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波法师:何谓法施之会—维摩诘大士开示
【经文】佛告长者子善德:汝行诣维摩诘问疾。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此处的善德是一位在家菩萨,此菩萨已宿植德本,具足善根,所以称善德,佛陀见持世菩萨不肯去问疾,就派善德菩萨:善德!你带领大众到维摩诘处探病!善德菩萨回答说:我不胜任到维摩诘处探病。
【经文】所以者何?忆念我昔,自于父舍设大施会,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外道贫穷下贱孤独乞人,期满七日。时维摩诘来入会中,谓我言:长者子!夫大施会,不当如汝所设,当为法施之会,何用是财施会为?
【经文意思是】我为什么不胜任呢?回想我过去的一段因缘,曾经在祖上遗留的房舍中,设斋供众,以对治那些下羊、中牛、上人的邪命祭祀求福。对象是出家、在家、内学、外道、贫穷下贱、鳏寡孤独等无遮大会求福,此是指财施(饮食、起居、医药等)。这时维摩诘来到法会中对我说道:喂,长者子,普施众生的斋会不应当如你的作法,为什么呢?因为以世间财物赈济人群使他们离苦得乐,是暂时和有漏的,是治标,因为众生无量无边,以有限的财物,赈济无量无边的众生,不能办到,就治本而言,应当作佛法的施会,即以有限的财物、时间、生命升华为无相布施,三轮体空,永远解决众生受贫穷之苦,怎么能用有漏有限的财物作施会呢?
【经文】我言:居士,何谓法施之会?法施会者,无前无后,一时供养一切众生,是名法施之会。曰:何谓也?谓以菩提,起于慈心。以救众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摄智慧,行于舍心。
【经文意思是】我就问:维摩居士!请您说说什么是法施之会?维摩居士回答说:长者子!所谓法施之会,即是即财施以显法施,即竖观无前无后,平等不二,横观一时供养一切众生,供养一众生等于供养一切众生,供养一乞丐等于布施十方诸佛,这才是真正的法施之会。对此,我又问维摩诘居士:为什么这么说呢?应当说施会是为众生得乐而施设,在此应是菩萨为利乐众生而发菩提心,如是即是无漏之乐,所以是应以菩提心起于慈心,能为众生作不请之友,无缘大慈;应当施法使众生解脱以救众生,不忍众生苦,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起于大悲之心;应当坚持正法即中道无所得真如法性,如能以此布施,则能使众生法喜充满,不为一食一物之无常俗乐;坚持以大智慧,观照诸法本空,即三轮体空,即以身命财施大作佛事,心无挂碍,行于舍心(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即是舍心无量。
【经文】以摄悭贪,起檀波罗蜜。以化犯戒,起尸罗波蜜。以无我法,起羼提波罗蜜。以离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罗蜜。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罗蜜。
【经文意思是】菩萨又有六度法会施于众生,用以对治悭贪众生起布施波罗蜜;用以教化犯戒,即起持戒波罗蜜;用以通达无我之法,起忍辱波罗蜜;用以远离身心相,起精进波罗蜜;用以觉相不实,起禅波罗蜜;用以一切法平等作布施法会,则起般若波罗蜜。
【经文】教化众生,而起于空。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示现受生,而起无作。护持正法,起方便力。以度众生,起四摄法。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于身命财,起三坚法。于六念中,起思念法。于六和敬,起质直心。
【经文意思是】菩萨又有三解脱门法会施于众生,用以随缘教化一切众生而无众相可得,起空解脱;用以不坏世间法,即不舍有为法,起无相解脱,即幻即是空;用以示现受生而不是造业,即不舍生死即是涅槃,即如菩萨幻生幻灭,起无作解脱;菩萨护持正法即用以空无所得之根本,起方便胜用之善巧,如得金而作巧饰;用以度众生最善巧的方法,生起布施、爱语、同事、利行四摄之法,使众生欢喜信受;用以敬事一切,见佛性平等,则能恭敬一切,敬心即起,则除我慢,如常不轻菩萨;对于身命财视之如幻化,天上浮云,风中灯烛,以之捐舍,利益众生,如歌利王舍身喂虎等,则得法身坚固不坏,寿命长而不夭(无量寿),功德财用之不竭,即是起三坚法;对于六念中,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生起思念相应之法,即是法施;对于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戒和同修,见和同解等六和敬,要从本性直心生起,即平等心,而不应是巧言令色,伪善等,说一套作一套,自欺欺人。
【经文】正行善法,起于净命;心净欢喜,起近贤圣。不憎恶人,起调伏心。以出家法,起于深心。以如说行,起于多闻。以无诤法,起空闲处。趣向佛慧,起于宴坐。解众生缚,起修行地。
