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经论讲记>> 其他经论>>正文内容

年龙上师父母: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一)

       

年龙上师父母讲授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17日
来源:孟孟_新浪博客   作者:年龙上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封面)

  刊载说明:《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系吉祥年龙随学弟子于2007年根据年龙上师父母仁波切2000年9月讲法录音整理而成。文本、图片等均索自整理者。

  祈愿年龙上师父母仁波切身寿稳健、教法兴盛增广!

猛猛09/4/15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萨迦·无著大师 造颂

年龙上师父母仁波切 讲授

毗卢阿贝迦那伽罗 口译

佛子行三十七颂…………………………………………1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1

第一部分:首义

释题……………………………………………………………………1

第二部分:论义正文

第一科目

敬赞………………………………………………………………2

立誓造论…………………………………………………………3

第二科目:论的自性

前行

一、暇满人身难得………………………………………………4

二、远离三毒恶缘之境——家乡………………………………7

三、依止静处……………………………………………………8

四、修行无常舍弃今生…………………………………………10

五、远离恶知识…………………………………………………13

六、依止善知识…………………………………………………24

七、皈依三宝……………………………………………………32

三士道

一、下士道的修法………………………………………………53

二、中士道的修法………………………………………………60

三、上士道的修法

(一)发无上菩提心的理由………………………………………65

(二)菩提心分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

1、自他相换……………………………………………………76

2、违缘转为道用

(1)将不喜欢的四法转为道用

将财产被夺转为道用…………………………………………80

没有过失却受伤害—将痛苦转为道用………………………84

将不悦耳的音声转为道用……………………………………87

将被人讲说过失转为道用……………………………………90

(2)将二种难忍转为道用

施恩反遭仇报转为道用………………………………………96

位卑者的欺凌转为道用……………………………………98

(3)将衰败,繁荣转为道用

将衰败转为道用……………………………………………101

将繁荣转为道用……………………………………………104

(4)将贪、嗔之心转为道用

嗔恨心转为道用……………………………………………107

贪爱心转为道用……………………………………………110

胜义菩提心

1、入根本定修离戏无执……………………………………112

2、后得位如何修行

贪境无实…………………………………………………113

不顺缘如幻………………………………………………114

(三)菩提心的学处

1、六度

布施波罗蜜多……………………………………………115

持戒波罗蜜多……………………………………………118

忍辱波罗蜜多……………………………………………121

精进波罗蜜多……………………………………………123

禅定波罗蜜多……………………………………………127

般若波罗蜜多……………………………………………130

2、经中所出四种教言

观察自己的过失断除别人不生信………………………135

不说大乘道者的过失……………………………………142

对亲友和施主断除贪嗔…………………………………152

说柔软语…………………………………………………163

3、断除烦恼………………………………………………168

4、综上所说义,具足正知正念,饶益有情……………170

5、修学善根回向……………………………………………172

第三部分:尾义

具足四种圆满的结尾……………………………………………175

著者做圆满的回向………………………………………………176

附录:年龙上师父母仁波切简介………………………180

佛子行三十七颂

萨迦·无著大师 造颂

那谟洛格潇 雅!(顶礼观世音菩萨!)

