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图书连载>> 南怀瑾>>正文内容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五):魂魄等问题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07日
来源:和讯博客 - 心情笑笑生 人学花园 2009-02-11   作者:南怀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第五讲 (一) 魂与魄

南老师:我们昨天讲到一个人的正常死亡过程。可是有一点,大家千万注意,我常发现一般人听话,头脑不够逻辑,主题在哪里抓不住,都被中间那些话带走;所以求学问,就要科学头脑,先懂得逻辑。昨天讲的是人道中正常死亡,四大分散的情况,这个要抓住。懂得逻辑就晓得,这是一个生死大题目里的一个小题目,只限于人类的正常死亡。同时你们的智慧要想到,那些非正常死亡,还有其它众生的死亡,是不是也这样?因为这次时间来不及,这个不是本题所讲的范围。不要认为一切众生的生死都是那么正常,真正正常的死太难了。

我们教书久了就晓得,一个老师在上面讲课,一百个学生听课,他们写心得的话,都不是老师讲的那一套,每个人抓到一小点就跑了。所以我现在有个结论——教育无用论。

普通学校教课也是这样,从小学起,为什么一班之中,有些学生成绩好,有些不好?因为有些学生的思想不够逻辑,不统一的,主题抓不住,一边在听,一边在自己的主观玩弄去了。这是很严重的事,不过现在兼带提起大家注意。

昨天只讲到四大分散以后,中阴身起来。我这也是用言语文字讲给你们的,就是所谓的言说道理。昨天上课,给你们讲四种道理:言说道理,观待道理,证成道理,法尔道理。言说道理是用语言表达的;譬如刚才请徐某报告,这是观待道理,在科学上讲,是资料和个案的统计,所以说,研究一个东西是观察的,都是相对性的,不是绝对的,不是肯定的。

“中阴”是佛学的名词,还有个名词叫“中止”,这是《修行道地论》上最初佛学在中国的翻译,当时没有翻成“中阴”,也没有翻成“中有”。但是为了讲修持,第一个翻译用了“中止”,意思就是生像流水一样,是分段的,过去流到现在,现在把他停在中间,昨天是昨天,明天是明天,今天的存在,是停止在这里,所以叫“中止”。

过去翻译成中止,已经用得很不错了,可是被后人推翻,因为后来十二因缘正式讲“有”,有就是现在存在于现实的世界;又因为人的观念叫做有,此其一。再以本体的道理,佛法的观念来讲,现实世界也是虚幻的,不真实的,所以十二因缘既确定了“有”,因此中止改称中有。

那么,为什么又叫“中阴”呢?刚才说以中文来讲,这个有也是观待道理。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相对的事物明显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叫阳性的;摸不着看不见的,就叫做阴性的,所以中有也叫做中阴,我们普通叫做灵魂。譬如刚才徐某的报告,那个灵魂出去了,是他感觉到有个东西出去了。因为他是中国人,他的意识上受这个教育观念的影响,把这个东西叫做灵魂,也是个假定的名称。这是中国普通的叫法,并不是佛教的文化。所谓灵魂,是很灵敏,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有感觉,有知觉,可是他又不是个实体的东西。

所以讲中国字的来源,“魂”字是“云”字旁边一个“鬼”。鬼是阴面,看不见的;神是阳面,看得见的。严格研究这两个字,鬼与神,都与土地有关系,与“田”有关系。“鬼”是田字向地面下走的,阴性的电流,向下面下去,头上加一根头发一样的毛毛代表,这是鬼。“神”的右边中间是个田字,左边是“示”,属于上天的,田字上下通变成了“申”了,和起来叫做“神”。一个田字代表土地,出了一点头叫“由”,就是萌芽,由来,就是田上长个东西了,光向上长叫做“由”;上下通叫做“申”,是伸出来,四方八面通;旁边再加个示,上天所表示的,叫做神。

这个“魂”字右边是“鬼”,通下不通上的,为什么加个云?这是“雲”的简写,换一句话说,就是云雾一样,似有似无,濛濛的,搞不清楚,所以叫魂。

魂与魄有分别,“魄”是物质的,生理的,我们生理上有气,像我们在北方冷天呼吸,鼻子呼出来有白气的。魄,是实质的,有实体的;魂是没有这个实质,看不见的,云雾一样的搞不清。魂魄是两个东西,所以当我们受了惊吓,文学形容这个人“魂飞魄散”,魂就飞出去了,这个意识精神就离开了身体一样;魄,身体受了惊吓,下面屙尿了,人发抖了,就是身上物质的作用,四大不调和,就分散开,叫“魂飞魄散”。

所以,你看中国的古文,每一个字都有他的科学道理。现在提倡简体字,是一塌糊涂。


第五讲 (二) 中阴境界的行阴和想阴

我们不要叉开了。再说中阴,就是灵魂。现在生命科学正在研究,找了很多资料,是根据三世因果的道理。

中阴能记得很多生的事,中文有四个字,很简单,叫“一灵不昧”,这个灵魂有这一点作用,没有暗昧,没有被遮住,自己还记得,叫一灵不昧。一般人死亡以后,魂飞魄散,如果有中阴,即使存在一灵不昧,也等于人世间不到一天;几个钟头以后,他又无知了,又等于睡过去了,昏过去了,又忘掉了。

