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往生法的五力教授(大乘修心法的临终教授)
明一生所修之法
摄教授心要 应修五种力
如果把修心的要诀作一个总结,那么有五种力需要修持:牵引力、善种力、对治力、修习力、发愿力。
(一)牵引力
牵引力就是发愿从现在起直至成佛,都不离菩提心的修持。在修菩提心的五力中,这是最重要的一种力量。比如早上起床时就发愿,“我从现在开始,在今生的每一时刻,都要把我爱执转为他爱执,要以菩提心摄持我的一切行为。”
牵引力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动机。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都是要有一个动机,有了动机才会产生事实。所以我们的身语意三业,哪一种业最重要呢?从世俗认识的角度来说,是外在的语言和行为。我们认为身体的实际言行最重要,你一旦犯错,就有法律会进行制裁。但从佛法的角度来说,你的思想动机更为重要,因为它起着主导的作用,是一切言行的“主谋”。我们一切行为都是先有动机,动机一旦产生,就会牵引着你为之奋斗,最后必然会产生一个事实。所以这个牵引力最为重要,我们未来的事业如何,将要产生一个什么行为,完全是由现在的动机所决定的。
我们既然知道这个动机会成熟,会导致事实的产生,那为何不利用它来成就一个善业呢!我们一般的动机,都是围绕着衣、食、名等现世利乐,要是把它净化了,就不至于造种种恶业。那么,我们每天应发什么愿呢?应发菩提心愿!有了这个希求菩提心的心愿,就能牵引我们进行菩提心的实际修持。
我们可以早上起来就发愿:“从现在起今后的每一天,我都要发菩提心,发愿承受众生的一切烦恼痛苦,把所有的快乐施给众生。要爱他胜己,每天同我爱执作斗争,坚决不随我爱执转。”如果你觉得一生中做不到,可以缩短为一个月。一个月不行,你再缩短为一天,乃至于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之内,我片刻不离菩提心的摄持。”这样先设定一个目标,一步一步地进行,按次第逐步拓展心量。
(二)善种力
善种力就是为了菩提心能在心中生起,并不断增长,就要尽力培植一切善行,尽力累积一切善业资粮。这是白善法种子力。就像为种子提供养分一样,这种善业的力量能促进菩提心的生长。
累积善业资粮的时候,要以前面的出离心为摄持。即人身难得,生死无常,业果不爽,轮回苦多等内容。如果对这方面有所体悟,生起出离心的觉受,我们还会不会继续造恶业?肯定不会了!也不会为了贪图眼前的暂时利益,而使所作善业流于现世的目的。你必然会考虑到自己应当跳出轮回,考虑到和自己同样处境的苦难众生——生发的必然是菩提心愿。
所以对于菩提心来讲,出离心是必须的加行,我们一定要重视出离心的修持。只有当出离心修到一定证量,你才会认识到菩提心的重要。认识到没有菩提心,所修的出离心不会圆满,不能达到最究竟的出离。反之,修菩提心时要有出离心作为基础,没有合格的出离心,就不会生起清净而坚固的菩提心。
(三)对治力
对治力就是集中一切力量对治我爱执,消除种种自利的思想。但这不像角斗那样有一个明确的攻击对象,我爱执是很难发觉的,唯有时刻观照内心,一旦我爱执有所表露,才能立即觉察并给予对治。为了生起对治的决心,我们要时刻警觉自己,警觉自己心里有一个贪心大王,这个贪心大王是谁呀?就是我爱执,我们修的一切功德都被它所贪污,而留下一切灾难和不祥,一切烦恼和苦痛。诸佛因为把我爱执转为他爱执,早就已经成就无上菩提。而我们因为有我爱执,至今还是凡夫一个。你想一想,涅槃的乐境是那样安详自在,而我们现在却痛苦多多,是推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是我爱执!这么一想,你就不得不对我爱执进行对治,就会时刻警觉着我爱执的出现,时刻准备和我爱执进行殊死搏斗。
(四)修习力
