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羞知耻为最知
学校教育最大的作用是什么?教书育人。教师教书育人最大的目的是什么?知书达理。知书即为使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达理即为使学生明白为人处世道理。
在人的一生当中,在学习的过程中,由未知世界进入已知世界,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浩如烟海,无穷无尽,其所谓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但是在许许多多的知识和道理之中,做人做事的知识道理最为重要。具体而言,知书达理,使接受教育的人成为明白的人,成为清白的人,成为文明的人,成为高尚的人,这一点对于每一个成长中的人尤为重要。从教育开化的角度为知识定义,何为知识?知羞知耻为真知,为最知。知书识字,知书识礼,知书达礼,知情达理,知情识趣,知无不为,知荣守辱,最重要的是知书达理。知耻而戒耻,不敢越雷池一步,就可以保证一生清白无愧;知荣而求荣,不敢有懈怠放弃,不敢有骄傲自满,攀高峰,求上进,争取更大的光荣,就可以使一生光彩有荣。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最终都要落实到建立正确和明确的耻辱观上,耻辱观是根基。惟有知羞知耻,才能明白人生最重要的道理,才能维护一个人起码的尊严,树立一个人应有的形象,才能守住道德的底线,才能维持社会的基本秩序。但是长期以来,因为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因为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偏差,在圣洁的校园里,在青少年学生中,一部分人耻辱观出现了偏差,耻辱感不再十分的敏感。导致黑白不分,是非混淆,爱憎错位,出现了种种作怪不怪,见耻不避,蒙羞不羞,不可理喻,越矩犯常,非礼害理的乱象。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带有中华民族几千年义理烙印的耻辱观念淡薄了,带有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规矩的道德约束削弱了。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感受是,如今教师不好当,如今的学生不好教,众多的问题学生的产生,羞耻感的模糊和缺失成了重要根源。耻辱界限一旦模糊,道德约束一旦丧失,潘多拉的魔盒一经打开,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和现象便接二连三,令教师束手无策,棘手得很。
无所谓,缺少羞耻之心。不会脸红,不会自愧。不辨美丑,不分香臭,知耻不耻,知错将错,破帽子破戴,破罐子破摔。
无所畏,缺少畏惧之心。不会顾虑,不会忌惮,无法无天,胆大包天。劝告不理、忠告不听、警告无效,关不住,压不了,管不得。
无所爱,缺少仁慈之心。不会关爱,不会怜惜。内心冷漠,行为凶暴。具有较强的攻击力和破坏力,往往喜欢拳打脚踢,伤人毁物。铁拳利腿之下,是物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是人不是破皮就是烂衣。
无所求,缺少上进之心。不会上进,不会追求。好言好语不要听,好人好样不想学。死不要好,得过且过,苟且营生。
无所思,缺少理智之心。不会思考,不会判断。遇事头脑简单,不善三思与三忍,经不起挑动与刺激,头脑发热,喜欢出头露面,呈一时之能,争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意气用事,往往就是惹是生非,闯祸铸错。
无所悔,缺少忏悔之心。不会自省,不会自悔。从来没有想到要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也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往往是我行我素,执迷不悟,九头牛拉不回,一条道走到黑。
俗话说得好,如果不知世上有羞耻二字,那么世上就不知要出多少羞耻之事和羞耻之人。再好的道理,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教育在没有羞耻之心的人面前全部失去了作用。耻辱感的缺失就如同拆除了防备关押坏人坏事的牢门。因为没有了耻辱感也就失去了道德感,没有了道德感人势必会失去尊严,社会势必失去秩序。道德的约束是人生行为的最基本的自我约束,是一个人和一个社会自我保护的最重要的免疫力量,也是社会秩序的第一道维护防线,如果这一种免疫力经常处于低下的状态,如果这一道防线经常被突破,需要经常的动用规章制度甚至是法律法规来进行干预,法律再多,法制健全,法律再严,严刑峻法,也将是防不胜防,法不责众。
什么叫懂事,最根本的就是懂得耻辱,就是羞于耻辱,就是远离耻辱,就是人人要脸,树树要皮,就是大家都学会反思,学会忏悔,学会改过,见贤思齐,就是大家都为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负责。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一颠倒的耻辱观一旦在青少年学生心中占据那怕是一丝一毫的位置,那都将导致十分可怕的后果,并且危害终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明摆的道理。一个人只有从小懂得什么是毁誉、荣辱、廉耻,分得清什么是美丑、善恶、真假,他才可能避恶趋善,崇尚真正的人民英模,鄙视历史上的小丑败类,他才会珍惜名声,洁身自好。
德育为先,先辨羞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再一次提醒我们,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时,切不可忽视耻辱观的教育。一定要将荣辱观进课堂、进教材、进教案,在青少年学生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并内化为道德行为。(江苏省丹阳市教育局 周竹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