所以为什么修行要修定?如果拿文学来讲,修到自己一灵不昧,儒家的形容叫“昭昭灵灵”,昭昭是很光明的,灵灵是很明白,见闻觉知没有昏迷,一灵不昧。

什么叫得定呢?既不散乱又不昏沉,换一句话说就是儒学家、理学家讲的昭昭灵灵,一灵不昧,清清楚楚,没有妄想没有杂念。佛者觉也,觉就是从睡中醒了,觉悟了清醒了。我们睡觉这个“觉”字就是觉悟!睡是昏迷,醒了叫做觉悟。佛是永远清醒的人,一灵不昧,昭昭灵灵,不散乱不昏沉,可是一般人做不到。所以打坐修定,要做到这样才行。这是兼带说明。

中阴生起来以后,一点灵明,所以其它修行的书形容,一道灵光就起来了,一闪就过去了。实际上,中阴身起来是像梦醒了一样。昨天讲到这里,对不对?在这个阶段,昏迷过后醒来时,中国有个说法,“生不认魂,死不认尸”。我们活着自己不认得自己的灵魂,除非你打坐做工夫,到了一灵不昧,“看”清楚了,才晓得自己心念变成的灵魂境界是怎么一回事。一般人死后,中阴身看到自己的尸体也不认识。

在佛学里,灵魂这个作用属于“想阴”与“行阴”的范围。想阴是思想,行阴是生命动力的范围。当中阴生起,是行阴的作用,行阴是一股业力,快速得很。这个时候,眼前演电影一样,把一生的所作所为,好的坏的,善的恶的,都回忆起来了,快得很,比电视不晓得快速多少,你平生压制在下意识中隐瞒的事,都出来了,善恶分别果报都来了,对不起人的事,对得起人的事,受委屈的事,委屈人家的事,统统都出现。不但如此,连前生所作所为都出现了。这时候,行阴发动思想回忆的这一股力量,叫做业报的作用,叫做业力,这股力量,都重复出来了。怎么证明呢?等于我们年纪大的人,目前的事情都忘记了,过去的事情却很清楚出现。这还是活着的时候喔!到中阴的时候比这个更严重了,不但小时候的事情出现,前几生、很多生的事都出现了。

现在我们提一个问题,在这个时候,有没有天堂地狱?有,天堂地狱境界也出现了。有没有鬼?有,都出现了,比梦中的快,比电影电视电脑不晓得快多少倍。

但是佛告诉你,也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也没有这些事,都是唯心的作用,一切现象都是唯心所现。不只中阴境界如此,我们活着的身心内外一切,精神的、物质的,都是唯心所现。这个唯心是心物一元的心,就是哲学上说的本体。没有任何独立于本体之外存在的现象,都是本体的作用和变化现象。我们所认为的有或者没有,都是相对的,是我们意识假定的,是观待道理、作用道理,不是法尔道理。


第五讲 (三) 中阴境界的多生业识现象

从现象上,观待道理上看,中阴境界出现各种现象,是因为意识里头有这些种子,这是种子都爆发了。我们人的这一生,为什么变成男的,变成女的,每个人身体、遭遇、环境又各人都不同?这是前面多生多世的果报来的,种子生现行。过去多生累劫,我们所作所为,善恶无记这三种业力,形成种子,因缘成熟时,种子会变成现行。这一生成什么样子,一生的命运、遭遇、思想情绪习惯,就是种子变成现在的行为、现象。我们这一生所作所为加上第六意识累积,又变成阿赖耶识里未来生命的种子,所以“现行”又生“种子”……因果是这样来的。这其中,很多因素都是因缘所生的,因果太复杂了,最精密的计算机也算不清。

所以,从现象上、观待道理上看,佛也说,中阴这个时候有天堂地狱没有?有,都有,都会出现。

如果是一个信基督教的人,他看到的是基督教描绘的现象,因为他的意识里头存在了这些印象。其它宗教信仰的人,看到的现象是其它的宗教境界;如果没有信仰的人,他看到的是自己习惯意识里的形象。所以并不是说,中阴起来,第一个七天有什么菩萨出来,第二个七天如何如何……这是对于学佛或学某一个宗派的人而言;因为他从小长大只看到这个,他的环境如此,习惯了。如果他不是学这个宗教的人,连画像、塑像,连这个环境都没有经过的话,看到的就不是这些了。像美国人看的,就是白衣天使出来,圣母出来,或者他们理想里的境界。

这个中间有个问题,佛说“无主宰,非自然”,没有什么阎王、上帝、菩萨、佛做你的主宰;你的生命,完全是看你自己因缘成熟,业报如何。这里面的重点是三世因果。所以佛有一个最重要的吩咐,这个三世因果,就是你的心理行为和你平常作人做事,过去到现在无数生的行为,累积起来的,这是个动力。拿现在的话讲,也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但也包括唯物唯心力量在内,这个叫做业力。前面说过,“造业”包括善、恶、无记三种业。无记业是中性的,有时候记忆里没有,不要认为记忆里没有就真没有,有的,存在的,都会报应的。

所以学佛为什么要学戒定慧?有个基本的原则,有一个偈语大家注意:

假使经百劫 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

“假使经百劫”,不管你过去生,多少时间,百千万亿年,“所作业不亡”,你所做的行为没有亡,没有消失,“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我们所做的行为,在物理世界也好,精神世界也好,一切做过的事都有记录的。譬如,我们年轻时,所遭遇的最痛苦的事情,最喜欢的事情,永远不会忘,就算平常不去想它,但在下意识里都存在的。这就是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没有忘失过,永远存在,所以这个叫“一切有”,不是“一切空”。因缘会遇时,就受这个果报,生死是这样来的。

