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宗派法门>> 禅宗>>正文内容

永嘉大师说境界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0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明一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们刻苦修行佛法,往往不知道自己的修行程度,只能用佛经或者开了悟了的祖师的话来评判。因为佛法就像一个大圆月,佛陀理解的这个圆月就写在佛经上面了,而开了悟祖师的理解这个圆月就写在祖语里面。当然更多的是一般法师所告诉我们的,他理解的佛法圆月。

为什么要变得这么麻烦呢?因为时代不同,人们的生活空间、生活习惯、生活条件、生活……等等改变很大。佛陀时期,佛陀用当时最贴切的语言来说,当时的人们就很容易理解。如果我们当时出生在佛陀的身边,所谓值佛出世,那是我们命好,很容易就得到最容易理解的佛法,但是这样的人有几个呢?真的是太少太少。

因为,这是在两千多年前,印度发生的事情了,语言、环境、条件、事件……甚至气温都已经完全不同,这些不同,都会造成说法的人采取的说法方式变化。因为佛陀说法,所谓十二部经,不要说当时的语言环境了,就光是比喻我们就因为没有经验而很难理解。所以,我们现在看起佛经来,会有重重的困难。

同样,距离我们有一千多年的祖师们的言辞也有类似的问题。只是他们的言说是在中国本土上进行的,一切典故和说法以 及比喻等与我们比较接近,相对来说我们好理解一些。所以,他们的指月就比较能让我们容易接受。但是,因为毕竟不是佛陀本人所说,他们对圆月的阐释就有待考证。

好在祖师们也不孤独,有几十代的后代对他们进行评价,而且参与评价的很多人也是开了悟的人。所以,我们可以有很多的选择,寻找与自己有缘份的祖师,看他们的语录,按照他们的教诲去做。当然,现代也有很多的高僧大德,也在不停地为我们阐释着佛陀的经典。产生很多新的见解与认识,供我们参考选择。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古德传灯,历代授受”。不管如何我们自己心中应该有一盏明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怎么做?那么自己经过七年来的体验,自己心中也确立了一盏明灯。那就是永嘉大师给我们留下的这面“空”镜,对照这面“空”镜,自己就知道自己已经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下面这段就是永嘉大师对于声闻缘觉境界的描述:“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身与空相应,则刀割香涂,何苦何乐?依报与空相应,则施与劫夺,何得何失?”因为,声闻缘觉是真正证到“空”性的人,他们是能够做到这样的人,对比我们自己,一看就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接着,永嘉大师又把菩萨的境界描述出来了:“心与空不空相应,则爱见都忘,慈悲普救。身与空不空相应,则内同枯木,外现威仪。依报与空不空相应,则永绝贪求,资财给济。”菩萨证到了“空”性,但是不迷惑于“空”境。所谓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为度众生不入涅槃。

最后,永嘉大师还把佛的境界描述出来了:“心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实相初明,开佛知见。身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一尘入正受,诸尘三昧起。依报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香台宝阁,严土化生。”佛是菩萨圆满修行的一个标志,所谓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标签:禅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