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197)
无著菩萨[造] 索达吉堪布[译讲]
第一百九十七节课
此课音频下载地址:http://www.zhibeifw.com/audio0/rpsxl197.mp3
此课视频下载地址:http://www.zhibeifw.com/video0/rpsxl197.WMV
思考题
1030、全世界都提倡“男女平等”,为什么在很多发愿文中却有“转女成男”这一条?你对此有哪些看法?
1031、在这节课中,我们如何回向成为利益之因?如何回向成为安乐之因?
1032、什么样的人,魔众不会找他麻烦?一切魔障归纳起来是什么?什么才是最大的魔障?
1033、《楞严经》云:“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这个教证该怎么解释?你对它的意义有哪些领会?
1034、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瓦砾、荆棘,这是如何形成的?要想改变它,应当怎么发愿回向?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回向品》中讲了很多可怜的善趣众生,我们一定要将善根回向给他们。今天还有一个颂词:
愿世诸妇女,悉成男子汉,
寒门晋显贵,慢者转谦逊!
愿世上所有的妇女都变成伟健的男子汉,所有卑下之人晋升为达官显贵,傲气十足者变得温顺谦虚。
为什么愿女人都变成男人呢?这方面的教言以前也讲过,佛教的思想并不是重男轻女,而是因为佛陀以智慧照见,女众业障深重,与男众比起来,许多地方自叹不如。因此,《宝积经》、《金光明经》、《白莲花经》等大乘经典中,宣说了女人不得转轮王位等五种过失,以及女人的不共烦恼与痛苦。
这些过失,其实我们也看得出来。与男众相比,有些女众虽然很聪明,也很能干,但大多数人的心眼很小,嫉妒心强,是非也比较多。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多年来给这么多四众弟子传授佛法,经常发现男众对很多事情看得比较淡,而女众,尤其是世间上的有些女人,各种执著非常强烈,对财物和人的感受也很敏感。因此,佛陀经常宣说女人的过失,在《药师如来本愿经》等很多经典中,诸佛菩萨发愿时也都愿生生世世转为男身。
作为一个女修行人,对佛陀应该具有信心,尽量发愿下一辈子不再转女身,并愿所有的女人都变为男子汉。《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中记载,有个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者甚多,便问佛陀是什么缘故。佛陀告诉他:“有四个原因。一、女人对珍宝等财物很贪执;二、女人的嫉妒心比较强;三、喜欢说是非,口业比较重;第四、搔首弄姿,姿态不如法(佛陀曾讲过女人的八十四态)。”女人不但多堕地狱,也多堕于饿鬼中。《正法念处经》云:“女人多生饿鬼道中,何以故?女人之性,心多嫉妒,丈夫未随,便起妒意,以是因缘,女人多生饿鬼道中。”
当然,男人也有这些烦恼,但总体来看,孰重孰轻,恐怕比较容易分辨。真正办大事、解决大问题,女人的能力比较弱。不要说佛法的成就,即便是各国的总统元首、高官要员,女人占的比例也不多。除了烦恼深重以外,女人生理上也有一些缺陷,按照藏医的说法,女身天生有32种妇科病,与男身完全不相同。鉴于诸如此类的种种原因,佛陀当年给比丘尼制的戒律有三百六十条,较比丘多出一百多条。《极乐愿文》中也说:“闻佛阿弥陀名号,乃至未获菩提间,不转女身转贵族,生生世世具净戒。”
当然,在究竟实相上,是不分男女相的。《转女身经》云:“诸法悉如幻,但从分别生,于第一义中,无有男女相。”从胜义角度而言,众生皆如幻,无有男女之别,但从世俗角度来讲,女身确实有很多过患。
不过,境界较高的女成就者或者心地善良的女修行人,也远远超过很多男众。在《极乐愿文大疏》中,拉喇曲智仁波切说:“虽然以罪恶感召而投为女身,可有些信心十足、知惭有愧、明晓善恶的女人,正所谓的‘身体低劣境界高’,一百个坏男人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嘿嘿,很高兴!女众在我们这边占大多数,也要讲一点安慰的语言。)确实也看得出来,有些修行人虽然是男身,但贪嗔烦恼极为强烈,不如一些清净的女人。历史上不管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都有很了不起的女修行者,尤其在密宗当中,依靠密法的不共修行,女身成就的现象相当多。因此,显宗经典中对女众的特别呵斥,也是具有密意的。我们在发愿的时候,低劣的女身,生生世世都要舍弃,愿获得具有善心、种族高贵的男身。