佛学还有个偈子:

欲知前生事 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生事 今生作者是

“欲知前生事”,你问自己前生是个什么人,做了些什么事,“今生受者是”,他说你这一生观察自己的行为遭遇,就晓得自己前生或多少生前做了些什么,才有今生这样的果报,以果看到过去的因。“欲知来生事”,你想知道来生或后几生怎么样?也很容易,“今生作者是”,看你这一生做了些什么。你欺骗了人,来生一定受欺骗;你杀了人,来生你一定还这个命债。一切一切,爱情也好,什么也好,都有因果。

上面这两个偈子,就说明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第五讲 (四) 三个梦

所以中阴境界起来的时候会发现,不但现生的,过去多生的一切事,一幕一幕很快呈现了,快到什么程度呢?有一个科学常识你们要知道,我请问在座的各位,人做一个梦,有多少时间?最长的梦不到五秒钟,这是以我们醒著的时间计算,不是梦中的时间。譬如历史上两个大梦,黄粱梦和南柯梦。黄粱梦又有两个,一个是吕纯阳的黄粱梦,是汉钟离在长安点化吕纯阳的。另外一个黄粱梦是在河北邯郸,讲吕纯阳得道以后,点化卢生的故事。

我们现在讲吕纯阳的这个。吕纯阳为什么出家啊?他去考功名,在陕西长安肚子饿了进饭馆,对面有一个老道士自己在那里做黄梁米饭。吕纯阳疲劳了,一靠就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一生几十年的事,怎么考取功名,怎么娶太太,生孩子,怎么样得意做官,一直做到宰相。最后,因罪被抄家,一家人都被流放,剩下年老的他孤单一人,立马风雪中慨叹无常。一觉醒来,几十年经过清清楚楚,抬头一看,对面的老道士对他一笑,说“好玩吧?”老道士都知道他的梦。再看老道士的饭还没有熟呢。一觉醒来,黄梁未熟,几秒钟之间,梦了几十年的事,这是吕纯阳的黄梁梦。

现在科学晓得,最长的梦不到五秒钟。悲哀痛苦的梦,甚至梦中被压住,觉得时间很长了。当然,一夜常常做很多个梦,大多数醒来都忘记了。每个梦都很短,但是在梦境中,你却感觉很长,有时候岂止几十年!所以说,时间是相对的。

还有一个是南柯梦,唐代的,说有一个人好吃懒做,却一心想大富大贵。有一天吃饱了饭,躺在院子里槐树下睡午觉,梦见自己到了一个槐安国,遇到了公主,他就吹自己如何如何有本领,结果骗娶了公主,又作了太守。没过多少时间,敌国攻打来了,结果没几下,他就被打败了,公主自杀,国王把他驱逐出境。他醒来之后,哪里有槐安国啊?只有槐树下两个蚂蚁窝。这个叫“南柯一梦”,同黄粱梦一样。另外还有一个庄子的蝴蝶梦,这些都是有名的,说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这里我们岔过来说一个故事。大家在文学上都感叹人生是黄粱一梦!清朝有个书生考功名失败,到了邯郸,想到吕纯阳点化卢生的那个黄粱梦,他很感慨,写了一首诗:

二十年来公与侯 纵然是梦也风流

我今落魄邯郸道 要向先生借枕头

“二十年来公与侯”,黄粱一梦里头,封公拜侯,那不得了啊,等于现在讲开国元勋一样的地位;“纵然是梦也风流”,你们说人生如梦,还感叹,我还正想做这个梦呢!“我今落魄邯郸道”,我是南方人,今天在邯郸,饭都没有吃,很可怜,功名考不取;“要向先生借枕头”,嗨!吕纯阳,你把借给卢生那个枕头也借给我吧,我也想做这么一个梦,这一生就满足了。

你看这首诗,文学特别好,意境特别高,代表了人生。据说这个人因为这首诗受到赏识,后来真的做了官,可是最后,也是个悲剧首场。他如愿以偿,亲自体会了一场黄粱梦。

我们现在明知人生如梦,但都很想做这样一个好梦。所以我上课讲哲学,常常引用这个“要向先生借枕头”。中国文学有两个名句,也是清朝的,“多情自古空遗恨,好梦由来最易醒”,像黄粱梦,南柯梦,一下就梦醒了。


第五讲 (五) 十二因缘到底是什么

回转来讲中阴的境界,要注意,都不是像有些书上讲的,第一个七天,哪些菩萨出现,有什么境界;第二个七天,哪些菩萨出来接引你……不是这样呆板固定的。他讲的对不对?完全对,是某一个宗教某一个习惯的范围。这类人没有接触到外面的知识和世界,从小到老永远在那个殿堂里头,见到的只有这些。如果拿这个去度一切众生,用这个学理跟人家讲,是不对的。

比如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有宗教信仰;另外满族、蒙古族等,也有个古老的宗教,叫萨满教。譬如日本,大家认为是佛教国家,其实日本的国教是“神教”,佛教不过是日本宗教中的一种。日本信的是天照大神,是多神教,真正的全民信仰是这个神教。