修习力就是要长期修持菩提心,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经过长期不间断地修持,就会成为一种惯性,每次修持的时候,就很容易进入那种状态。过去那些修行有成的大德,据说他们骑马的时候,在翻身上马的瞬间,就能将道次第作一遍“忆念修”。这是经过长期修持而形成习惯所致。我们对治我爱执也是如此,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感到困难,需要时刻观照内心,才能发现我爱执并对治,等到熟练以后就不难了。经过长期修持而形成习惯,成为一种本能的反映,那么不用很努力,我爱执也会自然而然获得对治。
(五)发愿力
发愿力就是修持任何善行之后,都要进行回向和发愿,使两种菩提心得以增长。通常是在晚上临睡前,将白天所作的善根进行回向,譬如念诵普贤愿王等各种愿词,这就是发的菩提心愿。
这五种力摄集了大乘一切修持的要旨。要想完整修持任何一个法门,都离不开这五种力的摄持。我们要想获得即身成佛。这五种力是必须要具备的。
七乘往生法 五力重威仪
按照这个修心的甚深教法,在临终时应当如何修持呢?我们应当修持上述五力。这是大乘往生法的心要教授。这五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平时善加培养,到临终往生的时候,它就能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对我们的未来世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接下来就讲,往生时这五种力应如何修持。
对于许多修行人来说,往生净土是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但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理念,并不主张年轻时就修往生法。因为我们这个人身来之不易,还有更高的目标可以追求,可以向解脱或成佛的方向努力,怎么能轻言放弃,仅仅追求自己往生净土呢?往生法只是在死亡即将来临,修行尚未取得任何成就的时候,为了保障来世不堕落,而将心识迁往佛国净土,为来世安排一个好的修行环境。这时才以往生净土作为修持的主要目标。
在正式修持往生法之前,一般都要先观察死相,即死期已近的征兆。死相可以从身体的觉受、梦境、呼吸等方面进行观察,譬如经常梦见已故的亲人、吹气感热、呵气冰冷、掩耳时听不到气血流动的声音等等。如果出现了死亡的征兆,说明寿命将尽,这时就要赶紧修往生法,为迁识到净土作准备。如果死相尚不明确,可以通过一些修持来延长寿命。譬如依靠三宝的力量,修一些延寿的本尊法,或进行供养、布施、放生等善行,积累相应的善业资粮,消除恶业,就有可能延长一定寿命,遮止非时死等短寿因素。
如果经过这些修持也没有获得改善,则应当修往生法,争取受生到佛国净土等好的环境。总的来说,诸佛菩萨的净土有多种。每位本尊一般都有各自的净土。就是同一本尊,也因为众生的不同缘分,而有报身、化身等多种净土。往生净土的法门也很多,有依靠三宝的力量念佛往生,有依靠小乘的出离心往生,有依靠大乘对空性的证悟而往生等等。对密乘来说,有修持迁识法往生,修持上师瑜伽往生,也有修持本尊法往生等等。还有通过药物等外力往生,深道和速道往生等多种往生法。
我们在没有获得证悟之前,通常都是往生诸佛的化身净土。在往生净土的诸多法门中,相对于其它往生法来说,大乘往生法是最为殊胜的。它摄集了一切往生法的精要,以修持五力为资粮而往生,蕴含的种种教授极为深奥。如果没有这五力的摄持,我们纵使修持其它往生法,也难以达到所期望的目的。
譬如依靠三宝的力量而往生,这在汉地极为普遍,即通过念佛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念佛虽说可以往生净土,但前提是必须具足信愿,念至一心不乱。我们平时诵经念咒时都妄念纷飞,临终时还能保持正念分明地念佛吗?许多人不到临终就因为业力现前,陷入昏沉,失去正念,又怎么能想到忆念阿弥陀佛呢?这对于多数人来说并不容易!
