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相关>> 心理健康>>正文内容

情绪的四放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9日
来源:美佛慧訊 第九十四期   作者:郑振煌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每一个人难免都有情绪。正面的情绪是积极、乐观;负面的情绪是沮丧、悲观、消极、挫折感。

  情绪管理有四种方法,一、放松,二、放下,三、放开,四、放空,我们姑且称之为“四放”。

 

第一个方法─放松


  现代人最需要身、心放松。

  站在台北车站前面完全无法停下脚步,总是被后面的人推挤得不由自主的往前冲,人海茫茫,不知前往何处,冲进地狱也不自知。 所以现在的人最重要的是“身、心放松”。

  我引用一个故事:佛住世时,阿难尊者一直跟在佛的身边,从佛那里听到不少法门。

  在慕道者众多,导师不能分身兼顾时,阿难也教学生。 有一个弹印度古琴的在家人,名叫“亿耳”,他的音感很好,很会弹琴。

  阿难尊者教亿耳用数息的方法褝修。亿耳因为怕数息数错,开始非常紧张,到最后心烦气躁,于是告诉阿难尊者:“你教我数息,却让我很紧张,心更乱。”

  阿难听了很惊讶,但他无法教亿耳去掉心烦气躁的毛病。

  亿耳于是去问佛陀,佛陀告诉他:“你很会弹琴,一定知道弦太松会如何?太紧又会如何?”

  亿耳回答:“弦太紧会断,弦太松会弹不出好音乐。”

  佛说:“褝修的道理也是松而紧,紧而松。该紧则紧,该松则松,最重要的是身心放松。”

  懂得身心放松,就懂得修行的道理。可是太放松,就要紧一点。

 

第二个方法是“放下”


  有句成语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要先“舍”才能“得”,不舍就不得。我们不肯放下,是因为我们都是“贪得无厌”,怕手中的东西一放下,就会被别人拿走,于是抓得越紧,就越不能得到新的东西。

  各位朋友,如果你一时失掉地位或事业,不必伤心,如果你现在是经理,不肯放下经理这个职位,就可能会得不到副总经理,甚至是总经理的位子。

  你一定要放掉一样东西,才能得到另一样东西。生命中有很多东西是不能兼得的。

 

第三个方法是“放开”

  我们为何怕东西丢掉呢?因为我们怕放开了这个东西,就不再是我们的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你放开的东西,是不会丧失的。比如你放开心胸,可以接纳更多的人、事、物,可以得到新的成长。

  再比如说,因为成见,你越讨厌的人、事、物,你就越无法从他们那里学习到他们的经验、长处,也无法接触新事物。即使你是一个佛教徒,也要开放心胸去接纳不同的宗教,这样当你接触到别的宗教时,就可以学到别的宗教的方法、教义。

  你也可以从天主教、基督教朋友那里学到佛教徒所没有的东西,多开放就可以多吸收新的东西。

 

最后是“放空”


  完全放空就可以拥有一切,放得越空,便拥有越多;放得越少,就越苦闷。我们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就会感觉不自由,因为触目所及都是墙壁,就束缚了自己。如果是在大自然中,那种一望无际的草原、森林、天空,让我们感觉很开放,好像和大自然合而为一。我们可以利用外境来放空自己,到高山,到西藏喜马拉雅山上,放眼望去,一片湛蓝的天空,毫无边际的苍穹,就把自己给放空了。

  佛教有一个著名的故事:一位学问很好的教授,有一天,他想向寺里的老和尚请教问题,他到和尚的方丈室坐下,滔滔不绝谈他对佛教的看法。他说:“我今天是来向您请教的。”

  老和尚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拿著茶壶,往杯子一直倒茶水,杯子都装满了,他还是不断地倒水,水不断流到杯外。

  教授看了,疑惑地问:“老和尚,你是不是头脑有问题?为什么水满了,还是一直倒水?”   老和尚笑著对他说:“这就对啦,你说你来向我请教问题,你却一直在讲话,你的心是满的,怎么能容得下我给你的新东西?”

  所以,要学东西,一定要把自己的身心都放空,这样才能学到新的东西。

  若不能放空,就还有“相”在。

  放松、放下、放开、放空,四放可以管理好情绪,对人生和事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标签:情绪|心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