世界上的宗教有几百种,每个人中阴境界起来时,所呈现的形象,是他熟悉的一套。像我们中国人近几十年来,受马列思想唯物的教育,那些完全不接触宗教哲学的人,他的中阴境界,梦中境界,只有马列这一套。所以我看到老的共产党人快死的时候说,哎呀,我快要死了,去见马克思。那也对的,因为他的观念里头没有其它的,他否定了其它的宗教。但是,一个唯物学者,或者其它人,死后的中阴有没有佛菩萨出现?可能有。因为我们不敢保证他前生不是信佛教或别的宗教的。我刚才讲过,中阴起来的景象不是这一生,而是多生累劫的,比梦还要快。

大家问算命看相有没有道理?我说有啊,那是过去的定业,显现出这一生应受的果报。譬如有些人,一辈子很富贵,有钱,有地位,可是遭遇永远不好,身体也不好。另外我所晓得的,当年跟随孙中山革命,了不起的几个人,其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历史名人,他天生是“天阉”,天生阳痿,后来他收养一个女儿。天阉的人很多,我在四川时,有个大财主朋友在自流井,那是四川最富有的地方,出盐的,这个朋友一辈子享受,可是也是“天阉”的;他有这个功名富贵的果报,可是身体却是这样。

再看古代许多英雄才子,遭遇很好,功名富贵,可一身是病,那就是古人的诗:“百年三万六千日”,活一百岁只有三万六千天,“不在愁中即病中”。的确有这些人,我也亲自遇到这些朋友。你说怎么说呢?人生的命运,以佛学来解释,那是多生累劫的因果,也就是这句话“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刚才我讲了,不是说,第一个七天一定是菩萨什么的出现,第二个七天又如何,不是一定这样的。譬如西藏人,从小在庙子出家,一辈子也在这个庙子修佛法,他才可能是那个境界,勉强可以如此说。但是他的境界里出现的不一定是神、菩萨,也会有家属出现,因为他也有家属的情感,或者也有爱情的情感等等。所以出现的又各有不同,不是那么呆板的。

那么天主教,其它异教徒,是否永远是异教徒呢?也不一定,每一生不一定。也许一个佛教徒,如果前生是信别的邪教,或者信其它宗教,他到中阴境界出来前生的事,也是那一套。

这个因果报应讲不清楚的,太复杂,计算机也算不清。所谓的六道轮回,我常常告诉修行人,去看《楞严经》由人道转生六道这一段,简单明了,比较是科学性的。你们出家讲修行做工夫,另一部很重要的经典是《修行道地经》,也讲到六道轮回的果报。但是这两部分,我不大喜欢翻译出来给大家看,因为你们看了以后,会喜欢观察别人,说这个人前生果报里带来的是什么成分,这个人来生快要变什么去了,大家会由这个错误认识,而且忘记了自己反省,只看别人的过错。像你们在座的某人一样,闭着眼睛乱说,他这个因果就背得很大,他不知道自己乱说犯口过。

你(胡松年)那些问题,有些已经顺便答复了;其它一些问题,可答可不答,以后再说了,你晓得我这里很忙。

那么死以后投生呢?现在回转来,我开始讲这个问题。前面给大家有个交待,我说,这一次给你们讲生死,是倒因为果的讲法,还记得吗?先讲到怎么死,对不对?现在这样大概可以交待清楚了吧!我们现在要讲的,是怎么样来投生了,也是讲普通人正常的投生。

关于这个,佛学有好多资料,最重要的资料,是给我们正式学佛用的,就是《修行道地经》。其实后来魏晋南北朝道唐朝之间翻译的,如《大集经》,里头分散得很,这里一段,那里一段,要连起来研究。再其次,《楞严经》只是讲生死的大原则。

讲生的问题以前,希望大家把十二因缘都要背来,尤其你们在家的居士们,出家的就更严重了,这个与所有佛法修持都有重要关联的,可是一般人都不记得。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老了以后死,死了以后再来,圆圈的,轮回的,又从无明开始了。这十二因缘,你也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标记。

所谓修行了生死,打坐修定,尤其是出家的人,出家是干什么啊?你们不要搞错了,认为打坐是练身体养精神,平常你这样说,我只好笑一笑,我也不骂。严格的讲,你那是胡说,不懂佛法。佛法是求了生死,所谓“了生脱死”四个字,了了这个生,脱开了老死、病苦,叫做了生脱死。必须先把十二因缘搞清楚,这不是理论,是个科学。如果详细解释,用十几个钟头也解释不清楚,很多牵涉到现代科学。可是现在的佛教,出家在家的不懂现代科学,不懂现代知识,同我一样,好差劲!这个就严重了。所以,我说佛教佛学没有办法,因为一般人不晓得现代自然科学,平常也不留意,就抱着一个佛学,认为最高明,自己困在一个范围里,以为是全体了。

大小乘修行学理,包括般若、唯识法相、华严,统统依十二因缘发展,大家要搞清楚。佛是讲这个给那些跟他出家的小乘弟子们听的,这些弟子是完全听他指导的,自己不加以其它的知识、理想,只是专门学佛的,所谓“声闻众”。声闻众是来受教育的,自己没有独立思想,也不去深究。佛怎么说,老师怎么教,就怎么办,自己没有本事参究。大菩萨不是这样,他可能提出来意见,与佛对辩研究。


