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教修行:依止善知识的关键要义
何为如教修行之必要?
《本生论》云:“报恩供养者,谓依教奉行。”上师于我等,有传深广妙法之大恩德,为报恩故,需作供养。而三种供养中,以如教修行最为主要。是故,为了报恩作供养,而需如教修行。
以比喻显示此道理:譬如,若有病不吃药,则无法从病中解脱,故须谨遵医嘱按时服药,此为依止医生最要之事。同理,若不依上师教言修行,自相续则无法遣除烦恼心病。是故,如教修行是依止上师关键要义。若仅对上师广大供献财物,却根本未实行上师教言,则应成交药费而不服药之愚人,如是浪费良药,毕竟不起实际利益。如是,于上师前求法而不如教修行,不会产生依止上师最胜利益。故此如教修行是依止善知识的根本加行。
我们依止善知识最根本之所求,即欲离苦得乐,欲得一殊胜解脱功德,度化众生。而欲达此目标,则需于依止善知识过程中修行,最终仍将落到如教修行此关要上。《大乘庄严经论》云:“坚固由依教奉行,能令其心正欢喜。”能让善知识真正欢喜者,即是令依止具义之因。如何方能令善知识欢喜呢?性格稳重的贤善弟子,按照善知识所教,踏实修持,如是定能令善知识真正欢喜。是故,如是以依教奉行而令善知识欢喜者,方为与善知识亲近之根本因,才是摄尽加行亲近关要的唯一精华。故于依教奉行,理应精进修持。
如何方能做到如教修行呢?
如教修行范围甚广,境界亦深浅不同。华智仁波切于《普贤上师言教》中开示道:“中间依止上师时,何时何地都应当不顾寒热饥渴等一切困难,依照上师的言教行持,诚心诚意恭敬祈祷。自己暂时的一切所作所为也应请示上师,上师如何吩咐,就如何去做,以‘我意唯您知’的诚挚信心依止上师。”我等应按此开示,逐步深入行此加行。初依上师时,当按上师言教而行,克服一切困难,努力一点一滴作到。而且,暂时的所作所为亦勿以自己想法为主,而应请示上师,按上师吩咐去作;进一步的如教修行,即修学上师意行。《普贤上师言教》云:“所谓最后修学上师的意行,是指对上师圣者的一切行为善加观察之后,自己也全部按照那样去修持依教奉行。如世间俗语云:‘一切事情即模仿,模仿之中能生巧。’总之,修行者也是模仿往昔诸佛佛子的行为。弟子依止上师也同样应随学上师的一切行为。所以,上师的意趣行为怎样,弟子相续中也应当得到。”
通过此段开示,可更深入理解到“如教修行”之意义。何谓教?即教导之意,分为有声之教与无声之教二种,即言教与身教。常言“水鸟树林,皆演法音”,于具眼者而言,整个法界皆在转大法轮。如是于上师,亦可说“语默动静,无非教化”,上师的智慧安住于法界,是故,于我们面前显现的一切,皆为无声之教化,均是为调伏我等而示现之游舞。因此,上师一切行为,皆具有启发性。如是,遂能理解“一切皆教化”之含义。
何为如?如是模仿、随学之意。如同以笔摹绘山水的无限风光,我等用心模仿、随学上师的心灵境界,此即如教修行。
“如教修行”之前提,即必须处处留心,善加观察上师一切德行,勿如瞎子看戏般,一无所见。是故,须具一双慧眼,领会上师一举一动之密义,入此“上师无声说法,弟子有心领会”的默契中。
以下举一则公案说明:
印光大师是汉地了不起的祖师,当年弘一大师对印祖极为仰慕,亲自前往普陀山承侍印祖。弘一大师于讲演中如是说:“一九二四年,我到普陀山,住了七天,每天从早到晚,我都在大师屋内,观察大师一切行为,大师每晨只喝一大碗粥,没有菜。大师自己说:‘初至普陀时,早餐配有咸菜,我是北方人,吃不惯,故只喝白粥,如是已三十余年。’吃完,大师以舌舐碗,至极干净为止,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碗中残汁,以此漱口,再喝下去,唯恐浪费残余米粒。至午饭时,唯一碗饭、一碗大众菜,每次饭菜一点不剩。吃完后,与早晨一般,先以舌头舐碗,再注入开水,荡后漱口吞下。当年,大师六十四岁,我见大师一个人住,事事亲自操作,无侍者等帮助。”对印祖的无声说法,大师深领于心,印祖之身教,令大师深受法益。印祖宣说何法呢?即“惜福与习劳”之法,弘一大师亦随学印祖之德行,此即如教修行。
通过此公案,应有所启发。明理后即应举一反三,了知如何行持,当用心先观后学。上师具何等德行,亦当努力学至与上师一般。
我等可观察:
上师行住坐卧有何等威仪;
上师待人接物以何类用心;
上师接引众生具何种方便;
上师对上师三宝是何等敬信;
上师如何发愿回向、修集资粮;
上师如何慈悲众生、舍己为人;
上师如何护持圣教、实践教义;
上师如何礼敬三宝、守持戒律;
上师如何体悟万法、成就断证。
诸等一切均为我等随学内容。是故,勿狭隘地认为上师有声之说法方为教,其实此“教”若真正宣说,尽未来际亦说不完。如是,此如教修行亦非短期修学即可,而须从今乃至成佛之间日日随学,故名“常随佛学”。若能如是用心随学,则上师之功德决定会于自相续中逐渐生起,最终心心相印。是故《普贤上师言教》云:“弟子依止上师,应象神塔小像从印模中取出来一样,印模中有什么样的图案,全部会显现在神塔小像上。同样,上师心相续中有怎样的功德,弟子也应与上师相同,即使不能完全相同,也一定要具有基本与上师相同的功德。”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