“寒门”指种姓低劣的贫寒者或行为不如法之人,如妓女、屠夫、猎人等等。但愿依靠诸佛菩萨的威力和大乘佛子回向的善根力,让他们很快时间中获得地位、财富、名声等荣华富贵。
还有许多傲慢者,自己没有任何功德,即使有一点,也成了增上慢。包括有些出家人,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跟其他道友合不拢,种姓上、智慧上、能力上都认为自己超人一等,在人群中格格不入。愿这些傲慢者不要有如是大的烦恼,即使再有超胜的功德,也应谦虚谨慎、随顺众人。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佛陀出世间和世间的功德和智慧,任何人也不会有,但佛陀在众比丘前是怎么谦虚的,大家应该很清楚。还有许多传承上师,他们的境界、智慧、悲心、信心,普通人几百世精勤修行也赶不上一分。可是这些上师愿做仆人来奉献一切、利益众生,像他们这种至高无上的精神,我们值得学习,应该成为榜样。
有些傲慢的人,拥有一分超越别人的力量,就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这是修行最大的障碍。俗话说:“傲慢的铁球上,不会沾一滴功德水。”具傲慢者,哪怕走路、说话、吃饭,也可以显出他的与众不同。有些人稍有一点财富、地位,就用歧视的眼光看别人。尤其是偏僻地方的小领导,哪怕当一个局长,就觉得肚子大了好多,眼睛一直冲着天,根本不看下面的人。
我们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理当成为众生的公仆,不但口头上说,实际行动也要这样做。如果有了功德、有了学问,依然对众生特别尊重,那你内心的知识会显得更为庄严。因此,愿世间的傲慢者都变
庚三(为共同之利而回向)分二:一、回向成为利益之因;二、回向成为安乐之因。
辛一、回向成为利益之因:
愿诸有情众,因吾诸福德,
悉断一切恶,常乐福善行!
这个偈颂是说功德回向众生,成为总利益之因。我们这次讲授、听闻《入行论》,以及很多人对此善举随喜、赞叹、生欢喜心,毫无疑问绝对有功德。每天讲课、听法、辅导,哪怕只是一个颂词,其功德也不可思议,通过比量能完全推得出来。再加上寂天论师造论的三世善根,我们将这些如海般的功德回向无量众生,愿他们生生世世断除杀生、偷盗、邪淫等十不善业,杜绝违犯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等佛制戒的恶行,转生地狱、饿鬼、旁生及善趣中的盲人、喑哑、乞丐、低劣种姓者等苦果也全部消失。同时愿他们行持不杀生、不偷盗等十善业,清净三种戒律,行持无上佛果之因的一切善法,以此原因,暂时获得人天快乐,究竟利益众生,成就三种解脱。这种回向也非常重要。
佛法的宗旨,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宝鬘论》也说:“当以身语意,断诸不善业,恒常奉行善。”这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可是放眼整个世界,尤其是不信佛教的群体中,人人都是诸“善”莫作,众“恶”奉行,造恶业者数不胜数,而行持善法者却寥若晨星。这些人真的非常可怜,虽想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快乐,但“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他们该行持的善法不奉行,不该行持的杀盗淫妄等恶行却乐此不疲,把快乐之因当成敌人一样摧毁无余。所以我们回向善根时,愿他们的恶行全部断尽,灾难、疾病、痛苦全部消失,就像劫初时一样,大家都乐于行持善法。