【经文意思是】菩萨又能直心如箭,即是正行善法,以常行善法,著粪扫衣,阿阑若住处,腐烂药治病,生起净命之法,即知足常乐。“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乐在其中”。如是即不应以邪命自活,杀生,害命,投机取巧等。菩萨坦坦荡荡,无有委曲,随其心净,即是净佛国土,常生欢喜,生起接近贤圣一类善知识的身口意三业;菩萨以平等大慈,不起憎爱,内自调心,外能调伏恶人,而无嗔恚,意即度生没有分别之心;菩萨以出家修道,心无杂念、挂碍,则志存高远,为成佛故,是为深心,即以出家之法,起于深心,菩萨以如说而行,生起知行合一的多闻,并能以无有诤论,生起在空闲之处,因表面人多嘴杂,我执、我见深重,难免争论,深层义则是观法如化,性是空闲,即是无有诤论,因为法性不可得,即生起空闲处,如能趣向佛智,即根尘识幻化无实,虽外境纷扰,心中却如如不动,即识断惑证真,如是自己无缚,能解他人缚,若能不见能缚所缚,则法法都是解脱。如国王合人民都是瞎子,用布的变化比喻不能认假为真,即是解众生缚,生起修行,即实地修行。
【经文】以具相好,及净佛土,起福德业。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门,起于慧业。
【经文意思是】菩萨度众生,以无为法而不著相,生起福德之业,如富润屋、德润身,所以能具足相好,净佛国土;菩萨度生,以方便智,因机施教,随众生心,以如来妙法,为众生应机说法,如同日光普照,瓦、木等物所受热量各各不同;菩萨修行以根本智,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平等一相法门,如金器归金性,不著器之变化之相。
【经文】断一切烦恼、一切障碍、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业。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助佛道法。如是善男子,是为法施之会。若菩萨住是法施会者,为大施主,亦为一切世间福田。
【经文意思是】菩萨空无相无作修行,则一切烦恼障,一切所知障,一切不善法则都能不断而断,即能随缘而起一切善业,因能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的缘故,则能生起一切助道之法,即是圆满佛果的增上缘,而无论顺逆都能助道。长者子!象这样所说的自利利他,应是菩萨法施之会,如果菩萨能如是住持法施之会,应是最大的施主,功德无量无边,这才称为世间众生真正的福田。此福田不再无常。
【经文】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婆罗门众中二百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时心得清净,叹未曾有,稽首礼维摩诘足,即解璎珞,价值百千,而以上之。不肯取。我言:居士,愿必纳受随意所与。
【经文意思是】善德讲完往昔的一段因缘,又对佛说:世尊!维摩诘说这些法施之法时,婆罗门中有二百人,都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我在那时,心得清净,即财施之时不著功德利益,所以是叹未曾有,五体投地,礼维摩诘足,随即解下佩带的璎珞珠,价值有百千两金以上,对此,维摩诘不肯收受。我就对他说,希望居士一定要接受,随意送给谁都好,维摩居士本是大富长者,不需要这些财物,只是为结缘众生而接受。
【经文】维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会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难胜如来。一切众会,皆见光明国土难胜如来。又见珠璎在彼佛上,变成四柱宝台,四面严饰,不相障蔽。
【经文意思是】维摩诘就接受我的璎珞,分为两份,拿一份分给在会中一个最下贱的乞丐,拿另一份供奉光明佛国的难胜如来。当时,会中大众都见到了光明国土难胜如来,又见珠璎在彼国土变成四柱宝台,四面严饰,不相障碍,表实报庄严净土。
【经文】时维摩诘现神变已,又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曰具足法施。
【经文意思是】当时维摩诘显现神变之后,又对我说,如果施主平等心布施最下贱乞丐等,根据《四十二章经》就所施得福,对于最下乞人与佛之间,实是天壤之别,此处所说的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即是见平等理,行平等行,作平等法施,自然得平等大悲福田,如是不求果报,则果报不可思议,这就称为具足法施。
【经文】城中一最下乞人,见是神力,闻其所说,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如是诸菩萨,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
【经文意思是】城中最下贱的乞丐,见到维摩诘的神通力,听到维摩诘的说法,都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所以我不胜任到维摩诘处探病。此时,在场的各位菩萨,都深知不是维摩诘的对手,免的世尊派遣,就各各向佛陀叙说往昔被维摩诘呵斥的因缘,都说不能胜任到维摩诘处探病。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