还有许多人都感兴趣的颇瓦法。即通过风脉明点的运行,使心识融入上师本尊的智慧心,迁识到本尊的清净剩土。这是大家常用的颇瓦法。修这种颇瓦法并不困难,一般来说只要有虔诚的心,很容易修出迁识前兆。人们通常对这种迁识法很重视,并将出现迁识前兆看作了不得的事情。那么仅仅依靠颇瓦是不是就一定能往生净土呢?也是不一定的。虽然能减轻四大分离的痛苦,往生善道,却不一定能往生到净土。大家修过颇瓦法的,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就是在你的神识想往生净土的时候,如果恶业没有被净化,就会像石头一样拽着你往下坠,恶业是往下坠的一种负面力量。就像鸟儿想往天上飞,可是在它脚上拴了一块石头,它能飞高吗?肯定不能。我们迁识往生也是如此,如果神识受到恶业牵引,又没有强大信愿作动力,怎么能上升到极乐世界呢?显然是不可能的,大多数都只能转生善道而已。
要想仅仅依靠颇瓦法往生净土,这是相当艰难的事。我们如果恶业深重,那么姑且不论颇瓦后能否往生,就是临终时还能不能正常修法,这还是一个问题。颇瓦法一般只能在临终时使用,在临终的刹那,通过修颇瓦法把神识导向净土。平时如果不注重积福净罪,我们怎么能保证将来有一个善终?即便寿尽而亡,临终时又能否保持一个清醒的神智来修法,正常发挥颇瓦法的效用呢?这都是往生净土会遇到的障碍。
那么,我们能不能在活着的时候,神智清醒的时候就修法迁识往生呢?这更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于已经灌过顶的,这个肉身已为五方佛所守护,因为需要依靠这个身体来成佛,它已经是属于本尊的,属于众生的,我们没有擅自处置的权力。如果因缘未到或寿命未尽,就擅自用颇瓦法往生,相当于杀本尊的过患。并且这是属于自杀行为,在戒律中是不允许的。不但往生不了净土,反而会因此恶业而下堕地狱,这是必然的结果。所以,对于想投机取巧者,必须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
如果利用大乘往生法这个特殊教授,即使不经过颇瓦这样的苦修,我们最低限度也能往生善道。它总摄了一切往生法的心要。如果离开了大乘五力的摄持,你仅仅修颇瓦法,是不可能成功往生净土的。
大乘往生法的修持重点也是五种力量,五力的名称和前面相同,但在具体的运用方面稍微不一样。对于这些基础的东西,大家应该学习和掌握。
(一)善种力
按照大乘往生法的五力教授,首先应修白善法种子力。在临终之前要广积福德,修持供施等各种善行。特别是要把自己拥有的衣、食、资具等财物布施掉,断除贪著,同时也是培植福德资粮。这是一种白色的能量,白色象征善法,能推动着我们上升到善道,所以叫白善法种子力。
临终之前必须要放下一切,把财物转化为福德资粮。通过修持这种善业的力量,来世的状况就能获得一定改善。如果是在死后才由家人布施,自己只能获得很少的福德,要想改善处境就相当困难了。因此不管平时再怎么吝啬,死之前也一定要这么做。都快咽气了,难道还紧紧抱住钱箱不放?死后还不是让别人都给拿走了,黄泉路上是带不走分文钱财的。但是通过供施等善业,把钱财转化成福德,就能成为我们死后的资粮。
供施的对象通常称为福田,福田不一样,感召的功德大小也不一样。譬如我们在贫瘠的土地和肥沃的土地上,分别播下同样的种子,最后的收获是不会一样的。供施也同样如此。一般来说,供养上师三宝所获的功德是最大的,其次是需要帮助的贫苦众生,以及恩德深重的父母等等。比如同样是布施一元钱,布施给乞丐要比布施给有钱人的功德大,布施给僧人要比布施给普通人的功德大,布施给持戒僧人要比布施给普通僧人的功德大。如果对方是已经见道的圣者,比如罗汉、菩萨等等,则供施后获得的功德更大。但菩萨通常化现为各种形态利益众生,化现一些平常相,凡夫是没有智慧来辨别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供养到这些圣者呢?传统上一般是普遍供僧。一个寺院那么多僧人,如果其中有证悟的圣者,通过普遍供僧,肯定也能供养到他们。