看到众生行持善法,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心里还是很快乐的。前两天我去了一个寺院,寺院附近的老百姓,从其眼神和行为也看得出来,他们对三宝特别有信心,对出家人和上师也特别恭敬。听到他们平时行持善法的事迹,我真的非常随喜。世界上不同的角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有些地方依靠善知识的引导,行持善法非常乐观。而有些地方的人们,虽然财富比较圆满,住的是高楼大厦,开的是豪华轿车,表面上看来风风光光,但他们的悲心、信心、智慧、出离心极其贫乏,非常可怜。但愿这些人的内心也能快乐和富足,大家应该发这样的愿。
《佛说十善业道经》中云:“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维观察善法。”因此,我们学佛的人应该经常提醒自己,行持善法在一切行为中最重要,哪怕走路念几句观音心咒,这种习惯也要尽量养成。
不过,念观音心咒有时也要随顺当地习俗。在我们藏地,见到尸体时一般会念观音心咒,虽然念给活人听,功德也很大,但在活人面前没有这个习惯。前段时间跟我出去的一个道友,看见一个人的脚不太方便,马上要绊倒了,就大声地念:“嗡玛呢巴美吽!”结果那个人特别生气。虽然从理论上讲,观音心咒可以给死人念,那也可以给活人念,但通常没有这个传统。就像汉地在打电话时,说:“阿弥陀佛,你好!”大家都能接受,但如果说:“释迦牟尼佛,你好!”别人会觉得你有问题:“我又不是释迦牟尼佛!”因此,对各地的习俗应该尊重,行持善法的过程中,该念什么咒、该念什么经,要掌握分寸。其实这种习惯很好,看见一个可怜众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他。
愿不舍觉心,委身菩提行,
诸佛恒摄受,断尽诸魔业!
尤其是愿众生不离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行为上尽心尽力地行持六度万行,同时愿他们蒙受诸佛菩萨、善知识的垂念加持,遣除修行中的一切违缘魔业。
首先,不离菩提心非常重要,本论前几品中已经讲过,发愿时也要经常这样想。前段时间有一个修行人,去拜访我认识的一位上师,我问他到底发了什么愿,他说:“其他的愿我也不会发,我就在上师面前祈祷:愿我生生世世纵遇命难也不舍弃三宝,不舍弃菩提心!”我听了之后,的确从内心里很高兴。
大家今后遇到善知识、朝拜圣地、参加大法会时,在三宝所依面前,要好好地磕头发愿:“愿我乃至生生世世,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殊胜觉性菩提心。”这个非常重要,《普贤行愿品》长行文中也有“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菩提心和菩提行这两者,我们永远也不能舍弃。
如果你没有舍弃觉性菩提心,对布施至智慧之间的六波罗蜜多就会全心投入,这样一来,诸佛菩萨便会经常垂念。当然,诸佛菩萨垂念,也离不开我们平时祈祷。前两天要求吃饭时念一些偈颂供三宝,大家最好不要忘。如果你平时工作忙、事情多,特别长的经典念不来,那可以念一些短的仪轨或祈祷文,这没什么做不到的。譬如,《金刚经》不能念的话,《心经》应该可以念;《佛号宝鬘》不能念的话,个别佛号可以经常念;《百咒功德》不能念的话,有些咒语可以多念。平时对自己有一种要求。
我们发愿时除了永不舍弃菩提心外,还要祈祷诸佛菩萨摄持,断除修行中的一切魔业。《般若经》说,魔众对每个修行人都会有障碍。有些人总抱怨:“魔众太猖狂啦!你们修行肯定很顺利,我经常遇到一些魔障。”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要你修行成功,魔王波旬就不高兴。有关经典中说,假如你是懒惰者,就不会出现魔障,因为懒惰就是魔,你既然已经着魔了,魔王便不会再干涉。看你那么懒惰,一直睡懒觉,魔王很高兴;你平时很散乱,行持善法很放逸,他也很高兴,不会让你出“违缘”的。
但如果你比较精进,魔障就会层出不穷。不过,对特别精进、智慧高的人,魔众也会知难而退。《般若摄颂》中说:有四种非常精进的人,魔众不会找他麻烦。哪四种人呢?一、利益众生不舍菩提心之人;二、安住于空性境界之人;三、誓言非常坚定之人;四、蒙受诸佛菩萨加持之人,这四种人不容易被魔业束缚。