­谁能洞见诸法无来去  又能惟于利生作勤勇

殊胜师及怙主观音前  恒以三门恭敬作顶礼

­利乐生处圆满大觉等  悉因修行正法乃出生

彼亦仰仗通达已应行  今当明示一切佛子行

获此难得暇满大舟时  为度自他出离轮回海

故而当于昼夜不散漫  闻思修行是为佛子行

于亲友方贪心如水涌  对敌怨方嗔恨似火炽

忘失取舍愚痴昏暗众  远离家乡是为佛子行

远离恶境逐渐烦恼轻  了无懒散善行自然增

心地明清于法生定信  依止静处是为佛子行

常时相伴亲友各自分  辛勤所置财物遗空痕

身房终被心识客所弃  舍今生念是为佛子行

与谁相伴能令三毒增  闻思修之功德退失尽

于令了无慈悲恶友众  悉皆远离是为佛子行

依止谁人罪咎能永尽  犹如上弦之月功德增

将此正士知识比自身  犹加爱重是为佛子行

自亦困于轮回牢狱中  世间神祗其能救谁人

故于无欺皈怙三宝尊  至心皈命是为佛子行

极其难忍恶趣诸苦痛  是为恶业果报佛亲云

故于恶业纵然舍生命  永不积造是为佛子行

三有安乐草尖露水同  本即须臾坏灭之有法

为证永不变迁解脱果  致心勤勉是为佛子行

无始时来于我大慈悯  诸母痛苦自乐有何用

故为救度无量有情众  发菩提心是为佛子行

无边痛苦希求己乐生  圆满大觉成由利他心

故将已乐与他诸苦痛  真实相换是为佛子行

若有谁人以大贪求心  尽夺我财或令他夺等

当以身及受用三世善  回向其人是为佛子行

已虽未作丝毫过失等  他人却欲令我身首分

藉大悲力将彼一切罪  受取自身是为佛子行

若人于我说诸不悦音  遍及三千世界作宣称

然而当以慈悯之心力  说彼功德是为佛子行

即或有人从于众会中  揭发过失宣说恶语等

于彼当生真善知识想  恭敬顶礼是为佛子行

若我犹如亲子爱护者  返而视我如同见敌人

待之如母看护患病子  犹加慈悯是为佛子行

与已平等及或低下众  以我慢力于我作欺凌

将彼如同上师置我顶  极其恭敬是为佛子行

生活贫困他人常欺凌  遭受艰辛病痛魔障频

返将众生苦乐摄自身  毫无畏惧是为佛子行

美名传布众皆作礼敬  获得财宝等同毗沙门

但见世间丰誉非坚实  了无骄矜是为佛子行

自心贪嗔敌怨未调服  调服外界敌怨反增胜

故而当以慈爱悲心军  调伏自续是为佛子行

贪之功德犹如盐水同  随所饮用干渴亦随增

故于一切生贪物品等  当即舍弃是为佛子行

此等一切显现皆自心  心性从本远离戏论边

知已于彼执持标相等  决不作意是为佛子行

倘若值遇适意可爱境  犹如夏季所现之彩虹

虽现美丽见彼不真实  舍弃贪恋是为佛子行

各种痛苦梦中丧子同  惑境执为实有诚艰辛

故而值遇不顺因缘时  视为迷乱是为佛子行

为证菩提尚需舍身命  何况身外区区诸物品

故当不图果报异熟等  发放布施是为佛子行

若无戒律自利尚不成  欲作他利诚乃失笑境

故当了无世间希求心  护持戒律是为佛子行

希求受用善果佛子众  作恼害者皆与宝藏同

故于众皆了无憎恶心  修行忍辱是为佛子行

即便专修自利声缘众  亦见如救头燃之勤勇

为利有情进则功德生  故当勤作是为佛子行

依仗具足寂止胜观力  知彼堪能摧毁烦恼境

于真超越四种无色定  当作修行是为佛子行

若无般若余五波罗蜜  成就圆满菩提非堪能

当具方便三轮不分别  修行智慧是为佛子行

倘于自身迷乱不观察  行者外相或成非法行

故当时常观察已迷乱  悉皆断除是为佛子行

倘若由彼烦恼自在力  说他佛子过失亦损已

故于入大乘道士夫过  不作谈论是为佛子行

为得利养相互起纷诤  闻思修之功德退失尽

故当于诸亲友施主家  断除贪心是为佛子行

即便粗语恼害他人心  亦能毁坏佛子所应行

故于他人不喜之粗语  悉皆断除是为佛子行

成无明习对治亦难转  念知士夫当持对治器

贪等烦恼初念才生起  当下铲除是为佛子行

总之于何威仪作何行  自问已心此时是何等

时时具足正知与正念  成办他利是为佛子行

如是精进所成善业众  为除无量众生之苦痛

仰仗三轮清净般若智  回向菩提是为佛子行

追随一切经续论典义  以及一切正士之所云

将诸佛子所行三十七  为利学彼道者而著成

智慧低劣所学寡少故  未作智者所喜之诗文

然依经及圣士所说语  想此佛子行论无违乱

然则佛子广大诸法行  乃是劣慧如我难测境

若有相违未释罪咎生  祈请一切圣士住宽忍

由此所生善业令众生  仰仗殊妙胜俗菩提心

愿成不住有与寂边者  与尊怙主观音悉同等

此乃为利自他故,由宣说教理之僧人无著(萨迦·妥美桑波

大师)著笔于水银宝洞之中也!