(二)对治力
临终之前必须对治你的恶业。恶业是导致下坠的负面力量,必须铲除,我们才能自由地往生。因此平时就要善加忏罪净障,尤其在临终时更为重要,否则即使本来能往生的,也会因为业障而往生不了。
那么如何对治恶业呢?对于已经进入密乘受过灌顶的,临终前可以请求上师重新灌顶,消除违犯三乘律仪的过失。一般来说,如果能在死之前获得灌顶,得到救度的机缘是比较大的,因为这时一般不会再犯戒,你已经没有时间来犯。对于没有获得灌顶的,可以依照四力教授,修持三十五佛礼忏,菩萨堕忏,或者百字明等等,都可以用来忏除恶业。
此外,我们对世间的贪恋也要对治。如果有贪执世间的念头,是不可能顺利往生净土的。过去曾经有一个僧人,他在生前把钱藏到墙缝里,由于放心不下,结果受生为蝎子守护在钱袋上。其他的僧人晚上睡觉时,总听到墙里有数钱的声音,扒开墙缝一看,发现是一只蝎子趴在一堆钱上。再用智慧一观察,得知这是过去一个僧人由于贪心而转生的。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这种贪心的后果是多么的可怕!
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一点,死之前,一定要断除对世间的贪恋。死亡到来的时候,我们什么东西都带不走,就连自己这个身躯也要舍弃,还有什么值得贪恋的呢?所以要放下一切,了无挂碍,才有助于我们顺利往生。这方面有个有趣的故事,曾经有个爱吃油酥的老僧人,他临终时由于贪著油酥,久久不能咽气,死得非常困难。贡唐大师就善巧地对他说:“你发愿往生兜率净土吧,那里的油酥可好吃了,比我们寺院里的味道还好!”于是老僧人一心向往净土,放下了对世间油酥的贪著,在大师的加持下终于顺利往生。
我个人认为如果平时就准备好遗嘱,随时有和死神见面的思想准备,就不至于对世间太贪著,死亡来临时,不至于放不下生前的一切。因为生命是无常的,没有人可以肯定自己一定能活到老,什么时候走并不知道,若能提前把要交代的事都处理完毕,死的时候就不会有牵挂,不会对往生产生障碍。我对自己的遗嘱是早有准备了,就是在临死之前,把所有钱财布施掉,而不给弟子们积蓄任何财物,只给他们留下四个字:慈悲喜舍——这是作为大乘行者应具的风范。所以,我个人从来就没有积蓄过什么财产,即使有时弟子供养了,也随后用于造像、印经、放生,或供养上师三宝等等。无常随时都会来临,积蓄财富有什么用呢?还不如用来做功德,转化为福德资粮,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在财富。
(三)牵引力
死之前要修持牵引力。牵引力就是发顾在中阴阶段,也不离菩提心的摄持,不忘修持“自他相换”的教授。就像我们晚上睡觉前,如果发愿第二天几时起床,到时候就会准时醒来一样。我们在临终之前,如果发下修持菩提心的愿望,它就能牵引着我们在中阴阶段,也能自然生发起利他无我的菩提心,进行自他相换的修持。
牵引力需要在平时就不断训练,才能在临终时发挥出力量。譬如我们在每天临睡前,就可以有意识地发愿,发愿即使在睡梦中也不离菩提心的修持。通过种种方便来训练牵引力。甚至你可以这样发愿:“生命是无常的,死神时刻都会来临,我现在闭上双眼,不知道明天是否还会醒过来,也许下一刻就踏入了中阴的旅途。那么希望我在中阴阶段,乃至未来的一切生中,都不离菩提心的摄持,仍然在为如母众生拔苦施乐。”这种牵引力如果足够强大,就能牵引着我们在梦中也不忘失菩提心,也能自然而然地生发菩提心。
