拿钱来建寺。

  师父每样都没有,但一切都很自然,自己也想不到,做什么事情都没去化缘,还盖寺,这些钱从哪里来?但这不是说我,不是我,我们要修到那里,我们即使修到那里,还是说我在念佛,不能说我怎样,否则贡高心就跑出来。所以时时刻刻不要有个我,说我怎样怎样,自己的心念自己要知道,不可自己起了贡高心,自己不知道。盖一间寺不是那么简单,不是用纸贴起来的,还要再演一出戏。你们要会修,修到那些戒神在拥护,有韦驮护法,护法诸天被我们感动。不要的才会有,才会自然,这是我们看不到的。

  师父的开示要多看,把正念的种子种下去,现在还不晓得,以后如果碰到事情,这正念自然会出来,自己就有主,就不会走错路。

  脚踏施主地,头顶施主天,身穿施主衣,口吃施主饭,睡施主屋,就算一天当中,做有一百元的功德,扣掉起心动念、身口意不清净三十元,吃三十元,穿三十元,住二十元,所修所做还不够抵,那来的功德?信施难消。施主一粒米,恩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打法器不要太快,该快的地方要快,如楞严咒、大悲咒要快不能拖,念时要听木鱼声,大家音要齐,不能一个人一个样,这样没有功德,课诵也很重要,打鼓的首要软,不要像拿斧头。楞严咒由慢而快,但快时要让人家感觉不出来,课诵时心要定下来,一字、一句念,这样才生欢喜,才有功德。

  两堂课诵是在训练精神,每堂课诵都有一切龙天、非人、孤魂等众来听,有因此而得到超生的,这样,我们也会得到自心的安乐,冥阳两利。

  我们团体能庄严,私底下也庄严自己,无论在哪里都庄严。如课诵时,外来的人看大家都很庄严,会对佛教有信心,不会认为佛教是消极的。

  两堂课诵中的三皈依、是日已过,命亦随减,等等,就是每天在唤醒我们,叫我们快快用功修行,不要再贪恋这娑婆世界的一切。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