其实,魔业的形式比较多。《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中说,喜欢小乘、不喜大乘,是一种魔业;对密宗生不起信心、对大乘六度万行生不起信心,是一种魔业;不护菩提心,也是一种魔业。《华严经》还讲了十种魔业,其中忘失菩提心就是魔业。因此,我们修学大乘的过程中,身体生病、做噩梦不算是魔业,最大的魔业就是对菩提心没有兴趣、退失信心,不愿意利益众生,这是魔王波旬最高兴的事情。《现观庄严论》中所阐述的魔业,实际上也是围绕菩提心而讲的。
因此,大家应经常发愿:“愿我生生世世受诸佛菩萨、善知识摄持,远离一切魔障!”一切魔障归纳起来就是对菩提心、菩提行制造障碍,如果你这两方面很顺利,就没有其他魔障了。做一点噩梦没有什么,四大不调时风脉显现一些相也没有什么,念一些咒语就可以解决了。有些修行人对噩梦特别执著,其实噩梦并不是什么魔障,你特别强烈的自私心比噩梦还严重。可谁都没有认为自私心是着魔,总觉得做噩梦、自己不顺是着魔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辛二(回向成为安乐之因)分二:一、回向实现意愿;二、愿离不幸。
壬一、回向实现意愿:
愿诸有情众,万寿永无疆,
安乐度时日,不闻死殁名!
愿一切有情都万寿无疆、长命百岁,恒时安乐度日,不要有痛苦,甚至连死亡的名称也听不到。
菩萨所有的发愿,其精义就是不舍菩提心,永远利益众生。《楞严经》中说:“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这个教证的意义非常深,我们发愿得到圆满如来正等觉的佛果,这是菩提心的第一个要求;得佛果不是为了自己快乐,不像现在的腐败分子一样,当领导就开始享受,而是将所有的力量奉献给众生,度化如恒河沙数的一切有情,以此菩提心供养十方诸刹佛陀,就是报答佛陀的恩德。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利他心,愿他的寿命绵长无限,《别解脱经》中也说:“行持善法的人,活的时间越长越好;而造恶业的人,活的时间越短越好。”
大家对佛陀应当有报恩之心,若能如此,在世间活多少时日都很快乐。这种快乐并不是有漏的快乐,而是像极乐世界等清净刹土一样,连死亡的名称都听不到,不会一打开报纸就是——这里翻车死了多少人,那里自杀性爆炸死了多少人,这里闹地震,那里有雪灾,那里暴风雨……种种死亡接连不断、没有穷尽。我们愿所有的众生就像北俱卢洲的有情一样,无有中间死亡的现象,每个人都能活一千年。
然而现在末法时代,人的寿命不会太长,一旦活得很长,会被认为不吉利。汉地有种说法是:“老而不死,谓之妖。”我们藏地也认为,老年人的头发如果不白不太好。但这些是民间说法,老年人不一定非要白头,很多老年人喜欢把头发染成黑色、红色,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其实,众生的寿命越长,这说明福报越大。释迦牟尼佛以前的几尊佛出世时,有些是人寿八万岁,有些是人寿六万岁,有些是人寿四万岁[1],但随着众生福报越来越微薄,寿命也越来越减少。以前我看过明朝的一本书,名叫《五杂组》,里面讲了各个朝代的百岁老人,寿命最长的有两百多岁。其中“洛阳李元爽”,活到了136岁,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九老图诗序》中也提到过。还有大名鼎鼎的彭祖,据说他活了八百多岁。那么现在最长寿的人是多少岁呢?截止2002年,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是印度的一个妇女,有130岁高龄。不知道她现在是否健在,如果仍然健在,我们去献一条哈达,愿她再活100年。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长命百岁,以前法王在世时,有些居士就委托我们:“听说法王加持力很大,可不可以让我永远不死?”有些老年人想自己永远不死,获得长寿持明的果位。其实凡夫人的生命是有漏的、无常的,就像水泡一样不坚实,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尽量发善愿,见到一个人就愿他万寿无疆,而不要想:“你短命!你该死!”菩萨的心,随时随地都要散发出利他的光芒。
愿于诸方所,遍长如意林,
充满佛佛子,所宣妙法音!
