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圣财——净慧法师开示
各位道友,人生都有种种追求。世间的人多注意身外的财富,精神生活比较贫乏。出家人淡漠名利,以修道为本。对于身外的财产,佛陀在世的时候是三衣一钵,乞食为生。佛教传到中国,到了今天,生活方式同佛陀时代有了根本的区别。现在的出家人,若与佛陀时代的比丘相比,几乎个个都是富翁,有哪一位出家人没有十几二十件衣服啊,有哪个出家人没有三百五百块钱呢?佛陀时代的比丘,过的是一种真正清贫的生活,除了三衣一钵以外,别无长物。
在家信佛的人,与出家人不一样,为了赡养父母,供养家庭,维持生计外,还要供养三宝、救度贫穷,所以,必须如法求财。不如法求财,世间的责任和义务就无法完成。在家众如果不能如法求财,社会就不能进步。在家要求财,但是一定要记住是如法求财。除此之外,在家人还要注意内心的法财,要让内心世界不断充实,精神财富也和身外财富同样增长。只有内心财富增长了,外在的如法求财,才有保障。
佛经上讲,学佛的人,有七种财富,叫七圣财。这七种财宝是:信、戒、闻、舍、慧、惭、愧。有了这七种财宝,我们就能够从凡夫的地位进到圣贤的地位。有了这些资粮,我们就有了转凡为圣的条件。所以这七种功德叫做七圣财。
本来惭和愧是一种心理状态,不属于财富,但是惭愧能够守护信、戒、闻、舍、慧,使它们能够不断地增进。所以,佛教把惭、愧两种善法比作守护财富的人。财富固然是财富,守护财富的人同样也是财富。所以就把惭、愧和前面的信、戒、闻、舍、慧,一并叫做圣财。
首先说信。一切善法都因信心而成就。没有信心,一切善法都无法生起。由于有了信就能持戒;能持戒就能止恶;能止恶就可以奉行众善;要奉行众善就必须多闻,多闻才能分辨善法和恶法。多闻生智慧。我们的智慧,从三个方面来,所谓闻、思、修。闻包括听闻和自己阅读佛经这两种,这在三种般若中,叫做文字般若,在三慧中,叫做闻慧。第二个来源叫做思慧。思慧即观照般若。通过闻法和看经,然后如法思维,如理作意。这样就能够增长智慧。第三叫做修慧,闻、思之后,根据自己体会到的道理,付诸实践,进行修为,在修为当中又能够产生如实的智慧。这就是实相般若。三慧和三种般若,是我们成就一切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的根本保证。没有智慧,一切善法无从生起。
能闻才能舍。舍什么呢?舍身外之物,舍内心的烦恼。修行的过程就是一个舍的过程。只有舍才能前进。不舍第一步,第二步就迈不出去。舍不仅仅是布施方面的舍,修行方面,舍初步,进二步,舍二步,进三步。比如说,地上菩萨,舍初地才能够进到第二地,舍二地才能进到第三地。修四禅八定亦复如是,舍初禅进二禅,舍二禅进三禅,不断往前走,舍到最后才能得大解脱。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困难。在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把烦恼死死地抱住不放,不肯舍:无事找事,没有气生要找气生,天下本无事,偏偏觉得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这叫自找烦恼。很多事情都是自找烦恼。当然拿身外之物去行布施,也是一种舍。行布施能够使我们的贪心逐渐淡化。因为布施就是对治贪心。贪心越大,烦恼就越多,修行就难以进步。所以这贪、嗔、痴,必须在修行的过程中,要一点一点地去舍。舍一点,就进一步。能舍就能生智慧。反过来,有智慧就能舍,是一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信、戒、闻、舍、慧这五件事是依次第而来的,这五件事就是财宝,是我们到彼岸的资粮,能够帮助我们从此岸度到彼岸。这五种财宝能救济我们的贫穷——善法的贫穷。惭愧就是守宝的人,守护这五种财宝。有惭有愧,就会增长信心,有惭有愧就能够持戒,有惭有愧就会行舍,有惭有愧就能增长智慧。所以惭、愧这两种善法对于前面讲的信、戒、闻、舍、慧,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所以也是属于财宝。这七件事加在一起,就是我们学佛人的精神财富,就是我们通向圣人境界的资粮,故名七圣财。我们天天讲修行,到底修什么呢?就是要修信、戒、闻、舍、慧、惭、愧这七种善法。
修此七种善法,既能自利,又能利他,并最终回向佛道。所以这七种圣财,应该说是我们离苦得乐、成圣成贤的根本方法,是我们修行的具体内容。我们每天在这里打坐,如果惭愧心具足,必须能保持一种精进的力量。能精进,一切事都好办,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没有精进,就是随众打混,过了一天又一天,没有进步。所以说世间有二健儿——两个最有力量的男子汉:一惭二愧。有惭愧的人就有力量。为什么呢?因为总感到自己的不足,总是要发奋图强,总是要向着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我希望僧俗二众,要不断地来培养自己的惭愧心,使这两种善法能够在我们的心地扎根。天天应用它,天天生起惭愧心,那样,我们就能天天迈步向前,成就善法,成就修行。我们要开悟,就必须依靠惭愧这两位最有力量的健儿,推动我们前进。我们学习佛法,一定要懂得这些道理。懂得了这些道理不是目的,还要把这些道理认真地加以应用,真正地做到如说而行。自己在用的时候,再说给同行的人听,这就叫做自利利他,自觉觉他。
(来源:四祖寺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