我们平时经常进行这种训练,形成一种强大的惯性力量,临终时就不会惊慌失措。即使死亡来临了,也能习惯地发下菩提心愿,牵引我们在中阴阶段不离菩提心。一旦生发起菩提心,就能保证我们远离恶趣的苦难。释迦佛在因地的时候,有一次受生到热铁地狱,服役时和地狱的一个众生共同推车,不能有丝毫停顿,否则就会受到狱卒击打。释迦佛见到同伴已经疲惫不堪,对他生起了难忍的悲心,于是请求狱卒:“让我代替他独自一人推车吧!”狱卒愤怒地说:“他作业自受,你如何能代替?”然后用铁锥猛烈击打释迦佛。通常来说,地狱众生是即死即生,直到业报受尽方能出离地狱。但释迦佛并没有原处受生,由于这一念自他相换的功德,他得以受生到兜率天,脱离了地狱的痛苦。
(四)发愿力
人们通常都是发顾往生佛国净土,只考虑自己离苦得乐。如果按照大乘五力的教授,则刚好相反,临终时应当这样发愿:“愿一切众生死亡时的痛苦,都由我来代受;顾他们远离一切痛苦,获得无上安乐!”这就是发愿力的修持。发愿将一切有情的痛苦和罪障,都成熟到自己身上,发愿能生起利他无我的菩提心。
临终时的发愿是非常重要的。不管生前造了什么恶业,只要死亡那一刻的心念清净,就可以牵引我们上升。佛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母亲带着女儿,在大海上航行时,船沉没了,她们彼此都想救拔对方,母亲心想:“宁愿我舍弃生命,也要把女儿救上来!”女儿也想:“宁愿让我沉下去,也要让母亲获救!”结果怎么样呢?是不是出现了奇迹?没有!俩人最后都死了。但是,由于她们死之前都有爱他胜己的念头,依靠这种自他相换的力量,她们的神识得以往生兜率净土。
死之前的这一念是相当重要的,大家一定要净化种种不善心,避免产生负面的情绪,而影响到来世的幸福。这需要在平时就注重修心,培养成一种习惯,死亡来临时也能不忘自他相换。否则的话,即使你生前造了很大善业,本来应该受生到一个较好的地方,却因为死亡的刹那是嗔怒心,这一念的嗔怒就会牵引你下坠,甚至堕入三恶道。所以说,死亡是对我们一生修行的最好检验,真正考验你修得如何的,就是在死亡时的那一刻。就像上学一样,我们多年寒窗苦读的成效如何,就在于考试的那一刻。为了临死前的这一念,我们需要付出一生的努力。
(五)修习力
我们平时精熟于菩提心的修持,到生命临终的时候,因为长期修习的惯性力量,就能在菩提心的摄持下往生,决定能往生到殊胜善处。
死亡时应该有一个好的威仪。要像释迦佛涅槃时那样,采用狮子卧的姿式。狮子卧就是右侧而卧,双腿微曲,左手置左腿上,右手作枕托腮。这里涉及到风脉运行的甚深奥义,有利于生命能量的收摄,对迁识往生有很大的帮助。大家平时就要纠正不良卧姿,采用狮子卧的方式,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然后借助呼吸修自他相换:吸气时观想将众生的苦都化为黑烟,吸入自己体内代受;呼气时将三世善根都化作光明,回向给天下的如母众生。伴随著这种自他相换的修持,将整个生命融入菩提心中而往生,体现了真正的大乘行者风范。
以上是这个大乘修心法的临终教授。一般而言,佛法里有许多关于临终往生的教授。但在这么多教法中,没有一种能比此法更为高深的。造这部论的伽喀巴大师临终之前,也是按照此法的教授进行修持。他想到最苦难的地狱去度众生,结果却显现出净土的境界。我们一般人则恰恰相反,整天追求独自往生净土,最后却往往是地狱显现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