第五讲 (六) 等流和异熟的生命

十二因缘,第一是“无明”,这是佛创立的理论。无明是没有光明,依中国字解释,就是阴的,糊涂的,什么都不知道,佛学上常用这个名词。昨天我讲过,我们怎么样睡着了,我们醒来是怎么样醒来,你不知道,是糊涂的,那就是一念无明。我们坐在这里很好,忽然想到很远的事,这个突然的念头不晓得怎么来的,就是你们讲的动脑筋。爱做生意的,在这里打坐,忽然想到要飞到美国去,有一个机会差点忘了;这叫一念无明。你说他是什么动机来的?为什么几十年前的事,或者前生的事一下想起?有时候我们的思想牵涉到前生哦,譬如一个完全没有想过、没有经过的事,我们念头里忽然有这个幻象出来,我们叫做幻象,实际上有前生的因缘在,也就是一念无明来的。

这个无明,讲唯心的道理,是讲心意识一念无明。假使明白了呢?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已经把自己的根本找出来了,这个无明的反面就成为明了,就是大光明大智慧,大圆镜智了。可是众生却并不明白,仍然念念在无明中。

一个科学问题来了,刚才我们提的这个无明,我坐在这里好好的,从来没有想的一件事,忽然一下想起来了,这个是什么来的?是“行”来的,有一股动力,是股力量,“行”就是业力,这股业力很大,永远在流动,千生万劫,没有时间空间的阻碍。所以佛解释生命的要点,有一部最深的、最秘密的经典,叫《解深密经》,其中有个偈子,讲出来这个一念唯心的生命根本:

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阿陀那识甚深细”,佛到最后,推翻一切宗教、一切哲学,没有上帝,没有阎王,没有神,也没有一个人格化的神叫佛,根本没有一个主宰。这个生命的本体有个东西,用个代号叫做“阿陀那识”,也叫“阿赖耶识”。佛说这个东西啊,给你们讲不清楚,你们不懂的,阿陀那识既深又细,非常秘密难懂,要实证到了才会懂。

“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们所谓的过去现在未来,实际上没有空间时间的限制,是心物一元的。譬如黄河壶口的瀑布流水,长江三峡那个流水也一样,这股力量,哗啦啦在流。这个流,佛学唯识上叫“等流”,平等在流动。你看黄河瀑布的水里头,一切水分子,水里还夹杂着泥沙、木头,一切好的、坏的,善的、恶的、不善不恶的,一切唯物的种子、唯心的种子,哗啦啦没有分别,一起流动。这个宇宙的生命有股动力,使一切种子平等的一起流动,心物一元的,这个动力是“行阴”,是根本动力。

那么中国固有文化有没有这个?有!《易经》就告诉你,用乾卦代表,“天行健”三个字。这个天不是科学物理概念的天,而是理念的天,代表本体,就是宇宙有股力量,永远在动;物质的、精神的功能作用,永远有个动力在动在变。

这个“行阴”最难懂,修行是修这个啊!一般讲修行,如果不懂这个,修个什么行!所以《易经》告诉你“天行健”。接着有句话,“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是周公加上去的。文王当年研究《易经》悟道了,通了,他对乾卦只有三个字——天行健。他的儿子周公,研究《易经》,加一句话“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作人要懂得乾卦的道理,懂得宇宙一切随时在变,自己因此要懂得自强,要随时反省,努力修养学问,要永恒的前进,不能停留。所以《大学》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这样来的。后世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也是这样来的。《金刚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是基于宇宙这个状态而来的道理,一切现象本来随时在变,你还抓个什么!

“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佛讲《解深密经》《楞严经》,是最后讲的,《解深密经》是佛到晚年要走以前讲的。佛说,我对于一般没有智慧的人一概不讲,这些笨家伙智慧不够,给他们讲了以后,他们以为宇宙中间有个动力是本有的生命,他又把无我的东西,当成有个我了,又起了意识分别,思想又抓住有个生命的本来。

生命没有本来,只是有个流动性的现象,像风一样。你说风从哪里来?你说西北来,那西北以前呢?后面是空。《金刚经》告诉你,一切现象都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即有即空,即空即有。可是佛讲了这个科学的道理,大家都把它当成一个总的东西在那里存在,就错了,所以佛说,“恐彼分别执为我”,所以不敢讲。

这个阿赖耶识里的种子是等流的,,但是这个“等流”作用的同时,中间有个作用,叫“异熟”,这是因果的规律。每一个众生的种子里,有善有恶,有无记。譬如大家喜欢偷懒,喜欢离开世间打坐修行,不想做事,那是属于无记业的。无记业的果报很严重了,所以给大家指出来,因果是很可怕的。人这个生命是“等流”和“异熟”作用变化出来的,成熟了,等于一个果子熟了。

至于变成人,变男人女人,变笨人聪明人,变好人坏人,都是因果的异熟。我们把山东的苹果移到美国去种,它完全变味了,而果子长得非常大,统统不同。讲种菜、种水果、种树,有个方法叫“嫁接”,一棵树接另外一种树,使果实味道改变,外形也改变。这个也是因果的异熟。

阿赖耶识有等流、异熟的作用。所以《楞伽经》告诉你,有些人天生是凡夫,不愿意修行;有些人天生要修行;有些是爱修小乘,只管自己的声闻;有些走大乘菩萨路线,最后成佛。他说,根器是异熟的果报不同,这叫做根基不同,种姓不同。《楞伽经》不叫根基,叫种姓。譬如他姓王,他姓李,每个人家族不同。这个人是小乘的种子,那个人是大乘的种子,这个是文人的种子,那个是武人的种子,军人的种子……种姓是多生多世积累的因果,属于异熟。

“无明缘行”,倒转来讲,这一念无明哪里来的?是生命那个动力,像瀑布流水一样,昼夜在转动。等于我们打开电灯,看起来亮光没有动,实际上里头随时在动,只不过我们看不出电灯里的电是怎么接上来的,这就是无明。我们只看到亮光永远亮着,实际上它每个分子都随时在变化,在异熟,生命是那么细的一个科学。

十二因缘,看你怎么去了解,古来的高僧,他把普通的学问搞好了,再讲佛学就讲通了。现在一般学佛的,普通的书都没有读好;而且这个时代,只把古文搞好了没有用,还要知道现代科学才行,佛学是那么深啊!