《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萨迦·无著大师 造颂

年龙上师父母仁波切 讲授

毗卢遮那阿贝迦那伽罗 口译

(讲于二零零零年九月)

  首先,为了等空的众生都能于此生之中成就究竟菩提的缘故,发无上菩提心。于此发心之门当中,断弃一切听法的散乱,而具足一切听法的威仪,开始听上师的讲授。

  在讲授本论之前,先作概要介绍。本论总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义,介绍本论标题的意义,就是这个论著的名字;第二部分论义,正式的解释论文;第三部分尾义,就是做圆满回向的支分。

第一部分:首义

  首义是释题,就是开讲《佛子行三十七颂》这个题目。那么,“佛子行”这几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佛,指的是我们无比的能仁、出有坏、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子,指的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佛有三种弟子:身之子,就是罗睺罗尊者;语之子,指的是一切声闻、大阿罗汉众;意之子,指一切菩提萨垛这些圣众们。这三种弟子全部都是佛子,但这些佛子当中最殊胜的佛子称为菩提萨垛。这样的佛子,依靠何等的行为,获得究竟圆满觉悟的果位,就称为佛子行。由无著大师把佛子行总摄为三十七种颂词的方式给大家作为讲授,即《佛子行三十七颂》。以上是为《佛子行三十七颂》释题,就是第一个部分首义,已经圆满讲讫。

第二部分:论义正文

  分成四个科目:第一科目是敬赞和立誓造论部分;第二科目是论的自性。

  现在开始讲论义正文的第一科目--敬赞和立誓造论部分。

  首先是如何顶礼的支分。开始是:

  那谟洛格潇 雅!

  “那谟洛格潇 雅”,就是敬礼观音菩萨的意思。观世音菩萨是一切诸佛大悲的自色,也是一切大悲心所摄集出来圣者的形象。如果说在修行佛法当中能够生起大悲心的话,当是以此加被而成。因此,这个时候,称为殊胜本尊的观世音菩萨,在他面前顶礼,能够驱除造论中的违缘,而且获得加持和悉地。然后,开始正式做顶礼。下面有四句颂词:

  谁能洞见诸法无来去 又能惟于利生作勤勇

  殊胜师及怙主观音前 恒以三门恭敬作顶礼

  这个颂词字面意思是这样的:“谁能洞见诸法无来去。”这个“诸法”指的是我们所知的一切诸法,它的自性是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不生不灭的,远离八边戏论。这是如观世音菩萨等一切诸佛的内证智慧,能够以这种无分别的智慧,洞见一切诸法远离八边戏论,令本来清净的自性都明了现前。虽然他能够如此洞见一切诸法的实相,但又能够因为大悲心的力量,为了利益一切如幻的众生,生起勤勇。为了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示现各种大悲幻化之相。那么,这个时候敬礼于殊胜的上师和这样的大悲心的自色无别的观世音菩萨面前,以“三门”也就是身恭敬和掌顶礼,语恭敬颂念祈请,意恭敬观想祈祷,如此来不间断地恭敬做顶礼。这就是顶礼的支分。

  然后就是第一科目的第二个支分—为何立誓造论。

  立誓造论的四句颂词是:

  利乐生处圆满大觉等 悉因修行正法乃出生

  彼亦仰仗通达己应行 今当明示一切佛子行

  利,指的是暂时地为当生的利益;乐,指的是究竟地获得解脱的安乐。那么,这一切的生处、源泉就是成就一切诸佛智慧的圆满大觉,一切得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的圣者们,他们成就了这样的果。而成就这样的果是什么原因呢?他们都是因为如理地修行各种资粮道,趋向无学道。从开始修集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然后忏悔一切业障,到障净福德和智慧资粮圆满,才得以究竟成佛的。那么,他们是如何依靠正法来修行的呢?就如此颂所说—“彼亦仰仗通达已应行”。他们所做的首先是以大悲心为根本生起了菩提心的法行,其中修习两种资粮是他们法行当中的根本资粮。根本资粮有方便资粮和智慧资粮两种:方便资粮指六度当中的前五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种,称为方便所摄的有所缘的资粮;以智慧所摄的无所缘的资粮称为智慧资粮,就是第六度称为般若波罗蜜多,这一度就是究竟圆满资粮的修行。

  一切诸佛都是这样修行的。我们现在趋入大乘道来修行佛法,欲以此生成就无上大觉的一切后学者—佛子们如何能得以究竟成佛呢?当然是修行的时候要按照一切诸佛圣者的修行道路,追随其后,按照这样的方式来修行才可以。所以,为了让大家都能知道如何修行的缘故,佛子水银洞的无著大师依靠续经以及意密的解释,佛陀的教证和理证结合在一起的方式,为大家做广的开显,这就是立誓造论的支分。(待续)

 

 

标签:佛子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