祈愿东南西北、四方四隅的一切方所,遍布极乐世界或三十三天那样的如意树,众生需要什么快乐,均可从如意树上直接降下。而且在如意树林中,到处充满如来与诸大佛子演说妙法的悦耳之音。
在一些极乐世界图中,通常是佛陀坐于菩提树下传法,众菩萨在周围环绕谛听,就像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给五比丘和八万天子转法轮一样。如《普贤行愿品》所说:“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极乐世界等清净佛土中,十方自然充满宣说佛法的妙音;在福报具足的天界中,天鼓、树木、飞禽等也会宣说四法印。娑婆世界完全变成这样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应当像法藏比丘因地时发愿那样,愿十方世界都遍满如意宝树,其中有无量佛菩萨所宣讲的微妙法音,或者愿世间各个角落都遍满诸佛菩萨,他们正在给众生传授佛法。
从这些大乘教言中也可了知,登地菩萨还要在如来面前听受佛法。而我们现在有些人,听完一部就认为再也不用听了,这是一种邪见。凡夫人觉得自己不用闻法,而登地菩萨还要不断闻法,可见凡夫人与菩萨之间的差距特别大。因此,我们要发愿再再地闻法,如果自己有能力,应该在不同世界宣扬佛法,让所有的地方都遍满佛法甘露。随时要发这样的殊胜大愿。
普愿十方地,无砾无荆棘,
平坦如舒掌,光滑似琉璃!
普愿十方世界的大地,不要像娑婆世界这样凹凸不平,遍满土石草木及不清净的东西,而应变成像极乐国土、琉璃世界那样,没有沙砾、土石、荆棘,处处平坦如掌,光滑得好似琉璃。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云:“彼佛国土清净严饰,宽广平正,无有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等山。”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瓦砾、荆棘、沙漠,是嫉妒别人、恶口骂人的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的报应,而西方极乐世界以黄金为地、东方琉璃世界以琉璃为地,这种清净的环境在娑婆世界不可能有。就算个别众生因福报现前,所住的环境非常舒服,但也无法与佛刹相媲美。《长阿含经》中说,清净佛刹“地平如掌,无有高下”,地面光滑柔软,遍满芬芳扑鼻的鲜花,极其舒适悦意。
即使我们没有这种环境,但也可以发愿将来获得,就如同一个人在读书时,虽然身无分文,却可发愿当大老板时要修一所豪华的别墅,有了这个心愿,也许长大后就会实现。同样,我们现在虽是凡夫人,但因地时也可以为了利益众生,发愿创造、庄严自己的刹土。大家也正在学《现观庄严论》,里面的有些发愿,就是为了成佛利他而做准备的。
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是吾等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大悲心摄持的,很多人都不愿摄持如此污秽的世界,但释迦佛因地时却发下五百大愿,说将来成佛时所摄受的众生是什么样的,自己的刹土又是如何,如今他已经成佛了,所有的愿也都圆满实现。因此,你们不要认为:“我只是一介凡夫人,连一地菩萨都不是,准备成佛的刹土,是不是言之过早了?”不能这么想。我们每个人在读小学时,都写过《我的理想》这篇作文,这就是我们的人生目标——那天一个老师让学生写作文,内容是你长大之后要干什么,有个学生写:“我要搞虫草生意!”搞虫草生意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不能这样发愿,一定要发愿利益众生,受持清净的刹土。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