第五讲 (七) 禅宗、密宗、性宗

再回到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这一念无明,引起生命的动力在动,这里头带着异熟和等流作用,可是这个行动里头是心物一元的。你要晓得物理世界也永远在动,无明里头也是包括心物一元的,行阴是心物两个一起动的喔!等流来的喔!

现在讲人的生命来源,特别抽出来这个十二因缘。无明是代表本体痴的、不明的作用;行阴同第七识意根,有连带关系。佛学中讲的心意识,心代表心物一元的本体,就是阿赖耶识;意就是第七识,是我执、法执的根本;能够思想分别,能够思维的这个识,叫做第六意识,根根是第七识。这是所谓“心意识”。

现在人常常讲禅宗,禅宗古来祖师有个教育方法,我们叫它瞒人的方法,就是唬你一下,说“离心意识,参!”离开心意识,还参个什么啊!那早成佛悟道了,也就不要参了。可是他用瞒人教育法。“离心意识去参!”这句话现在好多人随便讲,他也不懂,如果懂了离心意识,那是已经到了,没有无明了,行阴也停了,那就成佛了。我已经成了佛,还上你禅堂参吗?哼!

禅堂也叫做参堂,进去要研究的,不是说死抱一个东西,死死在那里坐一辈子,那是搞什么啊!造什么业啊!但是造的算是好业,来生做一个学者,天地间就是我一个人的学者而已。

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识”是思维意识,就分阴阳了。因为行的动力连带阳的,就是灵魂一灵不昧,阳的动力能够起各种思维。唯识学是把十二因缘“识”的部分,专门扩充来讲的,透过一切现象来了解本体,所以叫做法相学。

与法相学相对的是般若,譬如《金刚经》是性宗,不讲相,把现象遮住了,推翻了一切现象,直接讲那个无明的本体变成光明自性,那个就是般若,这是性宗,直接的,禅宗走的是性宗路线。

唯识法相走的是科学路线,把现象研究透了,最后还是回到性宗,般若性宗。

禅宗和密宗大手印,都先走性宗的路线,开悟了以后,一悟千悟,再把这些法相学统统明白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就是佛的大彻大悟。如果还有所不知,还有所不明白,连佛经道理也搞不懂,只会守住那个香板当成是佛,或者只守着那个铃子,叮叮当当,拿个咒语就当是佛,那都不是的。那只是给凡夫一个方便之门,找一条路走走,凡夫都喜欢抓一个东西,所以给他一样东西抓着玩玩。

佛在般若经上讲,我四十九年没有说一个字啊,你们不要认为我传了法,没有啊!《法华经》上佛说,佛法只有一乘,说东说西不过是“空拳诳小儿”,那是一个教育法,为了是你们真的明白那个本体的法尔道理。等于小孩哭了,大人握一个拳头,说不要哭不要哭,我这里有糖给你吃。小孩子不哭了,拳头打开并没有糖,嘿!是“空拳诳小儿”。这也叫做“黄叶止儿啼”,小孩哭了没有办法,拿一片黄树叶,说这个多好看啊!这个是黄金啊,你不哭,金子给你;你再哭,不给你。孩子说,我要我要,就不哭了。结果给你的,只是一片黄叶,所谓“黄叶止儿啼”。


第五讲 (八) 破山海明的故事

当年我到四川一个庙子里头,看到一副对联:

山迴迴 水潺潺 片片白云催犊返

风潇潇 雨洒洒 飘飘黄叶止儿啼

对联好,字叶写得好,这是谁写的呢?是破山海明禅师写的,也是他作的对联。所以我看了书法,看了陈抟老祖写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看了张三丰写的字,看了破山祖师写的字,我再也不学那些法帖了。那些仙佛的字真是不同!这副对联也好,可惜现在都没有了。

“山迴迴,水潺潺,片片白云催犊返”,就是讲佛法的教育,每个方法都是引导你归家成佛的。小牛在乱跑,把牛拉回来,把这个心念拉回来,回到本体一片光明自性清净。“风潇潇,雨洒洒,飘飘黄叶止儿啼”,那文字境界真好。破山祖师是大彻大悟的。

张献忠杀到了四川,结果破山祖师要来看张献忠,他的弟子忠最护法的就是秦亮玉,是四川著名的女将军,在川东跟张献忠对抗,就是现在重庆这一边。在川东,张献忠杀人太多了,破山明师父讲,不行,我要去看他。秦亮玉说,不行哎,师父,您是出家人,他会杀了你。破山明师父说,即使杀了我,我也要去看他,叫他不要杀人。结果他一个人去了。张献忠一看到,“你来啦!很好!什么事啊,大和尚?”他说:“不要杀人了!”张献忠说:可以!一个条件,你吃肉,我就不杀人。“破山明说,拿肉来!当场吃了,张献忠说,我不杀了。

破山海明禅师,二十三岁时,为了悟道住在黄梅破头山三年,三年当中,使尽浑身解数,还是没有悟道。最后,他决定以七天为限,克期取证。四五天后,他腿的气脉比较通了,走路好像在云中飘一样,他也不怕,也不理,可是还没有悟道。这下,他发狠心了,到悬崖上立足,说:“悟不悟,性命在今日。”今天再不悟,死了算了!之后,他进入了人境双亡浑然一体的境界,看到眼前的是平坦的大地,根本没有悬崖,他抬脚要经行,就是行香走路,结果一下踏空了,摔到悬崖下面,跌断了脚,变成跛子,毕竟悬崖还是悬崖。

他后来开悟了,在现在的重庆那里建了双桂堂,我去过的。这一副对联是他作的,字也是他写的。看了这副对联……我们喜欢文学的,作不出来;这个字之潇洒!真了不起!这是高僧,不是你们现在什么乱画的书法家。

我现在讲的本题是什么啊?是识。为什么讲到识扯到这里来啊?由“识”讲到唯识法相,讲到性宗、相宗,都是帮忙你觉悟的方便,“空拳诳小儿”罢了。

说到唯识法相,我说这一般讲唯识的,后人这些讲唯识的书,讲得都对;可是他不知道唯识法相是专门指导修证的,叫你清楚认识任何一个相,一个境界。现在大家不从这里研究,反而把唯识法相搞成了哲学思想,那跟修正由什么相干啊?


第五讲 (九) 三合一——名色

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识,在生命而言,就是灵魂了。究竟这个灵魂怎么样跟身体结合?我们肉体里头怎么样有这个思想在?他们怎么搅在一起,变成一个生命?所以“识缘名色”比较难懂了。

一个精虫,一个卵子,古代叫父精母血。其实真讲精的话,什么是精?我们说男人出精,女人性交的时候出水,都是精。佛讲得很清楚,精是全身的,那个出来的精,已经是废物了;因为全身都是精,就是每个细胞,每个地方都是精。而且佛经中在律部告诉我们,一般讲的男人的精分七类:“青、黄、赤、白、黑、酪色、酪浆色”。青色是转轮圣王的精;黄色是转轮圣王太子的精;赤色是因为玩女色过度的精;白色是普通人的精;黑色是转轮圣王大臣的精;酪色是须陀洹(初果罗汉)的精;酪浆色是斯陀含(二果罗汉)的精。

那么,当男女两个出精的时候,精虫乱子结在一起的时候,中阴身被那个业力一搅,有个强大的吸力,就吸进去了,和受精卵搅在一起混合了。这个心物混合的东西叫做“名色”。

你们打坐,开始上座念头蛮清净,为什么等一下心里就不清净了呢?是那个心念的吸力又在吸了,吸外界的杂念进来,你放不下。所以禅宗讲——放下!你放不下,都是向里面吸了,这就是苦集灭道的集,我们随时随地都在集,在抓,抓念头、抓感觉,什么都抓。

“名”是属于精神理念的,受想行识都属于名的范围,看不到形体的。中阴身那个灵魂,是精神的,属于“名”的范围。

什么是“色”?地水火风,物质的叫做色。精虫卵子是生理的,物质的,四大所变化的,属于“色”的范围。

精虫卵子结合,再加上你的灵魂,三个东西“哗”一搅,那个强大的吸力你跑不出来,这个就是轮回,进去投胎了,这叫“名色”。

“名色”开始七天一个变化。第一个七天,那是稀稀的,佛经形容好像冻了的牛奶,好像现在小孩子吃的果冻。七天一个变化,慢慢成长。可是你那个识,精神那个心,那个思维意识,跳不出来这个行阴,你转不出来,所以叫轮回,永远在里头转。等于电风扇里头有一个苍蝇,电风扇开动了,苍蝇飞不出来,除非把电风扇关掉,他才可以飞出来。我们的思想灵魂,前生所有带来的果报,都卷在里头,在这个名色里头。

这个名色七天一个明显的成长,详细的要看《入胎经》,佛在二千多年前讲的,非常详细。现代医学提出一些证据,证明佛讲得正确。你们研究懂了《入胎经》以后,你才晓得打坐坐在那里,七个钟头,七分钟,七秒钟,七天,都有一个变化,同那个胎儿成长的道理一样。可是你们不去研究,光是叫老师,有什么用!都在骗自己。

第五讲 (十) 十个一切入

“名色缘六入”,“六入”是什么东西?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是名色本有的;色声香味触法叫六尘,也是物理和精神世界的东西。六尘穿进六根这个过程,叫做“六入”。

当年我看佛经,六根六尘,为什么这里用个“入”字?奇怪,就留意了。所以叫你们留意十种“一切入”,地水火风青黄赤白空识,你们用功都不用脑筋。“一切入”是穿透进来,譬如我们坐在房间里,你们什么感觉啊?今天比昨天气候沉闷一点,是不是?湿度高,它穿透进来,你受不了。你以为房间关着,外界环境就穿不进来了吗?都是穿入的。我们不过用暖气调剂,不然大家坐在这里不会这么舒服。这就要懂得,外面物理环境、精神环境对你身心穿透进来了,色声香味触法穿透进来了,就有接触,所以叫“六入”。

小乘的佛经你不能不研究,佛经十分科学,有十种一切入,地水火风空这五大,加上“识”这个理念精神作用,还有青黄赤白,那是地水火风等色法变化发生的现象,不论任何地方,任何地区,它都穿透你。

这个里头你研究研究,没有“黑”字吧?为什么啊?读佛经要做科学的研究,他说青黄赤白,怎么忘记了一个黑字?他没有忘记,实际上没有黑;因为所有颜色的集中就是黑。颜色分很多种,譬如你们中学的时候读过有七种,背来听听,红橙黄绿蓝靛紫,对了。不仅七种,还可以变化出更多的色彩。所有的色彩集中了以后,就是黑。全部反射了,就是白。各种颜色都是变化出来的,都是物理科学。所以你们如果不懂科学,就不要谈修行了。而古代那些得了道的师父们都懂,不过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知道了十种一切入,就晓得坐在那里为什么定不住,因为你同时受气候等等外界的影响,地水火风空识,乃至各种现象境界,随时变化刺激你。你的心力不强,智慧不够,就会去抓,不能不理。所以般若谈空,叫你把它化开了,放出去。可是人呢?习惯在抓,这个生命在入胎时,识缘名色的时候已经都是吸进来。可是真吸得住吗?吸不住。他一边吸入,一边集中,一边散掉;越集中,越松散,反作用力越大。这个心理、生理与力学道理一样。

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讲到“触”,一有六入以后,就发生接触,触就是交感,互相就受影响。

“触缘受”,触就是发生感觉、感受。你说,我受凉了,给风吹了,就是十一切入的地水火风这个风进来,冷气进来凉到了。一凉了以后里面发炎了,火起来了;接着流鼻水了,鼻子不通了,水大不流畅了;所以地水火风在里头变化,触受接二连三太多了。

我们从娘胎生出来到现在,没有一天是舒服过的,每一秒钟的触受都是很痛苦的。但是人们没有感受到,因为麻木了,习惯了,加上智慧不够,观察不清楚。工夫能够做到离开了触受,那你就变成虹光之身了,一片光明,空灵,与虚空合一,那也就是空无边处定了。这不是理论,也不是幻想,是真的工夫。

这个中间的修持关键,就靠你心意识的力量,能够做到不受这股业力的驱使。所以叫你们仔细了解《三十七菩提道品》。打坐不过是练习学定啊!坐着能够定了,还要在行住坐卧中,随时都能定,定慧等持。如果连定的根都没有扎好,五根中的定根都没有,当然就没有定力,怎么不受这股业力的驱使呢?五根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依五根发起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有了慧力,智慧变成力量了,破一切执着挂碍,那才叫做修行。

触受是很严重的,一切众生都被触受骗走了。男女两个为什么要做爱啊?是触受的舒服嘛!可是很短暂的。因为触而有感受,你们叫享受。你看,性的高潮享受不到一秒钟就没有了,这个力量就散了。那个高潮来的时候,是十一切入,都进入,集中了,那个力量一集中,爆炸了,又散了,结果什么都没有。可是众生凡夫呢,愚痴,没有智慧,给骗住了。所以触缘受,受是感觉。

“受缘爱”,爱就是喜欢、贪图。“爱缘取”,明明抓不住的东西还要拼命抓。所以我说你们拼命抓财富、大权、高位,有什么用?那都是暂时之所属,给你用一下,它不是你之所有,都要散去的。

“取缘有”,抓到手,所谓有,是暂时做到归你之所有,不是真的属于你,是骗你的,都会变去消散的。即使一部分你用掉了,好像这部分用掉的真属于你了,其实也都是欺骗自己,不过是刹那之间的因缘聚会触受而已。一切都是因缘聚会复消散,根本没有个“得”,没有真的拥有过,连你自己的身心都在随时新陈代谢,都留不住。所谓有所得、拥有过,不过是心理上的想法,骗自己的。既然无所得,当然也无所失,一切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真的看清了这个道理,就不会拼命去抓了,也就可以把一切无保留的贡献给社会了,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不是有心为善,是自然的如此,当然也要智慧去做,不是乱来的。

“有缘生,生缘老死”,因为“有”,比如有孕了,就有生,有老死。人生如此,一件事情,一个东西,一切有为法都如此,有生必有毁灭。

老死了以后呢,灵魂再来,无明缘行……就这么轮回。这是大原则,了解了之后,才晓得入胎是怎么回事,人生是怎么回事。懂了吧?

现在准备吃饭。你看我给你们费了那么大力气讲,你们跟我很多年,自己不在这里头参透,有什么用啊!这就是话头!禅堂讲参话头,每一个都是话头,你去参!

譬如你打起坐来,有时候痛得受不了,你就要晓得“受即是空”,那个痛再痛你也留不住的,无常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从空中来,又回到空中,好像来过,你不要被它骗走了。你们不是会念《心经》吗?《心经》告诉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接下来你就要晓得,难过的时候,你就念“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嘛!你就不晓得用吗?思想多了,你就晓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不异空,空不异想”。不论出家在家学佛,学些什么啊!在这里被自己感受困住了,闷在那里,那个是受阴嘛,你就被它骗了嘛。有时候,自己还觉得蛮舒服,是受阴配上想阴,还误以为这个是定呢!去你的!

标签:临终|南怀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